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闽台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2012-08-15张耀影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闽台文化交流福建

张耀影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中华文化

深化闽台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张耀影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本文从闽台文化同根同源方面,来论证海峡两岸共同的根脉造就共同的命运,共同的文化缔造共同的家园。闽台文化是大陆对台工作文化统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提出了深化闽台文化交流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闽台文化交流,早日实现两岸文化认同与和平统一。

闽台文化 文化交流 两岸和平统一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勾勒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辉煌前景,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在传达《决定》后,指出,“要弘扬多党合作文化,传承民族团结文化,挖掘宗教和顺文化,构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信义文化,打造海内外同胞同根文化,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在海峡两岸社会的诸特征中,文化是最核心的要素,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因素造就的闽台有着自己的文化体系。闽台文化是指生活在闽台两地人民共同创造的、以闽方言为主要载体的区域文化。闽台文化同根同源,是中原文化在播迁闽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地域性的亚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地域形态。闽台文化是大陆对台工作文化统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深化闽台文化交流,以血缘为纽带,以闽台文化交流为平台,以两岸百姓为主体,积极促进两岸文化融合,能为两岸和平统一提供坚实的民众基础和强大的文化动力。

一、闽台文化同根同源,自古一体

1、闽台文化根源于中原文化。中原是闽台之根,中原文化向闽台区域传播,首先的传播方向是福建。中原文化在福建的首先传播,为日后继续南传东延至台湾提供了最基本的文化资源。中原文化对台湾的传播以迁移扩散为主,以扩展扩散为辅。在扩散过程中主要是以闽文化作为传播中介。历史上的台湾主要是通过福建来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例如,台湾的春节风俗与祖国大陆特别是与闽南地区基本相同。在台湾80%以上的人讲闽南语,因此人们习惯地将台湾通用的闽南方言称为台湾话。而闽南语系中国南方方言之一,并属已失传的中原古语言(也称“河洛语”)。

2、闽台文化自古是一体。福建和台湾两岸一衣带水,仅相隔一条海峡,形同手足,血浓于水闽、台之间源远流长的文化联系,其实一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考古学上曾经提到台湾最早的古人类“左镇人”和“长滨人”都是从福建进入台湾的。大量的考古资料和研究表明,台湾新石器时代的大岔坑文化、凤鼻头文化遗址的中下层与同时期的福建壳丘头文化、昙石山文化遗址的中下层遗物有极大的相似之处[1]。据1926年统计,台湾民众祖籍为福建的占83.1%,其中泉州府属各县占44.8%,漳州府属各县占35.7%,闽其他各地占3.2%。数百年来,福建先民在台湾筚路蓝缕、繁衍生息,更说明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福建人民移垦台湾的时候,不仅带去大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也带去了大陆传统的文化和家乡的方言(闽南话和客家话)、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海峡两岸同胞这种共同的根脉造就了共同的命运,共同的文化缔造着共同的家园。他们把中华民族文化带到台湾,虔诚地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对台湾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刻恒久的影响,弥久愈烈地凸显出中华文化的精神纽带作用。闽台文化同根同源,就像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一样,是区区一个台湾海峡阻隔不了的,是时空所隔绝不断的。闽台人民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在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具有重大作用。

二、深化闽台文化交流的现实基础和重要意义

1、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深化闽台文化交流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空前重视,提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让文化工作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也为闽台文化交流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台湾两岸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增强台湾同胞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对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2、深化闽台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深化闽台文化交流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闽台文化交流有利于两岸同胞在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携手合作,共谋发展,全力开拓两岸交流新领域;闽台文化同根同源、同山同水,正是这些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血脉、共同的土地,才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这是民族强盛、国家统一的根本。深化闽台文化交流有利于积极促进两岸文化融合,为两岸和平统一提供坚实的民众基础和强大的文化动力;深化闽台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两岸经贸的合作与交流,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环海峡经济区”的形成提供重要的文化基础。通过发展经济、加强经贸交流与合作,促进文化上感情上的良性互动增强吸引力,推动祖国和平统一。

三、深化闽台文化交流的现状分析

随着两岸关系的持续发展,两岸文化交流跨入了一个新时代。据统计,截至去年底,经省文化厅办理的闽台文化交流项目有203批共13028人次(不含营业性交流演出项目),其中赴台151批共5006人次,来闽52批共8022人次。目前,两岸文化交流已遍及文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曲艺、杂技、文物、民俗、艺术教育、图书馆、文化管理等各个领域。“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海峡两岸南音展演暨民间艺术节”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也不断密切着两岸文化联系。此外,民间交往更加频繁,“两马同春闹元宵”、两岸七夕牵手会妈祖文化旅游节、开漳圣王文化节等活动,迎来大批台胞到闽寻根谒祖、探亲旅游。福建文化艺术交流团赴台参加“郑成功文化节”、莆田湄洲举办的“天下妈祖回娘家”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等,在两地产生强烈共鸣,教科体卫交流活跃。同时,两地还举办两岸大学校长论坛、两岸中学生演讲比赛等,开展闽台职业院校校际交流,部分本科高校扩大对台单独招生,在闽高校就读台生逾800人另外,还开展闽台科技项目合作,组建海峡西岸科技协作联盟,医学界、体育界交流互访也日趋频繁。这说明了闽台文化交流中福建在对台文化交流中正呈现出领域多元化、往来频繁化、活动品牌化、交流学术化、机制常态化的特点。[2]

近年来,闽台文化交流有新的突破、新的成效、新的飞跃,为两岸的合作、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因各种原因,闽台文化交流中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缺乏资源的科学整合创新。全省各地均有各具特色的对台文化产品,或文化优势或血缘优势或地域优势等等不一而足,但是这些文化品牌或文化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整合和规划,基本上是分散交流,闽台文化资源未能形成规模,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如厦门、泉州、漳州三市虽同属闽南文化区域,但往往立足本位,三点一线不成面。

第二,资金政策还不够配套。福建省尽管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但仍然远远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由于财政不支,许多传统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改善,如木偶、锦歌、南音、剪纸等民间文化遗产由于缺乏市场化经营,面临丧失的危机。文物保护工作中,也因经费不足使得一些很有价值的对台文物因常年失修而破烂不堪。一些祖祠、祖墓、民居、民间信仰场所、人文景观等实物文化遗产呈现出衰败、弱化、绝迹的现象。经费投入不足这也是福建省在吸引台湾人才方面的不利因素,直接影响着闽台人才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拓展。

第三,交流工作不够平衡、健全。福州市的对台文化交流均由对台部门和文化部门主导,社会团体、民间团体组织的交流项目基本上没有开展。没有专门的闽台文化交流机构,没有专项的交流基金会,导致对台文化交流缺乏连续性和长效机制,而且闽台双方均存在沟通不够的情况,文化交流上缺乏总体思路和长远规划,出现急功近利、为交流而交流的现象。此外,闽台文化交流报批手续繁琐、效率低下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第四,政治顾虑依然存在。政治顾虑仍然是当前两岸文化交流中面临的最大障碍所在。两岸长达近60年的持续对抗,使双方互信程度比较低。尽管当前国民党在岛内执政,但台湾当局仍然在两岸交流上设置了许多制度、政策障碍,限制两岸人民交流往来的深度和广度。这个问题无疑给两岸的沟通交流、民众的日常往来带来很大障碍。因为种种原因,台湾将祖国大陆居民分成三类并设置各种限制条件阻扰大陆居民入岛访问手续的繁复、规定的严格、旅途的不便,都使中国大陆人士来台意愿降低,平白丧失大好商机,令台湾旅游业界叫苦不迭。

四、当前深化闽台两岸文化交流的举措

当前闽台文化交流有了新的突破、新的成效新的飞跃,福建在涉台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越来越突出。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响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号召,为深入和发展闽台文化研究,传承海峡两岸文化,早日实现两岸文化认同与和平统一,笔者建议应在如下方面加大措施力度:

(一)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不断扩大闽台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首先要解放思想,营造环境。开展闽台文化交流最关键的是破除过去对闽台工作复杂性、敏感性而“不想管、不敢管、不会管”的思维定势。[3]凡是有助于增进两岸同胞情谊的事,有助于融洽两岸同胞感情的事,有助于推动两岸和平统一的事,都要大胆探索、勇于推进、率先实施。要把扩大闽台文化交流当作是推动福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的一大重要举措。要形成关心、支持闽台文化交流的共识,为扩大闽台文化交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其次要抓住机遇,开拓思路。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契机,福建要抓住历史机遇,集聚资源,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不断增强闽台文化交流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闽台文化交流的思路规模和实效上探索实践、开拓创新,为两岸真正实现“大三通”消除障碍、开创先例、积累经验。

(二)理顺政策措施,创新政策工作机制

1、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工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邀请福建的书画、戏曲、工艺美术界人士赴台,参观拜谒台湾祖祠、祖庙,举行恳亲会、展览会和戏剧演出,拜访名人,增进民间文化往来。用好中央赋予福建省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优化文化产业合作环境。鼓励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加大对闽台文化交流的投入,为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和重大活动提供人力、财力、物力支持。健全市场机制,开辟多元投入渠道,将适合市场运作的文化交流项目推向市场。加强与岛内各界人士、合作伙伴的信息交流,适时征询他们对改进文化交流的意见。

2、理顺关系,改进审批手续。我们要树立大局意识,切实为两岸文化交流服务,推动和促进两岸关系大局的积极发展。要理顺部门关系,加强宗教、台办、外事、公安出入境等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和行动;要尽量简化审批手续,取消不必要的环节,避免重复审批,努力做到既方便人、又节约行政成本,既提高行政效率、又促进两岸交流。要加快审批办理时限,能立即办理的从速办理,能不拖延的决不拖延。

3、增加资金投入,设立闽台文化交流专项基金。促进两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资金投入是保证。要支持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文艺团体开展对台交流演出、举办各种展览活动;资助台湾演艺团体和个人来榕交流演出。充分发挥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寿山石文化这福州的四大品牌文化在对台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还要加快文化基地的硬件建设。这些都需要政府增加资金投入。

(三)做好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发展闽台独特的区域文化

祖庙、祖墓、民居、寺庙及一些文物史迹等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以及方言、民俗等易于流失的非物质文化是闽台两地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文化纽带。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旧城改造、农村城市化等给文物保护,特别是那些尚不及或不足以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涉台文物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许多宝贵的文物史迹正逐渐湮灭。应当要创立涉台文物保护利用专项工程,对已年久失修的文物古迹进行分期分批抢修,以方便同胞回乡谒祖朝拜。同时加快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建设进程,健全法规体系,坚持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能力。

(四)发挥对台交流优势,把福建建成全国对台文化交流的核心基地

一要充分利用福建的文物史迹和历史名人优势,开展两岸文化交流活动。在禁烟英雄林则徐闽王王审知的故里福州,爱国侨领陈嘉庚的家乡厦门,收复台湾民族将领郑成功的祖籍地南安,海峡女神林默娘(妈祖)的诞生地莆田湄洲岛,宋代名臣蔡襄的故里仙游等地举行学术研讨和招商峰会,推动闽台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合作,促进两岸文化研究和学术的繁荣。

二要加大发挥闽台祖地文化优势,拓宽两岸文化合作领域。发挥福建省独有的祖地文化优势,积极促成各类族谱展、涉台文物展、福建工艺美术展、福建民间民俗展及民间技艺展示,使闽台文化交流更趋常态化。积极促成各地开展的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朱子文化节”、“慈济文化节”等系列涉台文化交流活动,实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闽台文化交流新格局。

(五)抓好文化产业工程,构建闽台文化产业合作平台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闽台两地一脉相承闽台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随着闽台文化交流的持续升温,两岸文化产业界正从文化往来走向共同打造文化产业链,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为主题,以重大台资文化项目为龙头。福建省要进一步延伸文化产业链,就要重点加强与台湾在文化旅游会展业、动漫游戏业、演艺娱乐业、美术工艺品业等方面的对接,积极构建闽台文化产业合作平台。在产业合作方面,持续办好海峡两岸文博会和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争取文化交流入岛产生良好效益。

(六)科学整合闽台文化资源,进一步打造交流品牌

1、整合闽台文化资源,建立“海峡文化共同体”的发展格局。[4]如将对厦门、泉州、漳州三地闽南文化的整合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上承中原,下续台湾。三市同属闽南文化的共同区域,也往往立足本位,三点一线不成面。所以厦门、泉州、漳州三市应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和地方利益的存在,发挥资源集聚效应,超出本地范围在更大区域内来思考、谋划关于闽南文化这一品牌的统筹整合,从而建立闽南文化保护区。

2、整合文化优势力量,进一步打造交流品牌。有重点地做好文化交流项目的优选、培育和扶持工作,在多方面形成一批影响大、可持续、见长效的交流品牌。如一年一度的“保生慈济文化节”在名称上增加“海峡两岸”字样,这标志着“保生慈济文化节”已从海沧走向海峡两岸,根脉相系的闽南祖地文化资源被不断挖掘,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福建在对台工作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文化节”已成为促进两岸交流和往来、增进两岸同胞情谊和福祉的重要平台。

“岁月长流,不忘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云天阻隔,难断两岸同胞骨肉深情。”[5](P45)当前随着海峡两岸交往的纵深发展,闽台文化交流将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已经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我们应该要抓住文化建设和发展这一历史性机遇,更深入地挖掘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精神价值,更广泛地融入两岸文化交流,不断拓宽工作思路,通过各种活动加强两岸同胞的往来和文化交流,在我们共同努力之下,海峡两岸的文化界同仁携起手来,以文化交流互动来促进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1]杨丽华,汤毓贤.挖掘闽台文化共性促进两岸文化交流[EB/OL].福建文物网,2005-03-11.

[2]刘清.略论闽台文化的渊源及其特有的伦理价值观[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7).

[3]吴碧英.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地域形态[J].福州党校学报,2004,(3).

[4]祖群英.当前闽台文化交流的机制创新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4).

[5]连横.台湾通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

G12

A

1671-2803(2012)03-0086-05

2012-04-22

张耀影(1980—),女,福建福安人,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讲师。

责任编辑:许 莉

猜你喜欢

闽台文化交流福建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那个梦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