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电影海报的构图意义
——以《泰坦尼克号》海报为例

2012-08-15陈韵如

关键词:泰坦尼克号话语模态

陈韵如

(武汉纺织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解析电影海报的构图意义
——以《泰坦尼克号》海报为例

陈韵如

(武汉纺织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将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非语言符号系统纳入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为全面解读电影海报这一包含图像、文字、色彩等要素的多模态语篇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通过解析《泰坦尼克号》海报的构图意义,揭示文字和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在意义表达中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读者对多模态话语的识读能力和对电影海报的欣赏水平。

多模态话语;社会符号学分析;构图意义;海报

一、引言

被称为电影名片的电影海报是宣传电影、刺激票房的重要手段。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将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非语言符号系统纳入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为全面解读电影海报这一包含图像、文字、色彩等要素的多模态语篇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通过解析《泰坦尼克号》海报的构图意义,揭示文字和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在意义表达中的协同作用,从而提高读者对多模态话语的识读能力和对电影海报的欣赏水平。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一)多模态话语的定义

多模态 (multimodality)这一术语由勒文和杰维特(Leeuwen&Jewitt 2001)在《视觉分析手册》中首次提出,用以强调将图像、颜色等非语言符号纳入话语研究范围的重要性。朱永生(2007)认为多模态话语就是指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的交流渠道和媒介,而李战子(2003)将其定义为除文本以外,还带有图像、图标等复合语言,或者说任何一种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

(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建立在韩礼德功能语法基础上的一个全新的话语分析模式。它将语言看成一种社会符号,分析包括文字、图像及动作等符号编码协同实现意义的复合语言。考虑到视觉技术在信息传播中取得的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克瑞斯和勒文 (Kress& Leeuwen,1996)在《阅读图像》一书中比照韩礼德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第一次系统全面地提出了可以广泛应用于图像分析的理论工具——视觉语法,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层面全方位讨论图像的意义表达方式。

(三)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是通过图像中视觉要素的布局方式实现的。图像再现意义和互动意义的分析对象往往是图像的部分视觉要素,而构图意义的分析对象却是图像整体画面的布局。因此,它不但是实现再现意义和互动意义的载体,也是明晰图像主次信息和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途径。其中,构图意义的三种资源分别是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

首先,信息值是指视觉要素在图像中的相对位置所传递的信息。具体说,视觉要素在整体画面中的角色取决于它是被放置在图像的左边还是右边,上方还是下方或者中间还是边缘。比如,水平方向上,从左到右的布局方式形成了“已知-新信息”的信息值结构:放在左边的信息是“已知”的,是常识性的,或显而易见的;放在右边的是“新信息”,是有疑问的,存在争议的。而在垂直方向,从上倒下的布局方式形成了“理想-真实”的信息值结构:放置在上方的视觉要素是“理想的”,代表的信息是理想化的或高度概括现实的;而被放置在下方的是“真实的”,表现的是实际的细节,或是确凿的事实。而就文本和图像的关系而言,文本在上图像在下的结构往往表示图像从属于文本,比如表题与表格;而在图像在上文本在下的结构中,文本一般是对上方图像的补充说明。此外,放置在中心的视觉要素往往成为图像的信息核心,而处于边缘的信息则从属于信息核心,起到支撑或补充作用。

显著性是指视觉要素吸引观众的不同程度,受到视觉要素被呈现的尺寸、位置以及色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比如,“理想的”往往是图像中最显著的信息,“真实的”显著性较弱;“新信息”由于本身的未知因素,往往比“已知”更显著;“中心的”多数显著于边缘的,而前景一般都显著于背景。然而在实际中,对于一个视觉要素显著性的评估没有绝对的客观标准,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读者对其在构图中的所传递信息的重要性的直觉判断。

取景是指在图像中是否存在取景手段。也就是说,是否存在取景线连接或分割图像中的视觉要素以此来表达关联或不关联的信息关系,帮助信息值和显著性的表达并引导读者对整个图像的阅读。

三、《泰坦尼克号》海报的构图意义

(一)信息值

这幅海报的主要视觉要素是男女主人公——杰克和露丝,前行的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以及波涛汹涌的大海。泰坦尼克号的船体被设计在海报的中心位置,并将整幅海报画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别代表“理想的”和“真实的”。这一中心位置的设置,说明了泰坦尼克号是电影故事的核心。事实上,泰坦尼克号不仅是电影故事的发生地点,也是联系所有故事人物的基本线索。同时,泰坦尼克号上部白色、下部黑色的船身在画面色彩布局上起到了完美的过渡作用,同时将主人公和汹涌的海面和谐地统一在一个画面里,沟通了“理想的”和“真实的”两个部分。此外,在水平方向上,从游轮的外观和上方烟筒冒出的烟的走向可以肯定的判断,游轮正在向画面的右手边前行。因此,放置在画面右边的船头便形成了“新信息”,暗示着巨轮正向不可预料的未来驶去,并吸引观众到电影中寻找答案。

海报上半部分是相拥而舞的杰克和露丝。值得注意的是,画面没有呈现他们深情对望的镜头,而是表现了他们两两相对,略显羞涩的低下头,而目光却落在彼此身上的情景。这样的矜持而内敛的动作设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令人神往的气氛,读者不禁要屏气凝神去体会沉浸在爱情之中的主人公对外界充耳不闻的状态,感受他们纯粹而坚贞的爱情。在水平方向上,露丝被设置在左边作为“已知的”信息,而杰克在右边作为“新信息”。原因是露丝的高贵、纯洁和优雅已经从她华丽的服饰、年轻的外表和矜持的神情表露无遗,而整部电影的最大亮点是杰克这个乐观正值勇敢的青年,因此将他设定在“新信息”的位置上,以此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激起了观众了解这个英俊青年的欲望。海报上半部分的整个画面是明亮而安详的,所表达的信息值是“理想的”,暗示着这样的美好只是一种愿望,必须接受无情现实的考验。

海报的下半部是“真实的”,呈现的是波涛汹涌而深不可测的大海。这样凝重的画面一方面预示着男女主人公爱情道路的艰辛和悲惨的结局,同时也暗示着泰坦尼克号将在航行的过程中遭遇可怕的灾难。此外,海报中最重要的文本——电影的片名和宣传语也被设计在这一部分,其中“TITANIC”可以看作是对上方画面中游轮的说明,而 “NOTHING ON EARTH COULD COME BETWEEN THEM”分是对男女主人公恋爱关系的注释。

(二)取景

泰坦尼克号的船舷所形成的斜线在这幅海报的画面中起到了取景线的作用,将整个画面大体分割为上下两个部分。由于这幅海报的整体画面是按照垂直方向设计的,所以这条取景线不仅有助于明晰画面的格局,同时在帮助观众读取画面的信息值和显著性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显著性

毫无疑问,这幅海报最显著的部分是取景线以上男女主人公起舞的画面,这主要是由于这一部分的上方位置以及画面的亮度高、色彩鲜艳饱和,当然这也正符合了信息值“理想的”部分往往最显著的分析结果。取景线以下的部分显著性较弱,主要是因为泰坦尼克号黑色船身以及深蓝色大海的颜色单一厚重、亮度差。值得注意的是电影名称、主要演员的名字以及电影宣传语却恰恰被设计在这样的背景上,并以抢眼的白色呈现,使得电影的主要宣传文字被完美的突显出来。

四、结语

本文以视觉语法为理论依据,从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三方面解读《泰坦尼克号》海报的构图意义,证明了电影海报作为一种多模态话语形式,其视觉要素的布局方式对于话语的意义表达和信息传递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再次强调了对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社会符号学分析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J].London:Edward Arnold,1985/1994.

[2]Kress,G.&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J].Geelong:Daekin UP,1990.

[3]Kress,G.&van Leeuwen,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

[4]van Leeuven,T.&Jewitt,C.(eds.).Handbook of Visual Analysis[M]. London:Sage,2001.

[5]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J].外语研究,2003,(5).

[6]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

猜你喜欢

泰坦尼克号话语模态
《泰坦尼克号》经典桥段(视频)
《泰坦尼克号》(海报)
《泰坦尼克号》(海报)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谁吃掉了泰坦尼克号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由单个模态构造对称简支梁的抗弯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