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杨献珍对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阐释及其现实意义

2012-08-15李雯雯古江波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党性

李雯雯,古江波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简析杨献珍对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阐释及其现实意义

李雯雯,古江波

(武汉纺织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实事求是思想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杨献珍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哲学家,从哲学基本问题分析入手,深刻阐述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论基础,并从马克思主义党性基本原则出发,把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升到保持党员干部党性的高度,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杨献珍;实事求是;哲学;党性

实事求是思想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符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本要求的正确思想路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思想基础。杨献珍从哲学基本问题分析入手,以马克思主义辨唯物主义为基础,深刻阐述了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论基础,并从马克思主义党性基本原则出发,把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提升到保持党员干部党性的高度。杨献珍对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阐释,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一、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阐释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分析问题、认识世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杨献珍十分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工具,是一种贯穿在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方法;它还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是一种贯穿在一切实际工作部门中的工作方法,是任何部门的实际工作者都必须采用的工作方法”[1]。他还再三强调:“要把这种世界观彻底地运用到我们的一切实际工作部门中去,才能真正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2]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杨献珍通过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进行哲学考察,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哲学基本问题与党的具体实际工作中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结合起来,为实事求是思想厘清了哲学理论脉络。

杨献珍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切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基础。“他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上最根本的问题,是哲学上最大的最根本的道理。”[3]杨献珍强调:“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都只是一种世界观。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为先有物质而后有精神,先有存在而后有思维。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则与此正相反。”[4]可见,杨献珍把哲学基本问题提高到世界观的高度来认识。

杨献珍把哲学基本问题与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思想路线结合起来考察,高度关注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能否正确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问题。杨献珍指出:“像贝克莱或马赫那样成套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在我们的干部的思想中是没有的;但唯心主义思想所表现出的那些特点,在我们的干部思想中不是没有的。例如,在实际工作中,从主观愿望或主观想象出发,把想象的世界当成实在的世界,并据以做出决定、指示,或者是以主观的臆造、幻想的联系甚至是唯心主义的虚构来指导工作。”[6]杨献珍认为,领导干部只有在唯物主义世界观指导下,遵照自然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在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担当领导重任。

杨献珍把阐释哲学基本问题的着眼点放在党的实际工作中如何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杨献珍坚持不懈地阐释、宣传哲学基本问题,其目的不仅在于要从世界观的高度划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在理论上坚持唯物主义不动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主义,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7]杨献珍首次提出一个命题:“思维对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上的基本问题,也是我们一切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8]“在哲学上书本上叫做存在的,在实际生活、实际工作中就叫做客观世界、外间世界、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或者是我们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群众条件、群众需要,如此等等。在哲学书本上叫做思维的,在实际生活、实际工作中就叫做路线、方针、政策、指示、意见、办法、计划,如此等等。”[9]可见,杨献珍用工作中具体的、通俗的用语简明扼要的阐释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与我们的具体实际工作之间的紧密关联。

杨献珍充分论证哲学基本问题重要性,最终得出了一个高屋建瓴的科学论断,为实事求是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个论断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工人阶级手上战无不胜的斗争武器,就是因为它是在人类认识的历史上第一次非常正确的解决了思维对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上最根本的问题。”[10]杨献珍的这个科学论断告诉我们:哲学基本问题就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无产阶级要想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思想武器,正确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改造世界,就必须按照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科学规律办事,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品质;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想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的胜利、推动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就必须始终按照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始终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从马克思主义党性原则的高度强调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的重要性

杨献珍在长期的教育、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过程中,把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原则结合起来,把贯彻唯物主义提高到党性原则的高度,强调“讲唯物主义要和党性联系起来”[11]。杨献珍提出了“坚持唯物主义,坚持真理,就是坚持党性”[12]的命题,认为“是否拥护并贯彻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绝不是一般的认识问题、态度问题,而是有没有党性的根本问题”[13]。

杨献珍在阐明“坚持唯物主义就是有党性”这一观点时,始终强调要在具体实际工作中贯彻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就表现在这里,无论考察自然界的事物还是社会事物,都要自觉的彻底的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在一切实际工作中也是如此。”[14]杨献珍认为,共产党员应该把唯物主义思想、原则“体现在一切思想、行动和作风之中”,也就是从思想上、从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上,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上坚持和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原则。

杨献珍批判主观主义、唯心主义,为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呐喊。他指出:主观主义就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他严厉批判大跃进中脱离实际的思想作风、宣传口号和浮夸做法,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口号“是完全违反唯物主义的……可以这样说,不承认客观存在,不尊重唯物论,是实际工作中发生错误的总根源。”[15]他通过对唯物主义的高调宣传,促使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回到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上来。

杨献珍认为,是否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有无党性的根本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然而,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的影响还未铲除,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保守,在思想作风、组织作风和工作作风上改进步伐较慢。针对这种情况,杨献珍对如何增强党性、提高党的战斗力展开了深入研究。他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它本身就包含党性……反过来,党性本身也包含着辩证唯物主义”[16],并铿锵有力地指出:“是否拥护并贯彻党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绝不是一般的认识问题、态度问题,而是有没有党性的根本问题。”[17]杨献珍强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始终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的表现,就是有党性的表现;反之,一些党员干部缺乏科学的态度,不从实际出发,不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是偏离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就是没有党性或者党性不全的表现。

三、杨献珍对实事求是思想哲学阐释的现实意义

杨献珍对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阐释,对当前我们党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党性修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首先,杨献珍对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阐释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思想高度统一的党,全党上下都有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决心和自觉性。然而,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总有一些党员干部犯主观主义、唯心主义错误,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实事求是思想的认识不够科学。一些党员干部误认为贯彻马恩经典书本教材和苏联的经验就是实事求是;一些党员干部过分夸大意识的能动性,误认为制定高目标、动员一切力量就是实事求是;一些党员干部循规守旧、不思进取,认为墨守成规就是实事求是。实践证明,全体党员干部只有从哲学的高度、党性的高度认识实事求是,才能真正从思想上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正确分析现状、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密切联系群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始终坚守唯物主义党性原则,在困难面前不懈怠,在错误“风暴”面前保持清醒。

其次,杨献珍对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阐释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对于党员先进性的认识。中国共产党党员之所以具有先进性,只因为他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武装自己,以彻底的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认识事情的真实状况,认清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一系列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杨献珍关于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阐释让广大党员干部把理论武器、指导思想的先进性与实际工作中的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等结合起来,特别是与实际工作中的工作态度、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结合起来。这样,党员干部既能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和党性原则的高度认识到实事求是思想的真谛,认识到党员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同时,又能在实际工作中保持高度警惕性,以最科学有效的方式发挥自己的先进性,保持先进性。

再次,杨献珍对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阐释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对党员纯洁性的认识。党员的纯洁性体现在很多方面,但最基本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自己,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杨献珍对实事求是思想的哲学阐释,为党员干部保持纯洁性指明了一条正确有效的道路,那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坚守唯物主义,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体说来,就是要始终以“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来教育自己、约束自己、武装自己,同时始终以思维反作用于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来调动自己、发展自己;就是要在具体实际工作中多做调查研究,拜人民为师、多向人民群众学习,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把先进性提高到党性基本原则的高度,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刻苦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1][2][4][5][7][8][9][13] 杨献珍文集·第1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3][6] 杨洪林.杨献珍哲学思想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0][11][14] 杨献珍文集·第2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12][15][16] 杨献珍文集·第3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Yang Xianzhen’s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Seek Truth from Facts” Thought and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LI Wen-wen, GU Jiang-bo

As a proletariat revolutionist and philosopher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Yang Xianzhen expounded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thought “seek truth from facts” from analyzing the basic problem of philosophy.Based on Marx's party spirit principle, Yang equals the holding and carrying-out of this thought as maintaining party spirit for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which is of importance to the party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Yang Xianzhen; “seek truth from facts”; philosophy; the party spirit

A81

A

1008-7427(2012)10-0059-02

2012-07-22

猜你喜欢

唯物主义实事求是党性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实事求是”定乾坤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