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丽江白族服饰文化的变迁*

2012-08-15张娟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金江长衫头巾

张娟(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丽江白族服饰文化的变迁*

张娟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丽江的白族主要分布在金江、金山、九河和石头四个白族乡。其中,金江、金山乡的白族主要是从大理州鹤庆县迁移而来,而九河乡和石头乡的白族则主要从大理州剑川县迁徙而来。其服饰文化除了与迁徙来源地相似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逐渐发生变迁,形成了现在独具地方特色的服饰文化。

丽江白族;服饰文化;文化变迁

文化变迁就是指由于族群社会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群文化的改变。白族的服饰文化和穿戴习俗是白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其服饰习俗与他们的服饰观念、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丽江地区的白族主要集中在金江、金山、九河、石头四个白族乡中,金江和金山的白族主要是从大理州鹤庆县迁移而来,而九河和石头的白族则主要从大理州剑川县迁徙而来,其文化风俗和穿戴习俗在很大程度上与迁徙来源地相似。但在这些白族迁到丽江后,地域的改变导致了白族生活环境的变化,同时,他们与当地其他民族长期的杂居、共存,各民族多元的社会形态、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使得当地白族的服饰文化慢慢发生变化,从而又形成了各个地方独特的服饰习俗。

一、男子服饰的变迁

由于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不同,“男主外,女主内”,较妇女服饰来说,丽江男子服饰改变的较快,且各地大致相同,一般都是随着社会潮流的发展而变化。丽江男性服饰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二是六十年代到改革开放;三是改革开放至现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丽江的白族男子有用布条包头的习俗。青年男子一般用白色或蓝色的布条,中老年男子用黑色布条,将布条绕成一个头包形状包在头上。上穿小领斜襟长衫,长及脚踝,类似于旧上海时候男子穿的长衫,外套对襟马褂,冬季加羊皮或麂皮褂,下穿蓝色或黑色宽大的百档裤,穿时将宽大的裤腰扭一下别到裤腰里面,外系布腰带。老年人戴平头小帽,身穿长衫长及脚踝或披马褂,长衫外系一条蓝色腰带,穿绣球麻线鞋。同时,在这一时期,白族男子穿的鞋子也由最初的草编鞋过渡到黑布剪口鞋。

六十年代到改革开放时期,受到全国政治风潮的影响,白族男子的服饰渐渐发生改变,青年男子不再用布缠头,穿着也改穿当时社会上比较时兴的解放装,以军绿色、灰色和深蓝色为主。鞋子也由黑布的剪口鞋改穿普通手工布鞋或者胶鞋。布鞋的颜色以黑色和深蓝色为主,胶鞋则是当时比较多的橡胶底、土黄面、系鞋带的布鞋。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与外界的接触,丽江白族男子的服饰更多地向汉族服饰靠拢,现在已与汉族服饰无异。

二、女子服饰的变迁

由于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小,女性服饰的改变相对较晚。丽江的四个白族乡中,金江和金山白族乡的白族主要是从大理州鹤庆县迁来,他们的族源文化习俗相似,但迁入后,由于居住环境的差异很大,导致两乡的白族服饰存在很大不同。金江白族乡所在地属于山区,交通等条件较落后,因而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小,其服饰款式简单朴素,色彩素雅,而金山白族乡地处坝区,靠近丽江市区,受到外界的影响较大,其服饰复杂且色彩艳丽;九河白族乡和石头白族乡的白族族源一致,大多从剑川迁来,迁入后所处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也相似,因此这两个乡的白族妇女服饰在式样和变迁步调上基本一致,可将其服饰归纳为一类。照这种状况,可将丽江白族的服饰分为三种类型:金江型、金山型和九河型。

㈠金江型

金江乡的白族妇女服饰的变化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二是九十年代至今。

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

金江乡的白族女性服饰分为姑娘装和媳妇装,主要由头饰、长衫、领褂、围腰、裤子和鞋子构成。

九十年代之前,金江乡的白族姑娘结婚前都留齐刘海戴头饰,头饰主要由头巾、红头绳和垫圈组成。头巾的颜色以天蓝色为主,形状为长方形,外用红头绳系住;为了使头巾平稳好看地套在头上,头巾里面还会用上垫圈。戴头巾之前,先将垫圈系在头上,再用头巾沿着垫圈将头包住,包好后在右后面折成一个花边,然后用红色毛线沿着垫圈的边缘将头巾缠十道,将头巾扎成一个平整且有点鼓的包型,状似蘑菇。白族姑娘的头巾都要在四个角上绣上四只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还要在四周的边缘上,绣上洁白漂亮的宽一厘米左右的犬牙型花边。金江乡的白族妇女结婚后,不戴“蘑菇帽”,改戴“陀螺帽”。“陀螺帽”一般由长方布、正方布和一条九尺长布缠成。戴的时候先将方布对折然后与长方布叠在一起,然后将长布的一端叠成长布条,另一端平整地与长方布叠在一起,沿着头包好后将布的两个角抓紧,用长布在头上绕成一个小盘型,将边端塞进绕的布盘里即可。缠好的头巾可以直接拿下,样子就像一个陀螺,平实朴素中却透着独特的个性,还可以保暖。一般以黑色为主,也有墨绿色、紫色等深色。

长衫为右襟圆领,前长至腰,后带大约一尺长的衣尾。一般年轻姑娘穿白、天蓝等明亮色,中老年妇女的长衫颜色则多为灰、深蓝,藏青等暗色。

衬衫外面会套上领褂,又称比甲或坎肩。领褂也为右斜襟,领口处有一对布扣,右肩上有两对布扣,一般白族妇女的手巾、银须等饰物都挂在右肩的口上,右腰处还有一对布扣。领褂的颜色就比较多,有大红色、褚红色、景泰蓝色、深蓝色、藏青色。

白族年轻女子的围腰长度只到大腿中间,而且下边多绣有花边,妇女老人的围腰长及膝,样式要素净些,多不带花边,颜色多为黑色、藏青色、深蓝色。

白族的妇女一般穿宽腿裤,颜色多为黑、蓝、青等深色。金江妇女穿的鞋子由最早的草鞋变为自己做的绣花带扣鞋,鞋面绣花,有白色、黑色、蓝色等,后来也穿买的胶鞋、布鞋。

金江的白族女子喜戴饰品。胸前右衽结纽处会戴手巾,银“三须”、“五须”,戴耳环、手镯、戒指等饰品,多为银、铜、玉质。

2、九十年代至今

现在的白族年轻女子基本都不穿白族服饰了,只有部分人在逢年过节、举行活动时才会穿上白族衣服,但是都不戴头巾了。金江六十岁以下的白族中年妇女大部分平时也不穿白族服饰,其服饰与汉族无异,不过她们还留有带围腰的习惯,只是所戴的围腰样式比较简单,更像我们平常所用的系腰围裙。少数还穿着白族服装的妇女,也不穿长衫,改穿普通的衬衣。她们戴的带沿解放帽,一般为灰色、米黄色的粗布所制。帽子下面带块垫巾,垫巾一般为一尺左右藏青色的长方布,边沿绣上白色犬牙花边,将长边上的两个脚缝好后,戴在头上,再将买的帽子戴上,可以起到舒适保暖的作用,相对于以前的缠巾又显得轻便、利落。金江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多还穿白族服装,多为从鹤庆县买的,衣服上的绣花少了,领褂上的扣子也是缝的塑料扣子了。大多数老年妇女也改戴解放帽,只有极个别还用黑布缠头。

㈡金山型

金山白族乡的白族妇女服饰种类和金江白族乡的妇女服饰一样,都是由头饰、衬衫、领褂、围腰、裤子和鞋子构成,但是在式样和色彩方面有所不同。

头饰:金山乡的白族妇女头饰是由三层长两尺、宽一尺(根据个人大小也有不同)左右的长方布按梯形每层错边缝制起来,戴的时候错边的在下绕着头围一圈,在脑后将两个边对折,窝进头顶的帕子中,上面留着两个角,就像兔子的耳朵一样,所以她们头巾也叫“兔耳帽”,头巾缠好后,还要用色彩鲜艳的毛线缠紧,在右后方打上蝴蝶结,毛线一般为艳红色。头巾一般有天蓝色和黑色两种,边上绣上彩色的犬牙花边,还会在两个耳朵上分别绣上翩翩起舞的蝴蝶。金山白族乡的白族女子不管年轻姑娘还是中老年妇女都戴“兔耳帽”,样式也一样,但在色彩上有所差异,年轻姑娘一般都戴天蓝色的,而中老年妇女除了戴天蓝色,还戴黑色。

长衫:式样与金江长衫相似,长衫袖子和衣摆处会有一公分左右的布边,蓝色衣衫布边为白色,其他颜色衣衫用天蓝色布边。

领褂:样式、色彩都和金江白族妇女的领褂相似,也为右襟圆领,但右斜襟上的滚边有要艳丽些,一般为四条彩色的花边。

围腰长及膝盖以下,一般为天蓝色、青色、黑色等,下端有一寸左右拼接的布边,颜色多为水红、天蓝等亮色,围腰的系带上有自己的绣花。系在围腰外面的腰带也抢眼、亮丽,一般用鲜艳的颜色做腰带,如果用的颜色比较素净会在腰带的两端绣上色彩鲜明的花样。

裤子:多为黑色、深蓝、深灰色的长裤,样式与汉族无异。

现在,金山乡也只有部分中老年妇女平时穿白族服饰,年轻的姑娘穿着与汉族一样的服饰,只有在节庆日子才会穿上本民族的服装。而现在大部分穿白族服装的妇女也不戴“兔耳帽”,改戴和金江白族乡妇女一样简便的解放帽了,但是金山白族妇女的布帽子下面不戴垫布。以前,白族妇女服饰的布料基本都是棉布或麻布,现在则还有灯芯绒、涤纶、毛呢、纺纱等。

㈢九河型

九河白族乡和石头白族乡的妇女服饰大致相同,变化的情况也基本相同。

两乡白族妇女的服饰一般由头巾、太阳饰、衬衫、领褂、围腰、飘带、羊皮披肩、绣花手巾、长裤组成。

头巾:一般为蓝或黑底挑花头巾。分为三种:少幼女童的头巾一般为单层,用红线扎成兔耳形;青年女子的头巾一般是双层,用辫子红头绳将头巾围在头上或披散状成耸起兔耳般的棱角,头巾绣有花草图案,称为“守敬付”;结了婚的妇女戴“如意嘎”(亦称“璀帽”)了。“如意嘎”为倒圆罐形,由十二层至二十一层七彩的头巾折叠而成。

太阳饰:又称“太阳膏”,是白族妇女贴于太阳穴部位的首饰,以深色为主,一般为黑色、红色,也有其他颜色的。形似太阳的圆形,直径约2-3厘米,分为里外两层,外层用各色绒料,中间有镂空成花瓣的图案,里层用锡纸或牛皮纸,用软松香黏合,有时还加入治头痛的药膏。

衬衫:多为白色、浅蓝色、灰色的右斜襟长衣,前幅短及腰,后幅长盖臀部,俗称“衣尾”,有的后幅和上衣分开,布料不一致,用各色布料拼接而成。长衫的袖子中部拼接一圈20厘米宽的袖圈,袖圈一般为黑色和蓝色拼接而成。

领褂:九河白族妇女的领褂和金江白族妇女穿的领褂样式差不多,都为右襟,但九河型的前幅斜襟处的滚边较金江型的宽,这个滚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双飞燕”。领褂通常为红色、青色、深蓝色等,布料则以棉的、灯芯绒、毛呢为主。

围腰:九河白族妇女的围腰比较长且宽,中间有三条长短不齐的褶线,有点纳西围腰十三褶的味道。围腰的最下边是用不同颜色布拼接起来的三寸左右的一圈,一般为蓝色、青色、白色。

飘带:这是九河白族妇女服饰的又一大特点,飘带是白族妇女勒在围腰带子上的一条长约两尺,宽一寸的带子。飘带两头呈箭头形,绣上精致的图案,坠在左腰侧。飘带的颜色一般有白色、青色、天蓝色、绿色等。

羊皮披肩:九河妇女有披羊皮披肩的习俗。她们的羊皮披肩,一种是跟纳西族一样的“七星羊皮”,其缝制的细致、美观,上面绣有的精细的花纹,用黑山羊皮制成;另一种是直接披整张白羊皮。

手巾:九河妇女胸前的绣花手巾一般比较大且做工讲究,边缘用毛线和珠子做成边坠,布面上有精美且鲜艳的绣花

长裤:九河白族妇女的长裤样式与汉族服饰类似,以深色为主,一般为黑色、灰黑色、青色、深蓝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九河和石头乡白族妇女的服饰也向着方便、简单的方向发展。现在九河和石头乡的白族服装的穿着者大多为中老年妇女,其他人也只在过节、活动的时候穿戴。现在已看不到戴“守敬付”的年轻女子,中老年妇女部分还戴“如意嘎”,不过层数变少,且绣花也简单了,大多都是机绣。老年妇女戴的太阳饰大都为圆形,外层为黑色皮子的,里层用烟盒纸,缝好后,直接用香口胶粘在太阳穴上。围腰带以前多为青色棉布,上面绣上各色花样,现在颜色、布料的种类都多样化了,基本都不手绣,有的会在腰带上缝上流苏坠子,大多数人直接用鲜艳的花布来做腰带。做衣饰的布料种类也越来越多,不仅有棉布、灯芯绒、毛呢,还有涤纶、雪纺纱、丝绸等。

三、儿童服饰的变迁

金江乡儿童服饰开始变化的时间应该跟妇女服饰变化的时间一致。以前白族的儿童穿对襟的衣服和长裤子。刚出生的小孩子要戴帽子,帽子上会有小孩的一撮胎毛,还会有一些银饰,用来辟邪。小男孩的帽子一般是用百家布拼接出来的半球形帽子,帽顶上有一个圆球,而小女孩一般戴顶上两边成耳朵型的布帽子。现在的白族小孩不穿白族对襟衣服,也不戴布帽子,改戴毛线帽子,大多为外面买的,上面不再缝胎毛和银饰。

金山乡的白族儿童以前都戴蓝色的布帽,上面绣上各种好看的花样,现在基本都是买的毛线帽,也有很多都不戴帽子了。

九河乡和石头乡的白族小孩戴一张天蓝布的头巾,上面绣花,现在基本都不戴帽子了。

四、婚丧服装的变迁

以前金江乡的白族女子结婚的时候,穿着跟平时差不多,但是长衫不能穿白色的,一般为浅蓝色或灰色,穿毛呢质料的红色领褂,围腰穿黑色绸子做的,白天结婚的时候戴姑娘头饰,晚上就要换成妇女头巾了。男子穿着也跟平时一样,但要正式些,整齐些。金山乡的白族女子除了不穿白色长衫其他服饰也跟平时一样。九河乡和石头乡的白族妇女结婚时穿白色的长衫和围腰,红色的领褂,头戴“守敬付”,回门当天就改戴“如意嘎”。

而当白族家里办丧事时,金江乡死者的亲属头带白布,称之为“戴孝”。衣服忌红色,其他可以按照平时的穿着,但是死者的第四代重孙比较特别,要“戴红孝”,意即死者高寿,属于喜事。女的头巾上的红头绳要换成绿色的,衣服也可穿绿色。石头乡的白族男子要腰系麻绳,女子用麻绳拴在头发上缠在帽子上,丧事办完,晚上五点以后,男子就在坟头将麻绳烧掉,女子就到附近的庙旁将麻绳烧掉。

现在的白族女子结婚大多都穿红色旗袍了,条件好的还会穿上婚纱。男子也改穿西服了,跟汉族结婚服饰一致。金江乡白族家里有丧事时“戴孝”的少了,大部分都改为戴黑袖套了。

五、结语

服饰文化是集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地域特征于一身的独特表现,它使每一个穿着服饰的人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载体。服饰不仅是一种直观的物质文化,体现人们的物质生活形态,更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折射出人们的精神状态。服饰文化的多种多样,体现了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丽江白族服饰在秉承了白族传统服饰特性的基础上,又在社会大环境和他民族的文化的影响下,透过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原材料和不同的制作工艺的而有所不同,形成了稳定中包含变化的独具本民族特色的服饰文化。这也是白族文化具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在服饰文化变迁中的体现。

[1]华梅:人类服饰文化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

[2]李缵绪、杨应新:白族文化大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3]华梅:服饰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杨文顺等:丽江白族纳西族历史文化概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5]杨玉莲:浅析白族服饰[J].大理文化,2005,(3).

[6]杨文顺:丽江县境内的白族[J].大理文化,2003,(1).

[7]杨文顺:丽江白族的历史文化特点初探[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3).

[8]王文铭:鹤庆白族服饰[J].大理文化,2005,(1).

K892.23,C955

A

1006-5342(2012)04-0075-03

2012-01-13

猜你喜欢

金江长衫头巾
高金江的绿色生机
晚清民国男士长衫结构工艺研究
四条头巾
醉美是金江
头巾的颜色
头巾的颜色
梦回金江
金江古渡
“民国长衫客”的微时代营销
阿拉伯人的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