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学校-社会”三角模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影响的研究
——以恩施州来凤县绿水乡为例

2012-08-15乔骏阳

关键词:家庭儿童心理

杨 菁,乔骏阳,杨 恺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家庭-学校-社会”三角模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影响的研究
——以恩施州来凤县绿水乡为例

杨 菁,乔骏阳,杨 恺

(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430205)

现阶段,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但浅析社会上对这类群体的关注都过于片面,留守儿童存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常常被忽略,极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本文以“家庭-学校-社会”这个三角模式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作为落脚点,剖析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提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相互制衡,相互作用等措施。

留守儿童;“家庭-学校-社会”;心理成长

一、研究背景

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敬一丹等24名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成长保障制度的提案》。提案称,在一些劳务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这已成为世人的共识。而当今社会儿童的成长,无不受“家庭-学校-社会”这个三角模式的影响,不同于一般儿童,在留守儿童这类群体所生长的环境中,“家庭-学校-社会”这一三角模式存在着极不平衡的缺失。

孩子在年幼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幼年的意识严重影响儿童未来的一段时间甚至是一生。而留守儿童生长在“家庭-学校-社会”这一三角模式缺失的环境下,幼年的意识偏激造成其心理成长的亚健康,甚至是不健康。如何完善“家庭-学校-社会”这一三角模式,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绿水乡位于恩施州来凤县城西南,四周环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十分不完善,是湖北省重点扶持的特困落后乡。据官方不完整统计,当地留守儿童的人数占全乡儿童人数将近90%。当地有6所乡村小学,其中五台小坳村小学环境相对较好,由5个年级并为3个班级,合计学生87名;6名老师,教学模式有待完善,课程仅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教学除了单纯的科目之外,没有其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内容。另外除教科书外,没有一本可以供学生阅读的书籍。当地下属有17个村落,村落分布零散,乡政府政策执行难度大,村政府职员教育水平低。当地“家庭-学校-社会”的三角模式的不平衡,总体显得极其畸形,使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偏于扭曲。

二、绿水乡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现存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不科学或缺乏,望子成龙意识畸形

1.大多数家长认为尽力给孩子多数的金钱供其支配即可,但这影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父母外出务工,长时间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有深深的负疚感,就希望在金钱和物质方面来弥补孩子精神上的缺失,他们尽可能地给孩子金钱让其自由支配,过于溺爱、娇纵孩子,使很多留守儿童养成乱花钱、奢侈浪费、好逸恶劳的不良风气,忽视了他们心理的健康教育,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差,心理成长出现扭曲的情况。

2.留守儿童情感饥饿,容易心理孤僻、抑郁,甚至导致犯罪。父母不在身边,与他们聚少离多,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教育,使他们极其渴望亲情。当自己心情处于低谷的时候,缺乏亲人在身旁进行引导教育,会容易产生各种消极的情绪或是多种心理疾病,例如心里孤僻、抑郁,甚至会绝望、厌世、有种被遗弃的感觉,这些都会使他们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对未来感到迷茫。而祖辈又会对他们较为娇惯,约束欠妥,使道德失范现象严重,法制观念极为淡薄,容易使他们走入失足犯罪的深渊。这些都是对刚刚处于萌芽时期的青少年极其不利的,容易使其心理成长处于亚健康的情况,甚至是不健康状态。

3.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畸形。留守儿童的父母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从而过度重视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在这种思想环境下,家长是把自己的意愿强行安放在孩子身上,强使孩子来帮助自己完成自己在年少时未能完成而之后又深感后悔遗憾的事。他们没有给孩子足够的自我发展和设定空间,从而使留守儿童对于自己的未来规划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对留守儿童当然心理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学校教育体制很不完善,基本教育难以完成

1.学校教育难以实现素质教育。当地教育设施相当匮乏。该学校教室破旧,地板多以当地的“滑石”为料,地面过于光滑,也极其危险。在那里,教育资源远远不够。整个学校只有六个老师,而这六个老师平时却要带全校五个年级的多门课程。教育课程也过于单一。课程仅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思想品德。教学除了单纯的科目之外,没有其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内容。另外除教科书外,没有一本可以供学生阅读的书籍。

学校不完善的教育体制容易让留守儿童有厌学、逃学的举动,出现叛逆的想法或行为,尤其是7、8岁的适龄儿童以及13、14岁刚进入青春期的儿童。

2.学校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太少,几乎可以说没有。据统计,在当地,绝大部分儿童表示老师极少找自己谈话,有83.2%的孩子说老师根本没找过他们谈话,而且都很怕老师,也不敢找老师谈话。我们经过走访调查之后了解到,当地学校一直从未举行过家长会,老师也从未进行过家访类的活动来对儿童进行深层次的了解。在关注并帮助留守儿童方面,学校并没有和家庭进行更多的交流,使“家庭-学校”两方比重严重缺失,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生长。

3.父母及老师过于重视考试成绩,造成很多孩子压力过大。由于父母偏向于重视他们的学习考试成绩而不在乎他们在过程中学习到的能力。同时家长又不在他们身边,对他们的精神关注过少,祖辈又不能在学习上给予他们辅导。留守儿童自己又没有良好的自制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无法在成绩上做到很好。可是又怕爸爸妈妈问起自己的成绩,老师们在每次考完试之后又会对学生进行指责,所以留守儿童自己就会形成很大压力,并无从减压,从而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而老师过度重视成绩之后,形成一种不科学的教学观念,关注成绩好的留守儿童,忽略成绩不佳的留守儿童。而这类被忽略的留守儿童心理中容易形成阴影和叛逆作用,极其不利于其心理健康成长。

(三)社会关注程度不全面,政府政策落实力度不够

1.城乡特殊结构使外来务工人员不得不和自己子女异地分离,造成亲情缺失。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存在矛盾,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务工农民很难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起了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所以,换种说法,“留守儿童”是我国现行户籍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教育等体制的产物。如果社会没有给予留守儿童平等的对待,容易使留守儿童自己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2.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环境是相当复杂的。各式各样的东西及资源涌现其中。利用不当,很容易受到影响而误入歧途。大量暴力、颓废、色情和其他低级不健康的内容进入学生的视野,加之,孩子们的自控力较差,在监护人监管不力的情况下,思想品德行为极易陷入误区,而这些东西都会给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3.政策的落实完全不够力度。虽然中央的有关部门对留守儿童有相关政策,但是现行制度、机构设置等的不完善仍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之一。虽然是有政策存在,但是各方面因素,例如机构设置不完整、对于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工作人员的自觉性不高等问题都会影响政策的完好落实。在一层一层的指令下达过程中,各阶层会牵扯到很多利益纠纷,原因就是工作透明度不高,监管不力。所以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有数据证实,43.75%的留守家庭完全不知道政府有出台过关于留守儿童的相关政策。而在剩下的将近21.88%的家庭中即使有听过但也很少受到过这些政策的落实福利。

三、对绿水乡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方面现存问题的政策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1.在外的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应该适量向孩子支配零花钱而不应该完全只是认为在钱财上弥补自己不能在孩子身边的缺憾。在生活中应该使用实例教导他们,只有劳动才有收获,而每一份收获都是来之不易的。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潜在达到关于“价值观”的启蒙教育,利于孩子形成在人生规划中对金钱的正确态度,端正孩子的心理。

2.父母至少一人留在孩子身边给予孩子应有的关爱和引导。家长要转变观念,增强自身发展的能力,多渠道寻找就业门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可以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如果条件不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经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保证能一直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足够的关爱,让孩子能够一直感受到爱,使孩子心理健康成长。

3.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科学教育孩子。家庭,是人生中很重要的课堂。父母的角色在孩子的一生中都是不可动摇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家长要经常和学校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此过程中,家长要随时把握孩子的学习动态。当孩子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家长要给予正确的树立和引导,要教会孩子自己做主。在多与孩子沟通中,让孩子心理形成一种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其心理健康成长。

(二)学校应加强多方沟通联系,培养高素质学生

1.学校应全力完善教育设施,开展多方面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应该保证学习环境的规范,重视基础教育设施的新建与修缮。这些破旧的教室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上学和学业成绩。甚至有的教室都是危房。提供资金对此进行新建与修缮,可以减少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困难,利于帮助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育方面,学校应利用更多的途径提升教师素养。教师要开展多元化教学,不仅限于课本上的基础课程,多开展课外教学或是素质拓展活动以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好坚实基础。

2.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心理辅导教育。在留守儿童人群中,大部分人都会产生被遗弃的心理,心理有较多缺陷,所以就更需要有人在身旁进行引导教育。而教师是一个很好的承载体,它不仅有着教育知识的作用,而且还会有着引导人生的重要功效,所以学校的老师应该多对孩子们进行关注,并开展家长会等见面会活动,以便于与代理监护人能够进行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在对孩子的心理状态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之后,也会更方便以后的课堂教学工作,同时也会让孩子有一种受关爱受重视的感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3.全面对孩子进行指导教育。在学习上,旁人的鼓励是至关重要的,在失败的时候,如果再受冷嘲热讽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老师不能只从成绩方面就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应该全面了解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质。可能有的学生会很想提高自己的成绩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在旁边进行鼓励教育并进行引导,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这点看,老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三)社会全方面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1.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当外来务工人员将子女带入城市中后,社会应在城市中外来务工人员密集地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农民子女入学收费标准或是开设全日制的办学机构。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其他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对于未能随父母进入到城市中的孩子,城镇应鼓励农业生产,使农村的劳动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发展农村企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这样家长也可以留在孩子身边,给孩子一个完整温馨的家。

2.重视学生德育,从心理、品德等方面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社会应该对于留守儿童有一些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各界人士要对于留守儿童给予适度的关注。思想教育是重点,在学校也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家庭方面要加强责任意识。如果孩子的思想教育没有做到位,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家庭也应该增大对孩童的约束程度。

3.加大财政支出,加强监管力度。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出。农村基础教育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又是对祖国未来的一种铺垫。所以政府要大力支持,将此项费用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畴并优先给予保证。这样有利于基础教育在更大范畴内均衡发展。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引起社会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对于政策实施,应该设定明文规定,让有关部门之间进行互相监督,同时针对此项目设立专门部门进行负责,并对每个留守儿童进行存档,确保每项政策具体实施到每家每户,保证工作的透明度。

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应该做到相互合作,归档建立一份完善的留守儿童档案,让社会上的人士去深层次的关注,关注他们的成长,给予他们深层次的关心。这种关注并不硬性要求通过金钱赞助,而更希望是通过精神层级的关注、沟通,使留守儿童有个美丽无憾的童年,更好地促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1]周华蕾.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D].南昌大学,2011.

[2]李萍.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11,(6).

[3]徐娟.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教育教研,2011,(5).

猜你喜欢

家庭儿童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