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习主动化回归高师课堂

2012-08-15荣亚军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分数师生改革

荣亚军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公共课部,河北 承德 067000)

让学习主动化回归高师课堂

荣亚军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公共课部,河北 承德 067000)

高师课堂是培养职前教师的重要阵地,高师生主动化学习是衡量教师专业素养的标准之一。根据新的课改要求,针对高师课堂教学学生学习主动化现状的分析提出几点具体的改革策略。

新课改;高师课堂;学习主动化;策略

一、问题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都十分重视基础教育改革,我国在2001年6月也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标志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实质性的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主动”一词的使用频率较高,同时也透视出新的课程改革的几点新要求:(1)教育理念发生转变,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并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特性。(2)教学过程及方式发生变革,改变过去把课堂教学认为是静态的、预设的为动态的生成的灵活多样的模式。(3)学生自身的发展,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有思想的、积极主动探索研究的主体,倡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思考意识,这是新时代对人才质量的要求。

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悄然间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基础教育改革中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教育主体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围绕新课改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理论实践也较为丰富。但在实践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样发现,培养未来教师的高等师范教育课堂教学与改革卓有成效的中小学课堂有天壤之别,特别是高师生——未来的中小学教师学习现状仍然在被动接受,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活动就像接受知识的容器,仍然在以期末考试的那些分数驱动学习。基于新的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如何让高师生课堂学习主动化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教师,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相当重视学习主动化。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求之者。”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1]主张“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最好使学生自学,教者不宜硬以自己的意思压到学生身上”。此外还有陶行知的创造教育,陈鹤琴的活教育。西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目的也是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之自求答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的艺术是使教师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快乐教学。”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更是积极主张让学生在自然的自觉中主动学习。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儿童中心主义观点主张让儿童在主动中学习等等。许多思想都是建立在主动学习的理念上的。19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强调:“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的教育主体,使受教育者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2]。”

什么是学习主动化?学习主动化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由衷热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动自觉的学习行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一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技能的根本性的转变[3];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价值和学习过程本身,学习对于他们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体验,是融入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年来,我国中小学课堂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中学习主动化意识也越来越明显,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主动化的培养。同传统课程相比,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更加关注教师的引导者角色,更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更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更多的展开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机会,“一言堂”的局面逐渐被打破,教师职业被关注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较大的挑战。要求学生学习主动化,对教师应有更高的要求。高师院校承担着培养未来教师的重任,如何对高师生课堂学习主动化进行有效的培养才能适应现今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是急需思考的问题。

二、高师生课堂学习主动化现状

(一)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目标茫然

学生的主体意识缺乏,常常表现为像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学习目标不明确。社会中消极负面的不利因素更多占据学生的心灵,对前途的茫然也导致学习主动化的缺乏。

(二)不会思考,不会学习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中小学生参与课堂,做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作为将来成为引导者的高师生课堂怎样呢?大部分的大学生仍然是举着空碗在接受教师给食物,特别是在一些设计型的内容中表现极其明显,学生不知所措。埋怨老师出题难者有之,网络下载者有之,不动脑筋应付者比比皆是。常观中小学课堂,学生主动举手发言者甚多,而大学课堂中,往往是教师自问自答,许多大学生不予理睬,你讲你的,我干我的,缺少师生间的沟通,更别谈平等对话了。高师大学课堂缺乏思考力,不会主动学习。

(三)分数驱动

基础教育改革从评价环节提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评价方法,但高师院校仍然是以分数驱动的单一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那么,这样终结性的评价机制无疑对学生的学习主动化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如:学生的奖学金制度、毕业生分配制度等等,目前仍然受到分数的制约,致使许多学生认为成绩的好坏只需要分数证明就可以了。平时不学习,考试前背背就可以“混”得好分数的人就多了起来。

三、高师生课堂学习主动化策略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不同,对学习的理解也不同,使他们都达到学习主动化所需用的方式方法也会大相径庭。基于高师课堂教学现状提出可以实施的几点策略。

(一)转变高师课堂教学方式

目前的高师课堂教学总体讲是单一化、模式化,大多数课堂教学更多是听到教师的声音,“独角戏”式的扮演成为课堂教学的常见现象。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独立意识、参与意识、探索意识、创造意识很难被调动起来。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同时,对于师资力量培养的要求也应引起重视,改变教学方式,在讲授的同时也应积极倡导探究合作型、研究型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精讲教学内容

在教师精讲专业知识的同时,应合理调整教学时间,调整教学内容,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思考领悟。我们的课堂更多的是“讲中学”而很少“做”,所以很多学生可能是不过脑子的,应该加强学生做的力度,“做”有很多种内涵是值得挖掘的。

(三)改革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价中最基本的评价,也是最重要的评价,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现行高师教育教学评价的主要评价依据依然是“分数”,评价的功能仍然以选择甄别为主,致使相当学生对学习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兴趣。评价的主要内容仍是对双基的评价,我们在高呼现代化发展需要创新型、多面手的教师的同时,并没有形成一套全面而综合性的评价机制,致使高分低能者层出不穷,比比皆是。评价方法也仍沿袭纸笔测验的传统方式,过分注重分数等级量化现象。虽然目前这种评价方式能迅速直观清晰的反映学生学习的情况,但更注重结果,致使许多学生为了得到较好的结果而死记硬背或采用不正确的学习方式等,难以多元化的考核学生整体综合的素质。单纯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化学习的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全面综合整体素质的发展,把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发展等各方面纳入到对学生的评价范畴之中予以考虑。

高师课堂肩负着教师后备力量培养的重任,而课堂教学的成败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基础课程改革影响教育的各个领域,对高等教育特别是高师的课堂是相当有触动的。未来教师首先是学习主动化的个体,这样才有可能推动中小学教育主动化进程。高师教育教学课堂是实现高师生学习主动化的重要战略阵地,为此,要关注高师课堂教学,有效促进高师生学习主动化。

[1]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 3 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4:174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0

[3]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4]涂艳国.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G65

A

2095-3763(2012)02-0098-02

2012-03-14

荣亚军(1976-),女,河北承德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公共课部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分数师生改革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改革之路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