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改革初探
2012-08-15高广玲张沛云
高广玲 张沛云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 济南 250002
0 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职高专学生在三年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的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前一次重要的综合性训练。通过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系统的练习。通过课题调研、收集资料、方案设计、工程计算、绘制图纸等过程,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缩小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实现学校与就业的“无缝链接”。因此,必须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基本要求,以及教学的工作实践,研究探索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1 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
1.1 指导教师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因受到近几年扩招的影响,导致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与毕业学生的数目出现了失调现象。几年前毕业设计环节,每个教师通常指导3~5个学生,而现阶段大部分教师要指导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学生的毕业设计。这使得教师不可避免地分散了其时间和精力,很难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另一方面,存在有些指导教师的职称、工作能力还没有达到指导毕业设计的水平的现象。由于有的教师本身未能充分重视毕业设计或经验不足,准备工作不充分,所以在毕业设计指导时缺乏针对性,有时候指导工作仅仅限于形式,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视而不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势必会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1.2 学生存在的问题
首先,许多专科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知存在偏差,有些同学认为毕业设计只是个形式,应付着做就可以顺利通过。因而对老师布置的设计要求,安排的设计进度不以为然。由于对选题的意义认识不够,在选题时通常选择比较简单的。如果在安排毕业设计时让学生进行自由选题,结果大部分学生选的都是那些要求较低、内容较少、绘图较简单的题目。
其次,专科的毕业设计环节安排在第五或是第六学期进行。在这一阶段,一方面有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就要参加专升本考试;有的学生参加自学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另一方面很多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为了找工作,积极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而暂时放弃了毕业设计。这样造成学生无法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设计,分散了其毕业设计的时间,大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3 毕业设计模式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负责学生的组织管理和具体的技术指导。如果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安排过多的讲解,对学生的设计管理过于细节化,沿用课堂教学的统包方法,就会使得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在教师的过多包办的情况下,学生虽然能够“照猫画虎”地完成毕业设计,但是这种只注重短期效果的指导方法,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限制了其独立设计能力的提高。因此,只有把握好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指导作用的分寸,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充分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2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2.1 提高师资水平 严格设计质量
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和师资情况进行招生,使得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数量能够协调起来,师生数量比达到国家要求。
师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校的毕业设计水平。所以应想方设法的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笔者建议:1)由中级职称以上、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担任毕业设计指导的工作;2)严格要求指导教师按照规定的计划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3)奖励指导效果良好教师,并可以将指导成绩作为其评职称的支撑材料;而对于指导态度不认真,责任心不强的教师来年不再安排其指导任务;4)可以邀请相关企业,以及客座教授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2 加强学生工作 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加强毕业生思想工作,让其充分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在校生学习期间,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尽量往毕业设计上靠,任课教师授课时把毕业设计灌输于上课的过程中。在开展毕业设计之前对毕业设计的意义、计划、步骤等进行宣传,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引导毕业生处理好毕业设计、专升本、以及选择就业之间的关系,强调合理安排时间。
指导教师在下达毕业任务书时,首先应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其次,从毕业设计题目的整体构思、方案设计阶段开始,就督促学生确立依靠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独立性,要采取措施尽量防止某些学生之间相互依赖,甚至抄袭他人设计结果的现象。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切忌采取包办式的指导方法。指导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查阅参考资料和手册,独立地通过实践去完成各阶段设计任务,在设计过程中提高其各种能力。教师要注意把握好尺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设计过程使他们实实在在地经历、积累经验教训,熟练技术技能,发挥其创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
2.3 制定严格的制度 实现规范的过程管理
针对毕业设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实现制度化,详细地要求相关细节。例如,如果发现学生有抄袭他人设计结果的现象,应立即取消其答辩资格。针对诸如此类的情况,应制定详细的要求并切实付诸于实施。
实现毕业设计规范化过程管理,组织好毕业设计的初期动员、中期检查、进度汇总,严格把好答辩关。指导教师和学生应分别制定毕业设计的进度计划,按期进行检查,实现进度的汇总。教师定期了解学生的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严格把关毕业设计的答辩,制定规范的评分标准,答辩委员会可以考虑聘请一定比例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内专家和较高学术水平的外聘教师,真正做到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创新水平和成果,切实地检验教师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针对某些达不到毕业设计要求的学生,可以采取二次答辩或是延期答辩的方法。
2.4 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改革
大部分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阶段已经有了就业意向,甚至签约了就业单位。因此如果毕业设计与就业相结合,实现校企联合指导,开展以学生将要接触的产品为课题的设计,就能大大地缩小学生职业能力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的差距,全面缩短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期。
能够引起毕业生最大兴趣的就是就业,因此指导教师可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及实训模式,将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作为切入点,实现毕业设计与就业相衔接。指导老师根据毕业生的素质以及能力,设定相应的工作岗位,分配不同的任务。将实际工作中的生产技能、工作环节和过程细节融合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之中,加强学生对就业岗位和工作对象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和充实感,实现从被动的“要我学”到主动的“我要学”的转变。
通过以就业为导向的毕业设计改革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够积累一定的与就业单位相关的岗位经验,既能够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又达到全面缩短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期的效果。
3 结语
毕业设计是综合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是学生从学校跨入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因此,要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和指导,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通过毕业设计,能使学生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实用性、综合性练习。从而使学生真正受益,让学生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1] 刘星萍,徐立峰.关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7,(9).
[2] 陈光红.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现状的几点思考[J].科技咨询,2007,(12).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