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安徽省濉溪县道口村强农惠农政策的调查研究

2012-11-16赵雅雯胡梦醒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道口现代农业补贴

赵雅雯,胡梦醒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

关于安徽省濉溪县道口村强农惠农政策的调查研究

赵雅雯,胡梦醒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

以安徽省濉溪县铁佛镇道口村为调查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了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

强农惠农;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农村金融;农民增收

一、调查研究的基本背景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业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减少,导致了农业总体生产能力下降,农业产量难以提高。与此同时,城市扩张,工业建设用地、商住宅用地、城市绿化、公路建设用地等都占用了大量肥沃的农田,使得中国耕地面积不断下降,威胁中国粮食安全。另外,绝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以农民工身份进入城镇打工,真正留在农村的绝大部分是劳动能力较差的老弱妇孺,这又给劳动密集型的农业生产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近几年,由于灾难天气频繁发生,国际、国内粮价出现大幅度上涨。事实表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注、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呢?关键在农业。为了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国家与政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了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一是发展现代化农业,二是拓宽农村增收渠道(包括各种粮食补贴),三是创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那么,政策的实施状况怎样?落实的效果如何?农民的生活状况是否得到了改善?中国的粮食问题是否得到改善?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对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道口村进行了一番深入调研,并希望通过实际调查分析,能够解决上述一系列问题。

二、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分析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道口村现有户籍人口1100户,3860人。道口村地处平原地带,是国家粮食主要生产区,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2010年全村有耕地7653亩,都属于水浇地。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2010年小麦播种面积达到5100亩,另外还有玉米600亩。村中没有耕地闲置状况,也没有良田被占用情况;在过去5年里,由于国家需要,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45亩,所有耕地总量略有减少。

该村虽然户籍人口中有不少劳动力,但是不少劳动力都选择出外打工,以2010年为例,该村劳动力总共1500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的大约320人,占到21.3%;季节性外出务工的480人,在本地务工兼从事农业的1100人。可见大多数农民都不愿意完全守在土地上,而希望通过其他方式来增加自己收入。

随着科技水平进步,现在村里农田耕作、粮食播种、粮食收割主要靠机械来完成,这就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既为农民省了力,同时也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政府粮食补贴情况也比较令人满意,2010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们得到了粮食直补、种子补贴、化肥补贴等各种补贴。具体为:农业综合补贴90元/亩;粮食直接补贴60元/亩。对良种补贴执行的标准分别为:小麦10元/亩,玉米10元/亩。

另外,2010年本村还得到了生产资料贷款、农机具贷款、多种经营贷款等粮食贷款。2010年还有来自乡镇及乡镇以上的专家或者技术人员来本村指导农民种粮。

关于道口村的农村水利建设状况,目前该村农田灌溉还主要靠地下水。水利基础设施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利投资较少,水利基础设施较差,这对一个以水浇地为主的村子来说,是不利于农业发展的。政府应该加大在这一方面投入。

而对于这几年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等问题,村子在过去五年粮食生产中所面临的自然灾害与以前相比,造成的损失减小了。这主要得益于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做出的一系列工作,主要包括推广灌溉节水技术和设备、及时宣传采购配送防虫农药、补贴农业保险费。当调查到村级农民专业协会时,村长及村民们表示它起到的作用并不很大。

总体来说道口村农业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水利建设也比较到位,政府的粮食补贴工作也比较好,农民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惠。然而,必须要看到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不愿意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而选择出外打工,这不利于现代化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水平和收入状况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调查研究问卷结果的基本分析

在了解道口村基本情况后,我们又有针对的选择了9位村民(其中4男5女),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以期从现代农业、农村金融和农民增收三个角度深入了解政府政策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从而进一步探究农民生活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之后提出合理性建议奠定基础。

表1 接受问卷调查的村民基本信息

以上表格是接受问卷调查的9位村民的基本情况,出于隐私考虑,这里略去他们的姓名。

1.关于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对保障我国粮食生产、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主要有农民素质、水利建设、机械化三个方面,本次调研主要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道口村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农民素质

第一题:您的文化程度是什么?

由图表1可以看出,接受调查的九人当中小学文化程度的五人,初中文化程度的四人。

我们知道,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科技成果转化最终需要通过农民吸收消化才能更好地运用于生产建设之中,从而有效地推动机械化﹑信息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快速提升。因而建设现代农业需要较高素质的农民。然而,被调查的9位村民中,学历最高的也只有初中学历。农村的吸引力不够,大部分高学历人才都选择到城市打工而放弃了农业生产。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题:粮食生产过程中,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技机构发挥的作用

在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的情况下,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机机构能否很好发挥他们各自作用,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现代农业推广状况,然而实际状况并不乐观,大部分农民都认为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机机构发挥的作用一般,甚至作用不大。这就对最新农业技术的推广造成了一定阻碍。

(2)水利状况

第三题:目前水资源能否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农田水利建设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最大影响因素。

道口村耕地全部为水浇地,这就决定了水利建设情况必将对道口村农业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庆幸的是,接受调查的九人全部选择“基本满足”。大家对本村的水资源状况都比较满意,说明其水利建设并没有制约本村农业发展。

(3)机械化水平

表2 “机械化水平”调查选择结果

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由图表2可以看出本村达到了高度机械化水平,表明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还是很好的。

2.关于农村金融

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必须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这又必须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财政资金等的引导作用。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确保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加大政策性金融对“三农”支持力度,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表3 筹措资金来源调查选择结果

然而,从图表3看,当农民们遇到资金困难时,他们第一选择都是向亲戚朋友去借。尽管农村的金融体制已经比较完善,信用社、银行也为农民提供了资金平台,可是农民们往往拒绝使用。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农民知识水平所限,认为到银行信用社很麻烦,没有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么简单。这样就对农民的资金来源产生了一定制约,不利于农业经济发展。

3.关于农民增收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就一定要让农民增收,只有农民收入真正增加了,农民才会愿意耕种。

第六题:2010年家庭收入状况如何?

图表4表示的是被调查的4位农民家庭收入状况,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他们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经营性收入,具体来说就是种植粮食或者其他经济作物产生的收入。

表4 2010年的家庭收入状况(单位:元)

第七题:你认为国家目前的粮食收购价格如何?

选择“比较低”的四人,选择“还可以的”五人,没有人选择“高”。

第八题:你认为制定粮食最低收购价对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的作用如何?

选择“有作用”的四人,选择“作用一般”的四人,选择“作用不大”的一人。从七、八两题的调查结果来看,多数农民认为目前粮食收购价格比较低,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利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所以,制定适当的粮食最低收购价对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将有一定帮助。

第九题:对政府实行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看法

粮食直补,全称粮食直接补贴,是为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这有益于促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调查显示:农民对政府实行的粮食直接补贴都是比较满意的,也都得到了不同金额的粮食补贴。这对改善农民生活状况、增加农民收入有很大作用。

第十题:你认为粮食直接补贴最合理的方式是什么?

大多数农民都倾向于按照农田面积来进行补贴。

四、调查研究总结与建议

经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看到政府在现代农业、农村金融、以及农民增收方面的政策实施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农民的收入水平的确得到了提高,生活状况也得到了较高程度的改善。这也为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保障。

然而,以下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1.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2.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3.农业技术人员、农技机构发挥的作用不够大。4.农民不能够很好地利用农村金融。5.人均土地量还是不能满足某些农民的需求。6.粮食收购价格较低,补贴不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我们建议:1.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生产效率。2.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业人力资本投入。3.加大对农业资金扶持。4.增加对农业科技开发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5.延伸农业产业链,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把粮食安全建立在农民增收的基础上。

总之,只有协调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粮食安全才有长期的保障。只有对农村进行深刻的变革,标本兼治,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转变农业生产模式,扭转粮食生产的下降趋势,保障国家未来的粮食安全,从而为国家现代化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

[1] 朱泽.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实证研究与政策选择[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 潘家华.中国粮食安全的环境制约[J].国际经济评论,1997(6):11-13.

[3] 姜长云.关于我国粮食安全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5(2):44-48.

F323.8

A

1671-8275(2012)01-0033-03

2011-11-06

赵雅雯(1993-),女,安徽滁州人,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统计学专业本科生。胡梦醒(1992-),女,安徽淮北人,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统计学专业本科生。

全 德

猜你喜欢

道口现代农业补贴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利用站内联锁条件的几种特殊道口处理方案
列车接近道口通知电路的改进处理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