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昌地区耳聋患者耳聋基因诊断及早期干预

2012-08-15罗红强黄妍雯李文龙

实用临床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聋儿遗传性前庭

罗红强,黄妍雯,李文龙,刘 军

(1.江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南昌 330006;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853)

耳聋是困扰人类的常见疾病之一。据我国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听力残疾者2780万,占全国8296万残疾人的31%,占世界听障人群的25%;在我国,每年大概有30000个患有先天性听力损害的婴儿出生[1]。我国60%的耳聋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40%是环境因素导致的[2]。耳聋基因筛查可以明确耳聋的部分遗传学病因,根据检测结果引入耳聋预防和阻断措施,使明确病因的耳聋家庭不再出现新的耳聋病例成为可能。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自2003年起进行了全国范围的聋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共收集28个地区聋哑人病例及DNA标本3564例,发现GJB2、SLC26A4(PDS)和线粒体基因(mtDNA)的病理性突变导致遗传性耳聋占大部分[1,3],这就为新的耳聋预防策略带来希望。为更好地利用这一新的研究和诊断技术,为江西南昌地区遗传性耳聋患者及其家属服务,笔者共收集了南昌市15例耳聋病例进行遗传基因检测,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知情同意原则,收集2008年2月至2011年4月南昌市耳聋患者共计15例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9例,年龄1~31岁,平均6.1岁,其中先天性听力损失10例,出生后听力渐进性下降5例。

1.2 耳科检查

对耳聋患者进行听力学全套检查包括纯音听阈测定、声阻抗、耳声发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儿童不能配合听力检测,则不行纯音听阈测定检测),然后再行高分辨颞骨CT摄片(高分辨CT或MRI检查内耳是诊断大前庭水管是否扩大的唯一途径),测定其听力下降的性质和听力下降的程度。用抗凝管抽取被检测者(患者或/和亲属)静脉血3~5mL(抗凝剂不能是肝素,一般为枸橼酸钠),在本院抽血后,采用快递的方式寄给本课题的上级协作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2 结果

15例南昌地区耳聋患者中发现耳聋基因突变5例,其中氨基糖甙类药物引起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的分子病理基础为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点突变(A1555G)阳性1例,大前庭水管SLC26A4突变2例(IVS7-2A>G杂合突变和IVS7-2A>G/398C>T复合基因突变各1例),GJB2基因突变2例(235delC/257C>G复合和35delG/235delC复合基因突变各1例)。具体为:

1)患者1,女,22岁,2岁时肌内注射链霉素后,听力下降。查其三代母系成员无类似病,听力检测感音神经性聋(双);基因检测:线粒体DNA 12S rRNA A1555G点突变(A1555G)。

2)患者2,女,7岁;患者3,男,1岁。听力检测:感音神经性聋(双);基因检测:大前庭水管SLC26A4突变(IVS7-2A>G杂合突变和IVS7-2A>G/398C>T复合基因突变)。

3)患者4,男,3岁;患者5,男,2岁。听力检测:极感音神经性聋(双);基因检测:GJB2基因突变(235delC/257C>G复合和35delG/235delC复合基因突变)。

3 讨论

到目前为止,已有数百种耳聋综合征见于报道,但只有约30%的遗传性耳聋病例属于遗传性综合征性耳聋,绝大部分的遗传性耳聋被定义为非综合征性耳聋,其中线粒体DNAA1555G基因、GJB2基因、PDS基因、GJB3基因引起的耳聋约占整个遗传性耳聋的80%[4]。本调查15例耳聋患者,阳性率为33.3%(5/15)。

线粒体基因1555或1494突变位点的个体,对氨基糖甙类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异常敏感,通常很少的使用剂量就可能导致症状,诊断明确后,给患者1及其家人分发许多张小卡片,上面详细地介绍了应该绝对禁止使用的氨基糖甙类药物商品名和成分名。这张卡片可以在家人用药前出示给医生或自己查对,避免误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而发生意想不到的悲剧。

大前庭水管SLC26A4突变(IVS7-2A>G杂合突变和IVS7-2A>G/398C>T复合基因突变),诊断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其病变部位主要位于耳蜗,所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植入电子耳蜗的效果会更好。但本研究中2例患者均无条件行电子耳蜗手术,嘱患者2、患者3避免头部受到撞击和震荡,减少感冒的次数。一旦听力下降明显,及时用药治疗。为避免后代出现相同的问题,患者以后结婚生育时应该对其配偶(即爱人)进行耳聋相关基因(PDS基因)检测,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儿的出生。对于基因检测GJB2基因突变者,患者4、患者5的亲属携带有这一突变的概率会增加很多,他们的后代生育聋儿的概率也会增加很多。据推算,一个GJB2致聋突变的携带者,他生育聋儿的概率是正常夫妇生育聋儿概率的50~100倍。在母亲孕10周的时候,可以通过产前诊断技术来确定胎儿的基因情况,从而可以预测胎儿出生后的听力状况,有效阻断聋儿出生。该结果还可以用来指导病例4、病例5长大成人后下一代的生育。笔者建议其配偶进行GJB2基因的检测,根据其配偶GJB2基因的不同情况,可以准确预测他们生育聋儿的概率,从而有效阻断聋儿出生。减少遗传性耳聋的发生率主要在于预防,首先要做好遗传咨询。对上述5例遗传性耳聋患者,建立遗传资源库。保存家系背景资料记录文件:包括问卷调查表、家系成员的永久居住地、家系成员的合影资料;建立知情同意书档案:将患者签写的知情同意文件与绘制的家系图谱及复印的听力资料以档案的形式保存;建立听力资料及基因检测报告库:将所有患者及家庭成员的听力检查结果、基因检测报告以计算机文档形式保存。从而指导患者的治疗、生活、婚育。

4 结论

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的深入研究对耳聋的病因学认识、诊断和治疗已经形成了积极的影响,这些知识对于耳科医师、听力学家、患者及家属均有重要的意义。对双方均为GJB2或PDS突变基因携带者的夫妻进行遗传咨询和指导,能为优生优育提供有效的手段和技术保证,为从根本上预防遗传性耳聋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1]戴朴,刘新,于飞,等.18个省市聋校学生非综合征性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Ⅰ):GJB2235delC和线粒体DNA 12SrRNA A1555G 突变筛查报告[J].中华耳科学杂志,2006,4(1):1-5.

[2]戴朴.遗传性耳聋的预防和阻断[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0):1-3.

[3]袁永一,戴朴,黄德亮,等.内蒙古赤峰市聋校聋儿SLC26A4基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5(14):251-256.

[4]Morton C C.Genetics,genomics and gene discovery in theauditory system[J].Hum Mol Genet,2002,11(10):1229-1240.

猜你喜欢

聋儿遗传性前庭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爱眼有道系列之四十四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无声之歌 生命之舞——浅谈聋儿芭蕾舞教学
携手聋儿 奉献爱
前庭电刺激在前庭周围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前庭康复在急性前庭神经炎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