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探索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新途径①

2012-08-15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同根海外侨胞同胞

闫 祯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探索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新途径①

闫 祯

(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随着世界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加剧,海外统战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挑战。深入挖掘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打造海内外同胞共有的精神家园,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各种新途径、新方法,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并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履行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责与使命,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华文化学院的优势和作用。

中华文化 同根文化 新途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与灵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心灵支撑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是中华儿女知识、文化、思想的结晶,是维系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也是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的不竭源泉。努力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既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海外统战工作目标任务的根基。

一、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植根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

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交往、融合中形成的,它以“中华一统”、“以和为贵”、“和而不同”、“诚信为本”、“自强不息”等理念为基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这一精神实质体现在,中华民族有着世界上其他民族少有的“大一统”历史传统;各兄弟民族一向重视和谐,崇尚中道;在处理地区、民族等矛盾中,坚持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和而不同的基本原则。它是经过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是在冲突和融合中凝聚成的文化共同体,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具有认同性。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同化、整合和凝聚的功能,它不仅能将中国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也能将外来文化包容、融合进中华文化之中,使各种文化、思想、理论无不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具有“和合”、“一统”、“中道”、“包容”特征的统一战线文化、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也是如此,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成果和组成部分。

(二)统战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文化在新时期的继承者和创新者,批判地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和优良传统,并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于统一战线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统战文化。统战文化理念,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和合”文化思想,提倡多样的统一、复杂的平衡。统战文化以“和合”为核心,以“团结、合作、互助、关爱、和谐”为基本准则,以党际合作文化、民族团结文化、宗教和顺文化、新的社会阶层奉献文化和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等为基本内容,其精髓是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其目的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其效果是构筑和谐共融、团结友善的社会环境。

(三)中华传统文化是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的根源所在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化体系,它既有古老的文化历史,又散发着青春的文化活力,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根之所在。作为统战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无疑也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是在港澳台和海外统战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所接受的,对祖国、对故乡、对故土的认知和情感。它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旗帜,以中华文化为纽带,不断加强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沟通联系,增强他们对同宗、同祖、同文、同源的认同。海内外同胞所共有的民族文化、民族意识、民族观念是凝聚、维系和感召所有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而贡献力量的源泉。

二、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对做好统战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更好地履行统一战线的职责和使命,挖掘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成为当前和今后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也已经成为统一战线工作新的着力点。具体来分析,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对于做好统战工作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实现中华儿女的大团结、大联合

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生活在与我们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地区,他们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与我们均有较大差异,但他们对于中华文化却有认同感。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因为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无论是在积弱积贫的旧时代,还是在日益强盛的新时期,对祖国母亲始终怀有真挚的深情。做统战工作需要团结人,关键是要最大限度地找到彼此的共同点。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之中,这是我们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最大共同点。因此,在开展海外统战工作中,中华文化是联结广大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重要桥梁,能有效地拉近他们与祖国和家乡的心理距离。

(二)有利于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华侨华人总计超过了3000万,他们分布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不断加强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络联谊,可以增进他们对祖国的了解、理解和认同,增进他们对祖国的感情和热爱。同时,由于海外侨胞与台湾同胞有着广泛的联系,可谓“侨中有台,台中有侨”,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通过他们在全球范围建立起全体中华儿女“反独”促统的统一战线;通过他们获得世界各国民众对中国人民致力于和平统一祖国大业的理解和支持。

(三)有利于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海外侨胞分布在世界各地,与各国人民生活在一起并建立了密切联系和深厚感情。他们把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了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联系与交流。加强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华侨华人的使者与桥梁作用,更进一步加强与其所在国的联系,既为国内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也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日益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对海外统战工作提出新挑战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影响到当代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全球化给海外统战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有利的方面是它可进一步促进两岸四地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以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不利的方面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优势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延缓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从而拉大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制造国民的信心危机,涣散民族凝聚力,最终导致社会动荡。文化的全球化表现为两种趋势,即文化的一体化和文化的多元化。西方国家常常利用文化全球化趋势,在世界范围内推行他们的文化和价值观。中国正面临着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强烈冲击,这种冲击会造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失落和民族凝聚力的下降,最终结果是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和统一大业的完成,这都给海外统战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二)海外统一战线成员发生新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一代爱国华侨华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加强对新移民和海外华侨第三、四代乃至第五代的统战工作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第一代以廉价劳力谋生的华侨,他们在海外生活的阻力较大,“乡土情结”较深。但是第二代以后的华侨和不断扩大的知识型海外华人群体,能较好地融入国外的生活,他们对实现自我价值看得更重。例如,美国著名的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她的作品中通过主人公之口坚称自己不是中国人,而是华裔美国人。华裔青年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既非断裂也非紧密相连。这些华裔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大都来自父辈,因此并不太准确。类似的现象都表明海外华人在文化上开始寻求自己的声音。因此,较早的“叙旧认亲”型的海外统战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需要,应该向“共同发展”型的海外统战工作转变,以互利互惠和更加灵活的对外交往策略开展海外统战工作,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也应该从浓妆艳抹的“民俗”型向移情写意的“艺术精品”型转化,使文化传播更符合海内外华人的期待和需求。

(三)打造海内外同胞共有的精神家园缺乏新内容

任何民族的文化都在发展之中,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文言文是汉语,尽管它非常独特,可是在今天它已经不能起到让社会成员相互理解的作用。在2l世纪,舞狮、腰鼓、京剧脸谱、凤冠霞帔等等也只能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印记。在对外交往特别是海外统战工作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国际社会、让海外华侨华人了解和认识现在的中国,进而接受中华文化。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就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根据国际上的研究,在人均GDP跨越1000美元时,消费支出中吃穿用类比重大大下降,住房类基本不变,而文化精神消费类支出开始大大上升,第三产业应该占到GDP总量的40%左右,其中文化类产品的产值所占比例也大大增加。而我国目前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但是第三产业的比例仅为33.2%,低于这个标准达6个百分点,更不用说其在国际上所占的比重了。[3]国际社会包括部分海外的华侨华人依然无法了解和认识真正“充满活力的中华文化”,感受当代的中国。

四、努力探索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的新途径

(一)大力加强中华文化的宣传推广

大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宣传,特别是加强对港澳台和海外青少年的中华文化教育,努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增强中华文化在海内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例如,自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开始,截至2010年10月,我国已在全球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地区)。[4]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为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出贡献。

(二)推动教育界与海外的交流和联系

在针对第二代及以后的海外华侨和不断扩大的知识型海外华人的统战工作中,应该着重推动国内教育界与海外的交流和联系。通过加强与境外教育界的合作交流,增加海外知识界对中国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不断提高中国的国际声誉。同时依托华裔留学生,促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各方对中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凝聚海内外华侨华人力量。

(三)增强中华文化的海外影响和感染力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增强中华文化的辐射力,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和向心力。在海外华侨华人中传播和传承中医文化、中华饮食文化、武术文化等体现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加强对地域文化的宣传和推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回乡,使他们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进与祖国的联系和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四)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华根文化

中华根文化,包括中华民族之根和中华文化之根。中华民族之根体现的是血脉之根,直接联系着千千万万的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究本溯源是海外侨胞所普遍具有的情结。近年来,谭、林、张、许、陈、刘、谢、郑、叶等姓氏的海外华侨华人对“根文化”认可并主动组团到国内寻根。海外华人社会兴起的血缘寻根、姓氏寻根、祖籍寻根热,恰恰说明了根文化的魅力。而这种寻根文化反映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内部,则突出表现在移民的方式以邻里亲友挈引出国为主,并形成了同乡邻里聚居于国外某一地区的普遍现象。血缘、姓氏等根文化资源不仅是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寻根的“依据”,更是他们精神的载体。要深入研究和挖掘,叫响寻根文化。

(五)运用现代科技等手段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文化载体波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为我们联系世界各地的华人特别是新生代华侨华人带来了便利。我们可以创办宣传中华文化的网站,通过网络这一平台,利用影像、实物、电子出版物等多种方式加大外宣力度。

深入挖掘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打造海内外同胞共有的精神家园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各种新途径、新方法,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并以中华文化为纽带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履行海外统一战线工作的职责与使命,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华文化学院的优势和作用。

[1]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15939784.html.

[2]林昆勇.试论华人华侨对东南亚锡矿开发的贡献[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12).

[3]中国文化产业现状发展分析[E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1724458.html.

[4]关于孔子学院[EB/OL].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

K203

A

1671-2803(2012)05-0085-04

2012-08-24

闫祯(1981—),女,山东济宁人,山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

责任编辑:洋 洋

猜你喜欢

同根海外侨胞同胞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网格架起连心桥 海外侨胞感温馨
千年银杏八树同根
互联网医院华侨咨询专区平台
后疫情时代,海外侨胞和留学生如何应对?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阿里健康联合支付宝开通海外侨胞在线 医疗咨询专区
厂窖惨案遇难同胞纪念馆
七步诗
海外同胞与中国健儿心心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