APP下载

关于Simon效应现象的研究综述

2012-08-15谢亚妮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矩形框正方形编码

谢亚妮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关于Simon效应现象的研究综述

谢亚妮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Simon效应是指当所要反应的刺激呈现在左边,而如果反应的位置刚好也在左边的话,其反应时要快于刺激呈现在右边。Simon和他的同事首先发现了这个现象,并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性的研究,引发了其他学者研究的乐趣,由此,提出了解释Simon效应的注意理论、参照编码理论和维度重合理论。随着研究的深入,Simon效应的研究不仅仅有其理论的扩展,还将运用到其他领域。

Simon效应;注意理论;参照编码理论;维度重合理论

1 Simon效应现象

Simon效应最早是由Simon在做一项关于听觉刺激的研究中发现的[1]433-435。在这项研究中,他们要求被试对所听到的高音和低音分别按左、右键进行反应。高音和低音随机出现在左、右耳,要求被试当听到高音时,按右键;听到低音时,按左键。结果显示,当高音出现在右耳时,被试的反应时要快于高音出现在左耳。当低音出现在左耳时,被试的反应时要快于低音出现在右耳。这就是最初的Simon效应。

Simon效应并不是一种暂时的现象。Simon为此进行了一项研究,实验仍然是要求被试对出现在耳朵内的高音和低音进行左、右按键反应。只不过,这个实验要求被试必须连续做5天,每天做216试次,每天的实验任务都是一样的。结果,被试的反应时逐渐降低,但是,Simon效应并没有消失。

2 Simon效应的有关理论

2.1 注意转移理论

Simon和他的同事Small[1]433-435起初提出注意定向理论来解释Simon效应,认为刺激的出现会激发对刺激位置的方向做出反应。也即是说注意从刺激转移到刺激位置上,注意不但对刺激本身加工了,也对刺激位置进行了加工。

Nicoletti等对注意定向理论进行修改,提出注意转移理论[3]164-169。在实验中他们要求被试对出现在一列6个矩形框中的正方形(空心正方形)做出左、右按键反应。被试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注视点上,500毫秒后正方形块(实心正方形)随机出现在6个矩形框中的5个间隙内,不要求被试对实心正方形进行反应。再500毫秒后正方形框(空心正方形)紧挨着实心正方形出现在矩形框内,要求被试对空心正方形做出反应。其结果显示,被试对空心正方形的反应受实心正方形位置的影响。即实心正方形在空心正方形的左还是右会影响被试对空心正方形的加工。尽管在他们的实验4中,将实心正方形和空心正方形的间距扩大,增加到中间间隔2个矩形框,其结果还是一样的。即被试在对目标刺激进行加工的同时,注意转移到了无关目标上,干扰了对目标刺激的加工。

2.2 参照编码理论

Hommel不赞成注意转移对Simon效应的解释,于是提出了参照编码理论,即对刺激位置的加工是受可供参照的对象的位置的影响[4]280-290。他以一项研究来说明此问题。实验一中,以红色或绿色矩形框作为目标刺激,即要求被试反应的对象。每个目标刺激搭配一个额外的,不要求加工的灰色矩形框。这个灰色矩形框的呈现即作为目标刺激的参照对象,即说,如果要对目标刺激进行加工的话,是否会受这个无关对象(灰色矩形框)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了作为参照编码的灰色矩形框存在的条件下,均有Simon效应。Hommel认为空间刺激编码主要取决于参照对象或参照框架的可获得性,在标准的范式中,其所对应的参照对象即是中央注视点。

2.3 维度重合理论

维度重合理论强调的是刺激维度和反应维度之间的相似性。根据Kornblum的维度重合模型认为,当刺激维度和反应维度存在重合时,刺激就会自动激发与它一致的反应[5]253-270。在Simon任务中,目标刺激呈现的位置,实验中并没有要求被试进行反应,但是,它出现的位置与反应位置存在重叠,即与反应位置一致。因此,与目标刺激呈现位置一致的就会被自动地进行加工。显然,这种条件下的反应要快于当两者的位置不一致时。目标刺激呈现的位置与反应位置不一致时,由于目标刺激一出现,其所在的位置就有一种隐含的位置存在,会驱使人作出与其一致的按键反应。然而反应的位置却在与其相反的另一边上,这时两者就存在冲突。自然反应时就要慢于一致的条件下。

3 Simon效应的有关研究

3.1 国外有关Simon研究

Simon效应自1969年Simon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以来,学者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展了各项研究。他们对Simon效应的研究概括起来有2个方面:一是继续探讨Simon效应的作用机制,二是从刺激的特征维度、空间布局等角度探讨Simon效应,或利用Simon效应去研究其他问题。

在关于Simon效应作用机制方面,学者们做了不懈的努力,以各种实验验证或证伪他人提出的理论。像Hedge改变Simon任务探讨多种情形下的Simon效应。1975年他和Marsh做的一项关于Simon效应的反转最引人注意。实验中,目标刺激是红圆和绿圆,这两个圆呈现在屏幕中轴线的左右两端,正好对应被试的左眼和右眼。反应键上分别涂上红色和绿色。红键在键盘的左边,绿键在键盘的右边。被试的任务分为两类:相同颜色任务——看到红圆按红键,绿圆按绿键。交叉颜色任务——看到红圆按绿键,看到绿圆按红键。结果,交叉颜色任务出现了Simon效应的反转,即对目标刺激呈现的位置与反应位置一致的反应时要慢于不一致的条件[6]427-439。为了解释这个结果,Hedge和Marsh建立了逻辑再编码理论,认为对相关刺激和不相关刺激的编码调用了同样的编码规则。

3.2 国内有关Simon效应的研究

国内关于Simon效应的研究相对较少。梁娟,金志成论述了关于国外西蒙效应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论述了三个理论内容:双线路模型、信息门控理论和事件文件构想理论[7]471-473。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宋晓蕾在其硕士论文中探讨了Simon效应的反转[8]。在宋晓蕾和游旭群的另一篇文献中,以实验探讨了Simon效应反转的作用机制,结果支持了显示-控制排列对应性理论[9]305-307。这些研究是以Simon效应为研究中心,专门探讨Simon效应。当然,也有一些研究有涉及到Simon效应,但不是研究的主题。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少,比较散。

纵观学者们的研究,Simon效应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广泛存在的现象,已被众多学者所证实。尽管实验中,并没有要求被试对刺激呈现的位置进行反应,但是被试还是受到刺激呈现位置的影响。当刺激呈现的位置与反应位置一致时,其反应时要快于不一致的条件下。

[1] Simon,J.Processing auditory information:Interference from an irrelevant cu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69(53).

[2] Simon,J.Reactions toward the stimulus source:Analysis of correct responses and errors over a five-day period[J].Experimental Psychologyp,1973(101).

[3] Nicoletti,R.Splitting visual space with atten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1989(15).

[4] Hommel,B.The role of attention for the Simon effect[J].Psychological Research,1993(55).

[5] Kornblum.Dimensional overlap:Cognitive basis for stimulus-response compatibility-A model and taxonomy[J].Psychological Review,1990(97).

[6] Hedge,A.,&Marsh,N.The effect of irrelevant spatial correspondences on two-choice response-time[J].Acta Psychological,1975(39).

[7] 梁娟.金志成.西蒙效应研究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7,30(2).

[8] 宋晓蕾.Hedge和Marsh任务条件下的Simon效应及其反转作用机制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9] 宋晓蕾,游旭群.Simon效应及其反转现象作用机制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2).

B841

A

1671-8275(2012)01-0082-01

2011-12-19

谢亚妮(1984-),女,福建泉州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

全 德

猜你喜欢

矩形框正方形编码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剪正方形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剪拼正方形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多模态卷积神经网络的物体抓取检测
一种汽车式起重机防倾翻方法的研究
拼正方形
拼正方形
Genome and health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