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人才战略对我国跨国企业的影响
2012-08-15段兵
段 兵
(湖北工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8)
前言
跨国企业的出现和兴起,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注意。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对跨国企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跨国企业尤其是我国跨国企业的发展,正可谓是一条艰难探索的路,摸着石头过河。笔者选择此题目作为研究对象,就是为了提出自己对跨国企业人才战略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主要采取的是比较法。其目的是为了我国跨国企业能重视国外跨国企业的优势,重视人才战略,从而更好地实行“走出去”战略。
一、跨国公司与人才战略的概述
(一)跨国公司定义与产生
跨国公司(TNCs)又称多国公司(MNCs),作为整个世界经济一种客观现象,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起了学者和机构的关注。跨国公司的最早出现可以考证到400到500年前。20世纪初,初步形成了一些跨国公司与现代的组织形式,但它们都是相对的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一个非常小的比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新产业技术革命的推动下,跨国公司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机。20世纪70年代,全球跨国公司约有7000家,至20世纪90年代膨胀至36600家,现在大约有40000多家,算上其附属机构(即外国子公司和办事处)更有174900家。根据相关部门和资料显示,世界生产总值和总产量的40%由跨国公司产生,跨国公司贸易占世界贸易的50%;80%的世界工业研究、90%专有生产技术是跨国公司做出的科技创新,世界上技术转移的75%,90%在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是由跨国公司完成。
跨国公司是指在从事无国界商业活动的公司。总部的管理控制下的子公司连接起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投资、生产、经营。跨国公司的经济意义,是一个跨国家的经济组织,其经济实体属于不同国家。从法律意义上的观点,根据不同的国际法律公司或企业的跨国公司建立了一个法律实体。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的经济发展,国家的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促进全球经济逐渐紧密结合在一起。
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认定跨国公司应具备以下若干要素:
1.跨国公司是指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以形成业务实体经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的企业,不论其运作的经济部门。
2.这样的企业有一个中央的决策系统,从而有一个共同的政策,这些政策可能反映了全球企业的战略目标。
3.本企业实体,共享资源、信息和分担责任。
(二)企业人才战略的定义与产生
企业人才战略是指企业为实现经济目标,把人力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人才培养、吸收和运用作出的重要、全面、整体性构想与安排。
企业的经营实质上是市场份额的竞争,市场份额的竞争实质上是产品品质的竞争,产品品质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创新的竞争,科技创新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资源的竞争。所以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资源的竞争。在经济国际化,企业越来越多地从事跨国经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情况下,一个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资料数量不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性因素,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以人才战略对企业极其重要。
二、我国跨国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跨国企业发展的状况
我国跨国企业依据企业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外贸企业和贸易公司。此类公司是我国跨国企业的主力军;2.生产性企业或者企业集团。此类公司虽然走出去时间较晚和较短,但是由于在人力资源、资金、管理、市场、研发和生产具备成熟条件,加之有外贸经营权,基本上实现了“国内生产,国外销售”的局面;3.保险、金融和服务性企业。此类企业,资金雄厚、规模较大、服务专业性强;4.中小型企业。此类企业以乡镇企业和国有或集体性质的小企业为主,具有数量多,投资规模小,产品单一等特点。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跨国公司的经营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1.对投资主体不断优化,一些行业的“领跑者”和优秀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取得良好成效,它们逐渐形成“境外生产,境外销售”这一跨国公司的基本形式。说明我国企业正由跨国组织向跨国企业转变。
2.对外投资项目的金额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跨国公司平均投资额为60多万美元,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增长为100万美元。
3.对外投资项目的规模逐年扩大趋势。例如中信集团的铝矿项目、武钢集团的铁矿项目、中渔集团的远洋渔业项目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国家资源短缺的问题,为国家增加了战略资源储备,保障了国家安全。
4.民营企业跻身跨国企业中。例如重庆力帆HONDA公司、新希望集团等等民营企业,也逐渐开始在世界的舞台上崭露头角。
5.国外加工贸易使得外贸出口效益飞速增长。仅仅259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每年出口原辅材料和零配件可带动9.93亿美元的收入。
(二)我国跨国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尽管我国跨国企业的存在为国家各个方面都带来益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跨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仍然较多,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无战略优势可言
我国跨国企业投资动机不明显,盲目上项目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企业将废旧机器转移到海外,为的是骗取国家的经济补贴,更有甚者实在转移资产。有的企业对海外市场投资,前期调研工作准备不足,投资目的性不强,对风向评估预判不足,盲目上项目,造成盲目投资,有些企业对自身实力判断不足,导致承诺的项目无法实现,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对境外的重复性投资现象依然存在。
2.人力资源体制不系统
我国企业普遍在人力资源上缺乏先进的管理体制和方法,对于跨国企业更是雪上加霜,由于人力资源体制的不完善,跨国企业缺少懂管理、懂投资,熟悉法律、精通业务、会外语的人才,是制约我国跨国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3.海外投资技术水平较低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主要出现投资规模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普遍较小,抵御风险能力弱、企业决策机制和内部管理制度欠缺、对外融资困难和自身保护不力等诸多因素。相对于发达国家平均每项投资金额达600万美元,我国的数字仅为220万美元;由于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依然是国有企业,与实际意义上的跨国公司相比,在管理制度和决策制度上,“痼疾”仍无法消除;因为收到本身规模和资本项目外汇的约束,企业很难进行有规模的投资,承包劳务企业由于自身资金紧缺,又很难从进出口银行贷款,加之受到带资承包要求的限制,很难开展业务,扩大经营范围。以上均是我国跨国企业海外投资水平较低的表现。
4.海外投资结构不科学
目前我国海外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贸易性质的企业投资额占据了对外贸易份额的七成左右,而生产型和资源开发型企业总共只占对外贸易份额的三成左右。
三、跨国公司人才战略对我国跨国企业的影响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跨国公司成熟发展的经验不但值得我们学习,更要引起我们的警示,尤其是我国跨国企业,应当对跨国公司的人才战略优势进行认真的分析,如此才能发展、壮大。
(一)跨国公司人才战略的优势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跨国企业协议使用外资高达近五千亿美元,实际引进外资近两千亿美元;批准外商投资企业累计接近30万家,实际已运行14万家,员工人数达1700万。世界500强中的跨国公司,已有近200家来华投资[1]。中国经营环境的独特,跨国公司为了适应,不同程度上使用了本土化经营战略,而人才本土化是其主要的特征之一。管理着全世界3000多家肯德基、必胜客、塔科贝尔的全球百胜餐饮集团的亚太区副总裁苏敬轼先生,在给中国公司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中写道:“我们将加速管理人才的本土化进程,在未来的五年内致力于在中国寻求合适的人才加入本公司…”[2]。国外跨国公司的人才战略目的是利益最大化,而人才本土化战略带来的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增强子公司的信任感、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损失及维护了员工群体的相对稳定等优势,能够帮助跨国公司成功获取最大利润。
(二)跨国企业人才战略优势对我国跨国企业的冲击
国外跨国企业的人才战略的实施,使得我国跨国企业受到冲击。其主要体现在:
1.国外跨国企业人才战略实施凸显我国跨国企业的用人观的落后
国内除少数优秀企业如联想、华为、海尔对外实行“海外人力资源”国际化原则,其他的公司在驻外机构、外派人员或外籍员工,都仍然沿袭国内的做法,认为国际人才战略就是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的延伸。在实践中造成企业优势的丧失。有关学者在对我国跨国企业的研究中发现“文化差异”、“管理人才”、“当地知识”和“管理技能”等四方面,直接与人才战略有关[3]。
2.国外跨国企业的人才战略对我国跨国企业的人才募集影响较大
国外跨国企业无论是薪资待遇及福利均高于我国跨国企业,还对高职人员实行住房优惠。跨国公司采取这种报酬政策的结果是,我国国内企业人才的大量流失和国家辛辛苦苦培养的优秀大学生大部分被外国跨国公司优先录用,有些中方高级雇员甚至完全站到了外商利益的一边,乃至纵容外商损害国家利益,甚至为外商牟取暴利出谋划策[4]。
3.国外跨国企业人才战略实施凸显我国跨国企业的用人力资源体系的落后
相对于国外跨国企业,我国跨国企业存在战略落后、体系缺乏、结构凝固等特点[5]。例如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缺乏一套适合跨国企业成长的成熟人力资源体系,缺乏不同阶段适应不同地域的经营组织。中国石油系统的跨国企业,精通外语、技术和管理的人才,占总人数的1%以下;难以达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最低人力要求。而纵观国外跨国企业,无论是在人力资源储备、人才结构、人员素质、人力资源的管理体系和机构的适应性上,均技高一筹。
四、跨国公司人才战略对我国跨国企业的启示
借鉴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善于模仿才能超越。我国跨国企业应当辩证学习国外跨国企业的人才战略,从而做大做强自己的跨国企业,在国际经营中占有一席之地。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一)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
当今中国跨国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相当一部分仍然是国内人员担当,这样不仅不利于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也不便企业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当中,更影响了跨国企业的海外适应能力。对于海外经营起步较晚的我国跨国企业,若想更快的创造效益,则更应该充分利用好当地的人力资源,弥补国际经营经验的不足和国际人才的不足,而且人才本土化战略应当从基层员工向高级管理层逐渐过渡。海尔美国贸易公司,没有一名中方雇员,工资也是按照美国的标准发放。海尔CEO张瑞敏认为雇佣本地人员管理公司,实行管理人员本土化策略是十分划算的。尽管从眼前看所附薪资是国内人员的数倍,但是经过衡量,用当地薪资雇佣当地员工,才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利用当地员工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是国内员工所难以企及的。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海尔美国的生产中心,除了几名中国员工外其他主要管理人员都是美国人。
在金融危机中,全球企业共裁员13.7万人,这正是我国跨国企业甄选人才充实市里的最佳时期,可以不断吸收精英,完善自己企业的海外构架。
(二)培养和引进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
我国跨国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和引进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培养的人才,能以堪当国际化经营的重任;而改革开放后培养的人才,一时间很难迅速融入到全球化的经营角色中,很难适应不同文化中的经营管理。因此我国跨国企业要迅速发展就必须与世界观念接轨,消除歧视和各种不客观认知,营造吸引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气氛和内部氛围。着眼于培养熟悉国际市场、精通企业国际化管理的人才,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去磨练。国内外的知名企业如TCL聘请韩国经理人做总经理,原摩托罗拉公司高级主管运作全球业务;海尔在自己的海外工厂,只有本地雇员;新联想集团的21位总裁中,只有7张中国面孔,其他分别来自于DELL和IBM。
(三)制定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国外成功的企业,其经营策略总是立足于获得一切有利的投资机会,通过最有效地利用资本等全球资源盈利并占领市场。当前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组织管理策略上,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后,为适应市场规模超千小型化的要求,跨国企业从以往的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大型综合企业转向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的小型化的管理模式,因而富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总是立足于获得一切有利的投资机会,通过最有效地利用人才、资本等全球性资源盈利并占领市场。成功的跨国公司,如IBM公司、通用电气公司、菲利蒲、索尼、福特、麦克唐纳等在全球范围的跨国经营中,都心甘情愿地放弃,或至少是淡化自己的民族身份。我国跨国企业应从我国独特的经济技术特点出发,制定出与国际市场需求结构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战略,为此我国跨国投资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区域安排的投资,巩固亚太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投资,并继续保持在欧洲和美国这两个市场的投资,并积极开拓东欧、拉美、非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市场在安排投资行业发挥其主观的优势,由生产基地并逐步扩展到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已逐渐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在技术的应用,如家电、纺织、食品,我们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衰减优势企业。应该关注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第二,外商投资的对外承包工程的突破,资源开发,积极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第三,三个投资形式,坚持独资经营、合资、新并购的组合方式灵活多样,针对不同的情况而定。目前,跨境并购是国际直接投资的最重要的形式,虽然发达国家的跨国兼并和收购,然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试图与跨国兼并和收购,并吸引外国投资的数量,而且还积极鼓励企业通过跨国兼并和收购实现其全球化战略;第四,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有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联盟的战略意识和勇气,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在生产和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另一种形式,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战略联盟,也应该是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我国跨国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通过对比国外跨国企业和我国跨国企业,我国企业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现代化管理工作:“充分放权、品质提升、区别理财”。
1.充分放权
我国的许多跨国企业不能作为相对独立的法人进行经营决策,在诸多事项上受总公司约束过多,而且总公司对海外企业的管理仍存在行政干预的现象,甚至违反东道国法律和国际惯例,把国内企业的一些管理办法移植到国外,致使海外企业在发展中丧失许多良好机会。我国的跨国企业应实行责任公司制,董事会是企业管理决策的主体,总经理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总公司应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根据全局利益为子公司制定明确的目标,从人员、资金、货物和经营方向等方面给予海外企业以合理的支持和引导,给予子公司经营自主权。
2.品质提升
我国的跨国企业正在逐步借鉴国外先进的产品管理技巧和经验,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确保产品质量,提高自已商标牌号的知名度。商品的质量和知名度是占领国际市场的关键,确保高效率的售后服务对于维系和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至关重要,产品进入市场的品种远不如产品的质量那么重要。要在企业职工中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要有刻意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研制开发新产品。
3.区别理财
美、日跨国公司在财务管理上一般采用国别管理,即国内母公司与海外子公司分别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海外企业财务管理上接东道国惯例制订相应的财务管理办法。目前我国的跨国企业缺乏合理的海外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考核,评价体系、财务管理尚不规范。应鼓励跨国公司建立具有自己特色的财务运行机制,做到资金统一调控,财务分级管理,鼓励财务人员参与投资决策,以企业所在国(地区)的有关法规和财务制度来解决财务工作问题,做到依法纳税、合理避税,注意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五、结语
本人通过比较分析国外跨国公司和国内跨国公司的人才战略,并提出关于国内跨国公司人才战略发展的建议。目的就在于能够希望中国跨国企业迅速通过实行人才战略,加快融合步伐,适应投资地文化,尽快成长,更好地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时间和本人能力有限,对问题分析仍然存在某些观点不透彻,提出的解决方法可能不太适用。在各位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下,本人将继续认真研究该课题,争取不断完善。
[1]陈宇.全球化趋势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N].北京人才市场报,1998-03-09.
[2]新保克司.人才管理本土化[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8,(18).
[3]李宗红,朱姝.企业文化:制胜于无形[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4]赵红卫.中国 MBA 大有可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8,(12).
[5]李伟.我国跨国公司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