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状、意义及途径①

2012-08-15杨德祥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信仰马克思主义科学

杨德祥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浅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状、意义及途径①

杨德祥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本文就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状况、意义,以及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简要探讨。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 教育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宗教信仰一样都源自于人类的客观活动,但它剥去了宗教信仰虚拟、超脱的外衣,建立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之上,直接面对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现实需要,它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最科学、最严谨、最有生命力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的信仰,是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彻底的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融为一体的最高信仰。所有的信仰都并非与生俱来,马克思主义信仰也不例外,必须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逐步确立。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教育的途径传输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确立政治信仰、明辨宗教信仰、加强道德信仰和坚持人生信仰。

一、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

徐习军等2002年对部分高校二年级学生进行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座谈和问卷调查显示,真正通读问卷中所列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大学生并不多,只占6.8%;在互联网、信息高速路、克隆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下,12.5%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动摇;还有14.6%的同学对实现共产主义存在模糊认识。董艾辉2003年对湖南省六所高校大学生信仰现状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对马克思主义有正确认识,其中55%的学生愿意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59%的同学认为邓小平理论是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38%的学生正在申请入党,43%的学生认为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但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此外,也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信仰或对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关系认识不清,对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认识不清。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人文社科中心2005年在对山东大学、广州大学、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北电力大学和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进行的“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显示,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存在大范围的信仰危机,但同时也在部分学生中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理论淡化、思想多元化等倾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思考的是,甚至一些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并不深刻,有调查显示,为毕业找工作创造条件的占48.9%,有共产主义信念的只占32.8%。

虽然自小学以来,学生都没有间断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但还是有许多当代大学生忽视,甚至放弃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改革开放对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内外各种新观念、新思潮层出不穷,当代大学生在信仰的选择上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信仰的多元化是信仰成熟的表现,但同时也揭示出部分学生在信仰的选择上存在功利化和世俗化的取向。

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的高等教育,旨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体现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本质,使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校性质和办学方向,培养政治合格,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当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不意味着排斥科学文化的学习,而是通过加强政治觉悟,树立为革命自觉学习、刻苦学习的精神。

(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部分,思想教育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信仰问题;政治教育解决政治立场、方向问题,道德教育解决人的道德品质问题。信仰是联系三大内容的主线,建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会有助于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方向,会有助于将道德行为内化为人的自觉行为,所以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内容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三)是反对封建迷信和非科学理论的有力武器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非科学的信仰、封建迷信、伪科学等,充斥在广大青年学生周围。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武装,大学生很容易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迷失自我,成为各种非科学思想的侵蚀对象。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用真理、用科学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增强明辨是非、抵制迷信、邪教和盲目崇拜的能力,是强大的精神武器。在艰苦卓绝的苦难历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曾经支撑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在富强文明发展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信仰仍然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

(四)是对“西化”、“分化”企图的坚决回击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包括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思想渗透,煽动民族情绪、支持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对派,分化瓦解、诱压兼施,动辄以“经济制裁”相威胁,运用经济手段来强迫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西方条件。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企图中,中国青年,尤其是广大青年学生是“西化”、“分化”的主要对象。西方文化、商品和生活方式的渗透,很容易使他们放松警惕,忽视其背后阴暗的一面。面对多元化的世界和复杂的国际关系,大学生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信仰武装自己,才能保持正确的发展防线,才能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企图以坚决有力的回击。

(五)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

信仰对人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有信仰的人最令人尊敬,也最有力量。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的信仰,是追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进步的信仰,具有不同于其他信仰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青年大学生明确人生方向、追求人生目标、实现人生价值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不断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利于养成大学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勇气,是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基本途径

(一)“两课”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要渠道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具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渠道。“两课”着眼于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两课”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要重视和支持“两课”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加强课程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与时俱进;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配置机制和工作保障机制,吸引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担任“两课”的专兼职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依托网络等高科技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要坚持信仰教育与理论知识教育相结合,激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需求的同时,提高其选择信仰的能力,切实发挥“两课”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专业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之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不同程度地渗透在各门学科中。社会学科可以不同程度地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自然学科更是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意识和批判精神,帮助学生揭示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的规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专业学习,好比给大学生分辨伪科学、伪真理提供了一把利器,也为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展自我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学科领域,无论是教学还是研究,渗透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利于大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社会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阵地

当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决不能仅仅停留于课堂上的灌输和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信仰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接受锻炼和考验,才能更加深刻地被理解和掌握,才能内化为大学生自觉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形成指导大学生人生的信仰。高校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四)良好的校园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环境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英雄人物和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载体。但那些平凡生活在大学生周围的优秀个人、先进集体,以及每个校园独特的文化氛围,更能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影响。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校园网络等宣传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红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G41

A

1671-2803(2012)05-0074-03

2012-06-05

本文系成都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11QJ43)。

杨德祥(1980—),男,湖北洪湖人,成都理工大学讲师,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在读博士。

责任编辑:无 语

猜你喜欢

信仰马克思主义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
铁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