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2012-08-15聂松竹
聂松竹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俄语系,辽宁 大连 116052)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程度越来越高。在新浪微博的诞生不到一年时间,大学生中使用微博的群体已经达到总数的2/3以上。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交流,构建起一种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大学生群体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
一、微博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微博(Micro-blogging,Microlog),又称微型博客,是一种允许用户及时更新简短文本(140字左右)并可以公开发布的博客形式,以此实现即时分享。这些信息可以被很多方式传送,包括网页、手机短信、即时通讯软件、电子邮件等,用户可以通过个人电脑、手机以及各种客户端进行传播。微博也可以发布多媒体,如图片、视频等。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微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影响越来越大,已渐渐成为其交流与获取信息资源的主流渠道。截止到2010年6月,我国微博群体占网民总数的57.2%,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72.3%。其特征为:
(一)传播主体的平民与个性化。微博从根本上打破了个人参与社会传播的传统格局。消除了传播者和接受者界限,激发了平民大众的创作和发表欲望。让大众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大学生自由构建个人的社交网络和社区,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注对象,获得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并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编辑微博内容。因此,微博成为大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理想场所。
(二)传播方式的双向和立体化。微博的网状传播方式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交互传播;与其他新媒体如博客、SNS等的交互传播方式相比,微博的准入门槛更低,自主性更强,交互起来更便捷,因而也显得更加“亲民”。在独特的交互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微博能够轻松实现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兼容。
(三)传播内容的微型化与简明性。微博的内容由140字以内文字组成,决定了微博对用户的写作能力没有博客那么高,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也无需精雕细琢,因而这种只言片语的语录体式的即时表述更加符合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
(四)操作方式的多样化与便捷性。可以使用手机、IM软件(gtalk、MSN、QQ、skype 等)和外部 API接口等途径操作微博。尤其是微博与手机的结合,基本实现了手机和互联网应用的无缝连接。这一模式使人手一部手机的大学生既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新鲜和方便,又体验了作为事件组织者、参与者、观察者发布信息产生的舆论领袖的成就感。
二、微博的优势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挑战
高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往往最先通过网络显露和传播。如何建设好、利用好和管理好网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工程。微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优势是:
(一)微博是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如开会、谈话、大众传播、理论学习、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由于其形式老旧僵化,不符合时代特征和青少年的个性发展要求,往往被当今时代的受教育者所嫌弃,而不能够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因此,微博的出现成为我们了解青少年思想动向,并对其开展有效追踪的平台。
(二)微博是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无论是理论灌输、榜样示范、比较鉴别、还是咨询辅导,都是教育者有意识地选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集中地、高强度地、持续性信息传播,以促进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发生改变。但是,微博兴起后,通过微博这个网络媒介和环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从一对一向一对多、多对一模式转化,由一个问题实现对大学生的群体教育,扩大教育对象的广度;同时一个问题又可以由多个教育者进行多角度解答,扩大教育者的广度,强化教育效果。
(三)微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手段。微博在表达时间和方式上的自由性和可记录性为教学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方式,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选取,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意见和反馈、相关问题的争论的焦点、思想碰撞的火花,都可以借助各种终端即时反馈到相关的页面当中,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可以顺势将这一生成性过程逐步引导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合作和探究之中,最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随机生成式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切合了大学生的认知方式,使得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过渡自然、伸缩有度。
微博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微博的使用对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在微博的使用过程中,即时发布大量的信息没有经过筛选,真假难辨,内容良莠不齐,大量地堆积在网络中,造成了信息的泛滥和污染。大学生涉世不深,可能还无法准确辨别出信息的真伪、好坏,他们往往会盲目地关注并转发热门信息。这就使得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和文化,甚至是反社会、反人类的消极价值观念乘虚而入,给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型的学生带来冲击,腐蚀其心灵,动摇其信仰,混淆其价值观念,削弱其道德和责任意识。而虚假信息的传播,也给网络诚信带来了挑战,为青少年做出了负面的不良示范。
其次,微博可以通过手机等便携式设备登陆,可以使人随时随地实现虚拟的交流。随着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微博用户体验的粘性也越来越强。青少年正处于自制力比较薄弱的时期,很容易沉迷于微博所营造的虚拟环境,他们对于在网上与人交流显得得心应手,却往往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有时还会出现与家长、老师、朋友特别是陌 生人的沟通障碍。而且由于微博操作的隐蔽性,不易被教育者及时发现,造成青少年在微博上聊天成瘾,却将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工作等弃之脑后。
三、运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方法
(一)加强大学生的新媒介素养教育,用优秀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每当一种新的媒介产生时,几乎都会首先在大学生群体中掀起一股热潮,这是因为青年总能最先接受新的事物,并很快使其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去,进而引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改变。而能够理性地对待不断出现的新媒介,充分认识其优势和不足,并能更好地利用这种新媒介,加强自身的教育,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当代青年急需掌握的能力。
(二)发挥微博的集聚或明星效应,以知名学者、知名校友、学生领袖为骨干组建各种类型的微博社区。积极发掘校内资源,请一些道德修养高、学术水平高、社会影响力高的专家学者,社会贡献大、个人形象好的校友,以及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在学生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学生领袖建立微博,用榜样的力量和模范的作用引导学生。引导大学生多关注学术明星、明星校友、明星同学,立足校园,放眼社会,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建立班级微博或社团微博。辅导员在微博建设中要作为航标,敏锐地把握社会和学校热点问题,时刻关注学生们关心的问题,经常组织学生利用微博进行健康向上的讨论。以学生社团为基础建立微博社团社区,因社区成员具有共同的爱好,因此话题的设置和讨论相对容易,并容易激起学生共鸣,形成良好的互动。一定要注意虚拟空间交流的规则和技巧,充分发挥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建立巩固的网络信息反馈队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和调节者,他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队伍建设关系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过程等能否得到贯彻,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重大问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承担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职责。这个队伍的基本素质要求是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老中青相结合,并且熟悉网络语言,这是体现其主导地位、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基础。
(五)加强与传统媒体的合作。在微博突发事件、热点话题以及其他社会管理难题上,微博可以借助传统媒体的优势,对其进行集中、细致、深度的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以核实关键信息,消除不实传言,理顺民意。微博也可以为传统媒体的微博开设专席,比如在前面加一个字母“V”;也可以为其微博提供专属资源,比如文字连接和话题征集等。有时,微博还可以向传统媒体提供第一手舆情,以共同开发新闻源。
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微博背景下不断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发现新规律,积极利用这一新兴媒介和环境同大学生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加强信息反馈,主动占领这一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张国圣.重庆大学:把大学生思政教育变成一种享受[N].光明日报,2010-06-28.
[2]吕辛福.微博客的新闻传播特征分析[J].今传媒,2010,(8).
[3]郝胜杰.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应对微博的挑战[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2).
[4]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