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脾切除术后并发症46诊治体会

2012-08-15宋志刚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胰漏胃穿孔脓肿

宋志刚

河南长葛市华健医院 长葛 461500

探讨脾切除术后并发症46诊治体会

宋志刚

河南长葛市华健医院 长葛 461500

目的探讨脾切除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72例脾切除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46例,占64.0%。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并发症中血小板不同程度增高36例(其中6例患者血小板计数>750×109/L),长期不明原因发热3例,膈下脓肿1例,切口感染2例,胸腔积液1例,胃穿孔1例,腹腔出血1例,胰漏1例。经及时诊断及对症治疗后均获痊愈。结论严格规范手术操作、围手术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处理,可有效降低脾切除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脾切除;术后并发症;对症治疗

脾切除术是外伤性脾破裂、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脾囊肿以及某些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外科治疗方法,积极预防和早期处理术后并发症对脾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尤为关键。2005-12—2011-12,我院共行脾切除7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46例,由于及时恰当的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6例脾切除术患者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18~74岁。脾切除病因:外伤性脾破裂38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30例,假性脾囊肿6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本组共发生术后并发症46例,其中血小板不同程度增高36例(其中6例患者血小板计数>750×109/L),长期不明原因发热3例,膈下脓肿1例,切口感染2例,胸腔积液1例,胃穿孔1例,腹腔出血1例,胰漏1例。

1.2 治疗方法

1.2.1 血小板增高:血小板不同程度增高36例中30例血小板计数<750×109/L,未予特殊处理。对6例血小板计数>750×109/L的患者,为予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如发生在视网膜、肠系膜静脉、门静脉主干等,会造成严重后果),给予抗凝剂治疗给肝素、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羟基脲等预防治疗。术后1、2、4周行彩色超声检查,术后3、7、14 d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直到血小板数量恢复到正常范围。

1.2.2 发热:①对长期发热的患者,经影像学检查,除外腹腔内局限性感染者可采用地塞米松针5~10mg肌注,1次/d或吲哚美辛,12.5~25mg,3次/d。也可使用消炎痛栓剂 0.5~1 粒塞入肛门降温,1次/d。中药对于对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有良好效果,可请中医大夫辨证施治。②对于膈下脓肿者予置管引流,并用抗菌药物冲洗;必要时切开引流。③对于胸腔积液者予胸腔穿刺引流术。④胃大弯穿孔1例在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保证腹腔引流通畅的同时给予手术修补。⑤腹腔出血1例为门静脉高压患者,系脾窝创面严重渗血。立刻加快输血、输液,纠正休克效果不明显,及时再次剖腹缝扎止血。⑥胰漏1例予以保持引流通畅,用抗生素液每天冲洗,并酌情应用抗菌药物;适当应用胰液分泌抑制剂,如善得定;并持续负压吸引;适时禁食,减少胰液分泌。

2 结果

30例血小板计数<750×109/L,未予特殊处理。3~7 d后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范围。对6例血小板计数>750×109/L的患者,经抗凝治疗未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20~32 d后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范围。其他10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获痊愈,随访0.5~1 a未见复发。

3 讨论

约50%以上脾切除术患者术后血小板2~10 d提高30%,7~14 d达最高峰,并且在1~2个月内恢复正常[1]。若术后血小板计数急剧升高,可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如发生在视网膜、肠系膜静脉、门静脉主干等,会造成严重后果,多主张血小板计数>1000×109/L时,应用肝素等抗凝剂预防治疗[2]。本组30例血小板计数<750×109/L,未予特殊处理。3~7 d后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范围。对6例血小板计数>750×109/L的患者,经抗凝治疗未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20~32 d后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范围。

对于脾切除术后发热者,若发热持续>2周,经多方面反复查找,仍不能找到原因者为长期不明原因发热。找不到原因,不等于没有原因,只是有些原因比较隐蔽,没有被发现或不能发现,如脾静脉的血栓,脾窝小的脓肿,脾床周围组织的充血水肿,免疫功能的改变,胸腔感染等。文献报道[2]及本组资料显示,对此类发热,吲哚美辛治疗效果较好。同时注意加强营养,加强肠道功能保护,防止细菌移位。

膈下脓肿的原因多由于术后引流不畅、脾窝渗血、积液术野污染、患者自身抵抗力差或周围脏器损伤等所致。故应注意术中仔细操作,避免损伤周围脏器。彻底止血,吸净渗液。如出现脓肿时应早期置管引流,并用抗菌药物冲洗,必要时切开引流。

胸腔积液多为膈肌、胸膜遭手术刺激产生的反应性惨出,多为中、少量左胸腔积液。少量胸腔积液,患者无胸闷、气短、发热等,协助患者拍背咳嗽、排痰,锻炼肺功能,防止感染。中等量积液患者有临床表现的,应胸腔穿刺引流。本组3例患者经2~4次胸穿后均治愈。

胃穿孔为术中胃壁大弯侧在处理胃短血管时浆肌层损伤,未行腹膜化所致。术后进食时,患者突感腹痛,腹腔引流管内可见胃内容物,口服美蓝即可证实。一般应及时行胃穿孔修补。

腹腔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 h内,与术中止血不彻底、脾蒂处理不当结扎线滑脱或结扎不紧、胃短血管结扎不紧或结扎线滑脱有关。凝血异常,脾窝创面严重渗血是常见原因。术后一旦发现患者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引流管中引出大量鲜血时,应加快输血输液,纠正休克,及时再次剖腹止血。

术中损伤胰尾又未得到很好处理,常可引起胰漏。于术后3~4 d,腹腔引流管内流出清亮或混浊的液体,淀粉酶测定明显增高即可确诊。保持负压引流通畅,每日用抗生素液冲洗、应用胰液分泌抑制剂(如善得定)、适当禁食等,可减少胰液分泌,有助于胰漏闭合。

[1]钱礼.腹部外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953.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91.

[2]夏春咸.吲哚美辛治疗脾切除术后脾热[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9,18(6):51.

R657.6

A

1007-8991(2012)04-0039-02

(收稿 2011-12-19)

猜你喜欢

胰漏胃穿孔脓肿
奥曲肽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相关因素分析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对胃溃疡并发胃穿孔患者进行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的效果分析
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后胰漏的防治进展
对比分析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对比分析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