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下的文化语境研究
2012-08-15赖瑞卿
赖瑞卿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福建 龙岩364021)
引言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但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总是生长在一定的文背景之中;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跨文化交流日趋广泛,对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知识,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能用英语与来自英语文化的人进行得体、有效的交流。但长期以来中国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脱离语境、特别是文化语境的教学,学生学到的往往是语言知识或纯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在跨文化交际中时常出现交际中断、冲突或失败。
一、跨文化交际
最早提出跨文化交际概念的是Lado[1]。今天,跨文化交际既指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之间的交际,也指不同民族同一语言之间的交际。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跨文化交际不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而且还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存在有差异的个体之间的交际。本文的跨文化交际研究限定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与来自英语国家文化的人进行的交流。
要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除了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外,还必须对该文化的风俗、传统、禁忌、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也就是说必须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Lusting&Koester[2],Brain H.Spitzberg[3],以及 Wiseman[4]等人都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下了定义。综合他们的观点,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在特定情境中与来自其他文化的人进行得体、有效交际的能力。
二、文化语境
交际离不开语境,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如此。关于语境的构成,主要有以Hymes和Verschueren为代表的语境成分说,以及由Lyons和何兆熊为代表的语境知识说。[5]综合他们的观点,笔者认为,语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上下文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其中,上下文语境主要由语音语境、词汇语境和语法语境(语法语境包括句法、修辞等)组成,是一种静态语境;情境语境指具体参与交际的人、发生的事、交际的场景与渠道,交际者的个体心理及相互关系等,是一种动态的语境;而文化语境则指某一言语社团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习俗,包含语言应用的文化背景、历史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及社会心理等。上下文语境和情境语境都属于微观语境,而文化语境属于宏观语境,他们共同组成了语境的三个级别。应该说,文化语境是最高级别的语境,而上下文语境是最低级别的语境。文化语境是整个语言系统的环境,具体的情境语境则来源于文化语境。文化语境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语言与社会互相依存,文化语境会影响人们言语的表达方式和词语的内涵色彩。
对于有着不同母语的交际者来说,交际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对对方语言外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往往会按照自身的文化来表达思想或理解对方的话语意思。文化语境对话语具有限制性和阐释性功能,相关的文化语境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话语的意思。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在文化语境中学英语是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三、文化语境对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语言教学主要以语言形式为主,实行基本脱离社会文化语境的纯语言技能训练,课本中充斥着机械性的句型操练,其中还不乏大量的文化禁忌,如 “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等。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外语学习者具备较强的纯语言技能,而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则往往出现错误或表述出一些不得体的语言。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要想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和理解语言,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就应该改变这种脱离语境、特别是文化语境的学习方法,在文化语境中去学习英语词汇、了解英美人的言语行为、掌握英语的话语结构,最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文化语境与英语词汇学习
Nida说:“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6]可见,只有在文化语境中学习词汇,才能真正掌握词语的意思,特别是其文化语义。如果词汇学习还停留在过去那种只注重音、形、概念意义及词汇搭配的阶段,语言使用者就无法真正掌握词汇,更谈不上正确理解语言、得体地使用语言。
词语的民族文化意义涵盖了词语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所反映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习惯和观念差异,以及由于语言文化传统的沉淀和继承而产生的词语的独特含义;还涵盖一个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褒贬好恶、情感评价和文化心态。[7]比如中国人和英美人对狗的态度及评价就不一样。在中国,狗是贬义词,人们常用“丧家犬、癞皮狗、走狗”等词语来贬低一个人。但在英语文化里,狗具有忠诚、可靠、勇敢、聪明等特性,因此,人们常说 “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lucky dog”(幸运儿),“to work like a dog”(拼命工作)。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如果只知道“dog”的概念意义,就无法理解上面这些表述。
由于汉、英在文化上的差异,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就很难理解词语的文化语义。例如,英语中affair和accident是一对近义词,都表示事件,但是其隐含的文化意义却大不相同。在日常交际中,affair是love affair的语义省略,have an affair一般泛指桃色事件,而 accident是 traffic accident,love accident的语义省略,一般婉指意外事故(如交通事故、避孕失败等),所以美国人常开玩笑说:Children in the backseats usually cause accidents,accidents in the backseats usually cause children.这里第一个accidents表示交通事故,第二个accidents表示避孕失败。假如不懂英美文化,学生就无法了解其中隐含的文化语义差异[7]。可以说,没有对隐含在词语中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感悟就没有对词汇内涵意义的正确理解。在文化语境中学习词汇,就要结合英语国家文化人的风俗习惯、价值体系、宗教信仰及思维模式等来掌握词语的文化语义。
(二)文化语境与了解英美人的言语行为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社会习惯、行为准则和社交方式,如果在跨文化交际中将本土文化的行为模式或习惯做法简单地迁移给对方,势必会造成交际的中断、甚至失败。只有熟悉彼此的文化、遵守双方文化所蕴含的不同的交际原则、使用正确的语言形式和合理的语用策略,才能使自身的言语行为被对方认可,起到建立和保持良好社会关系的作用,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在与英美人交际时,最应该遵守的交际原则就是隐私原则与礼貌原则。众所周知,西方文化非常注重个人隐私。在中国人看来非常普遍的问题却是西方人的禁忌,如年龄、婚否、工资、家庭情况等。若被问及这些问题,大部分中国人会把它看成是对方对自己的关心并乐于相告,但西方人却会视之为个人隐私受到侵犯而大为不快。中国人讲究尊老爱幼,大部分老年人也都乐于接受年轻人的帮助。但在美国,人们崇尚独立自主,只要自己能做,老年人很少寻求别人的帮助,并以受到年轻人的帮助为耻。可见,在一种文化里被视为礼貌的言语行为在另一种文化里并非就是礼貌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就不能理所当然地把自己文化里的“礼貌”言语行为简单地翻译后就转嫁到对方身上。
同一语言形式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同一种语言功能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比如,许多研究表明,在英美文化中执行“请求”言语行为时遵守得体原则(尤其是注重表达的间接性)至关重要。而中国文化往往更倾向于使用直接的请求方式配上其他手段来传达礼貌,如礼貌词语、尤其是礼貌称呼语。例如,请求对方关门,美国人可能会委婉地说:“It’s cold in here,isn’t it? ”但中国人更倾向于通过强调“您”来表达,说:“请(麻烦)您把门关一下,好吗?”
(三)文化语境与掌握英语的话语结构
信息组织和表达的方式往往也会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就中美之间的的跨文化交际而言,Youg用下面这个例子来分析中国人所讲的英语让美国人觉得是多么地不可思议。
例 1:AMERICAN:Do you have any opinions about intermarriage or interracial dating and marriage?
CHINESE:Ah,this is very hard to say.Because to the Chinese,if you want to keep it to the Chinese culture…I am in favor of the Chinese married to the Chinese.But,on the other hand,to the individual,for the one that you love,it doesn’t make any difference.Ah,because if you find a Chinese wife,and if she doesn’t love each other,well,it’s not going to be a happy family.So the intermarriage will come in,ah,much better.So,it depends on which point.[8]
由于中国人社会关系中强调和谐和尽量减少对抗,在构建语篇的过程中总是用“因为”发起论述,用“所以”提出自己的论断,把总结性的话放在语篇的最后;然而,美国人主张个性张扬,构建语篇的形式恰好相反。因此,例1的语篇构建模式对于美国人来说简直让人不可捉摸。[5]
中国文化以人为主体,西方文化以物为主体。文化的长期积淀,形成了中国人本体型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人客体型的思维方式。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都反映在各自的语言形态上,表现为:汉语习惯于用表示人或生物的词作主语,英语则常用非生物名词作主语。如: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都没有。)[6]
中国人“从众归一”的思维方式往往将句子的次要语义部分放在句首,而将重心放在句子的末尾,但西方人“由一到多”的思维方式往往将句子的重心放在句子的开头,这是汉英句子内部结构的又一明显区别。如:
例 2: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
——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6]
可见,只有在文化语境中才能真正掌握英语的话语结构,避免中国式英语的产生,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四、结语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只有在文化语境中的学习才能使自身不仅掌握较好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而且具备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跨文化交际的得体性及有效性的目的。
[1]Lado,R.Language testing[M].London:Longman,1961.
[2]Lusting,M.&Koester,J.Intercultural Competence: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M].New York: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1996.
[3]Spitzberg,B.H.A Model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In Samovar,A.&Porter,R.E. (ed.),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A Reader[M].Belmont:Wadworth Publishing Company,2000.
[4]Wiseman,R.L.,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In Gudykunst,W.B.(ed.),Cross-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London:Sabe Publications,2003.191-208.
[5]何自然.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108-114,188.
[6]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12,30-31,39-40.
[7]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33,30.
[8]Young,L.Crosstalk and Culture in Sino-American Communication[M].Cambridge:CUP,19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