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应用能力施教力度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2012-11-17陈旭宏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高职英语

陈旭宏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高职英语应用能力施教力度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

陈旭宏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需求给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学的重心主要以阅读为主,应用能力的施教力度相对较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也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差距。

应用能力;施教力度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日渐凸显。但目前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普遍较差,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能有效地应用英语,学不致用。这显然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差距。而教师做为英语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施教力度与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密切关系,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英语教师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的施教力度现状,我们进行了相应的调查,以更好地推进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研究对象、方式及内容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对担任公共英语教学的16名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16份问卷调查表,收回有效问卷13份。调查问卷分为9个选择题,涉及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作业比重、平时成绩、采用语言等。

三、研究结果

在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的基础上,通过以下两个表来反映调研结果。

表1

表2

四、结果分析

1.教学模式:输入多,输出少

调查结果表明,高职英语教学以教师语言知识输入为主,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输出少,其表现特征是以阅读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大部分教师(69.2%)认为“课堂教学难点”是口语,即表明学生的口语水平急待提高,但在实际教学中100%的教师将阅读“占用了课堂最多的时间”,92.3%的教师将“课堂教学重点”放在阅读上,而仅有38.5%和23.1%的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听力和口语上。还有30.8%的教师在授课时仍是以教师为中心。

这种以阅读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体现了重知识、轻能力的特点。教师以讲解词汇、语法和分析课文为主,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结构;然而却忽视了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造成日常教学中的“聋子英语”或“哑巴英语”。同时,在以教师占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少,交际能力培养的活动相对少。这种缺乏创造性、交互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听、说语言潜能得不到开发,语言的应用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而且,这种单向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扩大招生后更加突出,在60人以上的大班授课中,交际活动更加难以实施。

2.评价方式:忽视听说能力的测评

在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中,第一,在“学生作业的布置”上,占比重最大的是阅读和翻译,而不是听力和口语。第二,在“平时成绩”中,有69.2%的教师认为“其它”占比重最大,仅有23.1%的教师认为口语占比重最大,同时无人认为听力应该占比重最大。目前这种评价方式虽然实现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1]194的评价方式,但教师仍强调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而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测评,评价内容仍是以语言知识为评价重点,不是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重点。这种不平衡的课程评价方式直接导致了教学方向的偏差,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3.教学目标:应试教育影响依然严重

调查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教师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有46.2%的教师依然将教学目标放在学生通过PRETCO或英语四级考试上。在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尽管大家对“突出能力,注重实用”的高职英语教学观念已形成共识,但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学校依然通过国家统一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或四、六级考试来检测英语教学质量。受此影响,教师也难免陷入只对学生进行单纯的教学指导,片面追求语言能力考试的通过率,鼓励学生参加四、六级英语考试、专升本考试,搞“题海战术”,搞过级培训,把考试通过率作为教学评估的手段,忽视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势必把外语教学引向应试教育的轨道上,从而造成大批“高分低能”的大学毕业生。

4.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匮乏

调查显示:仅有30.8%的教师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与经验,53.8%的教师略懂一点相关知识与经验,30.8%的教师则是纯粹的理论教师,完全没有相关专业知识与经验。马俊波指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师资。”[2]高职英语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着重解决外语与专业的结合问题,这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师要掌握所教专业的英语知识和相关技能,并能指导学生应用。简言之,一名合格的高职英语教师应该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双师型”人才。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成功的保证[3]198。而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大多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跨专业知识与相应的职业技术背景。

五、反思与建议

1.从战略高度引领教师认识转变

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方面,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是落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高职高专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有自身的特色,担负着培养现代经济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早在2000年明确规定:“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4]1该要求强调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标准不断提高,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上对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竞争能力,尤其是英语竞争能力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提高高职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对高职生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2.以课程体系改革带动教师深层次转变

课程设置、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老师组织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后学习的主要依据,而传统的课程体系显然适用性、实用性不强,对应用能力关注不够,与职业关联不高。因此,高职院校可采取“基础英语+行业英语”[5]77的课程设置结构。在教材方面要遵循“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体现适用性和实用性。

要适应课程体系、教材内容的改革,教师必须义不容辞地接受全方位的挑战,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唯一和最终目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四个”转变,即教学理念上从基础知识传授到应用能力培养的转变;教师角色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教学主导者”、“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教学模式上从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转变;知识结构上从理论型向“双师型”转变。

[1]邱黎.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价模式的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

[2]马俊波.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EB/OL].(2009-10-21)[2011-11-25].http://gzgz.heep.cn/www/zixun_1.php?news_id=90.

[3]朱晨鹏,赵虹.浅析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和对策[J].科技教育,2009(17).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刘黛琳,张剑宇.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思路[J].教学研究,2009(6).

H319.1

A

1671-8275(2012)01-0108-02

2011-12-16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院级立项课题“基于职业教育理念的高职生英语应用能力研究”(项目编号:社科类5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陈旭宏(1975-),女,河南唐河人,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0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风 清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高职英语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读英语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酷酷英语林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