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学校“精细化”管理对策研究

2012-08-15邓玉明李国华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精细化细节规范

邓玉明,李国华

(湖南省耒阳市第二中学,湖南耒阳 421800)

完善学校“精细化”管理对策研究

邓玉明,李国华

(湖南省耒阳市第二中学,湖南耒阳 421800)

文章阐述了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从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要求、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学校“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几个转变。

学校;“精细化”管理;转变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源自企业的管理模式,被学校引入后,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与成果,但由于这种管理模式原本自身就有缺陷,与新课改的要求存在诸多不适应,一味照搬这种模式就必然是东施效颦。因此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对策,对其加以完善,通过扬弃,使其与时俱进。我们认为,完善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应注意实现以下方面的转变。

1 在对 “精”与 “细”的认识上,要由过去的片面、误解向全面、准确转变

过去我们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存在误区,要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必须在认识上正本清源,拨乱反正。

1)对“精”的认识要由过去只将其视为结果向既视为结果,又视为过程中的关键重点转变。以往的“精细化”管理把“精”只视为一种完美的结果,为了获得完美的结果,便要求注重“细节”,以通过抓细节使各个方面都做到最佳,使结局完美无缺。这就容易导致管理者因只关注细节,将某一件事做完美,而忽视大局。为此,我们对“精”的内涵重新进行了诠释,即“精”不仅指“精美”的结果,也指过程中的“关键”或问题解决的“重点”。在精细化管理中,既要通过关注细节将每一件事做好,尽善尽美,又要通过抓住“关键”带动全局的突破;处理好“微观”与“宏观”、“轻”与“重”的关系。

2)对“细”的认识要由片面夸大细节的意义向全面认识细节的作用转变,由关注所有细节向更注重关键细节转变,由只靠管理者抓细节向依靠全体员工抓细节转变,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细节决定成败”是有条件的,只有居于要害的关键性细节才具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作用。作为管理者既要注重细节,更要注重抓关键性细节,同时还要明确自身职责,不能只重个人亲力亲为,事事过问,整日疲于奔命,应把重点放在加强员工重视细节的教育上,着力营造人人重细节的氛围,依靠大家重细节,使各项工作获得完美的结局。

3)在“细节”与“大局”的关系上,要由过去只看到“细节决定成败”向既看到“细节决定成败”,更看到“大局决定成败”转变,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尽量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致使学校处处着火,不时冒烟。作为管理者既要重细节,又要分出轻重缓急,要重在全盘谋划、重组整合,有机衔接,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不能一味求细,甚至将简单内容繁琐化。在注意细化的同时,还要注重高屋建瓴、删繁就简,优化结构,谋划长远,凸显整体优势。

在精细化管理中,学校领导层依据新课程的要求,注重抓理念的转变。学校不仅要把“全面发展、全员发展、特长发展、和谐发展”确立为学校的办学理念,还要注重引领教师落实于行动之中。要求师生不仅要德才兼备,完善自身,还要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具有乐群、合作的精神,创造美好环境,与他人、环境和谐相处,打造和谐校园,实现和谐发展。

2 在管理制度上,要由过去只重统一规范向既重统一规范,又有适度弹性转变

过去的“精细化”管理在制度规范上只注重周全细密,这虽能确保有法可依,有利于具体操作,但有的内容过于具体,对每个员工都强调统一,又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有的学校按照企业考勤模式,所有员工上下班一律刷卡,结果导致上班前与下班后的学生管理出现“真空”。又如有的地方规定,教师上课讲的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这样的规定尽管很细、很具体,却不符合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制订规章制度要注意全面考虑,既着眼一般,必须且能够规范,则要详加规范,又要考虑特殊,对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对不能规范的可以“留白”,并授予执行者灵活变通的权力。这才有利于管理者既严格执行制度规范,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又注意不同工作的特殊性,注重发挥师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而不搞一刀切。

如我校在精细化管理中,一方面不断制订、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涵盖行政管理,德育、教学、教研、后勤等各个方面,计220多项的制度体系,现已汇集成 《耒阳二中章典》,人手一册,让教师时时学习,使规范深入人心,以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利于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学校在强调制度刚性的同时,学校还注意有一定弹性,体现对教师的人性化关怀。如教师坐班,既按一般的角度要求教师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同时又注意对一些有特殊情况的教师区别对待。如班主任早起晚归,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8小时,因而对他们的要求就可以灵活些。又如上午上第一节课和最后一节课的老师来得早或去得迟,他们就可以早走一会或迟到一会,这样的要求就更受教师的欢迎,就有利于制度规范,也更易得到教师的认同与自觉遵循。

3 在管理要求上,要由过去只重刚性约束向既重刚性约束,又重柔性关怀转变

过去的“精细化”管理只重规范约束,在手段上重“刚”轻“柔”,管得过多过死,导致学校死水一潭。在新课程背景下,要使学校充满生机,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就要转变方式,变换手段,既要通过规章制度的刚性严肃纪律,做到步调一致,又通过适度弹性和灵活变通,使制度适应不同情况,能最大限度得到落实;要在重统一化与规范化的同时,还重人性化与差异化,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灵活处理;对教师既要重指标考核,又要重情感激励,使刚性管理也脉脉含情,体现温柔色彩,使制度规范能渗透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和关心照顾,这样的“精细化”管理才能在严格要求中揉入柔性元素与人文关怀的成分,教师才会热情迸发,干劲倍增。如我校一副校长在一次巡视中发现一女教师下课后未关闭多媒体便出了教室,便通知办公室在校园电子显示屏上给予通报批评。结果年级主任反映,该教师感觉委屈,哭了一下午。他知道后,赶忙找该教师谈心,才知道该节课是作文课,多媒体展示的是作文素材,第二节课还要用。他便立即向该教师检讨自己的失误,同时利用当天是圣诞节这一时机,在校园网发出“歉意与祝福”的帖子,向该教师再次表示歉意,引来大量点击与回复,得到教师的称赞。其作法将管理与尊重,规范与引导,严格要求他人与严格要求自己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4 在管理手段上,要由过去只重考核监控向既重考核监控,又重激励引导转变

过去的“精细化”管理重“物”轻“人”,容易使师生感到郁闷和压抑。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由过去重物轻人,重环境建设轻尊重关爱转向既重物,更重人,既重环境建设,更重尊重关怀转变;由过去只重严密监控向既重适度监控,又重精神激励转变;由只重严格考核向既重严格考核,又重培养员工的自主管理转变。这样,才能处理好“显”与“隐”的关系,有利于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如我校某副校长在主管年级的过程中,发现少数教师批改作业马虎,有的错题也打勾,在年级大会提出批评后仍未杜绝。他深入调查,与教师促膝谈心,才知是有的教师心存侥幸。找到根源后,他就不仅仅是笼统地提出批评,而是多管齐下,既要求检查人员对每个教师的批改情况要详细说明,又在年级发放的学生问卷调查表中增设了“××科,在作业答案出错时也打√”的调查内容,对这种不负责任的现象予以刚性约束,同时还与这些教师个别交流,从思想真正解决他们的认识问题,使他们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通过这种“软”“硬”兼施的方式,此后这一现象再无出现。

5 在评价方式上,要由过去只重量化评价向既重量化评价,更重构建多样化评价体系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通过评价引导教师促使学生个性优化、人格健全和全面发展,就要改变过去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对教师工作的认定不能只用一个标准,而要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对教师的工作要全面评价,既看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业成绩,又看学生的思想品德、智能水平、个性心理、体能素质、审美情趣;既看学生发展,又看教师自我完善,既看教师取得的成绩,又看教师的努力和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既重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要用不同尺子量教师,这不仅能对教师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使每个教师都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亮点,获得自我满足与自信,让教师都有个性张扬的天空,感觉到幸福与快乐,还有利于通过评价引导教师促使学生个性优化、人格健全、全面发展。

如我校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内容,改革评价方式,建立了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不是用一把尺子,而力求全面评价,对教师的业绩既看学生成绩,又看学生思想,还看学生个性优势发展。又如评价的指标,既看学生进步,又看教师发展;既看终端的结果,又看过程中的态度、责任心等;对结果既看指标达标,又看实际效果。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既看提高的幅度,还看采取的方式,如靠加班加点就不予认定。又如评价方式,既重定量,又重定性,适宜量化的就制订科学指标,不适于的如工作态度、参与程度、合作表现等,就通过评议、观察等给予等级评定。在评价主体上,要求从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事佩服、领导称心、自我认同五个维度构建标准。这种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果认定与过程观察相结合,将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统一的评价改革,使我校形成了动态化、多层次、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的工作,更好地发挥评价对师生“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引领作用。

6 结语

通过上述转变,才能改变以往精细化管理剑走偏锋、偏重一方的作法,找到“管”与“理”的平衡点,使“管”“理”互动,“刚”“柔”并举,“法”“情”互补,“显”“隐”一体、“集中”“放活”兼顾,“自律”“他律”协调,既保留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优势,又克服其弊端,使其适应学校的特点与新课程的要求;有利于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1]马保山.实施 “精细化”管理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J].山东教育,2006,(10).

[2]李兵.学校精细化管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3]朱智刚.对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探讨 [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3).

Research on measures of perfecting"fine" management of the school

DENG Yu-ming,LI Guo-hua
(Leiyang No.2 Middle School,Leiyang,Hu’nan,China 421800)

This paper expounds the"fine"management from such aspects as management system,management methods,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nd evaluation mode.It puts forward several transformations for the perfection of"fine"management.

school;"Fine"management;transformation

10.3969/j.issn.1671-9581.2012.03.031】

G627

A

1671-9581(2012)03-0125-03

2012-07-08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学科研究基地课题“普通高中‘精’‘细’化管理研究” (批准号:XJK08JDJJ018)阶段研究成果。

邓玉明(1 9 6 5-),男,湖南耒阳人,湖南省耒阳市第二中学特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管理。

猜你喜欢

精细化细节规范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来稿规范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