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消费的实现途径——基于文化学视角的分析

2012-08-15白书刚任玉军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消费观消费主义能源

白书刚 任玉军

(1.中共汕头市委党校,广东 汕头 515071;2.仰恩大学,福建 泉州 362014)

建言立论

低碳消费的实现途径
——基于文化学视角的分析

白书刚1任玉军2

(1.中共汕头市委党校,广东 汕头 515071;2.仰恩大学,福建 泉州 362014)

低碳消费是当今人类在面对环境危机时的主动选择,从文化学的视角看,低碳消费的实现是一个涵盖低碳消费观念、制度、器物三个层面的系统工程。

低碳消费 实现途径 文化学视角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日益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根据经济学的理论,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终极原因不是生产,而是消费。要降低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就必然地要求消费的低碳化,要求人们转变消费方式,即由传统的消费方式转变为低碳消费的方式。

然而,实现消费方式的转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它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消费文化的建立和普及,从文化学意义上讲,一种文化在全社会的建立和普及是观念、制度、器物三个方面因素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共同结果。基于文化学的这一理论,低碳消费的实现应当是一个涵盖低碳消费观念、制度、器物三个层面的系统工程。

一、观念层面:构建低碳消费观的教育宣传体

系,重塑社会消费价值观

现代社会消费主义大行其道,“面子消费”、“炫耀性消费”、“方便消费”等肆意泛滥,消费主义理念带着各式面具充斥于各种媒体广告中,奢侈、浪费不再遮遮掩掩、羞羞答答,而是戴上“尊荣”、“华贵”、“时尚”等帽子大摇大摆地招摇于世,节俭没有了往日的高尚而成了“贫穷”、“怪异”的符号。人类在消费主义影响下的过度消费,使自然不堪其负,人的本性也在物和消费符号的包围中迷失了。低碳消费是人类为拯救自然和人类自身而在自身生活方式方面所做的努力,其声音微弱、权力不足。因此,要想树立低碳消费的价值观,去消费主义之魅,重塑社会消费价值观,首先就是要建立低碳消费观的教育宣传体系,在全社会展开全面的宣传教育。

从内容上看,由于人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消费领域的体现,因此低碳消费观的教育宣传不应仅限于低碳消费的理念、知识、价值观的教育宣传,还应包括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宣传,使人们知道人的真正本性、价值,知道人与自然的应有关系。同时,由于低碳消费是人类在面对环境资源危机时的自觉选择,在进行低碳消费观教育的同时还要进行环境危机教育,树立消费者对环境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

从主体上看,担负低碳消费观教育宣传主体的主要是政府、学校、媒体、社区、企业、社会机构等。首先,政府是低碳消费观宣传教育的组织实施者和模范践行者。一方面政府要组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学习低碳消费观,提高人们的低碳消费意识、普及低碳消费知识。另一方面政府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充分发挥政府的示范引领作用践行低碳消费观。无论是政府采购、建筑、办公设施、办公方式,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消费,还是政府组织、负担的公共消费,尤其是如节日庆典、“城市形象工程”、“城市文明装饰品”等方面都要体现出低碳的理念。

其次,学校要充分发挥专门教育机构的作用。在道德教育方面,学校是最普遍、最有效、最系统的教育机构。一方面,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期或定型期,比较容易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学生既是现实的消费者和未来的消费主体,又是低碳消费观的积极宣传者。因此,把低碳消费观教育纳入学校道德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对学生进行低碳消费观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学校教育面积广、成本低、效果好、辐射广的优点。

第三,媒体要重塑价值观,充分发挥媒体在低碳消费观宣传中的舆论公器、喉舌的作用。媒体对消费观的传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当下,媒体的消费话语几乎成了消费者是否消费、消费什么、怎样消费的主观根据。“我们的消费行为根本不考虑我们的口味和身体。我们在喝‘商标’。因为广告牌上有漂亮的青年男女在喝可口可乐的照片。我们在喝那幅照片。我们在喝‘停一下,提提精神’的广告标语。”[1](P133)消费主义也正是借助大众媒体这把利器才得以流行。“消费主义通过媒体对宣传环境的垄断,使得经过选择的社会观点,规范信仰、合乎标准的价值观等内容一再被大众消化吸收,从而按照他们所设计或希望的模式去消费。”[2]因而,要充分发挥媒体在低碳消费观的宣传中的作用,就必须重塑媒体价值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回归作为社会舆论公器所具有的公共性。在当下就是要摒弃消费主义价值观,拒绝做消费主义的“御用工具”,而为体现社会整体利益的低碳消费呐喊助威,宣传低碳消费的思想观念,普及低碳消费知识,为低碳消费观塑造丰富生动的形象、符号,充分发挥其舆论公器和喉舌的作用。当“开小排量汽车,彰显文明、负责”、“节约能源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之类的标语、广告充满于媒体而消费主义的符号、形象不再“出场”之时,低碳消费观的舆论环境就真正地建立起来了。

此外,社区要展开低碳消费观念和知识的宣传教育,营造低碳消费的社会环境,把低碳消费观念渗透于社区生活中,充分发挥社会环境的熏染作用;社会团体、民间机构,如环保组织、消费者协会等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信息和活动特点,通过建立网站、出版刊物、举办讲座、提供咨询、组织专项宣传等各种方式进行低碳消费观念和知识的宣传;企业也应担起低碳消费价值观的宣传责任,通过对产品的专业宣传解读,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碳足迹”信息,及低碳使用、保存产品和低碳处理废旧产品的知识,让低碳消费的理念渗透在每一件产品的消费过程中。

二、制度层面:构建低碳消费价值观的政策制度体系

制度是一种价值观及行为方式获得政治权力支持的标志,也是其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的建设离不开制度层面的建设。

首先,政府要制定低碳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为低碳发展提供方向性的动力支持,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低碳社会建设,推进低碳消费的发展。同时,建立完善节能减排问责制,严格落实国家节能减排计划,对不能完成减排任务的地方、企业、部门进行严格问责。同时,严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采用拉闸限电等简单、极端的办法完成减排任务,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部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社会消费结构,推动低碳经济、低碳消费发展。

其次,落实和完善促进我国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的相关社会经济政策和制度。消费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国低碳消费发展和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建立的关键因素。造成我国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的原因有:居民收入相对较低,低碳消费能力较弱;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低收入群体较多,整体消费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备,影响居民收入预期。因此,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改善居民消费结构,首先就是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其次要制定和落实促进城乡、区域均衡协调发展的政策,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及相关财税调节制度,缩小城乡、区域和个人收入差距;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等领域的体制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障收入过程的公平;第三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建立统一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前影响我国消费水平提高的一个非常重要又被忽视的因素就是住房消费负担过重,很多居民沦为“蜗居者”、“蚁族”和“房奴”,过重的住房消费负担严重影响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因此,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保障房制度,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房价宏观调控力度,促使房价理性回归。

第三,改革财税制度,利用财政税收杠杆引导低碳消费。一方面,通过提高资源使用价格、征收环境保护费、提高高碳产品税负、对高碳产品生产企业实行严格的信贷政策及阶梯电价、阶梯能源价等措施,提高高碳产品和高碳消费行为的成本,抑制高碳消费;另一方面,通过财政补贴,优惠的税收、信贷政策及调整消费税税率、减免低碳产品的税收,对低碳产品的消费进行财政补贴,推行“低碳消费积分制度”等措施,降低低碳产品供给成本和低碳消费行为的成本,促进低碳消费发展。

第四,建立健全低碳消费的监督管理制度。尽快出台统一的低碳产品标准和指标体系,建立低碳产品认证制度、能效标识制度、碳标识制度,规范检验检测程序,加强低碳消费市场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乱用低碳标志及低碳认证的弄虚作假行为。

此外,还应完善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的法律、政策及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提高废旧产品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三、器物层面:建立低碳消费对象的供给体系,满足低碳消费需要

从文化学上讲,“器物是指器具物品,泛指一切人类生产活动而获得的生活物品、生产资料和服务。器物是文明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3](P130)。从经济学上讲,生活物品、生产资料和服务都是人们的消费对象,用来满足人的消费需要。如果没有低碳消费对象的供给,低碳消费模式就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因此,低碳消费模式的建立就离不开低碳器物层面的建设。

低碳器物层的建设首先是构建低碳化的能源利用结构。可以说,几乎所有产品和绝大部分服务的生产都要消耗能源,因此,能源结构是否低碳化是生产能否低碳化的关键。能源利用结构的低碳化,一方面是加大开发利用,提高低碳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我国低碳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据统计,我国太阳能储藏量理论上约有1700亿吨标准煤,可以开发利用的水能约4亿千瓦,风能约10亿千瓦,生物能约8.5亿千瓦一年,地热能约6000万千瓦和33亿吨标准煤,海洋能5000千瓦一年。[4]但目前由于技术、资金、政策及传统能源锁定效应等原因,我国对低碳能源的利用严重不足:据统计2008年,我国新能源消费在我国总体能源消费中比例尚不足10%。因此,我国需要从能源战略高度规划低碳能源的发展,加快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低碳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另一方面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学者认为,能源效率是未来最重要的能源。“展望未来,到2030年,全球通过提高能效而节省的能源预计是其他所有能源所能增加的能源供应量的2倍。”[5]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发达国家低近10个百分点。因此,我国急需在开发利用新的能源的同时,开发推广节能技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产品与服务的低碳化。产品与服务是直接的消费对象,没有低碳产品与服务,低碳消费就永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生态消费、绿色消费一直为社会所呼吁,但一直都没有成为当代社会的主流消费模式,其根本原因就是相关产品与服务的缺乏。因此,发展低碳消费需要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为低碳消费提供充足的产品、服务供给。政府一方面要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低碳农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其他传统产业,构建符合低碳发展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奠定低碳产品、服务生产的产业基础,鼓励低碳产品的研发生产消费;另一方面要承担起低碳化公共设施与服务的供给。如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合理布局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功能区、路网交通,形成紧凑合理的城市组织形态;发展低碳化的公共休闲娱乐设施和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增加城市生态景观、树林绿地、体育健身设施及文化消费设施的供给;加快我国物联网建设,建立规划合理的交通路网体系。企业要顺应形势,转变发展思路,抓住低碳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参入我国低碳经济建设,大力研发生产低碳产品,提供低碳服务,满足人们的低碳消费需求;同时,在生产中尽可能使用节能技术,更新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提高管理水平,尽可能降低产品的能耗和排放。

最后,低碳技术供给。低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低碳产品与服务的充分供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低碳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低碳技术不仅包括前面所论及的低碳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节能技术,还包括化石能源的去碳技术、碳捕捉技术和封存技术等。低碳技术不仅是低碳能源、产品与服务生产的支持力量,它本身也是商品,是人们的消费对象。低碳技术的供给对低碳生产、低碳消费能否实现几乎起着决定性的意义。要充分发挥低碳技术在我国低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政府就必须加大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引导、组织社会力量、企业参入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使用,建立资金人力物力来源广泛的低碳技术研发中心,建立低碳技术服务市场,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利用。

[1][美]埃利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欧阳谦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2]王亚南.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及其超越[J].思想理论教育,2009,(21):51 -56.

[3]梁桂全.低碳知识与低碳广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4]王朝华.国际新能源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对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思考[J].经济论坛,2011,(10):84.

[5]孟华.提高能源有效利用是最重要的“能源”[N].经济参考报,2011-04-19.

F124

A

1671-2803(2012)04-0078-04

2012-05-07

本文系2011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规划项目(JA112396);泉州市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规划项目(2010B-ZC01)。

1.白书刚(1978—),男,河南南阳人,中共汕头市委党校办公室科员;2.任玉军(1974—),男,河南信阳人,仰恩大学社科部讲师。

责任编辑:洋 洋

猜你喜欢

消费观消费主义能源
Film review:WALL·E
正确认识消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消费观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