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古代帝王贤圣的身体叙事*
2012-08-15张同胜
张同胜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试论古代帝王贤圣的身体叙事*
张同胜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东汉永平十年(67)之前,中国历史典籍与文学作品中,古代帝王贤圣的身体叙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以奇形怪状为神异,以畸形、病态或异形合体为神奇,并以之作为神化他们的依据。其原因似在于中国古人的神话思维方式。此一身体叙事的功能在于为其君权神授或圣人天生论张目。东汉永平十年之后,法相说随着佛教而传入东土,并被社会舆论所崇奉,从而对帝王贤圣的身体叙事有着深远的影响。史书以及通俗小说对帝王贤圣的形貌描述,大多依据法相说进行撰述,目的也是从身体方面证明他们是“见在佛”或神仙的化身,从而不言而喻地表明他们法统的正当性。
圣王;身体叙事;奇异;法相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典籍与文学作品中关于帝王、贤圣的身体描写和叙述,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即佛教传入中土之前,他们的身体形象大多是病态、畸形或怪异的。佛教传入中土之后,帝王、贤圣的形貌特征大多打上了法相说的印记,如“双耳垂肩”、“面如满月”、“双手过膝”等。此一身体叙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试论述之。
一、圣王形貌与神话思维
东汉王充《论衡·骨相篇第十一》云:“传言黄帝龙颜,颛顼戴午,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周公背偻,皋陶马口,孔子反羽。斯十二圣者,皆在帝王之位,或辅主忧世,世所共闻,儒所共说,在经传者较著可信。若夫短书俗记、竹帛胤文,非儒者所见,众多非一。苍颉四目,为黄帝史。晋公子重耳仳胁,为诸侯霸。苏秦骨鼻,为六国相。张仪仳胁,亦相秦、魏。项羽重瞳,云虞舜之后,与高祖分王天下。”[1]且不说儒者所不相信的仓颉、重耳等人形貌的怪异,就以这十二个帝王圣贤而言,他们的身体都是非正常的,或多或少都有病态或畸形。例如,“骈齿”,即“牙齿重迭”,此乃牙病也。但这一牙病,却成了帝王的专有。《竹书纪年》卷上云:“帝喾高辛氏,生而骈齿,有圣德。”汉代班固《白虎通·圣人》曰:“帝喾骈齿,上法月叅。”《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记载:“(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其它如周文王“四乳”,在医学上这是多乳症。周武王“望阳”,即远视眼。大舜“重瞳”,即白内障。……他们的身体特征都是非正常的。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帝嬴政的体貌特征,据尉缭的话可知,“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2]且不说这里嬴政的体貌是动物体征的集合体,就以嬴政“挚鸟膺”来看,说明他生而有心脏病或者肺病,致使胸骨外凸,形成鸟胸骨。《史记·项羽本纪》中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2]重瞳子,又叫对子眼,现代医学认为是早期白内障的现象。陆龟蒙有诗云“重瞳亦为瞽”,即项羽眼睛有白内障,患了眼疾。《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2]刘邦腿上的黑子如此之多,这是皮肤病之一种。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至圣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圩顶”,根据《索引》的解释,就是“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旁高也。”[2]这就表明王充对孔子形貌的概述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依据的。《史记》还记载孔子成年后“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孔丛子》说孔子“河目隆颡”。《荀子》上则说“仲尼之状,面如蒙倛。”而“倛”指的是“古代术士驱鬼时所戴的形状可怕的面具”,亦称“倛头”。据《史记》记载,有一次孔子与其弟子走散,郑人对子贡说:“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从郑人对孔子的描述可知,这是一种典型的神化圣贤的手法,即他们的体征往往是前贤的集合体,从而表明他们天生神异,与众不同。
如果我们对以上思维意识进行追根溯源的话,最远似乎可以追溯到印度神话的影响。1894年,法国学者拉克伯里(Terrien de Lacouperie)在《古代中国文化西源考》(Western Origin of the Early Chinese Civilization)中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根据苏雪林的考证,中国神话源自西域,即所谓的“中国神话西来说”。
在印度神话中,神祇、阿修罗等大都是奇形怪状,要么是四面八臂,要么是千手千头,要么是象头人身……毗湿奴的动物化身之一为人鱼马特斯亚,是一条鱼与人上半身结合的形象。毗湿奴的第三次化身为野猪瓦拉哈,是猪头与人身的异形同体。毗湿奴的第四次化身为人狮那罗辛哈,是人与狮子的结合。恶魔罗波那,长着十个头。湿婆,有五张脸。[3]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另外,印度人相信苦行可得非凡的神通,苦行能够在转世的时候改变自己的种姓归属。可是,极端的苦行容易导致身体畸形或变形,如有的修行者单腿直立,导致另一条腿萎缩。而在印度神话中,侏儒被认为是与神相通的巫、史一类的人物,所以在举行祭神仪式的时候,侏儒都是在前面导引的。在印度神话中,毗湿奴的第五次化身瓦摩纳就是一个侏儒,他三步跨过了天、地、空三界,降伏了魔王钵利。印度人将shemale(双性人)看作是“神的舞者”。中国神话西来说是有其道理的,古印度与古代中国很久以前就进行交往了。也就是说,中国神话即使不是来自西域,也是深受其影响的。
中国神话中的神祇形象,也是以畸形为神奇,以奇异为神灵。《五运历年纪》云:“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古代图像中,女娲是人头蛇身的形象。《山海经》中的神或人,躯体更是几乎没有正常的,不是三条胳膊,就是一条腿,如“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有天神焉,其状如牛,而八足二首马尾,其音如勃皇,见则其邑有兵”、“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其神状皆羊身人面”、“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神状皆马身而人面者廿神”、“其十神状皆彘身而八足蛇尾”、“其神状皆人身而羊角”、“有神,人面无臂,两足反属于头山,名曰嘘”、“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又有神衔蛇衔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蹄长肘,名曰强良”、“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山海经·海内经》记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4]这仅是对黄帝孙子韩流形貌的描述,但在《山海经》中,诸如此类的关于神、兽、人的形貌的描写数不胜数,并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与现今相比其躯体的非正常状态:几种动物的集合体。华夏民族的图腾龙,也是一个多种动物的集合体:“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这一神话思维意识,是一种集众长于一身从而更加神异的思维意识,再如“飞虎”,虎已是兽中之王,而如今又能够象鸟一样飞翔,便更威猛无以复加了。《封神演义》中,姜子牙下昆仑山时,元始天尊送给他三件法宝,其中之一就是“四不相”。……这一点为谶纬学说所吸收,如《尚书》纬帝命验:“禹身长九尺有六,虎鼻河目,骈齿鸟喙,耳三漏,载成铃,怀玉斗。”司马贞补注《史记·三皇本纪》云:“女娲氏,亦风姓,蛇首人身。……炎帝神农氏,人身牛首。”等等。
从而我们似乎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即在中国古人的意识中,人们认为非正常状态的身体,无论是畸形的躯体还是兼具众美的异形同体,都是具有神异功能的;而帝王、贤圣之神异,是天生的,这有其迥异于常人的躯体形貌为证据。于是,文人在讲述圣王文治武功的时候,便将其奇异的体貌作为论述的证据之一,如班彪《王命论》曰:“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5]其二便是“体貌多奇异”,从而说明刘邦奉天承运、君权神授的合理性。中国神话中的神祇、史书传说中的帝王,其身体大都是集合体或病态,这是以“异相”为神奇,从而言说其生而与众不同,为其神圣性张目。
二、圣王形貌与法相说
至晚到东汉永平十年(67),佛教便已东传到中原了,印度固有的信仰“三十二大人相”(dvatmsan mahapurusalahsanani)与“八十好”(asityanuvyanjanani)[6]随着佛教东传也传到了中土,并对中国的相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之后,帝王圣贤的身体叙事便往往以“法相”为标准。这一意识甚至渗透进正史的撰写中,遑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和戏曲了。我们先看看法相说的具体内容,然后再结合史书对帝王形貌的叙述来进行对照。
“法相”是佛教术语,指诸法之相状,包含“体相”与“义相”。《优婆塞戒经》[7]对三十二相是如何产生的作了一番详细的说明,兹不具录。而三十二相具体所指如下:
1、足安平相:谓足下安立,皆悉平满,犹如奁底也。2、千辐轮相:谓足下毂网轮纹,众相圆满,有如千辐轮也。3、手指纤长相:谓手指纤细圆长,端直好,指节参差,光润可爱,胜余人也。4、手足柔软相:谓手足极妙柔软,胜余身分也。5、手足缦网相:谓手指中间,缦网交合,文同绮画,犹如鹅王之足也。6、足跟满足相:谓足之踵,圆满具足也。7、足趺高好相:谓足之趺,高起如真金之色;趺上之毛,青琉璃色,种种庄饰,妙好圆满也。8、腨如鹿王相:谓足腨渐次纤圆,如彼鹿王之腨,纤好第一也。9、手过膝相:谓双臂修直,不俯不仰,平立过膝也。10、马阴藏相:谓阴相藏密,犹如马阴,不可见也。11、身纵广相:谓身仪端正,竖纵横广,无不相称也。12、毛孔生青色相:谓身诸毛孔,一孔一毛,生相不乱,右旋上向,青色柔软也。13、身毛上靡相:谓身诸毫毛,皆右旋向上,而偃伏也。14、身金色相:谓身皆金色,光明晃曜,如紫金聚,众相庄严,微妙第一也。15、身光面各一丈相:谓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也。16、皮肤细滑相:谓皮肤细腻滑泽,不受尘水,不停蚊蚋。17、七处平满相:谓两足下、两手、两肩、项中,七处皆平满端正也。18、两腋满相:谓左右两腋,平满而不窊也。19、身如狮子相:谓身体平正,威仪严肃,如狮子王也。20、身端直相:谓身形端正,平直不伛曲也。21、肩圆满相:谓两肩圆满而丰腴也。22、四十齿相:谓常人但有三十六齿,唯佛具足四十齿也。23、齿白齐密相:谓四十齿皆白净齐密,根复深固也。24、四牙白净相:谓四牙最白而大,莹洁鲜净也。25、颊车如狮子相:谓两颊车隆满如狮子王也。26、咽中津液得上味相:谓咽喉中常有津液,上妙美味,如甘露流注也。27、广长舌相:谓舌广而长,柔软红薄,能覆面而至于发际也。28、梵音深远相:谓音声和雅,近远皆到,无处不闻也。29、眼色如金精相:谓眼目清净明莹,如金色精也。30、眼睫如牛王相:谓眼睫殊胜如牛王也。31、眉间白毫相:谓两眉之间,有白玉毫,清净柔软,如兜罗绵,右旋宛转,常放光明也。32、顶肉髻成相:谓顶上有肉,高起如髻,亦名无见顶相,谓一切人天二乘菩萨,皆不能见故也。
佛除了具有三十二相,还有八十种随行好。据《大般若波罗蜜多经》[8]三八一载,八十种好即:
1、指爪狭长,薄润光洁。2、手足之指圆而纤长、柔软。3、手足各等无差,诸指间皆充密。4、手足光泽红润。5、筋骨隐而不现。6、两踝俱隐。7、行步直进,威仪和穆如龙象王。8、行步威容齐肃如狮子王。9、行步安平犹如牛王。10、进止仪雅宛如鹅王。11、回顾必皆右旋如龙象王之举身随转。12、肢节均匀圆妙。13、骨节交结犹若龙盘。14、膝轮圆满。15、隐处之纹妙好清净。16、身肢润滑洁净。17、身容敦肃无畏。18、身肢健壮。19、身体安康圆满。20、身相犹如仙王,周匝端严光净。21、身之周匝圆光,恒自照耀。22、腹形方正、庄严。23、脐深右旋。24、脐厚不凹不凸。25、皮肤无疥癣。26、手掌柔软,足下安平。27、手纹深长明直。28、唇色光润丹晖。29、面门不长不短,不大不小如量端严。30、舌相软薄广长。31、声音威远清澈。32、音韵美妙如深谷响。33、鼻高且直,其孔不现。34、齿方整鲜白。35、牙圆白光洁锋利。36、眼净青白分明。37、眼相修广。38、眼睫齐整稠密。39、双眉长而细软。40、双眉呈绀琉璃色。41、眉高显形如初月。42、耳厚广大修长轮埵成就。43、两耳齐平,离众过失。44、容仪令见者皆生爱敬。45、额广平正。46、身威严具足。47、发修长绀青,密而不白。48、发香洁细润。49、发齐不交杂。50、发不断落。51、发光滑殊妙,尘垢不着。52、身体坚固充实。53、身体长大端直。54、诸窍清净圆好。55、身力殊胜无与等者。56、身相众所乐观。57、面如秋满月。58、颜貌舒泰。59、面貌光泽无有颦蹙。60、身皮清净无垢,常无臭秽。61、诸毛孔常出妙香。62、面门常出最上殊胜香。63、相周圆妙好。64、身毛绀青光净。65、法音随众,应理无差。66、顶相无能见者。67、手足指网分明。68、行时其足离地。69、自持不待他卫。70、威德摄一切。71、音声不卑不亢,随众生意。72、随诸有情,乐为说法。73、一音演说正法,随有情类各令得解。74、说法依次第,循因缘。75、观有情,赞善毁恶而无爱憎。76、所为先观后作,具足轨范。77、相好,有情无能观尽。78、顶骨坚实圆满。79、颜容常少不老。80、手足及胸臆前,俱有吉祥喜旋德相(即卍字)。
下面我们再看看魏晋以来的史书对帝王形貌特征的记载,结合法相说来进行比照可知,自东汉以来,帝王相貌之描述,实受佛家法相、八十好说之影响:
《蜀书·先主传》记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晋书·帝纪第三武帝》记载司马昭议立世子,属意于司马攸,但“何曾等固争曰:‘中抚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发委地,手过膝,此非人臣之相也。’”
《梁书·本纪第一》记载:“高祖(按指萧衍)以宋孝武大明八年甲辰岁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生而有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
《陈书·本纪第一》记载陈霸先“身长七尺五寸,日角龙颜,垂手过膝”。
《北史·魏本纪第一》记载:“(太祖道武)帝弱而能言,目有光曜,广颡大耳。”
《北齐书·帝纪第一》记载高欢“目有精光,长头高颧,齿白如玉,少有人杰表”。
《北齐书·帝纪第四》记载高洋之母“初孕,每夜有赤光照室,后私尝怪之。初,高祖之归尔朱荣,时经危乱,家徒壁立,后与亲姻相对,共忧寒馁。帝时尚未能言,欻然应曰‘得活’,太后及左右大惊而不敢言。及长,黑色,大颊兑下,鳞身重踝。不好戏弄,深沉有大度。”
《隋书·帝纪第一》记载隋文帝杨坚之母“皇妣吕氏,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皇妣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妣大骇,坠高祖于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沈深严重。”
《隋书·帝纪第三》记载杨广“美姿仪,少敏慧,……上好学,善属文,沉深严重,朝野属望。高祖密令善相者来和遍视诸子,和曰:‘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
《旧唐书·本纪第二》记载:“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唐太宗李世民)生于武功之别馆。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高祖之临岐州,太宗时年四岁。有书生自言善相,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高祖惧其言泄,将杀之,忽失所在,因采‘济世安民’之义以为名焉。太宗幼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时人莫能测也。”
《宋史·太祖本纪》记载,宋太祖赵匡胤于“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宋史·英宗本纪》记载,宋英宗“生于宣平坊第。初,王梦两龙与日并坠,以衣承之。及帝生,赤光满室,或见黄龙游光中”。
《明史·本纪第一》记载朱元璋“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
《清史稿·太祖本纪》记载:“太祖仪表雄伟,志意阔大,沈几内蕴,发声若钟,睹记不忘,延揽大度。”《清史稿·太宗本纪一》记载:“上仪表奇伟,聪睿绝伦,颜如渥丹,严寒不栗。”《清史稿·世祖本纪一》记载福临“母孝庄文皇后方娠,红光绕身,盘旋如龙形。诞之前夕,梦神人抱子纳后怀曰:‘此统一天下之主也。’寤,以语太宗。太宗喜甚,曰:‘奇祥也,生子必建大业。’翌日上生,红光烛宫中,香气经日不散。上生有异禀,顶发耸起,龙章凤姿,神智天授。”《清史稿·圣祖本纪一》记载康熙“天表英俊,岳立声洪”。
从以上本纪的记载与法相说的具体内容对照可知,帝王之“垂首过膝”、“眼有精光”、“齿白如玉”、“风骨奇特”、“生而有奇异”、“生而异徵”等描述,往往以面相“奇异”且有贵征表明神权天授,应天承运。除了形貌天生神异之外,帝王降生时,一般还是“红光映天”。而如《水浒传》魔星下世时,一般“黑气冲天”。
由是观之,自从佛教传入中土,佛的三十二相、八十好便被历史编纂者所借用,其后的帝王、圣贤于是大都具有了佛三十二相、八十好的某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甚至成为了帝王之所以为帝王的标志和象征,从而直接影响到通俗文艺对帝王将相、匪首、贵公子等形貌的叙述,如刘备、宋江、贾宝玉等身体叙事都受其影响。
《三国演义》第一回说刘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水浒传》第十八回写宋江“眼如龙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悬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红楼梦》第三回从林黛玉眼中写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之相貌。……从中可知,魏晋以来,人物身体文化委实深受法相说之影响。
中国古代帝王身体叙事的法相化,是宗教特别是佛教传播和接受的结果。在其间,有皇帝三次舍身为僧如梁武帝萧衍者,也有僧徒神化皇帝如武则天是菩萨转世者,甚至有帝王皇后自称“老佛爷”者……以此来看,相貌比附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了。由迷信而崇拜,而模仿,而比附,当下亦然,如染黄发、烫卷发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对于帝王、贤圣的身体叙事,往往以怪异为神奇、以畸形为神征、以奇异为征应、以变态为神异,古代圣王身体的这一怪异或奇异叙事及其文化,其实是一种言说,表明他们天生就是与众不同,其身体就代表了一种神奇的力量,以此为其文治武功或天生圣人作明证。他们的身体成为了一种符号,这种符号便是其身份的象征。于是,其身体叙事就是他们乃“天生圣人”的不证自明、不言而喻的招牌。
特殊人物之身体的自我神化或被神化,是政治和权力的隐喻。但其间也有发展变化,具体到中国历史而言,东汉永平十年之前,中国古代圣王的身体叙事源自远古神话思维意识,深受神话思维方式的影响,以畸形或异形合体为表征;而永平十年之后,正史中的古代圣王的身体叙事则深受佛教法相说的影响,他们的体貌特征往往以法相中的三十二相和八十好为标准进行描写或叙述。在通俗话本或章回小说中,中国帝王、贤圣或某一首领的身体叙事也是深深打上了法相说的烙印。
[1]张宗祥.论衡校注[M].郑绍昌,标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司马迁.史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3]印度神话:永恒的轮回[M].刘晓晖,杨燕,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4]刘歆.山海经[M].崔建林,注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1.
[5]班固.汉书[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6]季羡林.季羡林文集:第八卷: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7]优婆塞戒经[M].昙无谶,译.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中心,2001.
[8]大般若波罗蜜多经[M].北京:北京图书馆,1985.
On the Somatic Narrative of Ancient Heads and Geniuses
ZHANG Tong-sheng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chool of 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Gansu 730000,China)
Before 67,the somatic narrative of ancient heads and geniuses shared one common characteristics,that is the abnormal is the supernatural.After 67,the narrative of those people was deeply affected by the dvatmsan mahapurusalahsanani and asityanuvyanjanani.So was the narrative in the novels and historical records.
ancient heads and geniuses;the somatic narrative;abnormal;the body characteristics of Buddha
book=8,ebook=167
I 206.2/K204
A
(责任编辑:王建)
1673-2103(2012)04-0027-05
2012-03-20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9XJC751002);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1LZUJBWZY003)。
作者简介:张同胜(1973-),男,山东昌乐人,文学博士,兰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比较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