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采暖保温方式
2012-08-15殷勤
殷 勤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
1 仔猪怕冷的原因
初生仔猪具有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体内能量储备有限的生理特点,这就使仔猪对温度变化敏感(主要表现在对寒冷的抵抗能力差)。常因环境温度不适宜造成仔猪不活跃、行动迟缓、食欲减退、不愿吃初乳、怕冷,向母猪腹部和垫草里钻而被压死,甚至冻僵、冻死。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1 从物理性的体温调节方面来看 仔猪的组织器官和机能都处于尚未成熟状态。新生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少,皮毛总热阻小,保温隔热能力很差,且单位体重所占散热面积大,在低温环境下散热量较大,不利于其热平衡。
1.2 从化学性的体温调节来看仔猪在20日龄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育尚未健全,特别是在6日龄前。加之体内脂肪和肝糖的贮存量不足,在低温条件下不能增加足够的产热量以维持机体热平衡,因而容易出现体温过低,造成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紊乱、活动能力减弱、初乳摄入量减少、仔猪免疫活性下降、疾病增加(主要是腹泻和低血糖症),同时因活动能力受到影响而容易被压死。由于仔猪饥饿和体温过低也会造成很高的压死率,要降低断奶前的死亡率就应当将母猪限制在产仔栏中饲养并对初生仔猪提供局部供暖。
2 仔猪保温技术
随着养猪生产的不断扩大,国内外对养猪生产的饲养环境越来越重视,在猪舍的修建材料、类型、防寒保暖、通风换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仔猪保温方面。
2.1 舍内大环境的供暖保温 舍内大环境的集中供暖保温是指在产仔舍设计建造时,通过提高屋顶、墙壁等外围结构和地面的保温性能,结合集中式热水采暖系统或热风采暖系统来实现的采暖保温。现在国内多数已建成的猪场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舍内大环境的控制。我国在猪场建设中环境控制的思路主要是利用自然条件,尽量节约能源和基建投资。这些方法的优点是制作方便、造价低廉、透光、保温,但是他们的共同缺陷就是并没有将猪舍外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较典型的就是塑料暖棚养猪法。多数猪场采用的是传统型的砖墙、水泥地结构,其建筑外围护结构热阻小,保温效果差,舍内换气效果不佳,在寒冷季节以及雨雪天气和夜间特别明显。为了更好的保温,很多猪场往往会采用关闭门窗以减少通风换气带来的热损失;或是采用塑料暖棚,加双层塑膜和草帘子。这些方法易导致猪舍内CO2、NH3、H2S等有害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同时增加室内的湿度,对仔猪的正常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
此外,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的发酵床生态养猪猪舍也渐渐得到推广,这种生态猪舍冬季不加温圈舍温度也能达到15~20℃,还可以有效减少NH3、H2S等有害气体的产生,保温的同时不仅能生态环保而且节能。其不足是夏季必须做好降温工作,防止夏季舍内温度过高造成热应激,同时在发酵床技术和生态养猪饲养配套技术方面还有待完善。还有就是舍内采用火源加热的方法来大范围供暖,例如烟道、铁煤炉。烟道分地上烟道和地下烟道。铁煤炉需要安装烟囱,这种方法简单且成本低廉,适用于小型养殖场。但是用煤炭等燃料供温的养殖场,必须小心火灾及CO2等有害气体中毒。近年来,热风炉供暖在养殖业中也逐渐受到重视,邓利军等人(2006)证明暖风炉供暖效果优于普通的燃煤炉,尤其是在提供适宜的舍内温度、湿度等方面,但是还需要研究更合适的安装方式以降低煤耗,提高供暖效率。
2.2 局部供暖保温 仔猪局部保温是指根据仔猪对环境温度的需要对其生活关键区域进行补偿性的供温,为仔猪营造适宜的小气候,从而达到避免采取大环境保温时所产生的过多能耗或者是简化猪舍的外围护结构以节约建筑成本的效果。现在仔猪保温的方式主要是有以下几种:
2.2.1 上方供暖保温方式。上方供暖保温方式是指在仔猪躺卧区的上方使用电热辐射器等进行供暖保温。这种方式现在在国内外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由于仔猪躺卧在较冷的地面上,腹部容易受凉而引起腹泻及下痢。
2.2.1.1 红外线保温灯:不仅对仔猪生长有促进作用,还可以降低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使仔猪生长均匀,皮肤光滑红润。黄伟杰等人(2010)证明,在红外线保温灯的作用下,7日龄仔猪的体重显著高于未加红外线保温灯的仔猪,平均死亡率降低了1.96%。而且红外线保温法简单易行,投资少、见效快,所以该法在国内外猪场中应用极为广泛。但是红外线保温灯存在沾水易爆,破损率高的缺点,而且使用时也要注意防止仔猪咬到电线。
2.2.1.2 远红外辐射板:具有不怕潮湿和溅水,经久耐用的优点,且在市面上容易买到。但辐射量过低,热效率较差,如果用于仔猪保温,悬挂高度应有所下降,容易伤到仔猪。
2.2.1.3 石英加热管:由灯管、电阻丝和反射罩构成,具有防潮湿和防溅水的效果,而且其制作成本不高,辐射效果比红外线灯好,张天祥等人(1991)实验证明,石英管灯可以替代红外线灯作为仔猪供暖设备。
2.2.1.4 暖床:暖床加热系统是将热水通过散热片在暖床内进行加热,以保证暖床内局部温度,再通过暖床向舍内的空气传热,维持一定的舍内温度,实现热量局部有效利用。挂帘暖床升温效果明显,且耗能不高,供暖成本合理。该系统对仔猪,尤其是对断奶初期仔猪的躺卧有明显的作用,躺卧比例能达到98.9%。不过暖床系统安装较复杂,不如保温灯便利,适合大规模的安装使用。
2.2.2 地下供暖保温方式。在各种供暖方式中,一般认为地下供暖保温较理想,可以使仔猪躺卧时腹部暖和,减少散热量。但是在集约化养猪的生产模式下,地下采温保暖技术的应用成本耗费比较高,且没有考虑到仔猪背部的保暖,如果结合上方悬挂式供暖保温方式效果会更好。
2.2.2.1 厚垫料法:该法为传统农村散养模式下的保温方式。这种方法经济易行,省工省草(垫草),既保温又防潮。但是此法并不适合用于大型集约化养猪场,且应及时添换干燥新鲜垫草,保持舍内干燥。
2.2.2.2 电热保温板:属于高科技产品,有保温板和地板下电热系统两种。保温板使用方便,安全省电,调温灵活,恒温准确。据有关资料报道,采用电热板增温保温措施管理仔猪至7日龄,仔猪的成活率可高达98%以上。地下电热系统在理论上可以灵活调节温度,可是需要比较精确的控温器,成本较高,国内该方法的运用和修建工艺尚不成熟,而且该法是对地板的温度而不是空气的温度做出反应。
2.2.2.3 热水管地下保温:水暖方式之一,通过管道回路散发的热量对整个室内进行加热。万熙卿等人(2005)研究发现,水暖控温技术对仔猪的影响与局部红外灯保温的效果相比,腹泻指数下降81.75%,育成率提高3.1个百分点,能耗成本下降65.77%。但是该技术初期成本投入较高,且很难针对各个圈的需要进行调节,这样的系统比较适用于分批分娩。
2.2.3 仔猪保温箱。仔猪保温箱是国内普遍使用的保温设备,能为仔猪营造适宜的局部小气候,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特别在断奶时的体重增加较为显著,仔猪重量比较均匀。保温箱通常包括供暖和控温两个部分。国内最常见的仔猪保温箱一般都结合了上方供暖或是下方供暖方式,如在箱体上方悬挂红外线灯、石英灯加热或是在保温箱底部安装电热板、皮、铺盖垫草等,而这两种供暖方式中下方供暖对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都有更好的效果。保温箱的控温系统主要分为人工控制、自动恒温与手动调温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但是保温箱仍存在无法满足仔猪生理需要、温度可控性差、能耗高等缺点。针对这些缺点,并结合我国养猪业的实际情况,国内猪场进行了许多研究和探索。在保温效果方面,栾冬梅等人(2004)对比以红外线灯和电热板采暖情况下门洞式保温箱与门帘式保温箱的温度分布,结果显示以电热板采暖的门帘式保温箱内温度更符合仔猪的生理需求。在节能方面,陈刚(1999)在保温箱顶部采用碳纤维电热板,并在保温箱中添加隔板以调节箱内容积和温度,从而实现更好的节能;还有最新研发的利用大环境的发酵床垫料与保温箱控温相结合的生物热能仔猪保温箱等。在自动控温化方面,李林等人(1999)在保温箱中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控温器以控制加热温度并使用加热地板取暖(夜间以25W白炽灯采光),且箱内容积具有可调性,该保温箱相对传统的红外线灯供暖的保温箱更有利于仔猪增重,且扎堆现象明显减少;林保忠等人(2005)设计使用由PTC元件供热的夹层内热风循环式保温箱及箱底供热式保温箱,在箱内安装控温器,利用PTC元件的自身特点实现对保温箱内温度的自动调节,有效提高了哺乳仔猪成活率、显著降低了仔猪的打堆频率和腹泻率,并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胡伟华等人(2009)自行研制了一款以电热毯在箱底加热的数控保温箱,该款数控化的保温箱在满足仔猪温度需求,提高仔猪生产性能方面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刘芳等人(2009)则是在保温箱内使用自主研制的温度感受器和温度控制器进行温度调控,并使用150W白炽灯泡加热,相比传统保温控温方式该保温箱日平均耗电量下降21.7%,在节能和更好的满足仔猪生长需求的同时,实现了保温箱加热时的自动调温控制。
3 小结
仔猪的采暖保温技术仍是当代养殖业需要不断探索优化的方面,今后的研究方向应主要集中在注重猪舍外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效果,采用保温透气的材料或结构;注重供暖设备的耐用性,并兼顾其能源利用效果和供暖效果,以方便、好用、耐用为原则;使保温箱设备的采暖、保温和控温性能有机结合,实现保温箱恒温及自动调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