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西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的对策研究
2012-08-15张宏琳
张宏琳
(四川管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攀西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的对策研究
张宏琳
(四川管理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本文根据攀西地区所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禀赋、交通状况、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方面的合作条件,在对比区域旅游合作理论与模式的基础上,主张攀西区域旅游合作适宜采用“点-轴”开发模式,并对两地旅游合作开发提出若干具体建议。
攀西;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开发建议
一、攀西地区旅游资源概况
攀西地区是四川省攀枝花市和西昌市两地的合称,行政上包括攀枝花市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共计20县、市。
攀西地区的旅游资源以自然山水景观和气候旅游资源为主。自然景观具有明显的高原特征,且未受外界较大影响,拥有雪山、天坑、地漏、溶洞、石林、温泉、暗河等独特的原生态地质地貌。该地区处川西高原,属于亚热带气候区,全年晴好天气250天以上,冬季晴日80天以上,晴日占冬季总天数的90%以上,冬日最高气温达到24℃。攀西地区的少数民族以彝族为主,有比较明显的彝族民族风情。除此之外还有摩挲人、纳西族、傈僳族、白族等少数民族。
二、攀西地区域旅游合作基础分析
(一)政策支持
长期以来,四川省的旅游发展计划中攀西地区一直作为整体进行开发,具有良好的政策合作基础。《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将 “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确定为五个新精品旅游区之一①;而《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规划的“一个中心、五大板块、六条精品线”旅游产业发展布局中,攀西旅游板块位列“五大板块”之一②;《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纲要》规划的精品旅游区中也包括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③
(二)地域接壤
攀枝花市与凉山州会理、德昌、盐源三县接壤,西昌市与攀枝花市相距229公里,其间有“老攀西公路”、“攀西高速公路”和“成昆铁路”相连,来往两市间的列车多达20班次以上,内部交通非常便利。
(三)气候特征相似
攀枝花市和西昌市同属亚热带气候特征。具体小气候按寒、温、热带垂直分布,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多层次立体气候分布。全年气温较高、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平坝河谷地区基本无冬。在最冷的12月和1月攀西地区平均温度在10℃以上,仅仅低于西双版纳(18℃)和海南(17℃)两地,但冬季晴日高于60%,国内仅仅低于拉萨和青海湖两地。④在温度和晴日两项指标上,攀西地区冬季的气候条件优厚。
(四)社会文化相近
凉山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彝族人口为166万,占全州总人口的42.53%,约占全国彝族总人口的23%。除此之外,还有藏族、羌族、苗族、傈僳族、纳西族、白族等民族分布。⑤攀枝花市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占9%,此外还有傈僳族、苗族、纳西族、藏族、羌族白族等40种少数民族,种类和凉山州十分近似。⑥因此在攀西地区内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具有相似性和延展性,有利于区域合作开发。
三、攀西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理论及模式分析
区域旅游合作是为了完成某些重大的旅游发展计划或为了谋取某种共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区域或区际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经济主体及其他相关部门,在自愿的基础上平等参与,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一种协作行为。⑦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区域旅游合作的相关理论与模式基本有:霍夫曼 (W.G.Hofman)、缪尔达尔 (G.Mydral)和赫希曼(A.O. Hirshman)等提出的不平衡(非均衡)发展理论、在弗朗索瓦·佩鲁(Francois Perroux)增长极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旅游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模式、网络旅游开发模式等。
综合攀西地区的基本状况,笔者认为比较适合攀西地区旅游合作开发的理论与模式是不平衡(非均衡)发展理论和点-轴开发模式。
(一)不平衡(非均衡)发展理论
该理论认为发展要该剧不平衡发展的规律,有重点、有差异、有特点地发展,在不同时期要选择支配全局的重点地区发展,投资也要有选择地在若干区位条件优越的增长极地区优先发展。但是同时也要注重非重点和整体的适度跟进,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既避免强调均衡而导致的低效率和无动力,又避免过分非均衡导致的两极分化和巨大落差。
攀西地区内部比较,相对凉山州西昌市的旅游资源优势更为明显。
1.西昌市及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品级更高
西昌市现已有邛海-泸山4A级景区、螺髻山4A级景区、泸沽湖4A级景区、西昌灵山寺4A级景区等4个4A级景区;西昌卫星发射基地3A级景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火把节、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摩挲人聚居地——泸沽湖等相对比较优质的旅游资源,而且凉山州还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而攀枝花市仅有两个新晋的4A景区:二滩国家森林公园4A级风景区和格萨拉原始生态4A级风景区;以及攀枝花长江国际漂流培训基地3A级景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仁和迤沙拉村。两地的旅游资源对比,西昌市及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胜过攀枝花市。
2.相对交通枢纽城市——成都距离更近
西昌市和攀枝花市均分布在成昆线沿途。西昌距离成都的火车距离为557公里,花费时间为10小时多;攀枝花距成都749公里,花费时间为13小时多。西昌距成都的公路距离为:521公里,行车11小时左右;攀枝花市距离成都733公里,行车14小时左右。
3.空气质量较优
攀枝花市是上世纪60年代为开发钢铁和煤炭而新建的工业型城市,城市的主要产业是工矿业,工业污染一直是影响攀枝花市空气质量的重要问题。2010年攀枝花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总监测天数为365天,空气质量达到Ⅰ级天数为29天,达到Ⅱ级天数296天,全市均值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9%,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⑧四川省环保厅发布的《四川省2010年度环境质量状况》显示,2010年全省(按24个省控城市统计)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平均为353天,西昌市优良天数比例为100%。⑨
4.度假环境相对更加适宜
凉山历史悠久,秦汉时期起中央政府便设置郡县、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形成了良好的人居历史。而西昌市地处安宁河河谷子原和邛海湖盆平原,总面积约424平方公里,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两平原间有断陷抬升而成的泸山,该山顶峰高2317米,泸山东麓的断陷湖邛海,是四川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9.3平方公里。靠山拥水的地形条件成就了西昌市良好的人居环境,并使西昌市拥有相对适宜的度假环境。
而攀枝花1965年才设立市(原渡口市),现在的行政区域也于1978年才正式完善,人居条件和城市的基础建设都相对落后。从地理上,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低中山和中山地形占全市面积的88.38%。因此攀枝花市在地形上呈现狭长的峡谷形态,无论从人居历史和地形地貌上,攀枝花市的度假条件均不及西昌市。
因此,在攀西地区内部的旅游开发中应该以西昌为首,用西昌旅游的发展带动攀西整个区域的旅游发展。
(二)“点-轴”开发模式
“点-轴”开发模式是由点和轴(线、带)两大部分有机组合而成,是在“点-域”和增长极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点-轴”旅游开发理论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空间线性推进方式,它是增长极理论聚点突破与梯度转移理论线性推进的完美结合,所以“点-轴”开发模式也往往是开发程度较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首选开发模式。
通过对攀西地区的地理地形、旅游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攀西地区比较适宜采用“点-轴”开发模式。
1.攀西地区有两个政治、经济中心地区:攀枝花市区和凉山州西昌市。
2.在成都-攀枝花市的整个地理线路上,除攀枝花市和西昌市两市外,尚有既处于成昆交通线上、又具有一定旅游资源和经济基础的卫星县区(德昌县、米易县)。这些都是可以作为重点发展的旅游中心城镇,由此可以形成连接攀枝花市和凉山州地区的重要旅游发展轴,而且也可以由这些点伸发出一些旅游资源相对优厚,具有开发潜力的第二层次开发轴线(德昌-盐源、米易-会理、米易-盐边等)。
因此,攀西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最佳的发展模式就是运用“点-轴”开发模式,统一规划,分主中心和次中心、主轴线和次轴线,依次开发,形成区域旅游的“点-轴”体系,发挥区域旅游的合力和整体优势。
四、攀西区域旅游合作开发建议
(一)两地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
1.明确各地自己在区域合作中的地位
攀西两地的主要行政机构:攀枝花市政府、凉山州政府和西昌市政府首先应切实审评各地自己的旅游资源状况,做出合理分析,认真各自地区在攀西大区域旅游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以便明确在旅游开发合作中地区应该扮演的角色,这是合作发展的基础。现在攀西地区内部不时出现相互竞争的局面,大家都希望成为攀西区域旅游发展的领导者,这就是两大行政区划各自政府部门没有认清各自的资源情况和在区域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所致。
2.建立统一的旅游合作机构
因为旅游资源的性质,行政区划和旅游区划一般不重合,这就导致了各个行政区各自为政,也给旅游区域合作带来了阻碍。要突破这种阻碍最好的方式是各地政府牵头,共同成立一个跨区域的旅游发展合作政府机构,而不是类似于会议或论坛一类的松散组织。虽然2009年凉山州政府和攀枝花市政府签署《区域合作协议》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但并没有在之后对攀西区域旅游合作起到促进作用,也没有具体的合作方案和可操作的执行计划出台。
(二)明确地域地位,形成区域联动
1.确定旅游区域开发轴线走向
运用“点-轴”开发模式的关键在于确定“点-轴”中的开发点和轴线走向。在攀西地区旅游开发中第一轴线就是 “西昌——攀枝花”轴线,在这个轴线的两段分别是攀西地区的两个政治和经济中心:西昌市和攀枝花市,这两个城市可以为攀西旅游区域开发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以这两个城市作为轴线上的龙头增长极,其主要功能是交通枢纽和旅游基础设施提供地。
2.定位轴线上的重点城镇
除去攀枝花市和西昌市之外,在这条轴线上还有两个重要的城镇:德昌县和米易县。德昌县距离西昌56公里,公路里程64公里;米易县距离西昌150公里,距离德昌94公里,距离攀枝花80公里。成昆线铁路线、108国道、雅攀高速均贯穿两县,起到了承接西昌市和联通攀枝花市的重要作用。
德昌县全境属高原河谷地带,以县城为中心的河谷平坝有几十平方公里,是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安宁河谷平原的南延部份,北与西昌市接壤,南接会理、米易两县。米易县是攀枝市的北大门,坐落在安宁河畔,县城中心安宁河中下游河谷地带和东西两岸的阶梯台地。两地均属于南亚热带气候,气温夏季偏低,冬季偏高,适宜开展度假旅游活动。
两县的历史经历,民族文化基本相似,经济发展水平处于攀西地区第二梯度的城镇,可以作为攀西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增长极,成为西昌地区度假旅游接待的替代城镇,也起到带动周边如会理、盐源、仁和、盐边等城镇旅游发展的作用。
(三)旅游企业加强合作
旅游区域合作除了进行整体旅游规划和开发之外,更重要的是具体的旅游企业在日常经营中的发展,因此区域旅游合作的广泛基础来自于区域中各地旅游企业的合作。各种旅游企业中对旅游区域合作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有两类:旅游景区和旅行社。
1.旅游景区联合营销
攀枝花市和凉山州地区的旅游景区性质有一定的相似性,客源地也基本相同,宜以相同主题和形象联合营销。比如西昌的螺髻山和攀枝花的格萨拉景区;螺髻山景区海拔3100~4100km,每年5~6月是观赏高山杜鹃的最佳时期,格萨拉海拔1600~3400km每年4~5月是观赏高山估计的最佳时期,两者相似之处在于观赏花卉资源——高山杜鹃,但由于两地海拔的区别,使得花期有一个月左右的时差,两地进行联合营销既节约了营销成本,也可以增大产品的吸引力,同时增加旅游者在出游时间上的选择余地。
2.旅行社设计综合线路产品
旅行社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之一,能起到引导游客的出游方向的作用。攀枝花市和凉山州地区的旅行社可以联合设计旅游线路产品,一个线路产品中包括凉山州地区和攀枝花市两地的旅游景点,一来可以丰富线路产品的旅游内容,还能够方便形成旅游环线(回路),使得旅游路线更为合理。比如泸沽湖在四川和云南两省中间,从西昌到泸沽湖(四川段)全程约270公里,路况很差,行车需时约7小时;而攀枝花到泸沽湖为230公里 (其中攀枝花盐边县到凉山州盐源县 (两盐)公路长150公里,路况很好),行车只需要3个半小时。⑩所以从攀枝花到泸沽湖比从凉山州州府西昌到泸沽湖更方便,这样的交通状况方便了把攀枝花市和凉山州地区的旅游景点进行串联,合成一个旅游线路产品,从而设计出成都——攀枝花——泸沽湖(四川段)——盐源——西昌的旅游线路。这样既不会重复来路,也节约了一定的旅行时间,增加了游客的游览时间,使这条线路产品能够更为市场所接受。
注 释:
①四川省旅游局:《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http://www. eiafans.com/thread-23423-1-1.html,2011年11月27日。
②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 (2009-2012年)——旅游产业》,http://www.sc.gov.cn/10462/10883/11066/ 2011/3/30/10155720.shtml,2011年11月27日。
③ 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http://www.sichuandaily.com.cn/2011/01/28/20110128626144 058922.htm,2011年11月27日。
④ 潘传孝:《没有冬天的攀枝花——全国十八个城市气候相关因子比较评述》,摘自《冬季阳光休闲养生论坛论文集》,第5-8页。
⑤ 《走进攀枝花(自然概况)》,http://www.panzhihua.gov.cn/zjpzh/zrgk/ rktj/index.shtml,2011年11月27日。
⑥ 《凉山州基本情况(2011年版)》,http://www.lsz.gov.cn/Detail/Index/ 0c8caad0-15d6-4317-bd9f-b8052dce1619,2011年11月27日。
⑦ 闫兴亚:《区域旅游合作的概念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36期第223页。
⑧ 《四川省2010年度环境质量状况》报告》,http://www.pzhhb.gov.cn/ ViewInfo.asp?id=7807,2011年11月27日。
⑨《2010年四川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http://www.ddlocalta x.chengdu.gov.cn/news/detail.jsp?id=409625,2011年11月27日。
⑩《泸沽湖之旅》,http://www.dreams-travel.com/sc/sc_lgh/lgh_scynbj.htm,2011年11月27日。
[1]四川省旅游局.四川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EB/OL].http:// www.eiafans.com/thread-23423-1-1.html.2011-11-27.
[2]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9-2012年)——旅游产业[EB/OL].http://www.sc.gov.cn/10462/10883/11066/ 2011/3/30/10155720.shtml.2011-11-27.
[3]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http://www.sichuandaily.com.cn/2011/01/28/201101286 26144058922.htm.2011-11-27.
[4]潘传孝.没有冬天的攀枝花——全国十八个城市气候相关因子比较评述[A].冬季阳光休闲养生论坛论文集[C].5-8.
[5]走进攀枝花(自然概况)[EB/OL].http://www.panzhihua.gov.cn/zjpzh/ zrgk/rktj/index.shtml.2011-11-27.
[6]凉山州基本情况(2011年版)[EB/OL].http://www.lsz.gov.cn/Detail/In dex/0c8caad0-15d6-4317-bd9f-b8052dce1619.2011-11-27.
[7]闫兴亚.区域旅游合作的概念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36):223.
[8]《四川省2010年度环境质量状况》报告[EB/OL].http://www.pzhhb. gov.cn/ViewInfo.asp?id=7807.2011-11-27.
[9]2010年四川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EB/OL].http://www. ddlocaltax.chengdu.gov.cn/news/detail.jsp?id=409625.2011-11-27.
[10]泸沽湖之旅[EB/OL].http://www.dreams-travel.com/sc/sc_lgh/lgh_sc ynbj.htm.2011-11-27.
[11]Michael Fagence.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6,23(3):717-720.
[12]谭志蓉.攀西地区区域旅游竞合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13]梁雪松.区域旅游合作开发战略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4]温秀,李树民,杜江.区域旅游合作研究文献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