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一箭数雕处见讽刺之功

2012-08-15敏,陈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威克莉迪亚贝内特

成 敏,陈 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1)

一、引言

简·奥斯丁的名作《傲慢与偏见》广受中外读者的喜爱,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讽刺手法的运用是《傲慢与偏见》最大的艺术特色之一。”[5]95叙述者在描写小说中的好些人物如贝内特太太、柯林斯先生、宾利小姐、莉迪亚、玛丽等人时,表面不动声色,实则尖刻讽刺。尤其是在小说的某些地方,叙述者巧妙地将讽刺矛头同时指向几个层面的人物,达到“一箭数雕”的效果。

二、同时讽刺柯林斯先生、贝内特太太、玛丽、夏洛特

柯林斯先生第一次拜别贝内特府时,贝内特太太出于礼数欢迎他随时再来,而他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所有人都颇觉奇怪。因为这人一贯礼貌多端,即使内心十分想答应也免不了首先长篇大论说许多不想麻烦别人之类的客气话;再说他的求婚被伊丽莎白拒绝,求亲不成,对朗本这一伤心之地应希图远远躲开才对。为何又会作此回答?“贝内特太太猜想,他是起了心向几个小女儿求婚,可能答应他的人会是玛丽。她不像其他几个女儿,没有把他看成蠢货,觉得他思路清楚,常令她佩服。玛丽认为,虽然柯林斯先生不算聪明,赶不上她,但是如果有她这样的人作榜样,多读书,求上进,会有希望成为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3]114,115

此处叙述者不厌其烦地透露了贝内特太太和玛丽的心理。“可以说,《傲慢与偏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知叙述者在透视人物内心活动这方面所进行的巧妙选择和安排。”[7]229一般情况下,叙述者对一个人的心理描写越多,就越容易让读者对这一人物产生同情和共鸣。所以,在《傲慢与偏见》中,较多的是对主角伊丽莎白等人的心理描写,而对贝内特太太、玛丽这些人的心理则着墨甚少,那此处又为何要一反常态,深入到这几人的内心呢?因为她们的心里所想与叙述者、读者所共同知晓的内情大相径庭,这就使全知的叙述者和看了上下文的读者之间有了一种“秘密的交流”,而这种“秘密的交流”“是讽刺的基础”。[2]277那在以上所引文字的背后,叙述者和读者又交流了一些什么样的信息呢?

正是因为柯林斯先生的求妻若渴,才会让贝内特太太漫天猜想。他与几个从未谋面的表妹一见面,便细细观察,看看选谁为妻。首先是对漂亮的贝内特家大女儿简蠢蠢欲动,在被贝内特太太暗示简已名花有主之后便立即将目标转向二女儿伊丽莎白,并在几天后就郑重其事地提出求婚。事实上,他在遭伊丽莎白拒绝后的第三天即向后者的邻家好友夏洛特求婚并获得同意——这也是他爽快应允不久便会再来的原因——而贝内特家的人却都还蒙在鼓里。

而求妻心切的柯林斯先生偏偏又邂逅嫁女心切的贝内特太太,后者想当然地认为柯林斯太太的候选人非她的几个女儿莫属:简不成有伊丽莎白,伊丽莎白不成有玛丽……也难怪,贝内特太太人生的最大愿望是嫁女儿,最大爱好是打听新闻。小说一开始就写她听到隔壁搬来了有钱的单身汉宾利先生而兴高采烈,迫切期待与之相识。在感觉出宾利先生对大女儿简的情意后更是对他热情万分,千方百计撮合二人;而宾利先生的同伴达西先生则因为对她的二女儿伊丽莎白出言不逊而使她倍感恼火,一提起就咬牙切齿。但到最后,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伊丽莎白的聪慧活泼的达西将与她喜结连理、成为贝内特太太的女婿时,贝内特太太却高兴得无以复加,而且对达西的喜爱程度较之宾利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原来她以前对达西的讨厌纯粹是出于“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她的小女儿莉迪亚与威克姆结婚她也是欢天喜地四处炫耀,却不想想之前莉迪亚与威克姆私奔、未婚同居是当地人人耻之的丑闻,也不想想亲戚朋友是花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才让威克姆答应娶莉迪亚为妻,更不想想威克姆是怎样一个花钱如流水的浪荡子。对她来说,女儿嫁了人,被人称作威克姆太太,就是无上的荣耀了。

玛丽这个手不释卷的书呆子呢,自恃甚高,总是迫切展示自己的头脑和学识。日常闲聊要绞尽脑汁、咬文嚼字,生怕所说的话不能像格言一样万世传诵;参加舞会也是抱着一展才艺的心态,一本正经、装腔作势。而事实上,她念叨的东西如同道德经一样机械呆板,没人把她的话当回事;在舞会那样的社交场合,她也常常是弄巧成拙、洋相百出,却还自我感觉良好,乐此不疲地在众人面前卖弄,让家人都颇觉难为情。这样一位既无雅趣又无自知之明的玛丽小姐与又愚蠢荒唐又自命不凡的柯林斯先生倒真可谓是半斤八两,两人凑在一起尽可“相看两不厌”。可是,对这样一个潜在的理想的“志同道合的伙伴”,极欲娶妻的柯林斯先生却没有冒出半点非分之想,也足见玛丽的魅力缺乏之甚了!

不过,贝内特太太也好,玛丽也好,母女俩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邻居家的卢卡斯·夏洛特相貌平平、都快成老姑娘了却还待字闺中,人家卢卡斯家又何尝不是在眼巴巴地期待龙门快婿早日登门啊!这不,柯林斯先生一被伊丽莎白拒绝,人家夏洛特就以后者的密友的名义,对柯林斯好言好语耐心开导着,还不就收获了意外惊喜——两天后被安慰的对象对她产生了跟对伊丽莎白一样的深情,真心实意地提出了求婚。而面对一个跟玛丽同等迂腐、同等愚笨的人,平素跟伊丽莎白同等冷静、同等聪慧的夏洛特竟毅然答应与之携手共度一生!心思缜密的夏洛特啊,年龄再大、姿色再乏也该想想前面没有心灵交流的漫漫长路吧,可是她却义无反顾地往前冲了。

所以,引文中的短短几行字,让读者强烈意识到柯林斯先生的求偶心切、贝内特太太的嫁女心切、玛丽的迂腐愚笨、夏洛特的饥不择食。“当读者意识到某一客观事实与人物对其理解之间的差异时,一种叫做‘戏剧性讽刺’的效果就产生了。”[1]179

三、同时讽刺凯瑟琳夫人、柯林斯先生、威廉爵士

在伊丽莎白和威廉爵士(夏洛特的父亲)等人一起去夏洛特——柯林斯太太家作客时,柯林斯先生带他们去凯瑟琳夫人的府邸——罗辛斯拜访。吃喝、闲谈过后,大家玩牌,凯瑟琳夫人、柯林斯先生、威廉爵士凑成了热闹非凡的一桌。“凯瑟琳夫人的话最多,不是指出另外三人的谬误,就是谈谈自己的逸事。柯林斯先生听夫人说什么就附和什么,赢一根筹码向夫人道一次谢,觉得赢得太多又向夫人赔不是。威廉爵士话不多,在忙着把听来的逸事和大人物的名字往脑子里灌。”[3]152,153

此处,同样,所出现的三个人都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秘密的交流”却让他们显得荒唐可笑。凯瑟琳夫人还是那样,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抬高自己、操控别人。对邻居柯林斯的大小事,大到选对象、小到置家具,她都要指手划脚;方圆几十里内人家的家事她都要过问,然后摆出救世主的姿态去调解、劝说,直到所有人对她都心悦诚服;对外侄达西的婚事她更是妄图一手操办,认为他一生下来就属于她的女儿,在道听途说他可能与伊丽莎白结成一对后又气势汹汹去找伊丽莎白,警告她不要产生非分之想……这不,哪怕是打牌这种小小的娱乐,她都要指指点点;还要谈谈逸事来炫耀自己。不过也难怪,“酒逢知己千杯少”,眼前这两位可是难得的知己,瞧他们一个附和连连,一个满脸谦卑与虔诚,怎能不让人谈兴浓厚呢?

柯林斯是凯瑟琳夫人最忠实的崇拜者,对她言听计从。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机会就要提起她,提起她的恩德,简直就是“句句不离本行”。当她正襟危坐在眼前时,就更别提他有多恭敬了。瞧,在牌桌上亦不例外,又是附和,又是道谢,又是赔不是,忙得不亦乐乎。这些行为,正常人很难看得入眼,但却深得凯瑟琳夫人的芳心,她对这个年轻人深为赞赏,大大提携,真可谓“英雄惜英雄”也。

威廉爵士呢,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住在乡下,一生中最灿烂辉煌的记忆就是早年曾进过王宫,觐见过王上。他逢人必讲这段经历,他的邻居、亲友更是听得耳朵都要起茧了。这次女儿女婿家之行,终于又让他大开了一次眼界。目睹罗辛斯的豪华气派和凯瑟琳夫人的威风凛凛,他大气都不敢出,过了好些时候才回过神来,女婿说句奉承话,他就应和一句。本来,女婿的牧师府就让他颇觉满意了,憋了一肚子的话要回去和朗本的太太小姐们分享;现在锦上添花,在女婿邻居家的所见所闻无疑又可成为一笔得意的谈资。

四、同时讽刺莉迪亚和众邻居

在莉迪亚快要结婚的消息传出时,“左邻右舍听到喜讯冷冰冰。如果莉迪亚·贝内特小姐在伦敦的社交界进进出出,或者,走到另一个极端,在天涯海角的那个农家住了下来,那么大家倒有个闲谈资料,可以七嘴八舌议论。”[3]276

这段话首先让人感到“喜讯”二字的嘲讽色彩。“在修辞中,讽刺是指说与本意相反的话,或让人作出与字句表面意思相异的解释。”[1]179莉迪亚与威克姆的结合,果真称得上是“喜讯”吗?喜讯喜讯,何喜之有?莉迪亚酷爱去军营,常常心花怒放地设想自己在营帐内卖弄风情,一群群英俊潇洒的年轻军官一个个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争先恐后地向她献殷勤。而事实上,她又异乎寻常地头脑简单、轻浮放荡,只要别人稍一勾引就会上钩。她的心指无定向,却又总有所指。这一次去军营玩,她与花言巧语的情场老手威克姆勾搭在一起,两人远走高飞并未婚同居。威克姆表面温文尔雅,实际上却是个游手好闲的赌棍,因欠下大笔债务,不得不脚底抹油溜之大吉。而多一个莉迪亚这样年轻活泼的女孩子陪伴左右投怀送抱也不失为一件美事,至于结婚,他根本想都没想过。多亏莉迪亚的亲友,特别是达西先生的百般周旋才让他勉强答应对莉迪亚明媒正娶。而在此之前,两人私奔一事在朗本的邻里间早就是弄得沸沸扬扬了,而威克姆也早就是人人得而诛之的赌棍了。就这么一对宝贝儿,如果莉迪亚正儿八经地谈恋爱、过日子,那还至于引起人家浮想联翩——在伦敦的社交界招蜂引蝶或在天涯海角的哪个农家返朴归真吗?

再看看贝内特家的左邻右舍,他们“听到喜讯”却“冷冰冰”。这种搭配让人感到一种对比和张力。此处,“讽刺产生于‘搭配冲突’,即与我们的常规期待相悖的词语的组合”。[2]278读者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冷冰冰?接下来全知的叙述者就凭着其“上帝的慧眼”加以了透视。原来,基于莉迪亚的一贯德行和已有的丑闻,这些街坊邻里正对下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翘首以待,这样大家又可以热热闹闹地来聊一番,侃一番。想当初听到莉迪亚私奔,大家兴致多么高涨,热烈地谈论莉迪亚多么可怜,威克姆多么可鄙,自己早就多么讨厌他……可眼下,等来的却是俩人结婚的消息。太不刺激了,太不能激发他们的想象了。茶余饭后岂不是又少了一大消遣?好戏还未上演就谢幕了,多扫兴!不冷冰冰才怪呢——“这里透露着叙述人居高临下洞晓人情世故的睿智与精明,他把什么都看了个透!”[6]35其实,想想前后,他们的这些反应也不足为怪,这群人的思想境界什么时候高过?有钱的宾利先生刚来附近租住房子时,大家都在暗想他该属于自己的哪个女儿所有。和贝内特太太一样,他们对娶妻嫁女这类事情的兴趣异常浓厚,并且把嫁娶对象的富裕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家庭幸福与否的重要指标。莉迪亚私奔时,人人窃窃私语,说贝内特家是少有的倒霉鬼;而后来得知简将嫁给宾利先生、伊丽莎白将嫁给比宾利还有富有的达西先生时,他们又奔走相告,羡慕贝内特家是难得的幸运儿。对象重要,财产更是重中之重。就拿夏洛特的父亲的卢卡斯爵士来说吧,平日一副彬彬有礼颇有教养的样子,在女儿嫁给将继承贝内特先生财产的柯林斯之后,却对贝内特先生的生死异常关心起来,常常暗暗估算他还会有多少年的阳寿。

五、结语

可见,讽刺作为《傲慢与偏见》的一大特色,在这一小说中的运用又具有其自身的特色——将矛头同时指向几个人物层面,达到“一箭数雕”的效果。这种对讽刺手法的别出心裁地运用使文字的密度更大,也使小说更具喜剧色彩和可读性。正是简·奥斯丁的生花妙笔让《傲慢与偏见》这一仅仅“写乡野的几户人家”[5]101的小说召唤出妙趣横生的人生百态。

[1]David Lodge.The Art of Fiction [M].Martin Secker & Warburg Ltd,1992.

[2]Leech, G.N.& M.Short.Style in Fiction: 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 [M].New York: Longman.1981.

[3]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张经浩,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6.

[4]陈果安.小说创作的艺术与智慧[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5]高奋.外国文学名著赏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6]胡山林.文学欣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威克莉迪亚贝内特
种子向阳微笑成长
——《园丁》阅读推荐
贝内特称不参加新议会选举
《无声告白》中主人公莉迪亚的成长历程
冰上舞蹈搭档
摆脱假面,活出自我
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董事长蔡昌贤
为中国宠物品牌带来全新风尚
肯尼威克人的跨世纪之争 美洲第一人
雷默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纪念贝内特·雷默
威克士第三届全国经销商峰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