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其特色

2012-08-15李茂平刘志敏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课程体系专业

李茂平,刘志敏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其特色

李茂平,刘志敏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小学教师教育的新创举。实行按需招生、分段培养、定向就业、强化学生核心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是该模式的主要特点;为实现培养目标,该模式构建了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任选课程”、“辅修课程”、“实践课程”五大板块组成的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基础、突出师范特色,提升综合素质、实施分向培养,关注基础教育、着眼持续发展是该课程体系的鲜明特色。

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特色

自2010年开始,湖南在全国率先开展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招生培养工作,为全省农村乡镇及以下小学定向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承担培养任务。这是湖南为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师资队伍学历、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而实行的重大创举,是我国小学教师教育的重大创新,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

一、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

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按照 “初中起点,六年一贯,分科培养,综合发展,定向就业”的模式和“自愿报名,择优录取,定向培养,公费教育,定期服务”的原则招收优秀初中毕业生,为湖南省县下农村小学定向培养本科学历的教学和管理骨干,是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行“二四分段”培养

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学制为六年,采用二四分段培养方式,即学生入学后前两年注册中职学籍,两年期满参加当年普通高校招生对口升学考试,考试成绩达到省当年划定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升入本科层次学习四年,招生计划纳入当年全省普通高校对口升学招生计划。本科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颁发初中起点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对参加了对口升学考试而未升入本科层次学习的学生,则转入三年制专科层次按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进行培养。专科修业期满,成绩合格者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颁发三年制专科毕业证书。

(二)实行“主辅修制”培养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小学阶段课程的设置要求,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设置了思想政治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汉语言文学(小学语文课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数学课程)、英语(小学英语课程)、科学教育(小学科学教育课程)、教育技术学(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音乐学(小学音乐课程)、美术学(小学美术课程)和体育教育(小学体育课程)等九个专业方向,实现了小学学科(课程)全覆盖。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在分科培养的基础上,实行主辅修制,要求学生在主修一个专业方向课程的基础上,辅修其它1-2个专业方向的课程,具备承担2-3门课程教学的能力。

(三)实行按需招生和公费定向培养

全省每年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招生计划为1500人。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提出本县市区每年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需求建议计划,省教育厅根据各地上报的需求建议计划和全省招生总计划,统筹安排下达各市州、县市区招生来源计划。同时,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实行公费定向培养。由省、市财政提供培养经费,免除学费、住宿费、军训费和教材费等费用,并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适当的助学金补助,同时享受培养学校其他奖学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得转学、转专业,毕业后回到生源地所在的县市区以下农村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少于八年,以解决农村学校存在的外地教师不愿去,本地学生考不出来或考出来了不愿回本地工作的问题,以及部分少数民族乡镇对“双语”教师的急需。

(四)强化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面向社会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为县以下农村小学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本科层次小学教师。据此,确定了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即以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显著特征,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课程实施与课程开发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与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依法执教能力,使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未来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

(五)强化岗位适应能力培养

根据主辅修制的要求及学生核心能力形成的特点,建立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突出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从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出发,科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基本形式,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大量采取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仿真教学等教学基本形式强化教师技能训练,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加大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力度,着力培养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直接走上教学岗位并站稳“三尺”讲台。

二、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任选课程、辅修课程、实践课程五大板块构成,各板块、各学科既自成序列,又统筹兼顾,相互关照,较好地体现了“高等教育共性”、“高师教育个性”、“小学教育特性”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三位一体”,较好地适应了农村学校对未来教师核心能力及教学技能的基本要求。

(一)通识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识课程板块分为文化课程、技能课程、教育课程三类,它着眼于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使学生掌握从事小学教育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在文化课程设置上,将高中和大学的课程进行了整合,但不是简单的“高中课程+大学课程”,它既帮助初中起点学生加强基本文化素养,又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使之具备大学生的基本素养;技能课程借鉴中等师范培养小学教师的丰富经验,充分利用初招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通过开设《普通话训练》、《音乐基础》、《基础钢琴》、《形体舞蹈》、《小学实用美术》、《书法》等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大力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唱、画、舞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教育类课程是为学生开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教育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班级管理》等整带有小学教育导向性教学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教育学、心理学及学校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类课程主要在一、二年级开设,一直延续到六年级。

(二)专业课程,着力培养学生从事小学教学所必须的专业素质

专业课程由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限选课构成,它着眼于培养师范生从事小学某一学科(课程)教学所必须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在综合发展的基础上学有专长。根据国家对小学阶段课程设置的要求,初中起点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课共有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科学教育、教育技术学、音乐学、美术学和体育教育等九个方向,每个学生根据未来要从事的学科 (课程)学习相应专业方向的课程。专业课程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使学生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达到某一专业方向本科层次所需的质量要求。专业课程一般从三年级开始开设,对于一些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方向,如音乐、美术、体育,从一年级起就有计划地开设了部分基础专业课程,以强化学生相应的专业素养,如音乐学专业方向开设了 《舞蹈》、《基础乐理》、《视唱练耳》,美术专业方向开设了《美术基础》,体育专业方向开设了 《体能基础训练》、《专项基础训练》等。

(三)任选课程,着力为学生提供素质拓展平台

任选课程从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培养等方面设置了100多门课程,着眼于为学生进一步提供开拓视野、发展能力、张扬个性、提升综合素质的平台。该课程模块涵盖中文类、数学类、英语类、科学类、教育类、信息技术类、艺术类、体育类等各类学科课程以及部分交叉、边沿学科的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今后专业发展的规划与定位进行任意选修。这样,在注重学生各科基本素养全面培养的基础上,兼顾了学生适应小学教学及学生兴趣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也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了空间。

(四)辅修课程,着力培养学生“一专多能”

辅修课程按小学九个学科(课程)分别设有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科学教育、教育技术学、音乐学、美术学、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模块,此外,还考虑到学生要承担教育管理工作及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相对突出的现状,专门设置了心理辅导模块,共十个选修模块,要求学生在主修一个专业方向课程的基础上,辅修其它1-2个专业方向的模块课程,具备承担其它2-3门课程教学的能力,承担新兴学科、短缺学科教学,提高农村教师专业覆盖能力。

(五)实践课程,着力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实践课程着眼于使学生全方位、全过程地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包括入学教育、军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专题调查研究、劳动教育、课外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构建“培养学校—实习基地—生源地”“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对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职前培训和实习,充分熟悉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识转化为能力,进一步培养、提高教书育人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教师岗位适应能力。比如,在第四学期、第六学期、第十学期分别安排了为期1周的社会实践,在第六学期、第八学期分别安排了为期1周的教育见习,在第九学期、第十二学期分别安排了为期8周的教育见习。

三、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特色

从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情况分析,该体系具有如下几方面突出特色:

(一)强化专业基础,突出师范特色

课程体系力求体现培养未来教育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三种基本要求:一是强化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不仅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还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懂得小学教育规律,掌握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二是强化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充分借鉴中等师范培养小学教师的丰富经验,利用初中应届毕业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通过专设教学技能课程的有形教学、开展课外活动的无形渗透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三是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超过20%,在具体设置上力求创新,如教育见习实习,改变了传统的见习与实习连续安排、次数少、时间短的情况,将见习从实习中分离出来,并尽早进行安排,通过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短时与长时相结合,使教育实践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螺旋上升的过程,从而培养师范生面对具体教育教学问题的决策能力和教育智慧,凸显教师教育特色。

(二)提升综合素质,实施分向培养

课程体系始终以服务小学教育为主线,从小学教师所需的知识、技能及应具备的素养来综合考虑课程结构,六年一贯、统筹兼顾、整体设计,依照各阶段培养目标和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设计课程。基础课程和技能性、可塑性课程尽量靠前安排在低年级学习,如声乐、琴法、形体舞蹈、美术、书法、普通话训练等;高年级则主要侧重知识广度与深度的拓展,使学生在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教师职业能力等方面向纵深方向发展。同时,不但注重学生各科基本素养的全面培养,而且为适应农村小学教学及学生兴趣和特长发展的需要,设置与小学课程相对应的学科专业方向模块供学生选修,既使课程方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又为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了空间。

(三)关注基础教育,着眼持续发展

课程体系不仅关注小学教育当前的需要,同时也兼顾小学教育未来的发展需求;不仅关注学生作为小学教师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习得,而且关注他们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加强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特别是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后能不断适应新变化、新要求,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为他们在专业和学术上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针对小学新课改的实际,设置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设置了教育专题研究课程,包括儿童心理调查研究、小学学科教学现状调查、贫困地区小学教师现状调查、新时期小学教师素养研究等,通过教育专题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坚定学生的专业信仰和对小学教师职业的热爱,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for Six-Year Schooling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Majors Tak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as Starting Point

LI Mao-ping,LIU Zhi-min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205)

Th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Six-Year Schooling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Majors Tak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as Starting Point is pioneering work in China.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odel are enrolling students on demand,training students in phases,employment-oriention and focusing on students'core ability and post adaptability,etc..This model constructs a curriculum system composed of five main parts as"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major courses","optional courses","minor courses","practical courses",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highlighting the features of teachers,promoting comprehensive qualities,implementing diversified cultivation,stressing basic education,and focusing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ix-year schooling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majors taking junior middle school as starting point;curriculum system;characteristics

G652.3

A

1674-831X(2012)01-0029-04

2011-11-16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09-118-161);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初中起点本科层次农村小学教师培养研究与实践”

李茂平(1973—),男,湖南邵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刘志敏(1961—),男,湖南株洲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葛春蕃]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课程体系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