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的思考

2012-08-15夏春娣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专业化心理健康心理

夏春娣

(镇江市第二中学,江苏 镇江 212004)

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的思考

夏春娣

(镇江市第二中学,江苏 镇江 212004)

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凸显,而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则愈发重视。近两年,许多学校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设备的投资和建设,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场所和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提升,不仅仅依靠可观可感的硬件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专业化的人员这一软件条件做保障。而综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面临着许多困境,值得我们深思,更要我们去面对。笔者从多年的实践和观察中看到了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一些浅显的思考,希望引发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专业化组织;教研联动

一、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众所周知,在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凸显,而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则愈发重视。近两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令人欣慰的是国家文明办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列为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功的重要指标,而且其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列为了重要项目。今年上半年,笔者受镇江市教育局基教处的委托,对镇江市属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模拟检查,检查中发现,许多学校都借这股东风加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硬件设施设备的投资和建设,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场所和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和提升,不仅仅依靠可观可感的硬件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专业化的人员这一软件条件做保障。心理教师和所有学科的教师一样,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着专业不断发展和提升的问题,而综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面临着许多困境,值得我们深思,更要我们去面对。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还显不够

如果说领导不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不符合真实情况,但领导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遍不够重视,却是不争的事实。

心理教师边缘化。在一个学校中,心理教师往往只有一人,有两位以上专职教师的学校非常少见,因此,在学校中,心理教师没有自己的专业团队,没有自己的教研组,只能依附于其他组织,比如挂靠在政治组、生物组、政教处、医务室等等。于是从心理层面上,心理教师往往缺乏归属感,常常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同时,由于心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在大家心目中不如其他高考或参加测试的学科那么重要,于是心理课经常出现被重要学科挤占的现象,而且心理课的开设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其收效也往往是隐性的和滞后的,于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会被冲淡或忽视。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许多学校心理课只是象征性地开设,有些心理教师兼做学校其他工作,哪里缺人手就被安排到哪里,有些老师戏称自己是“打杂的”和“跑堂的”,颇有些自我解嘲的意味。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学校的心理教师被边缘化,缺乏成就感,甚至出现了一些学校心理教师流失的现象。

心理设施摆设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有硬件和软件的相互结合,前两年,大多学校不仅缺专业教师,硬件设施也很缺乏,常常是在学校不显眼的角落挂一块牌子,摆一张桌子,放两张沙发(平行放置,一看就知道只是摆设,并没有按接待咨询的专业要求放置),贴几条心理标语,就算是心理咨询室了,而对活动场所、专业技术、设备的急切需求常因为时间经费、意识等方面因素受到限制。近年来,各中小学加强了心理设施设备的添置,在硬件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知道,硬件设施到位相对于专业人员的发展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毕竟是只要领导重视,投入资金,短期就能见效的。但可惜的是,有的学校投入资金和场地,购买了一些心理软件和硬件,摆设时候多,真正运用时的少,会科学运用的更少。有些是因为学校对心理教育的不重视,没有开展真实有效的心理教育,有些是缺乏专业的人员,即便有专业心理教师,但缺乏一些专业技能的培训,例如:测量软件的使用、沙盘的运用等,于是这些设施设备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场所和设施便成了学校的摆设,成了学校美丽的“花瓶”。

心理活动功利化。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心理问题而异常死亡的人数有攀升趋势,给教育敲响了警钟,让我们产生了高度的紧迫感、危机感。我市某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32.7%的学生有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对受检者产生了一定程度或相当严重程度的影响。基于这样的情况,学校领导大多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但笔者了解到,许多学校只是阶段性地重视,但问题发生时,便赶紧开展一些心理教育活动或心理健康讲座,希望心理教育成为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而一旦发现心理教育活动不能立竿见影时,许多学校领导便又对心理健康教育失去了热情,重视程度也会随之下降。也有些学校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当作学校“以人为本”的门面工程,轰轰烈烈开展活动,却不去考虑其实际的成效。

2.专业发展途径缺乏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对每一个教师来说,是一个在取得了教师资格之后不断奋斗的过程,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既然每个教师都必须寻求终身专业化发展,那么心理教师也不例外。但在现实中,相对来说其他学科的老师,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则非常缺乏。由于势单力薄,学校缺乏备课组、教研组的研讨,专门设立心理教研员的地方也很少,于是校际之间的交流也就缺乏平台。再看外面的心理专业培训,高昂的培训费让很多心理教师只能望而却步、望梅止渴。学校领导则往往认为学校能克服编制紧张的问题引进心理专业教师,已属不易,既是专业教师,应该就能胜任专业工作,无需进行更多的培训,再者,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经费报销也是一个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心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缺乏,难以寻求更多更好的专业化发展。

3.朋辈指导力量缺失

心理教师首先要有阳光的心态和强大的内心力量,才能给别人阳光和帮助。但由于在一个学校中,往往只有一个或两个心理教师,缺少专家的引领和朋辈的指导,往往对自身的心理发展和专业成长带来影响。许多心理教师表示:由于在工作中接受来访和咨询,接受的大多是负面信息,自己俨然成了一个垃圾桶,有时不能及时地自我调整,不仅不能给别人帮助,也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同时其他的人也会觉察到心理教师的问题,有人会说心理老师往往自身就有心理问题,降低了对心理教师的信任。如此一来,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朋辈指导和专家引领的缺乏阻碍了心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成长。

4.个体发展动力不足

基于当前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现状,许多心理教师从最初的充满激情逐渐变为激情不再,从最初的热衷专业逐渐变为适应现状,认为依靠自身力量无法改变现状,于是逐渐放弃了专业追求,满足于完成基本工作任务。

二、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的思考

心理教师和所有学科的教师一样,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着专业不断发展和提升的问题,只有把专业化发展视为一个终身的过程,我们的心理教师才能不断成长,我们的心理教育才能真正地发挥作用。基于对上述阻碍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原因和因素的审视,笔者认为,促进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努力和改变。

1.呼唤真正的重视

对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视源于领导对心理教育的重视,而对心理教育的重视必须是自上而下的,必须是建立在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认识和对心理教育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而其中心理的调适、人格的发展、潜能的发挥实为教育的应有之义。因此,心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需要教育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给予高度的重视,以解决目前的尴尬困境。心理教育必须摒弃急功近利,必须杜绝表面文章,而应该真正地以师生发展为本,潜下心来,提升师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促进师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而其前提,必须有着一支走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的专业心理教师。

2.叩问自身的发展

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我们在呼唤外部的支持和期待良好的环境时,应该意识到,作为一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还在于自己。我们必须时时叩问自己:我该如何不断地寻求专业发展呢?

建立美好愿景。晚清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文艺批评著作《人间词话》中提出了学者治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用精辟形象的诗词概括了学者治学从立下大志到不懈努力最后终获成功的三个过程。我们心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成长也应以此三境界自勉。我们的心理教师心中要有专业发展的目标和理想,心存美好愿景,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学者型、研究型、真正能“助人自助”的心理教育工作者。有了这样的愿景和目标,才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不断前行。

坚定职业信念。如前所述,心理教师在学校中缺少朋辈指导、同伴教研,在这种状态下,工作极易出现自我满足、职业倦怠的情况。如果心中缺乏坚定的职业信念,那么内心的发展动力就会逐渐削弱。因此,要有执著的精神,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只要不断追求,不断耕耘,在心理教育的这片土地上,必然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最终获取真正的成功。

提升幸福感受。在学校从事心理教育,不会像其他学科那样获取高考的成功,甚至不会获得学生多年后的感谢(因为许多接受过帮助的学生不愿让这段经历让更多的人知道,而心理辅导的初衷也不是为了获得感谢)。因此,心理教师内心要有一种从容和淡然,陪伴需要帮助的学生走过一段特别的人生经历,在心理辅导活动中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和人生感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人格完善奠基,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心理教师在默默地做这项工作的时候,自己心中要能体验到幸福的感受,从而能更坚定地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执着地追求自身的专业发展。

加强学习实践。心理教育尤其是心理咨询具有实践操作性很强的特点,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学历和理论素养,并不一定能很好地做好这项工作。回想笔者虽教育心理专业出身,并拥有硕士学位,可当2005考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时,仍然对自己能否做好心理教育,尤其是能否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没有信心,后来在实践中慢慢地践行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才逐渐真正地理解了什么是“移情能力”,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怎样把握访谈的节奏,如何消除来访者的阻抗,等等。如果缺乏真正有效的实践,对心理教育的理解停留在理论的层面,甚至无法面对或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感到很困惑。许多的知识需要进一步学习,许多的理论需要不断地实践,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成长。

3.发展专业化组织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要想获得更好的成长发展,必须融入组织和团队,借助合作、分享的力量引领自己前行。这一方面,许多地方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常州市建立了名教师工作室,南京市建立了“陶老师工作室”、各地的“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每年的心理专业年会等,把一批专业心理教师聚集起来,构建专业共同体,成就优秀教师群体,形成了培训组织,实现研训一体,这样的专业化组织使得一个区域资源共享,促进了更多的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但应该看到,这样的实践和努力在各地因重视程度不同,所实践的深度和效果也大不相同,笔者以为,各个地方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和分享,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发展专业化组织,以组织培育个人,带动教师的个体发展。

4.加强心理教研联动

心理教师无法在本校开展教研活动,更需要在更高的层面、更广的范围组织交流和研究,比如扬州市、镇江润州区教育局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这也得益于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但有些地方心理教研员由政治教研员兼任,或由非心理专业人士担任,这对于加强心理教研联动,促进区域心理教师整体专业化进程是不利的。

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面临着种种困境,但我们相信,有了心底的呼唤和期盼,有了大家的关注和思考,心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曹成玉. 从王国维的“三境界”看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J]. 江苏教育研究,2011,(9A).

[3] 崔景贵.助人自助:学校心理教师专业化的理念与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07,(24).

G443

A

1008-7427(2012)10-0049-02

2012-08-06

猜你喜欢

专业化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心理感受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