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X线与胃镜诊断分析

2012-08-15李树增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齿状裂孔疝囊

李树增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8年6月—2003年7月临床拟诊食管裂孔疝患者100例,选择X线和胃镜检查资料完整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4~79岁,平均54.6岁。全部患者均为滑动性食管裂。

1.2 检查方法

1.2.1 X线检查 应用TLSHIBA-KGW20A胃肠机及SIEMENS-INOCOSR200数字胃肠机,硫酸钡浓度200%(w/v)。患者主要采取俯卧头低足高位 (足部抬高10~15℃)、半立左前斜或左侧位必要时腹部加压。

1.2.2 内镜检查 应用OLYMPUS V型电子内镜,先行常规胃镜检查,继而用反转观察法,并经活检孔插入测量尺,测量食管裂孔至齿状线的距离,根据内镜镜身的尺寸测量齿状线到门齿的长度。

1.3 诊断标准 X线:(1)膈上出现疝囊及胃黏膜;(2)膈上出现食管胃环;(3)食管胃角变钝;(4)贲门口上移。内镜:(1)食管腔内胃黏膜;(2)齿状线上移;(3)食管胃角拉直;(4)贲门口扩大或松弛。

2 结果

2.1 X线检查 35例中显示膈上疝囊20例,最大5cm×3cm,最小3cm×2cm充满;膈上出现食管胃环17例;食管胃角成钝角35例;贲门口增宽35例。

2.2 内镜检查 齿状线上移31例,可见疝囊19例,食管胃角变钝35例,贲门口扩大35例,食管腔见胃黏膜35例。

3 讨论

本组35例滑动性食管裂患者,显示膈上疝囊20例,占57.6%,主要表现为膈上疝囊影,轮廓光滑,疝囊较小者X线征象不明显。内镜可见齿状线失去正常相互一致的关系,而Z线位置上移,其间可见一袋状扩张,本组患者内镜显示疝囊18例,占51.4%。根据齿状线上移的距离,可判断裂孔疝的程度:轻度:2~3cm;中度:4~5cm;重度:6cm以上。内镜可观察黏膜出血、糜烂及瘢痕形成,并可进行活检,较X线检查明显优越。食管胃环亦称B环,是食管黏膜鳞状上皮与胃黏膜柱状上皮移行处,正常不能显示,裂孔疝时示扩张疝囊的两侧壁,深度1~3cm。本组出现B环17例,占48.6%,内镜见齿状线上移27例,占77.1%,部分患者因黏膜糜烂,齿状线显示不清。食管胃角又称HIS角,食管下段左侧壁与胃内侧壁的夹角正常<30°,本组35例X线显示该角均变钝角,显示率为100%。

滑动性食管裂孔疝为胃肠道常见病,本研究表明:两种检查方法对诊断滑动性食管裂孔疝都具有肯定价值。X线对整体观察病变较为优越;而胃镜对黏膜结构显示清晰,可以使诊断更准确。X线检查属无创、无痛检查方法,安全度较高,患者较易接受,可作为首选,如怀疑有并发症患者,可进行内镜检查。两种方法互相补充,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及治疗依据。

猜你喜欢

齿状裂孔疝囊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裂孔在黄斑
Ⅱ型齿状突骨折的解剖影响因素的研究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齿状突游离小骨法医学鉴定1例
先天性乙状结肠裂孔疝致小肠梗阻1例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齿状突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