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初探

2012-08-15张慧君

环境科学导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建设

曹 睿,张慧君

(1.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4;2.浙江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

十七大提出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浙江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通过了《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提出“努力把浙江省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2009年环境保护部将杭州市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杭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动员大会,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好全国生态文明试点建设,推动杭州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

1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以知识经济和生态技术为标志,是基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基础上的集竞生、共生、再生、自生能力于一体的高级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表现,是天人关系的文明,涉及体制文明、认知文明、物态文明和心态文明,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人与环境关系的管理体制、政策法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产方式及消费行为等方面的体制合理性、决策科学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生活俭朴性、行为自觉性、公众参与性和系统和谐性,展现一种开拓、适应、反馈、整合的生态风尚。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适应自然、保育自然、品味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质生产和消费方式、社会组织和管理体制、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以及资源开发和环境影响方式的总和,包括对天人关系的认知、对生产方式的组织、对人类行为的规范、对社会关系的调控、以及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心态产品等内容。

生态文明以尊重生态规律、保育生态环境、增进人类福祉为主旨,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依据,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共荣。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在总结原始文明的自生、农业文明的再生、工业文明的竞生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共生机理上发展起来的、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一种高级进化形态。

2 生态文明试点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1)生态环境面临重大压力。杭州市作为经济大市,资源小市,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已极为有限,环境容量的有限性与经济总量的扩张性矛盾比国内其他城市表现得更为突出。2009年城区灰霾天气数仍然高达160d,大部分地区处在重酸雨区,城区降尘高达6.94t/km2月,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钱塘江和东苕溪两大流域水环境质量功能区达标率还不高,城市大部分河道水质仍劣于Ⅴ类。局部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污染威胁到区域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大量搬迁企业留下的污染场地亟待整治修复,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城区噪声、餐饮油烟废气扰民一直是市民环保投诉的热点问题。

(2)产业体系亟待优化升级。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普遍存在,结构调整滞后与减排刚性要求的矛盾依然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滞缓,高耗能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仍在提高,造纸、化工、印染、电镀等污染行业占财政收入的25.7%,但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污量分别占总量的91.5%和68.3%,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高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升反降,服务业占GDP比重仍然偏低。

(3)生态文化建设有待加强。作为生态文明最高层次的生态文化建设,目前还处于低层次,生态文化建设应秉持的理念与意识还较为欠缺,全民参与度不够,生态文明理念还未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部分领导干部尚未真正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部分企业经营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部分群众还缺乏绿色生活消费观,全社会深厚的生态文化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4)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尚需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研究不透,实践经验总结提升不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法制不够健全,立法未能完全适用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比较突出。法律和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尚不明显,仍然以行政干预办法代替经济和法律手段。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尚不健全,市场价格机制表现不出应有的作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保投资的积极性不高,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有待加强。党政领导和干部综合考评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等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制度尚未得到全面有效实施。

3 杭州市生态文明试点建设对策和措施

(1)发展生态经济。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以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以产业集聚为抓手,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杭州特色“3+1”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推进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退化型的物态经济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经济方向转变,促进生产方式由产品导向向功能导向、链式经济向网络经济、厂区经济向园区经济、减员增效向增员增效转型。

(2)改善生态环境。坚持“环境立市”战略,创新流域环境管理、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普及清洁能源、实施生态修复和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大力改善流域和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土地生态服务功能和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建立与未来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支撑体系,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基础。

(3)美化生态人居。构筑以市区为中心、县城为基础、中心镇为节点、公路水路铁路三路互通为骨架的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加大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力度,建设游憩绿道、保护都市景观,重点加强“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构建城乡一体的绿地系统,发展低碳交通、打造区域一体的网络化交通体系,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居住社区从单功能向各类服务功能完善的成熟社区演化,着力创建绿色城镇、“风情小镇”和“美丽乡村”,把杭州建设成为“诗意栖居之城”。

(4)弘扬生态文化。传承复兴传统生态文化,创新培育现代生态文化,大力建设生态文化载体,普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深化生态文明系列创建,推行生态优先的决策方式、资源能源节约的生产方式、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一个“人人讲生态文明、事事有生态理念”的创新型、学习型社会氛围。

(5)优化体制机制。以构筑网络化大都市为抓手,创新区域统筹合作机制、城乡统筹联动发展机制及区域流域环境管理机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环境共保、品质共享;区域和城乡均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和经济相得益彰、发展普惠社会各群体,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实现“融合发展、包容增长”。

4 结语

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是杭州最具魅力、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和战略资源。应将杭州打造成为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生活品质之城”、绿色循环低碳高效的“生产创新之城”、青山秀水刚柔并济的“生命活力之城”、城乡融合互促共生的“生态统筹之城”。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建设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