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的社会管理思想初探
2012-08-15林伟京
林伟京
(嘉应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叶剑英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全国解放前夕,他组织队伍接管北平,担任了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和第一任市长,接着,他奉命南下,领导了解放广东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等职务,后来担任党、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叶剑英对社会管理做了积极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
一、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
社会稳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提,保持社会稳定是大局,这是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整个社会都是乱乱的,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必然受到阻碍和破坏,结果什么事情都办不成,遭殃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叶剑英非常重视维护社会的稳定,作为北平市的首任市长,他把整顿治安,建立革命秩序,看作是巩固新生政权,顺利开展各项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北平的混乱秩序,如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整顿摊贩等,从而维护了北平的社会稳定。后来,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叶剑英任第一书记,1949年9月,他主持召开赣州会议,研究解放广东的方针、政策、作战计划等问题,叶剑英在干部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城市管理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政策,认为:城市管理的总任务,是安定秩序,团结人民,恢复与发展生产建设。在安定秩序方面,要肃清反动派潜伏力量,这里叶剑英把维护城市的稳定,建立安定有序的秩序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任务,为城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努力,使城市社会秩序得到了稳定。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江青一伙的破坏,党和国家事业受到严重干扰,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非常突出。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叶剑英深刻指出:林彪、“四人帮”利用“文化大革命”,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作风搞乱了。一乱就会忙于自己打内战,不能集中精力建设国家。这个经验要深刻记取。他认为“要把国家建设好,首先国家要安定,社会要安定,要安定团结才能建设。”“乱,建设事业就被破坏,要搞建设就不要乱。”[1]P468叶剑英的论述是对“文化大革命”教训深刻认识和反思的结果,符合党和国家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可和赞同。由于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努力,我国出现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有序的局面,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对此,叶剑英非常高兴,1979年6月,在出席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讨论时指出:“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有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搞好调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可以大踏步前进。”[1]P505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顺利开展,但社会上也有一些不稳定因素,对此,叶剑英高度重视,1980年11月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指出:“不管是搞四化建设、搞经济调整、搞各项重大改革,都一定要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社会现实生活中还存在不安定的因素。……如果我们掉以轻心,听任这些不安定的因素蔓延滋长,就可能造成动荡不安的局面,危害我们的事业。因此,各地区、各部门和各部队,都要努力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安定团结,确保局势稳定。”[2]P1196-1197叶剑英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强调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
二、协调关系、规范行为,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在社会管理过程中,社会关系纷繁复杂,有人与人之间的,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个人与集体的等,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在这些关系中处于关键的又是利益关系问题,这些关系的好坏会影响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协调社会关系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对此,叶剑英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
在生产与生活方面,叶剑英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认为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既要抓生产,又要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要很好安排,要给群众迫切需要的东西,解决生活问题。特别是山区,要处理好农业与副业的关系,他说:“山区,靠山吃山。要向山区进军,种茶叶、木茨、茶油、药材。搞副业,要多种经营,按比例发展。”[1]P469军队建设中也有许多关系要协调好,否则会引起社会矛盾。叶剑英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意识到这些问题,作了专门论述,如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问题上,强调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指出要“坚决反对那种不根据国家的实际需要和可能,而片面强调军事需要向国家多要钱多要人的错误观点。”但“也建议国家的经济建设必须适当照顾国防的需要。除保持和发展一定比例的国防工业外,其他工业和经济建设还应把平时和战时的需要密切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既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又有利于保卫国防安全的需要。”[1]P282-283此外,叶剑英还谈了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等七个方面的关系,并对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做了具体论述。这些关系中的每一个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处理不好会影响军队建设,叶剑英的论述对协调好军队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促进人民军队的建设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处理好与各党派、各阶层人士的关系,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对国家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影响极大,叶剑英强调要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祖国建设服务,“对统一战线工作,叶剑英从不满足于一般的号召,而是把工作具体地做到一个人一个人的身上,使他们实际地感受到共产党人和人民政府的关怀、温暖,并尽其所能为人民做些有益的工作。”[3]P216
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时必须考虑各方面的合理诉求,解决群众的利益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消除矛盾,减少阻力。北平解放初期,如何处理摊贩问题和市政管理的关系?取缔它必然影响部分群众的生活,导致政府和群众的矛盾,任其自由发展又会影响市政和交通秩序。为处理好这一矛盾,叶剑英召开摊贩代表会议,指出:“我们共产党办事是讲道理的,服从真理,实事求是的。所谓真理,就是符合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凡是对大多数人民有利益的事情,我们共产党人就要办,而且我们不懂的事就请教别人。”[1]P158-159最后,“对摊贩实行‘择地迁移’或‘就地整理’。规定摊贩必须依法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牌照,并照章纳税。经过对全市四万余户摊贩的整顿,既保护了摊贩的合理营业,又使市政和交通秩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3]P194
社会活动的有序开展,必须依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行为规范,这也是社会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如果社会行为失范,社会成员各自为政,社会活动难于有序开展,必然导致社会秩序混乱,社会就难于向前发展。“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和破坏,社会极度混乱;而实行改革开放后,又出现一些新的问题,社会上出现价值观的多元化,传统道德观念受到严重冲击,腐败问题比较突出。对此,叶剑英十分重视,强调要规范社会行为,提出:一是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形成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他要求广大干部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用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他要求学习各条战线上的先进模范人物,用他们的事迹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他认为雷锋这一共产主义战士典型,应持久不懈地宣传,以激励人民的革命精神。三是要加强法制建设。规范社会行为,一方面要加强思想建设,另方面要加强法制建设,通过法律规范,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人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叶剑英担任北平市长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期间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维护社会秩序、发展生产、保护人民利益等方面的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法制建设受到严重破坏,社会上出现许多违法乱纪行为,因此,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在他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期间,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规章制度,我国的法制建设得到逐步完善并对社会管理起了积极作用。
三、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
社会管理要搞好,离不开健全的社会管理机制,如果社会管理机制完善,能有效的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等。叶剑英提出各级领导机关都要制定各种必要的规章条例,以此约束人们的行为,他说“一定要做到全国一切行政机关、一切企业事业单位在工作中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制度可遵守。”[1]P510如何完善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叶剑英提出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1.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各级干部的管理能力。在社会管理中,各级党委和政府负有重要责任,是社会管理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因此,搞好社会管理首先要加强党委和政府班子的建设。还在主政广东时,叶剑英就提出各级组织和宣传工作必须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建设一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党。这个党要有高度的觉悟、严密的组织和铁的纪律。这样,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走到我们要达到的共产主义社会。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任务非常艰巨,而我们各级干部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因此,他要求广大干部要适应新的形势,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业务本领。粉碎“四人帮”后,叶剑英大声疾呼:广大干部既要掌握马列主义,又要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本部门的行家能手。他还提出通过各种形式对干部进行培训,这些思想为新时期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各级干部的管理能力指明了方向。
2.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实行社会管理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要是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加强民主管理,实行民主集中制。北平市政权系统确立时,叶剑英就注意调动各方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他提出,各种团体,如工会、共青团、妇联会、学生会等,全市二百万人,都按性质和职业,分别列入固定的组织系统。这样,政府的法令,通过各种组织系统的团体,传达到群众中间,群众有何意见,再系统地反映上来。如此,才会有利于政策的推行。普遍地收集人民的意见,这就是民主集中制的表现。主政广东时,他提出工业系统中的行政和工会干部必须做好两项准备工作:一是实行工厂管理民主化,也就是要确立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二是建立各种管理制度。粉碎“四人帮”后,叶剑英在不同的会议上反复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提出要保障人民群众真正享有参加管理国家事务和本单位事务的权力,指出“一个领导干部,就要坚持集体领导,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中群众的智慧,这样,才能生气勃勃的把工作搞好。”[1]P575他强调,在历史上,对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是坚持得好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就顺利,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反之,就受到损害。
3.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统得过死,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社会管理。叶剑英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认识到必须改革这种管理体制,提出“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进行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要在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适当扩大地方的经济权限。”[1]P541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保障人民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筹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保护好各方面权益。叶剑英主张在中央统一领导下下放权力,发挥各方面作用的观点,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广大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思想,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四、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努力为广大群众服务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这就要求各级干部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必须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努力为广大群众服务。叶剑英始终关注这一问题,1949年4月的北平市人民政府干部会议上,叶剑英在讲话中就要求广大干部多为人民的利益着想,1950年南方大学成立典礼大会上,叶剑英要求广大学员要牢牢记住为人民服务,指出:为人民做一分事,人民就可以得到一分的利益,做十分的分事,人民就可以得到十分的利益。改革开放初始,针对干部中存在的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现象,叶剑英要求广大干部要加以克服,处理好干部和群众的关系。
如何在实践中维护群众利益,为广大群众服务?叶剑英提出:
1.大力发展经济,为解决群众利益提供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必须以大力发展经济为前提,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社会问题的解决就有了条件。叶剑英提出要狠抓经济建设,把它当作一项长期任务,一直搞下去,以便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他指出:“一定要努力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扫除浪费,提高效率,革新技术,不断挖掘新的生产潜力,开辟新的生产门路,增加新的社会财富。”[1]P540叶剑英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2.注意解决群众的民生问题。社会管理要搞好,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就必须把社会的物质财富更多的用到改善民生上。叶剑英一贯关注民生问题。1949年3月的北平市城区区长会议上,叶剑英要求干部们要保障群众的切身利益,他指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除了要使人民生活有保障,并且有机会普遍地受到教育外,还得要保障健康,减少人民的死亡率。”[2]P534主政广东时,为发展橡胶事业,叶剑英很关心工人的福利事业,他认为工人是建设工作的主力,要想办法把工人生活搞好,要建筑宿舍,要照顾工人家属生活。要办子弟学校、办医院、俱乐部。这些想法对调动广大工人的积极性,促进中国橡胶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979年9月,他讲话要求:想尽办法解决“群众在就业、住房、吃饭、交通、环境保护、劳动保护、医疗、幼托、青少年教育、读书、娱乐等方面的迫切问题。”[1]P575叶剑英的呼吁得到了落实,我国逐步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取得重大成就。
3.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人民群众的利益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还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长。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多方面利益要求。早在1949年7月,叶剑英讲话就提出:“只有继续提高我们的文化,新社会的建设才有保障。抛开文化建设、思想建设、文艺建设,单纯地搞经济建设、物质建设是不可能的。”[1]P545后来他提出要继续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加强群众的社会教育。主政广东时,强调要抓好文化教育,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改革开放后,叶剑英强调搞社会主义必须既抓物质文明建设,同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他提出要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保障全体公民的民主权利,让全国各族人民能够更加充分地行使管理国家、管理经济、管理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的权力。
[1]叶剑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叶剑英年谱一八九七——一九八六(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3]军事科学院《叶剑英军传》编写组.叶剑英军传略[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