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

2012-08-15张静湛江师范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戴高乐阿尔及利亚殖民

张静(湛江师范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浅析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

张静
(湛江师范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在法国的非殖民化历史中,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标志着法国殖民体系的终结。与黑非洲相对和平渐进的非殖民化道路相比,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进程呈现出战争与协商交织的特征。

法兰西帝国;非殖民化;阿尔及利亚战争;戴高乐

法国作为仅次于英国的全球第二大殖民帝国,在世界殖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非洲在法兰西殖民帝国版图中占有很大比例,而位于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却不同于其他的法属非洲殖民地。在某种意义上,对法国而言,它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与黑非洲相对和平渐进的非殖民化道路相比,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进程呈现出战争与协商交织的特征。

阿尔及利亚是众多法属殖民地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存在,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进程异常复杂和艰难。由于阿尔及利亚对于法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以及军事意义,法国当局一直将阿尔及利亚视为“法国的一部分”。拿破仑三世也曾经声称:“阿尔及利亚不是一个普通的殖民地,而是一个属地(possession)[1]。因此在面对阿尔及利亚战争时,法国政府将其视为国内暴动而强烈镇压。法国在阿尔及利亚长达132年的殖民统治期间,一直奉行的移民政策改变了当地的社会人口构成,到1954年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前,阿尔及利亚的欧洲人口已经突破100万人,其中法国人占到60%[2]。这些人与法国本土联系密切,他们享受着殖民宗主国的各种优待,一旦阿尔及利亚独立,将严重损害这一部分人的利益,因此,这一阶层强烈反对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阿尔及利亚有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有铁,铝,锌等宝贵矿产。戴高乐曾说:在我们的国家生活中,阿尔及利亚有着我们其他属地所不可比拟的重要性,有了阿尔及利亚,我们在非洲以及地中海的地位才得以加强。正是由于在维护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这一点上,法国各大阶层利益基本一致,因此导致了第四共和时期法国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的不妥协态度。

但是随着二战的结束,非殖民化已成为整个世界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反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阿尔及利亚的民族主义运动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面对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法国一方面要进行国内的战后重建,一方面要稳定其庞大的殖民体系,在这种背景下,戴高乐召开了布拉柴维尔会议,旨在进一步明确法国的殖民政策。会议指出,殖民地是法兰西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尽管法国也作出了一些让步,比如:扩大土著选举权,允许殖民地代表参加制宪议会和建立海外省领地议会,许诺战后实行宪政改革等。但是早在1942年12月,阿尔及利亚的一些“开明人士”就起草了“阿尔及利亚人民宣言”,这个宣言中就已经提出阿尔及利亚未来的政治目标是自治,因此,布拉柴维尔会议中法国的这些所谓的让步是远远不能动摇阿尔及利亚人民要求的完整的民族独立的决心。

而英美签署的《大西洋宪章》极大的鼓舞了非洲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意识,阿尔及利亚民族主义者穆罕默德·哈比回顾说:“《大西洋宪章》对于那些被上帝选中且受过教育的阿尔及利亚人来说影响极其深远,《宪章》承认人民拥有自由和自决的权利,从而使大国承认了民族主义的地位。”[3]

1945年5月份的塞提夫(Sétif)事件彻底打碎了阿尔及利亚人民希望非暴力方式取得政权的愿望,也正式揭开了法国和阿尔及利亚之间武装斗争的序幕。但是此时的第四共和国并没有意识到阿尔及利亚民族运动的必然性,低估了殖民地民族主义的影响,他们认为:“人民对我们是忠诚的,只有少数几个捣乱分子对我们的存在不满意。”[4]在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前几天,法国内政部长弗朗索瓦·密特朗说:“我认为阿尔及利亚的三个省处于平静和繁荣的状态中。我充满了乐观。”正是因为第四共和国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的盲目乐观,让其陷入了一种无法逃避的政治处境。

1954年11月,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第四共和国立刻起兵镇压,孟戴斯·弗朗斯政府宣称:“我们对叛乱绝不姑息,决不妥协……不论是哪一届议会,哪一届政府永远不会在这个基本原则上让步”。第四共和国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的顽固态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战争也引发了法国国内一系列的矛盾,最终导致了一个共和国的灭亡。

第四共和国的灭亡和阿尔及利亚战争将法国逼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况之中,也将戴高乐再次推上了政治舞台。戴高乐总统的上台,正式揭开了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进程。

戴高乐重登政治舞台后面临的严峻形势:连续不断的对外殖民战争使法国国力日益衰弱,其国际地位日益下降,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要从战争的泥潭中脱离出来。

法属黑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都是以和平方式得以实现的。但是由于阿尔及利亚对法国的特殊意义,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进程遇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强大阻力。尽管戴高乐已经认识到,对法国来说,阿尔及利亚的独立已经势不可挡,但是他非常清醒的知道,不能过早的暴露自己的政治意图:“如果我贸然宣布我的意图,那么,毫无疑问,在惊慌无知,差异愤慨和联合一致的敌意形成的大海上,会从四面八方掀起一股惊慌和狂怒的浪涛,使我这条船翻掉。”[5](P47)

因此,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进程注定与其他法属非洲殖民地不同。它需要在各个不同的利益集团寻求平衡。

不管是反对阿尔及利亚独立的法国各个阶层和移民到阿尔及利亚的法裔居民,还是渴望独立的阿尔及利亚人民以及民族解放阵线,都关注着戴高乐的殖民政策。由移民和军队组成的殖民集团希望他加强军事打击,恢复战前原状,国内的大资产阶级则希望实行符合法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非殖民化政策,法国人民盼望尽快结束战争,恢复和平,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在观望中准备及时调整对策。

在这种复杂的政治背景中,戴高乐通过“稳定,改制,试探”的举措,取得了舆论支持,首先,他表示“阿尔及利亚是法国领土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现在如此,而且永远如此。”这一表态立刻赢得了殖民集团的一致欢呼,而与此同时,戴高乐削弱了阿尔及利亚军方的力量,稳定了国内外的局势。

在第五共和建立之后,戴高乐迅速重组了阿尔及利亚的军事指挥机构,并对阿尔及利亚进行了军事打击,其目的在于通过军事打击取得政治和解,建立阿尔及利亚与法国的永久联合。戴高乐在与部下的通信中曾明确指出:“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是恢复阿尔及利亚政治精英的作用。这样就能填充空心政策,打开与叛乱头目的和解之路。”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对戴高乐的政策和措施作出了积极回应。

1959年9月16日,戴高乐发表电视讲话向法国人宣布了他的阿尔及利亚政策,由阿尔及利亚人自己的自由选择来决定他们的前途,即“自决”。由阿尔及利亚人民通过全民投票的方式在“分离”,“完全法国化”,和与法国紧密联合的“自治”三种方案中自由选择。这一政策引起了阿尔及利亚殖民主义势力的强烈抗议,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暴力事件。而在法国本土,阿尔及利亚局势继续引起了国内政治生活的动荡,法国国内各阶层都希望尽快摆脱战争的泥潭。

在法国深陷阿尔及利亚战争的第六年,双方在默伦(Melun)进行了第一次谈判,却已失败告终。默伦会谈的失败引起了舆论的普遍失望,国内的和平运动和反战运动更加活跃。1961年1月,法国就阿尔及利亚自决问题进行了全民公决。在270万选民中友210万人参加了投票,在法国本土投赞成票的达75.26%,在阿尔及利亚,则占70%。法国政府发出了准备和临时政府谈判的信号。同年5月20日,双方在埃维昂举行会谈,由于法国在维护原有殖民利益上毫不让步,第一轮谈判以失败告终。同时,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节节胜利,法国国内矛盾继续激化,“秘密军队组织”的恐怖活动严重扰乱了法国的社会生活,戴高乐意识到必须尽快的结束阿尔及利亚战争,“现实和利益迫使我们承认一个阿尔及利亚国家的存在”。[6]

1962年3月7日,法国政府和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在埃维昂此举行会谈,双方签订了埃维昂协议,持续7年之久的阿尔及利亚战争结束。埃维昂协议从法律上结束了阿尔及利亚132年的殖民历史,不可否认它仍是一个带有明显妥协印记的双方都满意的和平协议,在埃维昂协议中,法国政府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有权通过选举来决定他们的政治前途,阿尔及利亚国家拥有对内对外完全的主权。这是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一直以来的主要目标。对法国而言,这份协议也最大程度的体现了法国的利益,协议中阿方确认法国开发撒哈拉石油和天然气的全部现有利益,在独立后6年,在授予新的许可证时,法国公司享有优先权,继续租用米斯克比尔海军基地和各地飞机场15年保留撒哈拉原子和空间实验基地5年。对此协议,戴高乐满意地称“我们的要求全部都得到了”。[5](P130)

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是法国在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不得不作出的妥协,阿尔及利亚战争严重消耗着法国的国力财力,导致国内局势不稳,联合国和世界舆论的同声谴责,国内石油工业垄断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以及法国民众对殖民战争的不满和愤怒,阿尔及利亚人民顽强而持久的反抗,这些都迫使法国在阿尔及利亚问题上做出让步。

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不是历史进程的偶然事件,而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一方面它是在阿尔及利亚的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下产生的,另一方面也是法国国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是其在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下不得不做出的决定。

在政治层面上,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非殖民化,最终以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而结束。阿尔及利亚非殖民化的完成,标志着法国殖民体系的终结。

[1]郭华榕.法兰西第二帝国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254.

[2].陈晓红.戴高乐与非洲的非殖民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P155.

[3](英)巴兹尔·戴维逊.现代非洲史[M].舒展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231.

[4]Alan Ruscio,La décolonisation tragique:une histoire de la décolonisation fran.aise,1945—1962[M].Paris:Messidor,1987:219.

[5].戴高乐.希望回忆录[M].(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47.

[6].Alan Ruscio,La décolonisation tragique:une histoire de la décolonisation fran.aise,1945—1962[M].Paris: Messidor,1987,P.169.

K41

A

1006-5342(2012)04-0088-02

2011-12-20

猜你喜欢

戴高乐阿尔及利亚殖民
殖民岂能有功
消失的殖民村庄和神秘字符
阿尔及利亚Sidi Aich隧道通风设计
阿尔及利亚贝贾亚高速公路Sidi Aich隧道照明设计浅析
名言趣画
“囧囧有神”的武器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
终极真人秀:疯狂的火星殖民计划
阿尔及利亚G合同区三叠系储层特征研究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