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治理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2012-08-15张召文

环境科学导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湖泊高原水体

张召文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云南昆明 650034)

云南是一个天然高原湖泊众多的省份,湖泊面积30km2以上的有9个:滇池、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洱海、泸沽湖、程海、异龙湖,故称九大高原湖泊 (简称“九湖”)。九湖属云贵高原湖泊群,分属金沙江、珠江、澜沧江水系,分布于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丽江市和红河州境内。九湖流域面积8110 km2;湖面海拔最低的1414.13m,最高的2690.8m;湖面面积1042 km2,湖面面积最小的31 km2,最大的309余km2;湖容量302亿km3,蓄水量最少的1.24亿km3,最多的206.2亿km3;平均水深最浅的3.9m,最深的158.9m。

九湖发挥着提供调蓄水资源、防洪涝和实施农业灌溉、保护生态环境、调节湖泊水陆系统循环、栖息繁衍水生动植物、涵养地下水、调节气候和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九湖流域面积只占全省面积的2.1%,人口约占全省人口数的11%,但却是全省居民最密集、人为活动最频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的1/3以上。九湖流域还是云南粮食的主产区,汇集全省7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云南的经济中心、重要城市也大多位于九湖流域内,对全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九湖水资源的保护、水环境质量对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举足轻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0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九湖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摆在全省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采取有力措施,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保护和治理工作。九湖水质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污染物稳中有降,部分湖泊水环境有所改善。然而,由于工业化进程、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日益严重的湖泊污染以及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加之湖泊污染存量大,污染源还没有完全杜绝,截污治污体系尚未完善,湖泊生态环境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抚仙湖 (I类)、泸沽湖 (I类)、程海 (III类)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而滇池 (劣V类)、洱海 (III类)、星云湖 (劣V类)、杞麓湖 (劣V类)、异龙湖 (劣V类)、阳宗海 (III类)的主要污染指标虽有明显改善,但还未达到水环境功能要求。

九湖治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湖泊治理是个世界性的难题,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区的湖泊治理难度更大。一是高原湖泊水体富营养化非常严重,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营养沉积的结果,蓝藻暴发频繁,使水体丧失其应有的功能。二是湖泊中的营养物来源广、背景浓度异常高,湖泊富营养化进程迅速。高原湖泊污染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既有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又有内源污染。污染种类繁多,污染源点多面广,情况复杂,综合整治难度大。三是富营养化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的原因,并由相关的多元因素所引发。四是污染处理工艺滞后,发展较慢,营养物质去除难度高,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去除污水中的营养物质。五是缺少对各种技术的耦合和集成研究,对工程措施的适用性、不同技术组合的集成应用以及工程技术措施对于湖泊生态系统整体性功能影响的研究尚不充分,导致了技术应用与工程实践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考虑,更多地关注于单一要素,忽视了生态系统整体性功能的发挥。六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涉及到社会、经济、人文、地理、气象、环境、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是水污染治理中最为棘手而又代价昂贵的难题。七是湖泊治理涉及领域多,是一个庞大的综合工程。巩固治理成果、提高治理水平、控制污染扩大、修复生态系统、调配流域水量等措施都很必要,是一项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工业、农业、林业、水利、城建等诸多行业,任何一部分、一个方面的工作都影响着整个治理工程的进展。八是湖泊治理技术要求高,例如对蓝藻水华暴发的治理至今仍是世界性难题,无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九湖治理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云南高原湖泊的先天缺陷,决定了污染治理的制约条件最多、困难最大。一是云南高原湖泊均属封闭半封闭湖泊,没有大江大河的导入,汇水面积小、产水量少、蒸发量大、降雨集中,大多要依靠回归水的循环和外流域调水才能维持水量平衡,水资源十分短缺,湖泊调蓄能力差,供需矛盾突出。二是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也挤占了流域内的部分水资源量,入湖清水急剧减少,缺乏充足的洁净水对湖泊水体进行置换,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三是云南高原湖泊多数处于城市下游,是城市和沿湖地区各类污水及地表径流的最终纳污水体。同时入湖河道流程短,九湖主要入湖河道约有180条,最长的河道仅有40多km,短的只有3km,这些河道大都流经城镇、村庄和农田,有2/3以上的河道处于V类、劣V类水平,遭受了严重污染。污染控制、特别是对面源污染的控制难度较大。四是污水处理率还不高。由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大量城市生活污水来不及处理就被排放到自然水体;即使经过处理后的尾水仍是地表水V类标准。使得湖泊面临的污染负荷较大,常常超过湖泊自身的净化能力,从而使湖泊生态难以恢复。五是在长期的自然演化过程和频繁的人类活动中,长期以来大量泥沙和污染物排入湖中,加上历史原因造成的“围湖造田”等不合理的开发活动,致使湖面缩小,湖盆变浅,进入老龄化阶段,一些湖泊出现沼泽化趋势。内源污染物堆积,污染严重,水体自净能力差,生态条件脆弱,经济活动容易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六是由于历史上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砍伐,致使流域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目前九湖流域森林覆盖率还不高。流域林种单一,大多以针叶林为主,植被蓄水保土性能差,水土流失严重。

九湖治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原湖泊的污染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变过程,高原湖泊的治理同样需要一个长期渐进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短时间内得到治理。一是云南高原湖泊由于本身缺乏外来水源,水体更换缓慢。滇池湖水滞留期为981d,洱海为1105d,抚仙湖甚至高达10950d。二是国际、国内严重污染湖泊的治理都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根据国内外湖泊治理的经验,一般至少需要10~20 a才可能取得较明显的效果。例如,日本琵琶湖经过25a的治理,投资近185亿美元,才基本控制住水质和湖泊富营养化继续恶化的趋势,水质才接近III类标准。此外,全球至今尚未有湖泊水质恶化后完全恢复的实例。而九湖中的滇池的治理即使从1993算起,到目前也才18个年头。三是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撑。在目前的国力下,社会还无力集中更多的资金来改善环境质量。四是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制约高原湖泊的治理。社会公平程度不高,缺乏生态环境的民主治理和公共监督。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方面不完善,各种考核机制仍然没有摆脱以单纯的GDP模式为标准。环保法规制度和执法方式存在诸多漏洞,市场化手段尚未得到充分运用,使得污染企业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反而获益匪浅。环境保护缺乏民间文化基础,没有形成政府、企业和民众(尤其是NGO组织)共同参与和监督的模式。五是湖泊治理效果的滞后性,使湖泊水质明显改善要有一段时间才能显现。

九湖治理涉及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坚持不懈努力。同时九湖的治理,在突出湖泊保护治理,建立完善湖泊污染控制体系、湖泊生态保护体系、湖泊融资体系、湖泊环境监管体系、湖泊环境领导责任体系的同时,更应该通过湖泊治理,抓住机遇促进环保产业集群、管理水平、环保科技、环保教育的提高,形成持续健康的高原湖泊保护和治理机制。

猜你喜欢

湖泊高原水体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TiO2基光催化剂在降解水体污染物中的研究进展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你相信吗?湖泊也可以“生死轮回”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奇异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