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文体分析于英语精读教学

2012-08-15许艳秋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文体学英语专业文体

许艳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430077)

在英语专业中,精读课程是一门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的英语综合课程,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育部于2000年3月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精读课“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常用句型,具备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1]23。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语言点的分析、举例和对疑难句的理解上,忽视了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忽视了对文章体裁、语篇结构、突出的语言特征、文体效果和主题意义等的分析,从而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文章形式和内容的理解支离破碎,掌握的语言知识片面,语言运用能力差。将文体分析的方法引入精读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它可以使学生在提高理解力和鉴赏力的同时,提高分析、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出高素质的21世纪英语专业人才。

一、文体学与文体分析

文体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是运用现代语言学的原则和分析方法来研究文体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各种语篇(既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又包括文学的和非文学的)在语音、书写、词汇、句法、修辞等各个层面上突出的语言特征以及它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文体效果。文体学的根本的任务就是揭示文体的实质,寻找进行文体分析的有效方法。

文体分析是文体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那么,如何进行文体分析?英国文体学家Short将文体分析概括为互相关联的三个步骤:语言描写(description)→阐释(interpretation)→评价(evaluation)。功能文体学的创始人Halliday把文体分析分为两个阶段:分析阶段和阐释阶段。从表面上看,这两种方法的分析步骤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通过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语篇中突出或偏离的语言特征,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体效果、主题思想和美学价值。[2]文体分析常常被看作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经由文本的互动过程,是他们借助语言特征以心理效果为桥梁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产生主题意义或美学效果等的过程。文体分析的内容可以涉及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语音、书写、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等,其重点是分析具有文体意义和美学价值的那些语言特征,从中挖掘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以便达到鉴赏的目的。[3]166-167

二、文体分析与英语精读教学

早在20世纪80年代,王佐良先生把文体学引进国内,就指出了文体学在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中的重要性。[4]166-167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对文体学介入高年级阶段精读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和探讨,将文体分析应用于高级英语的教学已势在必行。结合多年的精读课教学经验,笔者认为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确切地说,是从专业二年级开始,就可以将文体分析的方法融入精读课(综合英语课)的教学之中。

由何兆熊主编的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中的《综合教程》[5]是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严格按照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新大纲的指导思想编写,融精确性、多样性、时代性和适度性于一体,在注意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能力进行训练的同时,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该教程不把语法或语言功能作为编写的主线,而是以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作为编写的基础;除个别经典文章外,绝大多数文章选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原版的教科书、报纸、杂志和其他读物,文体类型丰富,仅以该教程第3至4册为例,所选文章就涉及小说、故事、新闻报道、传记、演讲、书信、散文、时评、科技文章等九种不同的文体,每篇文章都散发着文体的芳香。笔者将以何兆熊主编的《综合教程》3至4册为例,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语音、词汇、句法、修辞等四个层面,通过分析实例来探讨如何在综合英语课中进行文体分析。

1.语音的文体分析。人们在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等活动中,一刻都离不开语言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基础,也是研究文体的要素。语音包括重音、音长、音色、音速、语调、节奏、拟声、头韵、元辅韵等多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具有突出文体特征的语音因素进行分析,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挖掘和赏析文本语言的音乐美和艺术魅力的能力。

例如,《综合教程》第四册第一单元的“Never Give In,Never,Never,Never”一文就是英国首相丘吉尔1941年10月29日在哈罗公学发表的一篇著名演讲。其中有一段:“But for everyone,surely,what we have gone through in this period-I am addressing myself to the school-surely from this period of ten months this is the lesson:never give in,never give in,never,never,never,never-in nothing,great or small,large or petty-never give in except to convictions of hono-ur and good sense.Never yield to force;never yield to the apparently overwhelming might of the enemy.”在这段演讲中,丘吉尔巧妙地运用了语音方面的技巧,如重复、音长变化、平行结构等手法,极力鼓励英国人民决不放弃胜利的希望,决不屈服于看似强大的势力,直到打败敌人的那一天。Never give in重复三遍,never一词连续重复四次,个个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使音韵上出现长短变化,节奏越来越快,语气越来越肯定,越来越强烈,后面紧接着两个never yield to结构的并列使用,给听众和读者一种一气呵成之感,音律优美,气势雄伟,使演讲充满了极强的鼓动效果。

2.词汇的文体分析。人们的言语活动总是在特定的语域中进行的,而语域的差异则大量反映在词汇上。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英语中的一些词汇具有明显的文体色彩。不同的文体常常要求使用不同的词语。在精读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首先掌握词汇的文体色彩,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语篇中词汇进行文体功能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选词用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词汇的文体功能有助于学生学会如何在适当的场合使用适当的语言,达到最佳的表达效果。

《综合教程》第三册第十五单元中有一篇题目为“The Roots of Happiness:An Empirical Analysis”的科学论文,作者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影响人的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由于是一篇科技文体,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风格陈述事实,揭示事理,所以作者选用了大量的书面词汇和专业词汇,如“hypothesis”、“determinants”、“correlation”、“variations”、“data”、“stereotype”、“facets”、“conjectures”、“variables”、“correlate”、“evidence”、“empirical evidence”、“correlational data”、“constellation”、“assessment”、“glean from”等等。这些词汇的使用也体现出此类科技文章的庄重、严谨。

而在《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中,“Fresh Start”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我”在大学生活刚开始时候所经历的几个意外事件,描述了“我”在“磕磕绊绊”的经历中,理解了大学生活的本质,意识到犯错误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文中有一段对“我”刚进校园的描写:“Adding to my distress was the distinct impression that everyone on campus was watching me.My plan was to keep my ears open and my mouth shut and hope no one would notice I was a freshman.With that thought in mind,I raised my head,squared my shoulders,and set out in the direction of my dorm,glancing(and then ever so discreetly)at the campus map clutched in my hand.”作者连续使用了raised,squared,set out,glancing clutched几个动词,将一个大学新生刚进校园内心紧张不安,但又故作镇静的模样表现得栩栩如生。再看一段餐厅事件的叙述:“Keeping myself upright and getting out of the mess was not going to be easy,and this flailing of my feet was doing no good.Just as I decided to try another maneuver,my food tray tipped and I lost my balance.As all the students in the cafeteria came to the feet,table by table,cheering and clapping,I knew they had not only noticed,they were determined that I would never forget it.Slowly I kicked off my ketchup-soaked sandals and jumped clear of the toppled tray and spilled food.I sneaked out of the cafeteria as the cheers died down behind me.”在这里作者巧妙地使用了一系列口语化的动词和动词词组,“flailing”、“came to the feet”、“cheering”、“clapping”、“kicked off”、“jumped clear of”、“sneaked out of”,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的尴尬和窘迫程度。作者选用这种非正式的口语体词汇,显然是与描写年轻人大学校园生活中的轶事的目的相符。

3.句法的文体分析。句子是表达一个完整概念的基本语言单位,句子的结构形式和排列方式是变化无穷的,这种变化取决于它所表达的内容和交际的需要。在精读课教学中教师注意分析句子的文体特色,对于引导学生得体地运用句法手段,恰当地表达思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在第三册第四单元“Why I Want a Wife”一文中,作者以一个男子的口吻,在五个自然段中连续使用无数个“I want a wife who do something”和“I want a wife to do something”的句式,描述了其心目中妻子的形象,结构平衡匀称,意义直截了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看似冗长琐碎的叙述中,看到一个自私自大的丈夫的形象,体会到作者在其中暗藏的一腔愤怒,从而理解作者真正的意图是讽刺和抨击大男子主义的荒唐心态。

另外,句子的长短差异也具有不同的文体作用。一般来说,短句结构简单,明白易懂,能产生生动活泼、干脆利落的表达效果;长句结构复杂,信息量大,适合表达复杂的事件和思想。[6]70-71例如,第三册第七单元“The Chaser”是一篇幻想小说,讲的是年轻人为追求心仪的女孩想购买爱情魔液,老人利用了人们的心理追逐金钱的故事。小说情节主要通过一位年轻人和一位老人的对话展开,年轻人的话语多用短句,老人的则多为长句,形成鲜明对比。教师应启发学生认识到作者旨在塑造一个头脑简单、幼稚、轻信的年轻人形象和一个精明、世故、圆滑、老谋深算的商人形象。

4.修辞的文体分析。修辞分析是文体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和利用语法分析的方法大致理解课文内容,但是让他们赏析一些修辞优美的句子或段落时,他们往往会感到很困难。在写作时,他们虽然可以写出语法正确、语义无误的句子,但是遣词造句、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比较弱,写出来的英语文章平淡,不出彩。因此,在精读课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引入修辞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掘和领略原作语言之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修辞分析包括词义的修辞格分析和句法的修辞格分析。使用词汇手段的修辞格有明喻、喑喻、拟人、换喻、反语、夸张、双关语等;使用句法结构手段的修辞格有排比、对照、省略、矛盾修饰法等。例如,第三册第十单元“The Wonderful Lousy Poems”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第一次写诗,父母对同一首诗给予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的一段经历。“I try to navigate my little craft so as not to capsize before either.Between the two poles of affirmation and doubt,both in the name of love,I try to follow my true course.”这里使用了喑喻的修辞手法,作者首先将自己比作一条小船,要想使其顺利航行,自己必须选择属于自己的航线。同时又将父母亲给予自己的两种教诲比作南北两极,形容生动地表现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悬殊。而且,这篇文章的标题“The Wonderful Lousy Poems”也用了一种修辞格——矛盾修辞法。乍看之下,wonderful和lousy是两个意思截然相反的形容词,细想之后,才明白wonderful是指温善而柔和的母爱,Lousy则是指严厉而又刻薄的父爱,两种爱形成鲜明的对照。在这个看似矛盾的标题中却蕴含着意义隽永的人生哲理:体现在父亲和母亲身上的这两种爱的力量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补充的,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力量,两者缺一不可。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用修辞分析的方法把其中所包含的潜在的文体特征挖掘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选此标题的用意,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文学鉴赏力和学习兴趣。

三、结 语

英语专业学习的前三年都开设了精读课程,可见该课程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方面占有多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从英语专业二年级开始,在精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逐步引入相关的文体学的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文体分析的方法把文章中所包含的潜在的文体特征挖掘出来,通过分析有关语言特征,了解作者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学习其组句谋篇的方法和手段。这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具有文体意义的语言特征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欣赏和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及文化素养,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

[2] 沙菽,吴显友.文体学应用于高级英语教学:必要性与可行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7(7).

[3] 刘世生,朱瑞青.文体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王佐良,丁往道.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

[5] 何兆熊.综合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6] 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文体学英语专业文体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近期认知研究对戏剧文体学的启示
文体家阿来
佛典譬喻经语篇衔接方式的文体学考察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