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湖北省少数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2-08-15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民族乡侗族经济社会

余 鹏

(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湖北 武汉 430071)

关于湖北省少数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余 鹏

(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湖北 武汉 430071)

在通过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介绍湖北省少数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总结了此方面成功的经验和作法,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道。

少数民族乡镇 经济社会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和湖北省政府颁布的《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条例》,了解和掌握我省12少数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乡镇发展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笔者对我省少数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湖北省少数民族乡镇基本情况

湖北省共有12个少数民族乡镇,其中有5个回族乡镇、3个土家族乡、3个侗族乡、1个白族乡。我省的民族乡镇大多数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少数是本世纪初成立。除少部分民族乡镇地处平原、自然条件较好外,多数是在边远的山区,经济基础较差。12个少数民族乡镇总人数285065人,其中有少数民族 117350人,占41.2%。在这些民族乡镇中,截止2010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超过亿元的有11个,仙桃市沔城回族镇最高,达到16.3亿元;神农架林区的下谷坪土家族乡最低,只有4183万元。财政收入最多的是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有2200万元;最少的是鹤峰县铁炉白族乡,只有17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最多的是沔城镇,有7789元;最少的是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只有3033元。

二、全省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近年来,全省各民族乡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和湖北省政府颁布的《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条例》等,坚持“举发展旗、打民族牌、走特色路”,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奋力推进“富民强乡”进程,努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了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1、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各民族乡镇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民族特色经济,乡镇经济日趋繁荣,初步形成了各自的支柱产业。如山区民族乡镇形成了以矿产、茶叶、烟叶、旅游、畜牧等为重点的经济格局,平原地区民族乡镇形成了粮食、水果、蔬菜、粮食加工、化工等为重点的格局。为实现经济社会的重大突破,各民族乡镇开拓思路,纷纷确立了各自的发展战略。如仙桃市沔城回族镇大力实施“旅游兴镇、城建立镇、工业强镇、蔬菜富镇”战略,使沔城经济社会朝着又快又好的方向发展;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确立了“茶叶经济+民族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战略,巩固茶叶产业建设成果,开发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为建设成为生态旅游乡镇目标打下基础。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各民族乡镇已形成了各自的特色经济。如钟祥市九里回族乡目前已形成万亩优质稻生产、万亩水产品、万亩水果、千亩花卉苗木等四大基地和五大产业;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利用富锌土壤带的优势,以茶叶、矿山资源为依托,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狠抓特色产业建设,形成了以烟叶、茶叶、药业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紧紧抓住民族乡建设和老苏区扶贫开发机遇,艰苦创业,形成了“烤烟、林畜、劳务”三大支柱产业。

2、各项事业有序发展,民族乡镇建设基础更加牢固

一是基础设施逐步改善。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宣恩县晓关侗族乡、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以及洪湖县老湾回族乡等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水利设施的改善、农村饮水解困、农村电网改造、信息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通村公路硬化建设以及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和生态家园建设等,解决了一系列关系发展全局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使发展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二是集镇建设逐步展开。各民族乡镇不断加大力度,通过完善集镇绿化、亮化、硬化等工程以及地下供排水设施,建设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金融、邮政、交通、公安、司法、通信等场所来进一步搞好集镇建设。三是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各民族乡镇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农村优抚、特困救助、大病救助、乡镇和农村低保等民政政策得到进一步执行,农村合作医疗得到全面启动。

3、民族政策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关系更加融洽和谐

一是推进民族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神农架林区下谷坪土家族乡、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恩施市芭蕉侗族乡乡党委建立健全了民族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度,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二是通过表彰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开展。洪湖市老湾回族乡每年颁发一次“民族团结进步奖”,并注意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帮助回族群众解决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每年拨出专款让回族群众过好自己的节日。三是及时处理各类民族纠纷,开展凝聚人心的活动。各民族乡镇党委、政府对各类纠纷都及时介入、及时调处。此外,还通过举办乡庆等活动凝聚人心,提升人气,扩大民族乡镇的知名度,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几点经验

近几年来,我省各民族乡镇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分析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党的民族政策得以正确的贯彻实施是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动力

各民族乡镇成立以来,中央、省委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扶持。国务院颁布了《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省政府颁布了《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省委、省政府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散居少数民族工作的政策和措施的贯彻落实,并依据政策规定,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倾斜,尤其是利用各民族乡镇筹备乡庆等重大活动时给予特殊照顾和支持,积极解决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其经济社会大力发展。

2、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是推动民族乡镇又快又好发展的保证

对于民族乡镇的发展,从国家有关部委到省、市(州)、县(市)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他们或是亲临指导工作,或是深入实地检查、督促各项政策的落实,促使乡镇工作扎实、有效进行。另外,省市和县(市)各有关部门还开展“1+1”对口支持和帮扶少数民族乡镇计划。根据“1+1”的方案,帮扶12个民族乡镇的12个省直部门,都根据各部门职能制订了5年帮扶规划。

3、领导班子团结、有战斗力是各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核心

各民族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不分少数民族和汉族,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同谋发展。一是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班子成员自身素质;二是强化集体领导,提高协调能力;三是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加强同社会各界及老同志的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充分采纳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了民主决策机制。

4、目标明确是实现民族乡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根本

各民族乡镇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建设都确立了阶段性和长远性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克难攻坚,不懈努力,逐步实现近期目标,并为实现长远目标打下牢固基础。如潘家湾土家族乡党委、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制定规划,明确了2007年以后五年全乡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恩施自治州的芭蕉、晓关、长潭河侗族乡和铁炉白族乡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等工作目标采取得力措施,发展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壮大支柱产业。

5、措施得力是民族乡镇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关键

各民族乡镇结合各自的实际,利用自身优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发展步伐,促进和谐发展。有的乡镇立足资源优势进行招商引资,如卸甲坪乡利用本地重晶石、方解石资源优势,引来相关企业分期开发。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各民族乡镇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光组织干部群众到外地参观考察,还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在集镇建设上,各乡镇也认真规划,积极筹措资金,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集镇建设步伐。

四、民族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些年来,湖北省民族乡镇的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多数乡镇基础差、底子弱、起点低,与一些交通发达和地理条件好的乡镇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面临大量困难和许多问题。其主要有以下方面:

1、大多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需要

由于少数民族乡镇大多地理位置较偏僻,经济发展基础弱,农村生产水平低下,科技含量低,抗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且乡镇企业起步晚,规模小,各地支柱产业的优势也未得到充分体现,仍然存在农民增收和乡镇财政增收等困难问题。有的地方民族特色产业刚刚起步,没有形成产业链,产供销网络还不健全,不能有效稳定的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同时,大多数民族乡镇的工业规模小,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差。在一、二、三产业方面,有的民族乡镇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的问题。

2、集镇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落后,农民群众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差

尽管近些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已经加大了对民族乡镇的扶持力度,但由于历史的包袱沉重,发展的要求加大和投入不足,使交通、水利以及金融、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各民族乡镇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一些民族乡镇辖区范围较大,人口较多,对基础设施投入有限,现有投入只能解决很小一部分问题,使制约民族乡镇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交通、水利、通讯等相关基础设施仍不能与正蓬勃发展的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相适应,已经成为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3、社会事业发展程度低下,无法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需求

一些民族乡镇由于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接受新生事物慢,改革开放的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些民族文化的收集挖掘和整理缺少专项资金投入,传统体育运动没有运动场所,缺乏运动器材。此外,有的民族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够。如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的侗族医疗底蕴深厚,像较为闻名的罗式家族的骨伤医疗技术还有较高推广价值,却没有得到发扬光大;洪湖市老湾回族乡在卫生血防医疗办公条件改善后,陈旧的医疗设施无法更新,没有添置新的设备,并随着农村医改政策的实施,这一矛盾更加突出。

4、政策落实不够到位,民族乡镇长期快速、稳定发展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少数民族乡镇的企业在金融、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落实还不够明显,政府财政体制优惠还需加大。有的民族乡镇人才队伍不济,培养机制不全。如湖北口回族乡政府机关,2008年有编制38人,实有32人,实际上班只有23人,平均年龄44岁,出现有编无人、有岗无人现象;乡中学、乡医院等单位都出现当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难调进的状态。另一方面,部分少数民族青年因外出打工、家境贫寒等环境影响,都不愿留在本地,造成少数民族干部人才缺少,后继乏人现象。

五、关于进一步促进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加快少数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帮助少数民族乡镇解决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支持发展少数民族乡镇经济,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是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从制度上促进民族乡镇的发展。各级政府要结合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消除各种障碍,为民族乡镇的快速崛起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

二是发展项目支持。当前,我省少数民族乡镇基础相对较差,只有多引项目,打牢基础,才能更好发展。因此,要把发展项目作为支持少数民族乡镇的重要内容,明确相关部门为少数民族乡镇争取包括水利、血防 、教育、卫生医疗、交通、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等方面的项目。

三是在发展用地上给予支持。要充分体现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有关政府部门应该在土地规划修编、用地规模、用地指标、用地价格等方面给予少数民族乡镇优先权。

四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少数民族乡镇应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要在税收分成方面给予支持,提高少数民族乡镇税收分成比重,或是让民族乡镇自身所创税收全部留用于自身发展。

五是人才技术支持。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大胆提拔有知识、有文化,有一定专业技术特长的少数民族青年干部,定期从大专院校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充实少数民族乡镇。同时,要积极向少数民族乡镇推广、引进一些先进的实用技术和高科技,全面促进少数民族乡镇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F127.8

A

1671-2803(2012)04-0041-04

2012-01-22

余鹏,男,中共湖北省委统战部民族宗教处处长。

责任编辑:水 木

猜你喜欢

民族乡侗族经济社会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
湖北神农架林区狠抓五项措施 强力推进民族乡保护与发展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民族乡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探讨
完善民族乡法律法规建设的对策建议
贴近大地:侗族栖居之所的智慧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