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预见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的应用
2012-08-15驻马店市科技信息研究所李惠茹
驻马店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李惠茹
技术预见在建设中原经济区中的应用
驻马店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李惠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实体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中小型加工业的发展更是迅猛。但是经过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洗礼,实体经济也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战场。为了减少经济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国务院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中原经济区的规划区域以河南省为主体,包括与河南省毗邻的晋东南、鲁西南、冀南、皖北的部分区域,具体范围涵盖30个地级市和2个县,区域面积28.9万km2,涉及人口约1.7亿人。而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这也就是说要发展建设好中原经济区,技术预见要先行。
一、技术预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中可以看到其重点是“三化”协调发展。对河南省来说,首先,要搞好农业先进生产的技术预见,其次是做好城镇化布局,然后才是以保护生态和环境的高新技术生产。所以,在整个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每一个地级城市都要有自己的发展技术预见,合并为河南省发展的主线,再与周边各地有机结果制定出总体的技术预见。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中原经济区建设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
二、如何做好中原经济区建议的技术预见
1.强农固本,以农业科技创新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沿海及江浙的发展模式都是从加工业开始的,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却付出了生态和环境的代价,而且还受制于国外高科技公司。因此,中原经济区建设不能以发展速度来影响技术预见,而要以如何更好地生存来引导技术预见。这就要求把粮食生产放在第一位,不能再让国外的大集团以技术来控制我们的生产,更不能为了快速发展而牺牲本土经济模式。这就要求河南省要以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为下一步的发展重心,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园、改善和提高土地质量、实行农业集约化生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鼓励科技人员下乡等。
2.保护和发展我国良种资源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别注重工业生产,而粮食生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在今后的粮食作物生产中我国继续保持这种态度,那么国外可以通过粮食来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更有可能用粮食来制约政治格局,这将是一种灾难。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大豆的国家,大豆也是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由于大豆可以用于生产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豆油及豆制品,所以大豆也是关系民生的一种特殊商品。1996年4月1日,我国取消了大豆进口贸易管制,自此以后,国外大豆大量进入我国市场,然而我国的大豆生产则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我国迅速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大豆净进口国。近年来更是需要越来越多地进口国外大豆来满足国内需求,大豆的进口依存度已经突破了70%。我国主要从美国、巴西、阿根廷3个国家进口大豆。2008年,我国进口大豆3 743.6万ts,自上述3国进口量合计占同期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98.7%。而且,在国际市场的大豆定价中我国已失去话语权。不仅如此,我国以大豆为原料的中小型企业和本土榨油企业不堪重负,纷纷宣布破产,外资也趁机以低价兼并这些压榨企业并控制了我国85%的大豆实际加工总量。实际情况表明,我国大豆生产及榨油产业已经出现警示讯号。控制着国内榨油企业的跨国粮商开始大量进口国际大豆并利用其垄断地位压价打击我国大豆种植业,导致我国大豆种植业不断衰落。只有增强本国大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大豆进口依存度过高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的威胁。我国的大豆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因此,要从国家利益出发,把握大豆产业安全,保护我国农民利益,充分发挥技术引领,扩大我国自己的种业生产,加强非转基因即绿色大豆的生产和出口,以开拓国内和国外市场,约束外资行为,争取大豆产业的话语权。从大豆生产及产业化的过程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加强我国的其他主要粮食作物的种业自主创新。要有前瞻性的捕捉农业生产的技术预见。
3.保护环境,做好城镇化建设的技术预见。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告别农民进城才是城镇化建设的思维模式,要把农村建设成新社区,新社区就是城镇化的一部分,这样可以避免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带来的弊端。新型城镇化建设土地的利用涉及如何切实保护耕地和合理用地效益及环境保护,解决这个十分前沿的问题,应从转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式角度为出发点,向节约集约要效率、向综合整治要效益,树立科学发展观,依法严格保护资源为宗旨,走内涵存量综合整治,挖潜节约集约用地和环境保护之路。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以加强土地整治、环境保护、合理开发、集约利用为前提,以提高现有城市用地的集约化整治利用程度和依法深入开展整治城市存量建设用地为重点,转变土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采取积极的集约用地方式,多层次加强新城镇土地整治、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严格土地资源管理和新城镇建设发展的同时,在节约用地、集约用地方式上和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策略上动脑筋、想办法,作出合理统筹规划,深入实践新城镇土地整治、环境保护策略和有效措施,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式上的根本转变,进而全面深入地促进新城镇土地综合整治和环境保护建设的共同发展。
这就要求在城镇化建设中做好整体规划,这一点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建设经验,在城市建设中不能求快,而是求长远。政府在这方面不仅要有规划而且要有投入。就是把已经整治好的用地,由政府出资整理成“熟地”,“熟地”的概念就是根据这一区域的建设要求,政府把公共设施建设到位后,再由开发商开发。公共设施包括水、电、煤气、污水处理等相应的管网建设。这些设施都要按照百年大计来实施,而不能像现在这样今天建设明天改,这样既浪费资源又不符合环保的理念。所以,规划、建设、电力、水资源、公路等相关部门要在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中根据自身的发展作出各自的技术预见,再由专家组汇总,作出整体的发展技术预见。而档案部门要做好相应的档案管理,要有责任追溯,这样才能保证中原经济区建设在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前提下快速有序的进行。
4.核心技术,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症结所在,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所以,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不能再重复沿海的道路,更不能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搞低质重复的发展,宁可慢,也不可冒进,要抓住新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依托科技重大专项,力争在高端装备、信息网络、系统软件、关键材料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中原经济区是粮食核心区,因此,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笔者认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农作物废物的综合利用,及再生能源的利用。如果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能够有效保护环境,还能解决能源供应紧张等诸多问题。河南省应该因地制宜,找准自己的长处与短板,在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下有重点地制定自己的技术制高点,占领核心技术。
综上,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要在总结过去改革开放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一条适应自身特色的技术路线,也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整个谋划过程中,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实践要领。紧扣“三化”协调发展这一主题和主线,在“三化”协调发展方面下工夫,加强统筹协调,5省联动,内在联系、有机统一。加强空间布局研究,明确主体功能格局,加强基础设施项目的统筹协调,细化阶段发展目标,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密切配合。确保给子孙后代留一片蓝天绿水的生态环境的同时,造就一个经济快速和谐发展的新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