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2012-08-15赵林
赵林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0206)
一个女大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赵林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0206)
大学女生,因怕鬼失眠来询,咨询中逐渐暴露出恐惧,失眠,依恋,抑郁,自残及人格发育等方面的问题。共面询8次,电话交谈数次,前后时间跨度一年零七个月,采用支持、认知行为、意象等方法,恐惧症状明显减轻,情绪逐渐稳定,人格得到成长。
大学生;心理;咨询
来访者一般资料:2006级新生,女,1986年8月出生,城市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幼年时父母离异,与母亲、妹妹一起生活,无精神疾病家族史。
咨询过程:
2006.1 0.19
首次来访,来访者为大一新生,诉怕鬼,半夜醒来后不能入睡、害怕,需别的同学同床陪伴。听说隔壁寝室闹过鬼,看过一次鬼片后就发生半夜失眠的情况,不敢一个人经过黑暗的地方。
与来访者讨论分析怕鬼的原因后,对其进行放松引导,让来访者想象半夜醒来害怕的情景,感到害怕后停止想象再次放松,重复想象三次后求助者感觉不那么害怕了。要求回去后在同学陪伴下锻炼在校园黑暗处行走。
2006.1 1.01
第2次来访,情况稍有好转,前几天一直和别人睡,昨天别人回家了,就一个人睡,半夜三点醒来,害怕,睡不着。
问其入校以来的情况,称感到孤独,觉得与人相处很难,这种感觉在高中最明显。自幼和父母很少交流,有事只和妹妹说,直到现在有委屈时都会找妹妹,有时妹妹抱着她,她就在妹妹怀里哭,夜晚则要妹妹搂着才能入睡。父母在其十岁时离婚,随母亲生活,后来父亲另外成家,又生了一个女儿,当时觉得是父亲不要她们姐妹两个了。最早的记忆是有一次父母买了糖果,玩具回家。称以后不想结婚,觉得挺不安全的。
在放松引导后让来访者想象:幼年的自己,一个小女孩坐在地上哭,要爸妈,这时长大的自己走过去,伸出双手拥抱坐在地上的女孩。告诉她“不要害怕,我已经长大了,能保护你,关爱你,也有能力关心妹妹和父母”。小女孩躺在她的怀中慢慢地睡着了,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让来访者体验长大的自己心中充满自信的感觉。来访者泪流满面。
咨询师告诉来访者,下次半夜醒来,就对自己内心的小女孩说:“别怕,有我保护你”,然后开门出去看一看再回来告诉小女孩:“外面没有鬼,别怕”。
2006.1 1.20
第3次来访,来访者表情忧郁,眼含泪水。问其还怕不怕鬼,回答现在已经不怎么怕鬼了,也不会半夜醒来。这个星期在同学陪同下夜晚爬黑楼梯,已敢独自走几层黑楼梯了。但现在每天早上6点不到就会早醒,然后很不开心,觉得一天的生活没意思。感到没有前途,孤独,没有安全感。问其以前怕鬼时有没有现在这样不开心,回答说没有明显感觉,似乎是不怕鬼后就不开心了。咨询师告诉来访者,通过两次咨询后,她已经明白了怕鬼是自我不愿意长大的表现,意识到自己必须长大、必须面对现实世界,因而不怕鬼了,但是她的内心还很脆弱,面对现实世界还很生疏,因而忧郁、悲观起来。求助者同意这样的分析,说她特别想长大。又问其以后的理想是什么,她说是穿一条裙子,带一个相机,一个人流浪,到江南美丽的地方拍照,或做教师,但不和人深交,同学都说她的理想太幼稚。咨询师指出,从她的理想看,她懂得欣赏自己,不愿意长久留在父母身边,想要追求个人的幸福,说明她内心其实也想长大。要求来访者用几句话表示自己的决心,来访者说:“人都要成长,我有决心去成长,我有决心面对我应该面对的事情”,咨询师要求她做三次深呼吸,大声,坚定地说了三遍。最后咨询师表扬来访者,称其转变的能力很强,这么短的时间就不再怕鬼是很多同学做不到的,求助者情绪明显好转,面带笑容的离去。
2006.1 1.30
第4次来访,求助者换了时尚的披头卷发,表情愉快,以至咨询师一时没有认出她来,自上次回去后情绪明显好转,也不怕鬼,一个人睡也不会早醒。但上周六凌晨三点钟,寝室三个女生同时接到男生的恶作剧恐吓短信 “你一小时后就要死”,过半小时又接到短信“你半小时就要死”同时伴随鬼叫声,几个女生都吓得大哭,来访者当时大叫了一声“不许哭”。咨询师问其当时怕不怕,来访者说当时主要是感到愤怒,并不怎么怕,但过了一两天别人不怎么怕了,她又觉得有些怕。咨询师表扬她在那种时刻能表现出愤怒而不是恐惧是很大的进步,又说半夜再害怕了可以用咨询师以前教过她的方法对付,求助者说那是对付小孩子的方法,现在心中的小女孩已经不存在了,不需要再用那种方法,现在觉得自己真的长大了。
2006.1 2.07
第5次来访,求助者已经一个人睡,也不怕鬼了。现在依恋一个男生,什么事都想跟他说。希望自己什么情绪对方都能看出来。觉得并不是在谈恋爱,而是把对方当家人、兄长看待。但现在觉得对方虽然对她好,可同时对班里别的同学也好,不能时刻照顾陪伴她,因此心里很压抑。前天在很难受时用刀割伤了手指。咨询师问其是否有轻生的念头,她称不想死,只是觉得割破手,心里会舒服一些。以前上中学时也割伤过手指,还割过手腕,但有一次妹妹说她不像姐姐,让妹妹担惊受怕,从此就不割手腕了。求助者说她难受时常一个人默默流泪,不敢哭出声音。咨询师告诉来访者,割伤手指是她对付痛苦情绪的一种方法,但不是最好的方法。与求助者商定,下次在难受想割手指前一定先给咨询师打电话,并取得求助者的保证,不自杀不割腕。最后咨询师对她说“如果感到很伤心,现在就哭出来吧”,来访者于是趴在桌子上大声哭泣,几分钟后慢慢平静下来。离开时,来访者说感到轻松了很多。
3天后来访者打电话来,说感到自己不应该依赖任何人,应该靠自己。但又出现半夜醒来,需同学陪睡,并抱着唱摇篮曲才能入睡的现象,觉得自己又退步了。咨询师告诉她,这只是暂时的,成长过程是有波折的,不要太心急。
此后一个学期,来访者未来咨询。
2007年9月暑假刚过,求助者再次来访,说上个学期一直都好,暑假在家里很开心,这几天回校后在半夜会醒来,然后胡思乱想,有点害怕,直到天亮,但不需要别人陪睡。
2008年5月,求助者间隔几月后来访,说已经谈恋爱了,男友很照顾她,但和男友常吵架,觉得男友不理解她,她不开心时希望男友能听自己述说,但男友却常常教育她。咨询师嘱下次约男友一起来。几天后两人同来,男友外表高大老练,与求助者的娇小形成强烈对比,男友说她像孩子,容易生气。两人承认性格有差异,需要互相多理解,同意继续恋爱关系。几周后,来访者打来电话,告知已经和男友分手,觉得男友没有上进心,不适合自己,自己可以面对分手这个现实。
此后曾接到来访者节日问候短信,称一切都好,感谢咨询师的帮助。
讨论:
来访者为大一新生,初访主诉为半夜醒来怕鬼,这是大一女生常见的咨询主题,弗洛伊德认为,恐惧是将潜意思的愿望投射到外部世界,以便和它们保持距离[1]。从本案例来看,恐惧与早年没有建立起好的客体关系有关,早期良好的客体关系,尤其是母婴关系,是个体探索外部世界时的安全岛,是一生安全感的基础,各种怕鬼、怕黑等恐惧表现只是缺乏安全感的替代症状,来自不良家庭关系的大学生,恐惧症状得分明显偏高[2]。阿德勒说,首次记忆反映了早年未实现的愿望[3],本例来访者最早的记忆是有一次父母买了糖果、玩具回家,恰好反映了其早年父母关爱的未满足。来访者半夜醒来后需要别人同床陪伴,搂着拍背才能入睡,表现出退行和症状的继发获益。咨询师让来访者想象是心中的一个没有长大的小女孩在害怕,同时鼓励来访者用成熟的自我去面对恐惧[4],这样可以让主体与恐惧感拉开距离,增加主体的控制感。本案例中,咨询师用意象和认知的方法揭示了来访者恐惧的意义,激发了来访者成长的动力,于是恐惧症状的替代意义失去了,来访者意识到必须面对复杂的现实世界,因而在恐惧症状减轻的同时表现出早醒、情绪低落、悲观等抑郁症状。在咨询师的支持下,来访者运用自我激励等方法渡过了抑郁阶段,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力量。在寝室女生都被吓哭的时候,来访者表现出愤怒而不是恐惧,这是自我力量增强的表现,人只有在自我力量相对强大时才能表现出愤怒。从前四次咨询的情况来看,来访者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早年安全依恋关系的缺乏,已影响到来访者人格的正常发育,而人格的成长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其中充满了反复与不稳定,当来访者依恋上一个男生时,她感受到的并不是成熟性爱的激情与冲动,而是幼年依恋关系的再现,很容易就重新触发了幼年的被抛弃情结,再次体验到弱小无力与绝望,割手指自残既是情绪的发泄也是一种来访者惯用的表达方式,再加上她带有幻想性的理想,情绪的不稳定,人际关系的幼稚,安全感的缺乏,表现出在人格发育滞后的背景下有边缘人格的特征。咨询师接受了来访者的移情,给了来访者一个安全释放情绪的空间,增强了来访者的自我能量,使来访者度过了这次依恋创伤,获得了一次成长的机会。一年多以后,来访者终于谈起了恋爱,并最终有能力承受了分手的结果,显示了来访者人格的成长。
纵观本案咨询过程,良好的咨访关系与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支持、陪伴起到了关键作用。
[1]Jan Grant·Jim Crawley.移情与投射[M].张黎黎,译.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陈慧君.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对汉江大学1311名本科新生的调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奥]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李心明,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
[4][法]佛郎索瓦·勒洛尔,克立斯托夫·安得烈.情绪的力量[M].杨燕明,译.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