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人事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2012-08-15曹红霞
曹红霞
(郑州市卫生学校,郑州 450005)
学校人事管理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曹红霞
(郑州市卫生学校,郑州 450005)
人事管理;人本管理;中等职业学校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学校人事管理过程中,对人的智能和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管理的本质问题。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人人有自由的发展空间,达到和实现学校发展的最大目标。
1 人事管理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
人是管理的主体,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管理的根本任务是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能[1]。
1.1 在尊重人格的基础上管好人一个有尊严的人,他会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当他的工作被充分肯定和尊重时,他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应尽的责任,管理者要尊重每一个人。在尊重个人的基础上,要塑造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这是一个组织成功的基础;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谋求人的全面与自由发展,努力为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创造条件和机会。
1.2 凝聚人的合力这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整个学校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把学校建设成现代化的有强大竞争力的团队,是“以人为本”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2 增强服务意识
学校人事工作如何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正确理解学校人事工作的真实含义。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体到学校来说,就是如何为广大人民培养好学生,这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学校人事工作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培养人这个总体目标开展,要为全体教职工搞好服务,而不是为某个个人,为某部分人,更不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工作。因此,衡量学校人事工作是不是以人为本,就是要看人事工作是不是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的,是不是全心全意为广大教职工服务的。所以人事部门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好服务型人事部门,把人事管理同“以人为本”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具体要求如下:①要努力提高人事管理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人事管理工作者要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具有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更良好的文化素养,掌握和运用更先进的管理手段,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②要增强对人事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树立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忠实本职工作,勤于钻研,勇于开拓,踏实肯干,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精神。③变“人事管理”为人才服务。从管理学角度看,管理就是服务。要搞好服务,必须增强服务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由以往的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服务,完善人事部门的职责,加强服务功能。把人事管理活动当做一门技术来研究,制定符合学校职业规范的人才招聘、人才测评、业绩考核、薪金设计、等人事管理体系,为各级各类人员服务。在思想观念上要树立这样的意识:即人事管理不仅仅是单位行政管理的一个职能,更重要的是为单位和员工在人力资源方面提供服务。
3 体现人本管理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即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及单位的最重要资源,通过激励,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去实现预定的目标[2]。近几年来以人为本的管理已成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主旋律,强调根据教职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考虑到教职员工的成长和价值,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校园文化建设,使教职员工能够在工作中调动和发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达成学校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
3.1 以情管人任何学校管理的核心都是人,教师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有各种需要,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这些正是作为生命体的人的主要特性。生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表明,情感好比催化剂,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广泛的影响[3]。坚持“心中有人”的朴素理念,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从情感入手开展工作,一定要改变那种“以管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代之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关心每一个教师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存在和价值。只有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服务的管理才能真正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高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善用人、培养人、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良好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充分体现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管理才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
3.2 实施有效激励中体现以人为本激励是管理的核心。随着人本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归,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已经日益重视激励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学校的任何一项工作要收到实际效果,达成预期目标,都必须首先激活人力资源,动员和组织广大教职员工共担起责任,为实现学校目标而积极行动。中等职业人事管理者在有效运用激励手段时应注意:①激励要将教师个体的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统一起来,如采取措施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申报、高学历进修等,用学校的发展目标激励教师不断提升个体发展目标,使二者有机结合。②采取针对性原则,也就是说人事管理者要针对教职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设置激励目标和条件,增加激励效用。③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使教师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能够得到满足,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3.3 人才培养中体现以人为本人才是学校的最大的财富,人事管理者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用才之术、护才之胆、容才之量。在人才的使用上,首先要知人善用。扬长避短,把人才安排在最能发挥其长处的岗位上。在用人过程中,做到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当其长、用当其愿。日本索尼公司的总裁盛田昭夫劝说企业家“不是要寻找十全十美的人才,而是要发现并运用每个人的优点”。管理者用人不可求全责备,关键是要用人之长,容人之短。其次,在人才使用上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给人才以宽松的环境、用才的舞台,从待遇留人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由简单的“凝力”转向“凝心”,使个人的发展融入学校目标的实现过程之中。同时,要坚决采取保护性措施,避免出现或尽量减少教职工犯错误。在做好对人才使用的同时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不能“只叫马儿跑,不叫马吃草”,要改变过去对人才队伍培养措施不完善,重使用、轻培养,重要求、轻关怀的状态,要规范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要多投入,如设置“人才发展基金”,实施“中青年教师培养工程”等。
在学校传统管理方式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管理工程。它不能脱离学校的其他管理而独立存在,它需要与师资管理、教学管理等相互配套,共同发展,同时,也需要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员工的积极性,发扬团队管理的精神,用“心”管理,即教人要有责任心,育人要有爱心,待人要有诚心,才能使理论逐渐转化为实践经验,推动学校人事管理的内涵建设。
[1]吕学静.现代人事管理学[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
[2]成达如.学校管理的人本意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张友苏.管理心理与实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校:蔡秀连]
G 472.3
B
1008-9276(2012)03-0408-02
2012-02-05
曹红霞(1965-),女,郑州市人,本科,经济师,从事人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