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会管理要转变观念和机制
2012-08-15曹伟
曹 伟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哈尔滨 150080)
创新社会管理要转变观念和机制
曹 伟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哈尔滨 150080)
社会管理;观念;机制
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我们党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已列入“十二五”规划之中,写进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并上升为国策。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实现观念和机制的转变,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一、社会管理指导思想由以官为本转向以人为本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社会结构单一,基本上是靠权力运作、权力约束,管理上是以官为本、以权为本、以警为本的管、堵、压。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社会发展已进入矛盾凸显和黄金发展阶段的并存期,即风险社会时期,传统的社会管理指导思想已不适应多元社会、多元利益群体,特别是城乡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多元的现实,必须实现社会管理的转变。其转变关键是社会管理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由以官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这是科学发展观作为全党战略指导思想的必然选择。
以官为本是让官员成为社会管理的单一主体,人民成为被管理的对象,具体运作自然是以权为本,用权力的管与压,来维持社会的稳定。贵州瓮安事件则是典型体现,同时也表明传统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失败。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管理上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在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上实现这一根本转变,做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才能适应目前社会主体思想多元、需求多样、诉求多变、情感多维的民情,切实做到群众最关注之处有回应、最急需之处得帮助、最动情之处有关怀,使官民关系真正改善,密切了党群关系,社会管理自然会得到加强和创新。
二、社会管理机制由行政强制转向协同服务
现代政治学认为,一个成熟的社会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种力量实现基本平衡的社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组织数量小、规模小,法律和法规不健全,社会管理只能靠党和政府的政治资源进行,管理机制只能是依靠行政强制。随着社会结构和利益诉求的不断分化,社会事务日益复杂,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政府“一家独大”的管理机制已完全失灵,一靠口号、二靠事故推动的社会管理方式无法为继,必须实现由传统的行政强制向协同服务转变。
这个转变的关键是推进政府改革,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社会管理由政府负责,政府体现的是公权。所以,推进“十二五”时期社会管理首先要管好政府,要求政府社会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管好公权,明确管理就是服务。目前,社会管理最大问题是缺少社会协同,最大任务是怎样增强社会协同。从现代国家成功经验看,解决的办法是积极发育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实现社会管理主体由政府管理一元向多元转变。
为此要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好政府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大胆进行政府改革。政府要在积极发育社会组织的同时,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把政府承担的一些公共服务职能,稳妥地转变给非政府组织,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形成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协同服务、公共服务,多元社会管理主体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新局面
三、社会管理方法由应急式、灭火式转向治本式、源头式
社会管理的重点是建立一套系统可行的源头治理、动态管理、精细执行的新的社会管理模式。树立以预防为主、应急为辅、顶层设计的机制,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社会管理才能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成功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疏通社会主体的情绪,增加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但传统的社会管理方法大都是灭火式、应急式、被动式的解决,治标不治本,这已不适应现阶段社会矛盾燃点多、燃点低的实情,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法。
我国已进入了一个以社会管理为中心的新的发展时期。在社会管理上,新中国建立后前三十年用计划经济方式方法包打天下行不通;现在又用改革开放后三十的实践证明了市场经济也不能包打天下,前者造成了权力的膨胀,后者导致了资本膨胀,现在则是两者叠加一起,导致社会矛盾凸显,热点增多,上访不断,致使社会问题燃点多。这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在计划和市场之外,还要有一个健全的社会,形成一个较均衡、较有效的社会管理和治理结构,既不是靠权力来解决一切,也不是靠市场配置一切。而是让权力归权力、市场归市场,社会归社会,建构权力、资本、社会三者各司其职,互补互助,相互制衡的社会管理模式,使社会转型期的诸多社会矛盾在根本上、源头上得到彻底解决,这样,才能为“十二五”目标的实现搭起稳定的社会平台。
四、社会管理主体由以我为本转向以群众为本
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同做好群众工作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社会管理本质是做群众工作。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认识不到这一点,认为领导干部是社会管理的主体,以我为中心、以我为本位、我训你听、我管你服从,无视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性、主动性、能动性,这实质仍是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
在今天,社会结构已发生了根本变化,突出表现为社会管理的对象已经由传统的单位为基本单元的“单位人”,转变为自主择业、自由流动、自由选择的“社会人”为主体,社会利益多元化、社会格局复杂化、社会价值多变化、利益诉求碎片化,人民群众对党及政府的认同已由感性转向理性,不再是情感的评价,而是利益的诉求。这说明社会管理的对象、内容、机制、环境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公民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的提升,使传统的社会管理显示出诸多不适应、不适合、不到位,集中表现为社会管理主体上没有实现以我为本向以群众为本的转变,社会管理工作者没有以群众为本,没有抓住群众利益的关节点,没有走出以我为本的社会管理误区。
在社会管理的现实中,为什么发生诸多的强拆事件,为什么发生城管与摊贩的冲突等等,实则是在领导干部社会管理理念中没有想到群众。如果城管人员能换位思考,能体恤底层民生,就会转向以群众为本,以民生为重点,以民愿为上,采用柔性管理方法,帮助群众解决具体民生之苦。这既能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又能激发更多的群众参加、参与社会管理,使之成为社会管理者的新主体和监督者,进而实现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密切党群关系,使群众成为参加社会管理的重要资源,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916
A
1008-8520(2012)03-0073-02
2012-03-02
曹伟(1962-),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校委委员,教授。
[责任编辑:赵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