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届西太平洋海军医学研讨会简况及启示

2012-08-15方以群李富山

海军医学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脱险艇员潜水

方以群,郁 忠,李富山

第三届西太平洋海军医学研讨会简况及启示

方以群,郁 忠,李富山

海军医学;研讨会;学术交流

2011年3月21-28日,在新加坡举办了第3届西太平洋海军医学研讨会。笔者作为中国海军医学代表参加了该次会议,会上介绍了我国潜水医学研究进展,进行了学术交流。现将该次学术会议的情况作一介绍。

1 会议基本情况

本次会议为第4届西太平洋海军反水雷、潜水演习和第3届西太平洋海军医学研讨会中的医学研讨会部分。由新加坡海军和印度尼西亚海军联合主办,9个国家19名潜水医学官员和专家参加了研讨会。会议期间,澳大利亚、智利、中国、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国海军分别介绍了各国海军潜水医学的情况,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智利、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和美国等国海军的部分潜水医学学者进行了潜水医学学术交流,还组织参观了新加坡海军的MV Swift Rescue援潜救生船、新加坡中央医院的高气压医学科及其主要的高气压医学设备,各国海军潜水医学专业人员之间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

2 交流的主要内容

各国海军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潜水医学研究和训练保障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各国海军主要是开展“以人为本、以安全为中心”的潜水医学研究和保障工作。

2.1 新加坡海军的援潜救生及医学保障装备 新加坡海军虽然规模不大,舰艇数量不多,但是具有独立的援潜救生体系及其装备,配备有援潜救生船、深潜救生艇、遥控潜器等装备。新加坡海军潜艇编制仅33人,但是水面救援的船用加压舱可容纳50人,拥有及时救治失事潜艇艇员的足够能力。新加坡将船用加压舱分为6个舱室,提高了其实用性,可分批对救助到水面的脱险艇员进行再加压治疗。MV Swift Rescue救援船和加压舱均结合卫勤和治疗需要进行了设计,医学人员,特别是潜水医学人员参与了设计。在MV Swift Rescue救援船上设置了8张ICU病床和10张普通救治病床,6个加压舱中,4个可以容纳10人的舱室均设置了监护抢救设备,以满足再加压治疗时紧急救治、再加压治疗后伤员的后续治疗和其他伤病的救治。

2.2 潜艇艇员水下脱险训练 在潜艇艇员水下脱险方面,新加坡海军使用英国研制的MK10作为艇员脱险装具,要求所有艇员均必须经过快速上浮脱险训练并且合格后才能上艇。目前在瑞典卡尔克斯鲁纳海军基地训练,训练深度18 m。澳大利亚海军也采用英国研制的MK10作为艇员脱险装具进行潜艇艇员水下脱险研究。经过多年研究和分析,发现艇员需要3年进行1次复训,艇员经过5次训练后就能完全熟练掌握该技术,不需要再参加训练。研究还显示,训练深度一般控制在18 m以浅,该深度既可满足训练的需要,又可减少减压病、肺气压伤或其他潜水疾病的发生,提高了训练的安全性。

2.3 高压暴露后的救援 在高气压暴露后集体救援方面,世界上公认高压饱和暴露后救援限制在50 m以浅[1],但是潜艇失事后,往往发生潜艇固壳破损,失事潜艇舱室内压力增加,可能超过50 m,因此,为了解决此问题,澳大利亚海军在其深潜救生艇Remora发生事故后,拟建造新的深潜救生艇。在建造前进行了研究论证,其潜水医学中心主任建议将新建的深潜救生艇高压救援压力从50 m提高到70~80 m,并将开展相关的医学保障研究工作,以满足军事需求。

2.4 潜艇艇员水下脱险装备 新加坡海军以往均采用英国和美国海军的成熟技术和装备,但是发现部分技术和装备不是针对新加坡海军进行设计的,不能确定引进装备是否能满足新加坡海军的需要。如在潜艇艇员水下脱险服方面,英国海军需要解决脱险艇员到达水面后等待救援时的寒冷问题,新加坡海军需要解决在热区的防暑问题。因此,近年来新加坡海军针对潜艇艇员水下脱险,研究了Beautiford和BFA公司生产的全身型和半身型脱险服在热区使用时对人员健康的影响。研究显示,2个公司生产的2种脱险服均可满足新加坡海军的需求。新加坡海军根据医学研究结果确定需要采购的装备。

在等待救援方面,由于Sodalime二氧化碳吸收剂存在效率低、使用量大、粉尘多、对艇员皮肤等部位产生刺激的问题,新加坡海军研究了新型二氧化碳吸收剂——LiOH布帘的使用效率。实验以现役潜艇为场所,以实编满员(33人)为背景进行。结果显示,按照1.5 kg/(人·d),配备98 kg LiOH可以满足48 h需求,舱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在安全范围内,而使用以往的Sodalime吸收剂需要160 kg。说明LiOH布帘较原来Sodalime二氧化碳吸收剂具有效率高、使用量少、刺激性小的优点。此研究结果为今后选用新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提供了理论支撑。

3 思考与建议

3.1 在科研工作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参与新型装备建设 在国外,很多海军医学人员均参与新型装备的引进、研制论证、试验和保障,以使装备充分发挥作用,满足人员医学要求和卫生学需求。如新加坡海军援潜救生船的建造中充分考虑到伤员的水面救治,提供了ICU和普通病床,甚至在加压舱内配备了急救医疗设备,以满足医疗的需求。今后,我国在装备研制、配备与技术训练时,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尤其是在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与建造时,医学专业人员要积极参与,将医学研究成果用于新型舰船和装备的研制和生产中,确保平战时舰(艇)员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如在今后的援潜救生船只设计中,潜水医学人员应介入其综合论证和方案设计,结合失事潜艇艇员水面救援和救治的程序,结合卫勤需求,设计新型援潜救生船,使其不仅能满足潜水和脱险的需要,也能满足脱险艇员水面救援的医疗救治需求。

3.2 在科研方向上,要面向部队,研究解决部队急需解决的问题 纵观各国海军开展的潜水医学研究,均以解决部队问题、提高潜水作业的安全性为目标,研究背景也是部队的实际需求。如新加坡海军的LiOH布帘试验,就是在目前部队实际使用的潜艇上进行的,以全员满编为研究对象。

今后在援潜救生和潜水作业的医学保障研究中,应积极研究目前影响潜艇艇员水下脱险和潜水员水下作业及水下特种作战人员的安全问题,包括组织实施计划、应急预案、装具和装备及其他影响安全的因素,全面、多角度提出提高潜艇艇员水下脱险和潜水作业的安全技术与要求。随着我海军潜艇部队的发展,对援潜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国已经具备153 m快速上浮脱险的技术和能力,但是与潜艇部队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与国际上183 m的脱险深度也有一定距离,因此需要我们积极研究更大深度、更加安全的快速上浮脱险技术、方法、装具及其医学保障技术。在集体救援方面,还需要研究高压环境下的救援技术及其装备,研究失事潜艇艇员等待救援时延长艇员生存时间的措施和技术,积极研究脱险后艇员在水面待援及其出现急性减压病后的救治措施,综合提高我军援潜救生能力和水平。

3.3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此次学术交流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潜水医学界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基本了解和掌握了国外潜水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了解了部分国家的发展设想。通过交流,今后在研究和训练工作中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对于开展潜水医学研究,促进本专业学术发展,推动学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学术交流是了解世界各国军事医学研究动态的重要途径,也是展示我国海军潜水医学地位的机会。在本次研讨会上,泰国和马来西亚均派了5人参加,虽然他们的潜水医学技术并不先进,但是他们勇于显示其研究工作和成果,值得我们学习。我国在潜水医学方面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无论是应用研究还是基础理论研究,包括大深度饱和潜水和潜艇艇员快速上浮脱险等方面,均处于国际先进行列。但是由于我们很少在国际会议上交流,很少进行展示,因此,国外很多国家对我们不了解,认为我国潜水医学非常落后。在本次会议上,对我国潜水医学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使国外对我国的潜水医学研究现状有了基本了解,提高了我国在国际潜水医学界的地位。西太平洋潜水医学研讨会今后还要举办,建议今后积极参与类似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及国际和区域性的训练、演习,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医学交流,不断提升我国潜水医学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

[1]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Military Agency.Assembly of recovery and rescue for forces equipment and specialist advisers[M].Chapter 2.The Submarine Rescue Manual ATP57(A)/MTP57(A).2000:2-3.

[2] Richard EM,Gorman FG.Treatment of the decompression disorders.The physiology and medicine of diving[M].5ed.London:Saunders,2003:600-650.

[3] US 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 Closed-circuit mixed-gas UBA diving.US//Navy Diving Manual[M].Chapter 17.4ed.US Govermment Printing Office.2001:17/1-61.

[4] US Naval Sea Systems Command Closed-circuit oxygen UBA diving.US//Navy Diving Manual[M].Chapter 18.4ed.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01:18/1-57.

R821

B

1009-0754(2012)01-0049-03

200433 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方以群);海军司令部军训部(郁忠);海军司令部航保部(李富山)

2.5 减压病救治技术 虽然减压病的救治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均采用美国海军减压病治疗表[2],但是如何减少减压病的发生、提高减压病的救治效果、利用较低治疗压力高压氧治疗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采用综合治疗、选用不同的呼吸气体提高治疗效果,是目前国际上潜水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新西兰潜水医学专家在研究影响安全减压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综合救治措施,包括以吸氧为主的较低压力的再加压治疗,增加液体补充,应用NO诱导剂等方法提高救治效果。

2.6 水下特种作战生命支持技术 国际上一致采用闭式和半闭式潜水装具作为水下特种作战用呼吸器[3-4],在使用中发现有一定的氧中毒和二氧化碳中毒发生率,因此新西兰海军和澳大利亚海军近年来对闭式和半闭式潜水装具的安全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发现事故主要是由潜水装具的故障产生的,导致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增加,致使潜水事故的发生。提出今后不仅要提高水下特种作战呼吸器研制水平,而且在水下特种作战医学保障工作中要加强对装具的监管,减少事故的发生。

2.7 高压氧的临床应用 印度尼西亚海军介绍了高压氧对小儿孤独症治疗的效果,并展示了具体的治疗病例,认为高压氧对减轻小儿孤独症症状具有明显的效果。新加坡海军报告了高压氧治疗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高压氧对很多难治性伤口、久治不愈伤口、急性烧伤创面、放射治疗致损伤和伤口、移植皮瓣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促进了伤口的愈合。

2.8 其他 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家,海军规模不大,医务人员更少,目前海军卫生人员约140人,其中100人为服现役的卫生人员,他们主要在第一线服役,如在舰艇从事医疗工作,一般服役2年左右。另有20人左右的卫勤指挥人员,一直在海军各级机关工作,还有20余人在新加坡地方医院和海军基地医疗中心(类似基地门诊部)从事预防、军事医学工作,他们一般从事军事医学工作2~3年后回到医院从事临床工作。这种体系,既为部队提供了保障服务,也为部队医务人员提供了学习、提高的机会,保留了高水平的医务人员。通过这种部门间的轮转,提高了新加坡海军军医的医疗水平。

2011-07-01)

(本文编辑:施 莼)

猜你喜欢

脱险艇员潜水
潜水者
合川脱险
我们的一次遇险和脱险——“六大”的故事
非药物干预对改善潜艇艇员睡眠质量的作用研究
小鸡娃脱险
快乐潜水
潜水去
鲸鱼会得潜水病吗?
高压氧联合复方苦参碱治疗潜艇艇员银屑病11例
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