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澄海方言多义词“物”

2012-08-15蔡一峰陈小枫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物物方言词澄海

蔡一峰 陈小枫

(1.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 510275)

试论澄海方言多义词“物”

蔡一峰1陈小枫2

(1.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 510275)

该文通过系统的考察,对澄海方言多义词“物”的语义、语法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澄海方言;多义词;物;语义;语法特点

在潮汕方言中,方言词“物”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被称为“万能动词”,常被等同于普通话中的“搞”。由于其“万能”性,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但是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语法语义研究。相关的论文有:陈基藩《潮汕方言“物”的语法特点》,载《汕头教育学院院刊》1991年第1期;沈俊钿《潮汕方言“猴”“物”释义》,载《文博信息百期选》,2000年出版;另散见于其他网络文章中。从这些潮汕字词典及相关研究可见,对方言词“物”的考察仅停留在定性及释义的层面上,而对其性质、来源、语义构成、语法作用以及语用功能,则尚未有人进行过系统的考察与分析。本文以作者母语澄海方言点(汕头市属下行政区)为考察点,对方言词“物”的使用进行考察,通过系统分析,总结出澄海方言词“物”的语义及语法特征。

经考察,澄海方言词“物”从语法性质上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和虚词三类,在下文中分别用“物1”、“物2”和“物3”称代。

一、名词“物1”

(一)“物1”的词典释义及我见

“物1”语法性质属名词,《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对“物1”的解释列为三个义项:①特指痈疽。如:伊个手生~肿到大死。(他的手生毒疮肿得很大。)②指妖魔鬼怪。如无影迹~。③指人。你呾□([hio53-24])个~姓乜个。(你说的那一个人姓什么?)[1]3045又《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解释“物1”可以用在数量结构后,表示往少里说,如“斤囝物”表示“一斤很少”。[2]而《新潮汕字典》中“物1”分列两个义项:①东西,如“~件”(东西)、“件~”(那件东西)、“乜~”(什么东西)、“生~”(长恶疮)、“无影迹~”(没什么价值的东西)。后引申为可表示具体内容,如:言之有~。或表比较有分量的,看起来比较足的,如:撮米有~,煮了饭加[gê1](这米出数儿,做起饭来足量)、恁勿看伊无~就欺负伊(你们别看他没什么分量就欺负他)。②‘我’之外的人或环境,多指众人,如:~我两忘、待人接~。[3]585

笔者认为《汉语方言大词典》中“物1”的释义②似乎欠妥。因为义项②引例中“无影迹物”中“物1”的“妖魔鬼怪”的语义是由“无影迹”赋予的,“物1”本身并无该语义。《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关于“物1”“往少里说”的语义实际上是由“囝”这个小称所赋予的。如果将“囝”去掉,“斤物”就没有这层语义了。因此,这种解释也是不准确的。总的来说,《新潮汕字典》的释义比较贴切,“物1”应仅具有两个概括性的含义:其一,泛指或特指事物,其二,泛指或特指人。二者均来自于《说文》所解释的“万物”之义。可以断定,其他意义均是根据上下文和具体用法而衍生出来的,并不能视为“物1”的语义。不过,“物1”因经常与贬义词合用,致其本身带上某种贬义色彩。

澄海方言词“物1”的用法与《新潮汕字典》基本吻合,其所举例子在今日澄海话中均有使用。

“物”的古义为世间万物,可指代世间包括人在内的任何东西。随着汉语词汇复音化,与“物”等义的“东西”一词凝固和出现,共同分担了这一义项。后来为了与表一般事物的义项区别开来,单独列出义项表“我”之外的人或环境,含有众人的含义。澄海方言词“物1”的语义在保留了“物”的古义的基础上,语义上更加精密,适用范围更广,体现在两个特征:(1)泛指化加强,可以代指抽象的事物。如上述“恁勿看伊无~就欺负伊(你们别看他没什么分量就欺负他)”;(2)词义缩小为特指,如上述表“痈疽,恶疮”义。

(二)“物1”及其相关合成词的构成与用法

澄海方言词“物1”除了能够与其他语素结合构成共同语词“物质”“物流”等之外,其合成词的构成与用法更加丰富。主要体现在“物1”能分别与量词构成的特指短语和与表动作的语素构成名词。

在普通话及潮汕方言中,名词性语素“物”均可以与量词性语素“件”结合形成“物件”这个双音节词,泛指成件的东西、物品。这种用法应从古汉语而来,据《潮汕方言词考释》中对“物件”的考释,引用了元代高文秀《黑旋风》:“假若是买了物件”;《红楼梦》第六十一回:“只知鸡蛋是平常物件。”[4]从这些例子中不难看出,“物件”被解释为“东西”。澄海方言词“物1”除此用法外,还能与各种量词结合,形成“量词+物1”的结构,与“物件”的泛指性不同,该形式多为特指或复指。由于“物1”的两种语义,对应的量词特指短语也有两种语义,“指物”和“指人”。该结构中的量词性语素必须在方言中与所称代的事物或人相对应,否则就不能达到特指和复指的目的,如:

1 .指物

“量词+物1”结构所形成的词语表物的时候与普通话“东西”相类,还含有特指或复指上文提及或交际双方都知道的事物。如“件物”、“撮物”、“块物”、“只物”、“条物”、“粒物”、“本物”、“斤物”等。一般前面都可以加上表示近指的“只”或远指的“许”。意思为“这个/那个东西”。

1 )小丽指阿小芳身顶腰裙呾:“你这件物好睇”(小丽指着小芳身上的裙子说:“你这一件好看)”。

2 )我买了鱼虾蟹,撮物死下鲜(我买了各种海鲜,这些都很新鲜)。

3 )在地块买个漫画册?本物好好睇哩。(在哪里买的漫画书?这一本东西挺好看的呀。)

1 )~3)例中的“件物、撮物、本物”特指上文所提及的“裙子、鱼虾蟹、漫画册”等。

有些可在中间加上小称词“囝”,构成“量词+囝+物1”,表示“往少里说”之意。如:

4 )块囝物一下就食了去。(这一丁点儿东西一下子就吃完了。)

2 .指人

“量词+物1”结构所形成的词语表人的时候与普通话“家伙”相类,外含特指某个(些)人或复指交际双方都知道的人物,如“主物”、“个物”、“角物”、“身物”、“帮物”、“群物”等,语义上表示说话人对所特指的人的轻视或埋怨。如:

5 )个物矮肥矮肥。(那家伙又矮又胖。)

6 )帮物横搅里扌各。(那帮家伙蛮不讲理。)

7 )甲:“你做勿买鱼?”乙:“主物无来卖。”

8 )母亲瞧瞧儿子的房间对丈夫说:个物/身物又无魂无影。(这家伙又不见影儿了。)

上文5)~6)例中隐含对“个物”、“帮物”的轻视或指责;而7)~8)例中则分别用“主物”、“个物/身物”来复指前文所讲到的“买鱼的(人)”、“儿子”,表示某种埋怨的语气。

此外,“物1”与表动作的语素构成名词

澄海方言词“物1”还可以与表示动作行为的语素构成双音节名词,表示一类事物。如“物食、物配、物煆”等。例如:

9 )我去买物食。(我去买零食。)

例中“物食”指饼食、糖果在内的各种零食。

10 )日昼无物配。(午餐没有下饭的菜。)

例中“物配”指下饭的菜。

11 )伊去择物煆。(他去拾柴火。)

例中“煆”即“燃烧”的意思,“物煆”统称柴火。

这是最有潮汕特色的一类。可以看作一种倒装的定中结构。不过,在“物”和“食”、“配”、“煆”等语素之间,联系并非特别紧密。如“无物食”,可以理解成“没有东西吃了”或者“没有吃的东西了”。“物煆”和“物配”也有与此相类用例。所以,笔者猜测“物食”最初也可能是动词性短语,因为使用频率较高,动词性逐渐消失,而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组合形式。

二、动词“物2”

(一)“物2”的语义探讨

1 .词典中动词“物2”的释义

《汉语方言大词典》对“物2”的解释是:“〈动〉犹搞。有干、作、捣、吃、打、说、喝、写、画、处理等义。”[1]3405-3406并举例:“物掉(弄坏)”,“物唔直(弄不好)”等。《新潮汕字典》对“物2”的语义和用法也作了详细的解释:“搞、弄、做,如:~乜个(搞什么)、咋呢~(怎么办)、~未好(没弄好)、~去掉(弄坏了)、孬~(不好搞)”。[3]585从上述词典、字典的释义可见,“物2”是一个可表示各种行为动作的泛义动词,其语义大致相当于普通话的“搞”和“弄”。潮汕方言的“物2”保留了古汉语中“物”可作动词的特性,但其具体语义及其义域与古汉语不同。“物”在古汉语中作为动词仅表示“辨识、选择”等具体意义。到了现代普通话,“物”的动词性已经逐渐丧失,仅在双音节词动词“物色”中充当语素。

上述词典、字典仅列举了“物2”的一部分,并不全面,实际上“物2”的意义相当复杂,用法也相当灵活,经常被采用来表示各种明确或模糊、简单或复杂的动作,在述宾结构中与宾语语义有着密切的联系。

2 .“物2”的句法功能及其常见语义

“物2”在句子中主要用作谓语动词,其词义的宽泛性使得“物2”几乎成为一个万能的动词。“物2”的万能性主要体现在可以指代许多具体的动词,甚至是某些复杂或抽象的动词,而“物2”与这些词的意义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引申关系,其含义主要通过具体的语境来体现。下面列举“物2”的一些常见语义。

(1)泛指某个与特定语境相联系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动作,义同“做、办、干”等。例如:

12 )只件事孬物。(这件事很难搞。)

13 )我唔知做呢物?(我不知道怎么办?)

(2)表索取、要求和请求等,所代表的具体动作因语境而定,经常与“来”构成连动式结构,后面接行动的目的,宾语一般是受量词修饰的具体名词。例如:

14 )物杯茶来食。(倒一杯茶来喝。)

15 )你鲤鱼画来好,物幅来哩。(你鲤鱼画得好,画一幅给我吧。)

(3)表示进行或从事(某种工作)。例如:

16 )最近伊啰物人口普查。(最近他在进行人口普查工作。)

17 )伊啰物新玩具个设计。(他在进行新玩具的设计。)

(4)表示“(设法)弄到”之意。例如:

18 )你岂有变个我物张机票?(你能不能给我弄张机票?)

19 )天时过热,去物个空调来吹。(天气很热,去弄个空调来吹。)

(5)表示“玩、耍”之意,多用于描述消遣性的活动。例如:

20 )撮人来物盘飞机棋哩。(大家来玩一盘飞机棋吧。)

21 )□[i33]爱物局“斗地主”。(他想玩一局“斗地主”。)

(6)表示“打扫,整理,收拾、打点”等意思。例如:

22 )间内还未物。(房子还没有打扫/装修/整理。)

23 )你个行李物直阿未?(你的行李收拾好了没有。)

(7)表示“处理”之意。例如:

24 )这件事由伊来物□[tsu31]好。(这件事由他来处理就好。)

25 )件事物直正来。(这件事处理完再说。)

(8)表尝试。一般与“睇”、“下”等连用。例如:

26 )我来物睇。(我来试试看。)

27 )你无变,我来物下。(你没办法弄,我来试试。)

(9)表“成立,创办”等含义。例如:

28 )同学伙个我物个生日晚会。(同学们给我办了一个生日晚会。)

29 )伊物了个羊毛厂。(他办了一个羊毛厂。)

(10)表“推行,实行”等含义。例如:

30 )只十几年一直啰物九年义务教育。(近十几年一直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

31 )撮人来去合食,呾定物AA制。(大家一起吃饭,说好实行AA制。)

(11)放,搁置。例如:

32 )块肉物在油底浮。(这块肉放在油里面炸。)

33 )撮菜物落筐底就好。(这些菜放到筐子里就行了。)

(12)表处置,用于兼语结构。例如:

34 )物伊入来。(把他弄进来。)

35 )物盆花放那许块。(拿一盆花放在那里。)

(13)表示“殴打,辱骂”等攻击性动作。例如:

36 )伊物我个肩头。(他打我的肩膀。)

37 )掠了对伊□[ts̒e35](理)物。(抓住他使劲打/骂。)

(14)表示“玩弄、欺负”等对涉及者不尊重的动作行为。例如:

38 )这只狗凶死,勿去物伊,无伊爱咬你。(这只狗很凶,不要去玩弄它,不然它会咬你。)

39 )伊过孬,着物伊一下。(他太坏了,要收拾他一下。)

(15) 表遭受,如“磕碰到,弄脏”等。常与“着”连用。

40 )个衫乞油物着。(衣服被油溅到了。)

41 )小心,勿物着个头。(小心,别撞到头。)

(16)表损失,有毁掉、花费、骗走、除去等义,常与表示失去的“掉”连用。例如

42 )好好风扇乞你物掉去。(好好的风扇让你搞坏了。)

43 )买这间厝物掉若多支钱?(买这个房子花了多少钱?)

44 )伊做生理乞侬物掉几万银。(他做生意被人骗了几万元。)

45 )伊个位乞阿新头家物掉去。(他的职位被新老板免掉了。)

(17)表致使义,后接表示不好结果的述补结构。例如:

46 )这件事物到我心肝头磅磅舂。(这件事让我心怦怦跳。)

47 )这件事物到我唔闲死。(这件事搞得我忙得要死。)

(18) 蛮干、乱搞

48 )敢物就赢,真是无天无理!(敢乱来就能够得手,真是没有天理!)

49 )件事向生啰物,个过唔然!(这件事这么乱搞,真太不像话!)

从上述12)~49)各例可见,“物2”在多数情况下后面通常跟名词或短语作宾语或补语,根据前后语境的不同,分别表达不同的动作意义,替代不同的动词,如例22)中的“物2”,可表示“收拾/整理/装修”等,其具体的意义取决于交谈双方的话题。这种因语境而变化的“万能”的特性,使得其语义内容灵活多变,义域宽泛,难以尽述。

3 .“物2”的语义特征

(1)泛义化。

从上述“物2”的语用及语义分析可见,“物2”具有泛义化的语义特征,可以替代很多动词,即成为所谓的“万能动词”。

(2)口语化。

“物2”通常被用于口头交际的语境当中表示各种动作行为的含义,很少出现在书面文本中,是一个口语性很强的方言词。“物2”作为一个单音节词,体现了口语的简洁性、通俗性。请看下列例子的比较:

A组:物幅画来睇—物义务教育—间内还未物

B组:画幅画来睇—实行义务教育—房间还没整理

A组是口语场景,其中“物2”可分别用来替代B组中书面色彩较强的词语“画”、“实行”、“整理”,这显示“物2”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上述所举“物2”诸例,多数都可以用其它同义词语替换,只不过用“物2”更通俗、更口语化罢了。

(3)感情色彩多样化。

与该词词义的宽泛性与口语的灵活性相应,“物2”可表现多种语义色彩,主要倾向中性及贬义两种感情色彩,须结合具体语境作具体分析:

a.仅陈述事实或表示某种建议、请求等,含中性感情色彩。如上述所举“物2”的第(1)~(11)种常用语义,不含说话人的主观色彩。

b.含有贬义色彩,名词性的“物1”有贬义色彩,而“物2”因其“俗”也在某些情况下含有贬义色彩。如上述所举“物2”的第(12)~(18)种常用语义都带有某种程度的贬义色彩。

(二)“物2”的语法特点

1 .句法功能

“物2”作为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句法功能,主要充当谓语。由于其“万能动词”的特性,其可以是及物动词,如上述例14):“物杯茶来食。”也可以是不及物动词,如上述例13):“我唔知做呢物?”。

2 .搭配关系

“物2”作为一个动词,能够受除程度副词外的副词修饰;能够带宾语或补语;能重叠;能构成各种模式词。除此之外,还具有一些有方言特色的用法。“物2”常见的结构搭配关系,有以下几个方面:

(1)副/疑问代词+物2,如:孬物(不好办)|散物(乱来)|做呢物(怎么办)。

(2)物2+宾语,根据宾语的性质分为如下几类:

①物2+具体名词,如:物饺(做饺子)|物电脑(用电脑)|物保险丝(接保险丝)。

②物2+代词,如:物伊(打他)|物只撮(弄这些)。

③物2+抽象名词,如:物教育(搞教育)|物会计(做会计)|物礼仪(办礼仪)。

④物2+量词+具体名词,如:物杯酒(弄杯酒)|物个羊毛厂(办个羊毛厂)。

(3)物2+补语,也可分为如下几类:

①物2+趋向补语,如:物落来(弄下来)|物起去(弄上去)|物出来(弄出来)。

②物2+结果补语,如:物好(弄好)|物掉(弄坏)|物来好(干得好)。

③物2+数量补语,如:物一次(弄一次)|物一日(搞一天)|物一下(搞一下)。

④物2+介宾补语,如:物在塗下(弄在地上)|物通[taŋ213-31]乡下(弄到乡下)。

(4)物2+了+表消极结果或影响的短语或从句,构成连谓句,如:物了无用(弄了之后还是没用)|乞伊物了白白歇(被他搞了之后无可奈何)。

(5)物2+宾语+动词/动词短语,构成兼语结构,表示处置。如:物伊入来。(把他弄进来)|物盆花放那许块。(拿盆花放在那里)。

(6)“物2”的重叠式。

“物2”重叠,主要用以表达某些带有重复性的动作、行为:

①表尝试义。例如:

50 )这几块膏药你挈去物物睇。(这几块药膏你拿去试试看。)

51 )这件事你去物物睇。(这件事你去试试看。)

②强调某一动作、行为的进行过程。如:

52 )只件事物物了乞伊歇去。(这件事办着办着就停了下来。)

53 )初头唔晓,物物下就熟哩。(一开始不懂,干着干着就熟练了。)

54 )只个电脑过恶修,不过伊物物物物□[sua213-31]个伊物好去。(这台电脑很难修,不过他弄着弄着居然修好了。)

③带副词或形容词补语,强调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和影响。如:

物物直|物物侕(乱)|物物掉|物物死|物物孬|物物好。

④“物物”之间嵌入某些语素连用,可表达动作进程的不同状态:

55)猛着,勿物阿物。(快点,别慢吞吞的。)

此例中“物阿物”表做事慢条斯理,强调动作时效长。

另外,上文例54)中如将“物物物物”替换为“物阿物”,亦可表弄着弄着的意思,强调动作的反复。

56 )我的风扇坏了,伊物下物就好了。(我的风扇坏了,他弄/搞了一下就好了。)

例中“物下物”表轻而易举,强调动作时效短。

57 )个电视过恶修,物了物还是孬。(这个电视太难修,搞了好几次还是不行。)

例中“物了([liau53-24])物”强调动作重复频度高。

(7)由“物物”构成的模式词:

澄海方言中,“物物”还经常构成“物A物B”、“A物B物”等模式词,如“物来物去、物出物入、物起物落、物有物无、青物白物”等,“物A物B”之类模式词中通常A和B为反义,通常是表趋向和有无之类动词,带贬义色彩。例如:

58 )伊上顶会物来物去。(他最会搞关系。)

59 )伊物有物无拈[ni33]捏过日。(大意:他磨磨蹭蹭混着日子。)

60 )伊青物白物物害去。(他不分青红皂白乱搞一通搞坏了。)

三、虚词“物3”及其性质的探讨

“物3”在句子中位置相对固定,位于句首。但是并无明显的语义也无具体的动词性,我们认为其是一个虚化了的词语,将其定义为虚词,单独讨论。

(一)语义和语义色彩

先看以下例子:

61 )物块石部堵那许路块,挝跋我。(有块石头堵在路上,絆倒我。)——表懊恼。

62 )物个阿兄呾话死绝大声。(有个老兄说话特别大声。)——表讨厌,指责。

63 )物伊者人来只块挝脚镇手。(那种人来这里只会帮倒忙。)——表抱怨。

例61)~63)中的“物”没有明确的施事者和受事者,也不表示具体的动作,仅强调一种懊恼、抱怨或指责的情绪。如果把“物3”去掉,则句子只作现象和事实的陈述,没有包含说话者的主观色彩。由此可见,“物3”在语义上已经虚化,语法性质比较突出,主要用于表达一种懊恼、恼怒、指责、抱怨的语气。

(二)“物3”与“物2”的比较

1 .语义及句法功能差异。

“物3”意义已经虚化,不充当句子成分,去掉也不影响句子的完整性,仅用于表达一种懊恼、抱怨、恼怒、指责的语气;“物2”是实词,有实在的含义,可以指代各种明确或未知、简单或复杂的动作,是不可或缺的句子成分。

2 .结构及搭配关系的差异。

(1)“物3”比较单一,只能用于句子或者分句的开头;而“物2”的位置则非常灵活,既可用于开头,也可用于句中。

(2)从与其它词语的结合关系看,“物3”无动作的施事者和受事对象,前面不能加修饰语,而“物2”则必须要有动作的施事者(在祈使句中有时省略),做及物动词时则一定要有受事对象。如例61)~63)中“物3”的前面均不能加修饰语,而例14)~15)中置于句首的“物2”则可以加诸如“猛猛(快点)”等修饰语。

(三)“物3”的性质及由来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物3”可勘定为一个句中语气词,基本没有词汇意义,放在句子主语的前面,用于表达一种懊恼、抱怨、恼怒、指责的语气。

“物2”可用在兼语句式中,如上述“物2”的第(12)中常见用法,但只限于表处置,如例34)~35)。这类兼语式句子中处于V1位置的“物2”表示祈使时一般省略主语,但陈述事实时则均应加上施事主语,也可加上状语。如例34)可扩展为“阿头家落力物伊入来。(老板出力把他搞进来。)”然而61)~63)诸例中“物3”前面却不能再加上施事主语和修饰语,这又与一般的兼语句式有别。61)~63)三例中均无动作的施事者和受事对象,其中例63)仅表达一种抱怨语气;而例61)、62)中,“物3”尚残存些许表示存在的意味,体现了“物3”语法化过程的过渡状态。例61)~63)中句首的“物3”,似乎可以勉强解释为普通话中表存在的动词“有”。类似普通话中“有块石头挡在路上。”之类兼语句式,不过这类句式中的“有”本身的动作性就比较弱,主要强调一种存在而非施受关系,难以或无须说明施事者是谁。而施事者的模糊化,使表存在的“有”的动作性减弱而比较容易走向虚化。我们由此推断,潮汕方言中的“物3”应是由表示存在的兼语句式中的“物2”虚化而来的。普通话“有块石头挡在路上”之类表存在的兼语句旨在陈述事实,可以把地点补语转换成句子的结构主语,如“有块石头挡在路上”可转换成“路上有块石头挡着”而意思不变。但例61)若把句中的地点补语“路块”转换成结构主语,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变成陈述事实而非表达一种懊恼情绪,所以不能转换,也就是“物3”前头不能再加其他成分,这样“物3”由表示某种存在逐渐虚化为表达对某种存在的不满的情绪,其结构或逻辑主语均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最终虚化为一个语气词。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澄海方言多义词“物”的四个主要特征:

(一)澄海方言多义词“物”兼具名词、动词和语气词三种语法性质,这三种词性用法是历时延伸,共时存在的关系。动词“物2”是潮汕方言自身发展的结果;虚词“物3”则从兼语句中表存在的“物2”动作义虚化而来。

(二)作为名词的“物1”继承了古汉语“万物”这一基本义,同时也发展出一些具有方言特色的义项,如可以前带量词,特指某人或某事物,还可以后加表动作的语素成分构成表示一类事物的双音节名词。

(三)作为动词的“物2”发展成为“万能动词”,具有泛义化、口语化、语义色彩多样化的特点,可在口语中根据前后语境的不同,分别表达不同的动作意义,替代不同的动词。可构成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和重叠式等多种语法结构。

(四)虚词“物3”位于主语前,无实义,仅用于表达一种懊恼、恼怒、指责、抱怨的语气,带贬义色彩。

[1]许宝华,〔日〕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第三卷)[M].中华书局,1991.

[2]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239-2240.

[3]张晓山.新潮汕字典(普通话潮州话对照)[M].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4]李新魁,林伦伦.潮汕方言词考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2:218.

On the PolysemousWord“Wu”in ChenghaiDialect

CAIYi-feng1CHENXiao-feng2

(1.SchoolofChinese Languageand Literature,South China 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P.R.China; 2.DepartmentofChinese Languageand Literature,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P.R.China)

An analysis and a discussion of the semanticmeaning and the gramm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ysemousword“wu”in Chenghaidialectweremade.

Chenghaidialect;polysemousword;wu

H177

:A

:1007-6883(2012)02-0019-07

2011-11-10

蔡一峰(1989-),男,广东澄海人,现就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专业。

责任编辑 吴二持

猜你喜欢

物物方言词澄海
玩具之都 魅力澄海
玩具之都 魅力澄海
玩具之都 魅力澄海
玩具之都澄海年产超500亿元
物物交换
鲁迅著作杨、戴英译本的方言词语英译评析
用“物物”进行交换的餐馆
物物交换
“壁虎”方言词造词理据的地域文化特征
古楚方言词“桯”源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