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2-08-15刘士祺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管理人员院校

刘士祺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4)

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刘士祺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4)

本文介绍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对加快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议

随着全新信息时代的开启和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顺应时代潮流、直面现实挑战的不二选择。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0年7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着重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明确认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且特别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社会进步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教育发展中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既是构建现代化教学新型体系的支撑平台,也是广泛应用于教学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手段。高职院校作为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普通高校,不但同其他普通高校一样,其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正因其具有不同于一般普通高校的特殊性,其教学管理显得不同寻常。近些年来,由于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专业设置的灵活调整、教学模式的丰富多样、校企之间的频繁合作,使教学管理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工作难度逐渐加大,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其中最让人应接不暇、猝不及防的,是教学管理信息量的迅速膨胀和无限增长。采取传统人力方式处理种类繁多、更新速度快且处于分散和无序状态的海量数据信息,客观上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因此建立和应用信息系统成为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有效组织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这不仅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信息化是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共享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人的智能潜力和社会物质资源潜力,从而使个人行为、组织决策和社会运行趋于合理化的一种理想状态。一言以蔽之,信息化是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教学管理信息化则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管理方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组织和配置教学信息资源,为高效率地达到既定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新型教学管理活动。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本质是改善办学条件和提升办学水平及层次,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手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以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和推动教学管理,使新的设施得以增加、新的事业得以创立的手段和过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信息化环境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和信息化组织建设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1.信息化环境建设

信息化环境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现代化环境建设的发展方向。(1)硬件环境建设。要着力改善校园网络,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2)软件环境建设。为给教学信息化营造软件系统技术支持的良好环境,要加大教学信息化软件、教学资源平台系统、教学管理系统的引进和研发力度;(3)人文环境建设。要充分认识和广泛宣传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组织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这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建设。

2.信息化资源建设

信息化资源建设以教学资源建设为主要内容,兼及平台支撑系统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教学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成为可以在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电子教案、媒体素材、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等多媒体材料或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新生门类,信息化教学资源现在日渐为教师所熟悉、体认,从而获得了广泛应用。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必须以信息化环境下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学管理自动化系统等应用软件作为平台支撑。否则,只能是可望不可即的空中楼阁。

3.信息化组织建设

既然信息化集专业性、技术性、交叉性于一体,信息化建设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那么信息化的组织建设就成为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信息化组织建设又表现为信息化人才建设和信息法规建设,主要包括教学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建设、管理队伍建设、技术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学信息化的制度建设。

在上述三个方面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环境建设是基础和条件,资源建设是核心和灵魂,组织建设是机制和保障。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教学管理模式颇具时代性特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作为衡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既具有现实性,又带有超前性,它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1.利用和梳理教学管理信息,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师队伍管理,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上述管理在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数据信息,是分析、评价教学管理工作质量和进行教学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倘若通过采取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要想达到科学、规范、保质、高效的标准和要求,无异于望洋兴叹缘木求鱼。因此,为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已经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也有助于让教学管理人员从日常事务性、繁琐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和高层管理中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的质量水平,推动教学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2.培养和优化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高职院校既然承担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重任,那么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市场需要,无疑是高职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显然,高职教育与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尤相契合。素质教育的实施,更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自始至终注重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塑造和提升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众所周知,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任重而道远。在此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求职者必须全面提升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这是立身之本,因而是第一位的,但仅有这些还不够。实际上,求职者的成功既凭借“硬实力”,也依靠“软实力”;前者是后盾,后者是利器;前者是技高一筹的本领,后者是出奇制胜的法宝。纵观古今中外乃至我们身边在职场上纵横捭阖、立于不败的大量成功人士,他们或有出类拔萃的管理掌控能力,或有卓尔不群的沟通协调能力,或有独树一帜的策划设计能力,或有标新立异的思辩分析能力……这些萌芽于孩提时期、发展于中学年代、成熟于大学时代的创造性个性品质,往往经过及早发现和不断优化的过程。他们的成长轨迹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加强对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的培养和优化,是何等地重要!

3.树立和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现代管理意识,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教学管理是高职院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稳定有序运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造就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刻不容缓,而树立和强化教学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意识,更是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所在。人工信息传递环境条件下的教学管理,依靠人工方法对教学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统计,存在重复劳动多、工作量大、效率低、准确性差、影响工作进程和质量等诸多弊端。教学管理信息化取代以手工操作或人工信息传递为主的教学管理方式后,客观上对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转变观念,不断强化教学的现代管理意识;二是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熟练掌握办公系统软件的操作。在此,转变观念与加强学习两者相辅相成,是互为促进、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体。

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推进

1.转变思想,树立现代化教育管理新理念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说到底也是高职院校管理思想和办学理念的转变过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前提。管理思想和办学理念对教学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有什么样的管理思想和办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管理。从高职院校高层管理者到各教学单位领导,从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到教学服务部门,从广大教师到普通管理人员,都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目标和意义,进一步转变思想,以全新的理念和良好的状态,努力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大潮中大显身手。

2.领导重视,强力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

曾几何时,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为了全面推进某项工作的落实,提出了实施“一把手工程”。所谓“一把手工程”,是指某个地方或单位,根据最高行政长官的个人意愿所搞的一项工程或活动。“一把手工程”的积极效应在于:一是有利于确保政令的畅通无阻,二是有利于工作的强力推进,三是有利于一把手能力的有效提升。有人说,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一把手工程”。此言不谬。这说明,最高管理层特别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认识和态度,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与败、盛与衰有着决定性影响。此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的实施,还能够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文化氛围。

3.与时俱进,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模式

随着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已经和正在从封闭式的孤立型管理向开放式的网络化管理转变,从手工定性的单项管理向自动定量的综合管理转变,从以群体的学生管理为主向以个体的学生管理为主转变。为适应上述转变,教学管理人员应在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教学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在管理手段上,要以功能完善的综合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支撑,对日常教务、学籍、排课、选课、考试等进行高效率管理。在管理方法上,要借助各种计算机软件,对以往的纸质数据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于数据信息的保存、传递和查询,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学管理存在的传递速度慢、查询效率低等问题。

4.齐头并进,锻造高素质的教学信息化管理队伍

一支由硬件管理人员、软件管理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教学信息化管理队伍,是推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人员是其重要生力军。高职院校不但要重视硬件和软件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更应该重视各级各类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为适应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要把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过程管理与信息化管理优化结合的能力和网上操作能力作为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切实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和管理理论培训,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国内外教学管理人员的交流与考察活动。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在教师和学生中大力开展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

四、结语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给现代教育带来强大冲击的同时,也给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提供了良好机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渐进的系统工程,各高职院校应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分步实施,努力创建自己富有个性特色的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以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进而推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1] 常静. 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9,(11).

[2] 孟晓明. 制约教学信息化成败的关键因素及其对策分析[J].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07,(5).

[3] 郑文发. 高等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管理改革的影响 [J].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

[4] 朱雪蕾. 信息时代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探析[J]. 理工高教研究,2003,(4).

G71

A

1008-7427(2012)10-0018-02

2012-07-21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管理人员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