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与动态心电图
2012-08-15郝东娜
郝东娜
(榆林市星元第四人民医院心电图室,陕西榆林719000)
动态心电图(DCG)在心血管疾病检查领域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特别在基层医院,没有冠脉造影的条件下,是心血管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即使有冠脉造影的检查条件,也毕竟是有创检查,不能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而动态心电图的检查随身携带,不受监测距离影响,不受体位变化及活动限制,实用、高效、无创、安全、可靠、方便易行。其心电信息量远远大于常规心电图。目前,动态心电图检查仍是院外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冠心病和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唯一方法。
动态心电图检查能一次连续记录24 h内的心电图,并能在患者日常活动中身体和精神状况不断变化条件下进行心电图检测,对24 h内的心电图异常作出综合的统计和评估。还能将患者的日志与心电图的异常改变联系起来,以找出心电图异常的诱因。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是冠状动脉血流通过不完全堵塞的冠状动脉时发生障碍,导致血流量相对或绝对减少,在心电图上可出现心肌损伤和(或)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但未出现坏死表现。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有多种形式,这些表现可能持续存在,也可能呈不稳定或一过性,可以伴有临床症状或不伴有任何临床症状。
1 缺血性ST段下移
ST段下移是心肌缺血最常见的心电图特征,ST段压≥0.05 mV具有诊断意义。临床上常见的ST段下移有以下几种类型:
1.1 水平型下移
R波顶点垂线与ST段呈90度角,ST段水平持续至少0.08 s,ST段的终点与T波交界处呈明显角度,常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特征性改变。
1.2 下斜型下移
R波顶点垂线与ST段的交角>90度,常常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程度较重。
1.3 下陷型下移
R波顶点垂线与ST段的交角>90度,ST段的终点与T波上行支不能分辨,呈凹面向上的低垂状态,常见于心绞痛的发作。
1.4 上斜型下移
R波顶点垂线与ST段的交角<90度,J点下降伴有ST段向上斜的降低,因受J点降低的影响,其重要性难以判断。测量ST段时应注意从J点后的0.04 s开始,以TP段作为基线,当ST段呈下斜型下移时,以ST段最低处至基线的距离作为ST段下移的幅度。
2 ST段抬高
常见于变异性心绞痛及自发性心绞痛发作。ST段抬高的程度在0.2~1.0 mV之间。
3 T波低平、倒置
T波低于0.2 mV,在QRS主波向上的导联T波的高度不及R波的1/10时,称为T波低平。低平的T波进一步降至基线以下时称T波倒置。
4 U波异常
在T波直立的导联出现U波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
5 QT间期的变化
急性心肌缺血时QT间期缩短伴有ST段下移和T波高耸,多见于左胸导联。慢性心肌缺血时,常表现QT间期延长。
6 一过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律失常:出现一过性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
(2)期前收缩:可有房性期前收缩及室性期前收缩。可为单形性、多形性及多源性。
(3)室性心动过速:有单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单形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性室性心动过速。
(4)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比较常见。
临床上患者可表现有胸闷、气短、劳累后加重,心悸并全身乏力等症状。临床上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检查,多数只注重缺血性ST-T的改变,特别对静态心电图的检查比较依赖,常以静态心电图的检查来确定心肌缺血,且多数认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的表现就是ST-T段的改变,并以此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依据,忽视其它心电图的改变。所以,心电图上有缺血性ST-T改变以外的表现,也不能排除冠心病的可能,有必要做DCG,不仅可以明确缺血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更能发现其它问题,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