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肿瘤误诊分析
2012-08-15黄静宇
黄静宇
(黄石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湖北黄石435003)
脊髓肿瘤(又称椎管内肿瘤),因其发病前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早期常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症,从而延误了治疗,给病人带来痛苦。根据我院1991年12月-2010年10月以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后经手术证实为脊髓肿瘤的诊疗教训,结合文献资料,对脊髓肿瘤误诊为椎间盘突出症给予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例脊髓肿瘤中男性3例,女性1例,最大年龄62岁,最小年龄 44岁,工人3例,农民1例;术后病理报告,神经鞘膜瘤2例,脊膜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
1.2 误诊情况
本组4例脊髓肿瘤首次就诊时被误诊为椎间盘突出症,其中1例首次以椎间盘突出症行突出之髓核摘除术,该患者5个月后腰腿痛症状再次呈进行性加重,第2次入院后行腰椎管造影,X线片显示L1-L2脊髓段杯口状阴影,经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为脊髓肿瘤;另3例首次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行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后行MRI检查,考虑为脊髓肿瘤,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为脊髓肿瘤。
1.3 典型病例介绍
例1:何 ××,女,44岁,农民。2年前无任何诱因感觉腰背部疼痛,向左下肢放射,双下肢无力,进行性加重,在当地医院 CT检查显示L5-S1椎间盘突出,即行腰椎牵引、推拿、封闭、中西药结合等综合治疗2周,无效后行椎间盘突出物摘除手术,术中可见突出髓核,但不大。术后疼痛有所缓解,但仍感双下肢无力、麻木、跛行。5个月后疼痛加重,以腰背部为甚,有时有小便失禁或淋漓不尽现象,故来我院就诊,被收住院。入院体检:脊椎各棘突无明显压痛和叩击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左足下垂,双下肢肌肉轻度萎缩,左侧为甚,肌张力降低,左拇趾背伸无力。入院后行椎管造影,X线片显示L1-L2脊髓段杯口状阴影。在推注造影剂前吸取少量脑脊液送检报告:呈浅黄色、透明。潘氏试验++++,蛋白定量480 mg。根据造影与脑脊液检查,臆断为椎管内肿瘤。经术前检查病人可耐受手术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椎管探查术,术中见L1-L2脊髓段的左方后有一肿块,硬膜呈紫兰色且增厚,切开硬脊膜见脊髓(L1-L2段)有3.0 ×1.5 ×0.8 cm3大小的肿块,有一神经纤维走行于内,在手术显微镜下仔细剥离并摘除肿块。术后病理切片报告为神经鞘膜瘤,住院34 d,术后1个月下床扶拐行走,3个月后弃拐,1年后双下肢无力、麻木、跛行、腰背部疼痛、小便失禁或淋漓不尽现象消失,病人恢复正常生活。
例2:卢×,62岁,工人,双下肢放射性疼痛伴麻木1年余,近3个月来呈进行性加重。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既往有搬重物“闪腰”史,一年来腰背部持续疼痛,休息后亦无明显缓解,疼痛向右下肢后部放射,伴麻木感。体检查双下肢感觉减退,肌张力正常,跟腱反射减弱,无病理反射。入院后CT片检查显示L5-S1椎间盘膨出。给予封闭、牵引、理疗等综合治疗,疼痛有所缓解。时值春节放假,病人回家后的第3 d疼痛再次发作,难于忍受,返院后行MRI检查显示L1-L2椎间盘水平对应的椎管内硬膜下占位性病变,疑为椎管内肿瘤,施行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脊膜瘤,半年后病人恢复正常生活。
2 结果
本组4例病人均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经保守治疗1~2个疗程,无明显效果后行脊髓造影或MRI检查,考虑为椎管内肿瘤,行手术摘除肿块后病理切片证实为椎管内肿瘤。
3 讨论
1)脊髓肿瘤与椎间盘突出症其临床表现均以腰背疼痛为主要表现,伴有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脊膜瘤、神经鞘瘤早期先有神经根性痛,以后逐渐压迫脊髓而产生椎管梗阻,出现脊髓半切综合征[1],临床上二者容易混淆,加上腰椎间突出症又是引起下腰疼痛的常见病、多发病,所以常把脊髓肿瘤误诊为椎间盘突出症,屡见不鲜,从而延误了治疗,给病人带来了痛苦[2]。本组例1在摘除了L5-S1椎间盘后疼痛仍无法缓解才重考虑肿瘤存在。在全面、认真采集病史及细致检查后不难发现二者有明显的差别,前者无明显诱因,颈、胸、腰椎均可发生,其下腰疼痛呈进行性加重,以夜间为甚,且不因休息而缓解,下肢麻木自上而下,由一侧发展到另一侧肢体,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后者的临床表现是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受损害症状明显,有长期反复发作的腰痛史,发病前多有腰部外伤史和诱因,腰疼呈持续性、剧烈放射痛,常常在卧床休息后缓解或减轻,行动较困难,椎旁压痛、放射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神经根定位体征明确,甚至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出现与马尾神经肿瘤相类似的临床表现[3]。只要对腰突症和脊髓肿瘤二者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后,才能作出初步判断,根据其判断然后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期获得正确的诊断[4]。
2)MRI临床应用为诊断椎管内疾病提供了快速而准确的检查方法。MRI可为手术切除肿瘤提供很好的依据。因此对一个腰腿痛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应考虑椎管内其他疾病,不能单纯依靠X线平片或CT扫描检查,适时行MRI检查,以防止误诊。 MRI是诊断脊髓肿瘤最满意的方法[5]。CT对脊髓肿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在定位、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远不如MRI,MRI对脊髓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独到的优越性[6]。
3)脑脊液检查与脊髓造影,亦有助于脊髓肿瘤诊断,既可明确诊断,又可协助手术定位,在实施椎管造影时,在推注造影剂前取适量脑脊液送检,根据蛋白定量与定性结果,有助于脊髓肿瘤的诊断,本组病例,蛋白定性为阳性,潘性试验 ++++,蛋白定量 220~480 mg。大大高于正常脑脊液蛋白量(脑脊液正常值为20~40 mg)。此种方法虽有一定危险性和副作用,但只要严格掌握脊髓造影的适应症和禁忌症[7],规范操作,其危险和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目前,由于该项检查对机体有一定的创伤,有感染的危险,临床上已少用,已被 MRI等无创检查所替代。
[1]许建新,仝海波,田俊敏.主刀兵法——神经外科临床指导[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461-465
[2]连云海,王志国,常浩胜,等.三例椎管内肿瘤误诊椎间盘突出症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3,24(1):63
[3]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00-819
[4]赵定麟.脊柱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6:527-528
[5]段承祥.脊柱影像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医学出版分社,2007:298-300
[6]段承祥,张火俊.脊柱疾病影像鉴别诊断[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216-222
[7]张士杰,耿孟录,陈秀民,等.临床脊柱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