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培养策略

2012-08-15金晓龙

关键词:高职生素质能力

金晓龙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设计系,广东 广州 511450)

高职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培养策略

金晓龙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设计系,广东 广州 511450)

高职生就业能力可分三个层次:素质、知识、能力。高职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是一个多维系统:学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高校要科学构建教育体系结构,加强校企合作;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广开就业渠道。

高职生;就业能力结构;培养策略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旨在面向职业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184所,每年的招生人数与普通本科院校基本持平。据有关资料,我国高校毕业生2012届有500多万,其中高职生约300万。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就业能力结构模型及发展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职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及发展策略。

一、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基本构成

国内外学者对于就业能力结构、特点提出了一些研究成果。瑞士戈德斯密德的五要素说:就业动机及良好的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有效的工作方法;敏锐的、广阔的视野。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将就业能力分为5个类别16项技能:基本胜任力(阅读、写作、计算)、沟通能力(说和听)、适应能力(问题解决、创造性地思考)、群体效果(人际技能、团队工作、协商能力)影响能力(理解组织文化、分享领导)等。

国内一些学者有的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四个方面:从心理上表现出的自尊和成就动机、对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人际交往技能;有的把就业能力划分为三部分,即基础技能、个体管理技能、团队工作技能;有的学者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USEM、MKC、ESF模型,以及二维、三维、四维模型等。

对就业能力的研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研究过于抽象,没有进行分层细化,与实际结合有一定难度;一些研究适合国外的环境,而与我国的实际有一定的偏差,我国的就业背景:地广人多、农村城镇化、经济高速发展、经济转型及产业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等;相关以高职生作为特定对象的研究成果不足。

本文提出高职生就业能力概念及结构模型。高职生就业能力是高职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并在今后社会职业活动中实现自身职业发展目标的本领。高职生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素质的集合,这种素质并非独立于个体所拥有的现有素质之外的一种特殊素质,而是个体现有多种素质的集合,是一种可发展的综合素质群,包括三个层次:个人品质、知识、能力。

第一个层次是个人品质。指个人对环境中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一贯反应,包括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主动性、忍耐性、独立性等个性特征,是一个人最基础的素质和灵魂,它外化为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政治素质、诚信度、社会责任感、敬业和奉献精神等。

第二个层次是丰富的知识。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知识不等于能力,但能力的形成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它是个人能否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构成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个层次是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抗挫折能力等。

二、高职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能力不强。学习能力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是一种适应能力,是形成其他能力的基础。就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来说,在校求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充其量不过是他一生所需的10%,而另外90%以上的知识都必须在以后的自学中不断获取的。大学教育是一个学习如何去学的过程,大学生应该明确怎么样去学,而不仅仅是学到什么。

(二)实践能力较差。实践能力是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是浩瀚无边的,掌握所有知识是不现实的,人生所遇是不可预测的,只有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思考问题,寻求办法,在解决矛盾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能力,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

(三)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或社会要素创造新的矛盾共同体的人类行为。创新也不一定是高科技,它是一种思维、一种行动,它可以渗透到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一个新的想法、新的措施,甚至一件小事都可能带来巨大变化。

(四)创业意识淡泊。创业是创业的主体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某种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

(五)抗挫折能力弱。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逆商越高就越能应对逆境,积极乐观,接受困难的挑战,最终表现卓越”。有的人遇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悲观失望,失去再尝试的勇气。良好的心理状态需要磨练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才是最终成功的保障。

三、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策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高职生就业能力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系统,需要学生、高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创造良好氛围,实施有效的行动,共同提高高职生就业能力。

(一)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高等教育的产品是科研成果,以及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其中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包括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在体育、文艺、美术、音乐、舞蹈、语言、等方面的特长与品味。

综合素质还可划分为: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要有朴实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为祖国和民族的振兴而拼搏的激情和抱负,有正确的理想和信念。要掌握一些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自学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要具有健康的身体,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二)构建合理知识结构

既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的综合知识、社会知识并保持开阔的视野,广泛涉猎科学、艺术、哲学等各方面知识,能够适应知识发展的要求,接受和吸取新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培养自己不断自学的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加社会知识。

(三)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

高校要改革、健全和完善高等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积极投身实践活动,要特别重视几种关键能力的培养。

1.学习能力。遵循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人格内化三位一体的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与他人团结与合作,学会承受挫折与失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与学习创新能力。注重通识教育,通识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衡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看他能不能在所处环境中,吸收各方面养分,不断丰富自己,不断进步。

2.实践能力。高校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注重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高职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3.创新能力。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更要大力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氛围,鼓励和引导更多的高职生积极投身创新活动,积极组织各类科技制作比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校企合作开办“孵化园”,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

4.特色能力。随着社会发展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社会已越来越青睐既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又在某一个方面出类拔萃的复合专长型人才。高校要以培养复合专长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围绕地方经济特点(优势资源、特色产业),紧紧抓住地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具备各种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特色能力的学生。

(四)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高职生就业的宏观调控和政策促进力度,地方政府应为高职生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支持高职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加快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新企业、新职业、新岗位不断涌现。

[1]余国林.国外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9,(8).

[2]李文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模式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3).

[3]张朋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解析与对策[J].教育探索,2009,(9).

[4]雷萍.高职学生的素质能力及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

猜你喜欢

高职生素质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