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分析及出路探索
2012-08-15许丽英李明然
许丽英,李明然
(1.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哈尔滨150080;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分析及出路探索
许丽英1,李明然2
(1.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哈尔滨150080;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这庞大群体中,新生代农民工占相当大比例,他们在性格特征和行为导向方面与上一代农民工存在较大差别。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应充分考虑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生活的特殊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权益,从而保证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出路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关注。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就业、医疗、教育、社保等状况有所好转,但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进一步深入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在政策制定上充分考虑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生活的特殊性,才能有效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从而保证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
尽管学界、政界对“农民工”的称谓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呼吁将“农民工”改为“进城务工人员”。但称呼的变化无法改变其现有身份的性质。实际上,“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籍身份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上个世纪80、90年代以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具有农村户籍身份的进城务工人员。有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之所以称之为“新生代”,就是因为他们“新”在年轻,“新”在没有务农经历,“新”在对城市生活更强的憧憬和向往,“新”在更少的家庭负担[1]。其实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目前无论学界还是政界都是从代际角度区分的。如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将新生代农民工界定为“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新一代农民工。从地域上讲,新生代农民工常年生活、工作在城市,是市民;从法定身份上讲,新生代农民工不具有市民身份,仍然是农村户籍”[2]。据《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约占60%,大约1亿人,已经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3]。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在10个省进行了新生代农民工专项调查显示,在农村从业劳动力中,16~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的比例分别为26.4%、19%、25.3%和29.3%;而在外出农民工中,16~29岁、30~39岁、40~49岁和50岁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8.4%、23.8%、13.1%和4.7%。也就是说,1980年之后出生的农村从业劳动力占全部农村从业劳动力的26.4%,但是1980年之后出生的外出农民工已经占全部外出农民工的58.4%[4]。
新生代农民工的构成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自幼随父母打工在城里或出生在城里;另一部分是初中、高中毕业后进城打工。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来源不同,其在心理、观念、行为方式上略有差别。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新型劳动大军,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劳动力的主体,因而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相对于父辈而言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其处境有一定联系,只有科学认识并准确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搞清其当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的措施才能有针对性。新生代农民工的显著特点可概括为五个“具有”。
1.具有融入城市的愿望。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于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并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也是如此,他们不仅有着比父辈更为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其生活方式、生活目标也与父辈显著不同。尽管他们有的出生在农村,但由于各种原因致使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过多的农村生活经历,没有务农经验,基本没有乡土气息。他们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融入城市。据调查,50岁以上的农民工只有15%的人想在城市定居,40~50岁的为21%,30~40岁的为37%,20~30岁的为45%,20岁以下的高达6l%[5]。这充分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融入城市的愿望。
2.具有较高的职业期望值。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已明显提高,他们中绝大多数为初中、高中毕业生,还有少部分是高等、中等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据调查,截至2010年底,黑龙江省现有新生代农民工222.3万人,其中,高中或中专的有780人,占41.1%;大专以上有206人,占10.8%。这一数据表明在新生代农民工中50%以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据2011年10月9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大学生所占比例超过5%[6]。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较高,决定了他们具有较高的职业期望值和较大的职业选择权,他们更向往待遇高、环境好、条件优越的工作,而不像其父辈那样因没文化而迫不得已地从事又脏、又苦、又累的工作。国家统计局2009年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的比重分别为 39.1%、25.5%和17.3%。而2004年从事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的比重分别为33.3%、22.9%、22.9%。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五年间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上升了5.8和2.6个百分点,建筑业则下降了5.6个百分点。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高的职业期望值,致使其频繁调换工作岗位的情况较为普遍,职业稳定性不强。
3.具有权利意识、平等观念。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需求层次也发生了转变。他们不仅把进城务工当做生存的出路,而且认为这是一条实现自我发展的最佳途径。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已经不单单是注重工资待遇,而是更加注重长远发展和自身权利的实现。他们进城的目的就是能够像城里人一样实现体面劳动,能够有尊严的生活。他们已从单纯的追求基本的物质生活向追求高品味的精神生活及人格尊严方面转变。近年来,随着我国普法教育的深入及现代技术的进步,他们能够迅速快捷地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成为城市文明的接受者与传播者,具有了现代权利意识和平等观念。如广东安道集团80后女工何雪青曾回答半月谈记者时说:“作为新生代农民工,我们不会一切逆来顺受,一样可以向老板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我觉得我的工作内容增多了,负担也比过去重,在春节前,我就和公司领导提出要加工资,这是我应得的报酬。领导虽然是我们的上级,但在工作中我们是合作的关系,不是强制命令。”[7]
4.具有吃苦耐劳精神。目前,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并视其为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特征之一,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其实,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依然具有很强的吃苦耐劳精神。首先,从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动因看,他们在心理上已经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近年来,关于我国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社会学,经济学和人口学等学科都有过许多实证调查和理论探讨,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农民外出务工是生存理性的选择;有的学者认为,由于我国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他们不得不到外部社会寻找就业机会和出路;有的认为,人口多、压力大是农民外出的真正原因;还有的学者认为,不能仅仅从劳动力剩余的角度来解释目前我国大规模的“民工潮”,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而造成的普遍贫困化才是人口外出的真正原因。其实,农村的普遍贫困,是大量农业人口外出务工的动因,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们试想一下,假若我们现在的农村是奔驰、宝马的生产基地,或像“华西村”一样富裕,新生代农村人口还会到城里来吗?其次,从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处境看,他们仍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到目前为止,新生代农民工仍然干的是最苦、最累、最脏、挣钱最少的工作,与城里人相比,他们大多数在经济上、政治上受到不平等待遇。他们与其父辈一样,仍然面临着整体收入偏低,工作稳定性差,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企业人文关怀不到位等问题。再次,从劳动强度、职业安全隐患看,他们仍具有很强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武汉大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与英国Bristo l大学地理学院王雯菲博士合作,于2008年12月对武汉市进城农民工的生活和工作状况进行了一次样本总量为1 100人的问卷调查显示,每周工作7天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72.5%,每天工作10小时及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占50.4%,而且职业安全隐患较多。据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36.5%的新生代农民工面临高温、低温作业问题,41.3%的人工作环境中存在噪音污染,36%的人工作环境存在容易伤及肢体的机械故障隐患,存在粉尘污染问题的为34.7%,这样的劳动强度和职业安全隐患已经导致一些新生代农民工患上了肺心、尘肺等职业病。可见,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仍有吃苦耐劳精神,而且其程度不比上一代农民工差。
5.具有骄奢、彷徨、报复等心理。尽管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权利诉求有所强化,但是他们对权利认知尚未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对权利还处于意识模糊状态,缺少追求自身权利的理性,不能正确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由于缺少知识、缺乏理性,加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当他们与城里人比较发现地位等各方面有差距时,脆弱的心理难以接受,往往会产生被歧视的感觉,久而久之,在这种扭曲的心理驱动下,相当一部分人行为失范,危害社会,最后走上犯罪道路。据调查,近年来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仍然较高,如某省某监狱对2006年至2010年每年入监服刑罪犯进行统计,新生代农民工实施犯罪的占当年新入监服刑罪犯的一半以上,有些年份竟占到七成以上;据2010年11月扬州市中级法院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报告显示,2008年度和2009年度,扬州三成的刑事案件罪犯是新生代农民工;据上海闵行区公安局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当前违法犯罪的主体,2009年抓获的违法犯罪人员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竟占55.3%[8]。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出路探索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社会生产力中最重要的群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如果新生代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的状况不能尽快得到解决,将会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既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与社会和谐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应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证,以社会保障为重点,在政策制定上充分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特点,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城市。
1.发展县、镇经济,加快城镇化建设。城镇化与“城市化”不同,如果目前我国2 000多个县、16 000多个镇都建设成了“新县镇”,就可以容纳数以亿计的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家属转移、搬迁,成为“新市民”。因为目前我国大、中城市接纳能力极为有限,而新生代农民工绝大多数又不愿意返乡,致使农民工原户籍所在地的住户也越来越少。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在农村建设方面也投入了不少资金,但由于农村多数地区基础条件薄弱,除少数示范村有所改善外,多数地区自然、人文环境依然较差。因此,当前在多数农民工不被大、中城市接纳,也不愿意返乡的情况下,只有转移工作重心,发展县、镇经济,才能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化问题得到解决。
2.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及公共服务多数还是延续计划经济年代的做法,没有根据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而是根据现有户籍人口设计的,有的至今没有把新生代农民工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需求纳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之中。目前,尽管有的地方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已考虑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需求,如在城市建设方面已按实际居住人口设计,但其房屋往往是坐落在城乡接合部,而且是专门的农民工住宅小区,这就不可避免会增大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难度。另外,相当一部分地区依附于户籍基础上的义务教育问题并没改变。子女真正享受免费上城镇公办学校的农民工只占4.81%,而子女缴费上城镇公办学校的农民工也不到10%,两者之和不到15%,即使包括子女上城镇民办学校的农民工,也只占21%左右,还有一些农民工把部分子女留在家乡上学,把部分子女带在身边上学[9]。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政府应针对两代农民工之间的差异,在城镇管理政策上应尽快做出调整,特别是要尽快建立起与城市社会管理相衔接,具有明显法制化特点的“一元化”户籍制度或办法,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提供必要的制度条件,并随着经济的发展,为最终保障公民的迁徙自由奠定基础。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产业实行战略性转移。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行业多数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这一产业又相对集中于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目前这些地区已面临着环境恶化、资源瓶颈等问题,并且农民工这种四处奔波的打工方式也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如近年来春运人数居高不下,尽管有关部门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但仍有部分农民工有家难回。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农民工都表示,如果在家乡当地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还是愿意在当地打工。为此,国家今后应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特别是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创业发展,真正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加速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我国东南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不仅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也便于新生代农民工就近就业,不再使亿万农民背井离乡,更符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4.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新生代农民工。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上一代,其自身文化素质已为其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奠定了基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而相当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又有接受与就业有关教育的强烈愿望,为此,在现有基础上,如果能对他们进行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就有望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然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只靠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尚需政府的投入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十二五”期间,尽管我国政府在基础培训方面加大了培训补贴力度,扩大免费培训范围,发展了职业教育,鼓励、支持不同类别的职业技术院校扩大招生规模,为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接受正规职业技术教育创造了条件,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据建设部统计,我国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已达3 200万人,参加过培训的仅占10%。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都在70%以上[10]。这种状况固然有农民工自身及其他客观原因,但政府的投入不能不视为一个重要因素。据此,今后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问题上,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投入,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培训工作,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以满足数以亿计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另外,师资队伍建设也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就难以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近年来,尽管有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此问题提出议案,呼吁全社会重视、支持此项工作,但这一问题不是单靠社会能够解决的,必须由政府出面予以协调。当前,政府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应突破现有体制、机制障碍,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师资问题予以特殊考虑,如鼓励社会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对口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任教,任教期间及任教后的待遇由财政予以补贴。而只有实行这样优惠、鼓励政策,才能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师资不足等问题。
5.进行制度创新,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到目前为止,新生代农民工仍然处于城市里的社会底层,他们承担着城市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福利待遇,甚至其自身的合法权益都难以维护,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当前,为维护社会稳定,有效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亟须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针对农民工权益保护的专门法律,降低劳动争议进入诉讼程序的门槛,将原有劳动争议需仲裁的前置条件变为当事人的选择权。另外,要加强行政执法,在原有机构基础上整合队伍,建立专门与农民工密切相关的部门,并加大执法和劳动监察力度,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使新生代农民工各项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1]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EB/ OL].http://www.wm114.cn/wen/123/245484.html.
[2]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N].工人日报,2010-06-21.
[3]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EB/OL].中国青少年研究网,2007-06-03.
[4]国家统计局.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结构和特点[EB/ OL].国家统计局网站,2012-02-03.
[5]吴漾.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J].东岳论丛,2009,(8).
[6]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EB/ OL].国家计生委网,2011-10-10.
[7]一亿新生代农民工深度撞击“城市化中国”[J].半月谈,2010,(11).
[8]李建华,郭青.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1,(3).
[9]王春光.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进程及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青年探索,2010,(3).
[10]肖润华.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中地方政府的职能研究[J].科技广场,2009,(2).
[责任编辑:梁桂芝]
D422.7
A
1008-8520(2012)03-0080-04
2012-03-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JY035)
许丽英(196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法学教研部教授。
·哲学与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