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胃癌穿孔9例临床分析
2012-08-15陈文明曾素香曾春福
陈文明 曾素香 曾春福
福建华安县医院外科 华安 363800
老年人因其对痛觉刺激和应激反应迟钝,胃癌穿孔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不典型[1],加之全身多种并存疾病,病死率高。2005-06—2011-06,我们共收集9例老年人胃癌穿孔患者,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65~80岁,平均(71±2.5)岁。发病距入院时间:7~15 h,平均住院时间25 d。小弯侧穿孔2例,胃窦部穿孔5例,大弯侧穿孔2例。长期服阿司匹林2例,合并高血压2例,糖尿病1例,冠心病3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合并2种以上慢性疾病者3例。病理分类:低分化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4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腹痛,突发上腹剧痛5例,明显板状腹3例,有“胃病史”5例。白细胞计数>10×109个/L 6例,体温37.5℃ ~37.9℃ 5例,≥38℃者4例,术前及术后伴休克者2例。3例行急诊胃镜检查确诊穿孔,X线胸腹片发现膈下游离气体6例,其余病例无膈下游离气体者经腹部CT检查发现少量游离气体。全部病例行腹穿,阳性者4例。
1.3 治疗 本组所有病例均经开腹手术治疗,6例胃大部切除术,3例因癌肿广泛腹腔种植转移,行胃空肠吻合术。术毕重视腹腔冲洗。术后化疗,常规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合并疾病,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2 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5 d,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其中心衰1例,切口感染2例。术后院内死亡1例,死于心力衰竭伴吻合口瘘。存活的8例患者分别于5~10个月死于胃癌复发。
3 讨论
老年人胃癌穿孔具有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易发生误诊的特点,由于机体反应性明显下降,对疼痛反应较慢或迟钝导致就诊时间延长,体征上缺乏典型的腹膜炎体征,板状腹不明显,周围白细胞对炎症反应差,中性粒细胞不明显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相对误诊率较高,本组6例经腹部X线透视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而确诊,3例行急诊胃镜检查才确诊穿孔,笔者认为首先要祥细询问病史,并经X线透视,即使阴性者如有疑诊仍应进一步行急诊胃镜检查以达到明确诊断,术中应认真判断是溃疡穿孔或胃癌穿孔,胃癌穿孔范围常与溃疡穿孔大而不规则,周围可见灰白色、结节状、质较硬的癌性浸润块,部分可见周围淋巴结转移,在必要时可行快速冰冻切片能明确诊断,而且对决定术式亦起到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胃癌穿孔手术方式选择:由于老年人胃癌穿孔均属晚期,病情多数较重,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基本上失去了根治性的机会。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虽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但可以解决穿孔问题,有利于手术后化疗及免疫等综合治疗的疗效[2]。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3],我们认为对病情较稳定,穿孔时间短、症状较轻的、腹腔污染不明显的应行胃癌根治术(毕Ⅱ式)。病人症状多,中毒症状严重,腹腔污染较重的病人:即考虑局部肿瘤姑息切除或修补术,不可勉强行胃大部切除术,本组1例手术时间太长,因心力衰竭、合并吻合瘘而导致于1周内死亡。无论采取任何一种手术方式,腹腔冲洗是很关键的,一般采用0.25%碘伏浸泡5 min,减轻腹腔污染并发腹腔脓肿;再用灭菌蒸溜水浸泡5 min,而后用1.0 g的5-FU稀释液200 mL留置于腹腔中以消除残留的癌细胞。
老年人胃癌穿孔手术后并发症多,预后差。本组术后并发症高达40%,主要心功能衰竭、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及切口感染等,发生原因除其各系统伴随疾病相关外,还与肿瘤与宿主竞争营养致机体营养低下,低蛋白血症,自身免疫与调节功能低下有关[4]。我们认为尽可能避免气管插管,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应用有效抗生素,静脉高营养全身支持治疗,早期下床活动,鼓励患者咳嗽,采用抗生素超声雾化吸入均可防止肺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避免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有效措施,从而提高生存率。
胃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对化疗较敏感的实体肿瘤,因而化疗是术后的重要的辅助治疗。本组病例行胃大部切除,存活8例,术后行辅助静脉化疗,预后一般,5~10个月相继死亡。
[1]薛建元,尹浩然,朱正纲,等.高龄老年胃癌的外科治疗[J].中国肿瘤临床,2000,27(5):352 -353.
[2]赵占吉,王国良,李轩,等.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附68例报道)[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7):876 -877.
[3]孙可望,邹寿椿,姜蔚.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13(7):489 -480.
[4]唐韬,曾庆.老年人胃癌急性穿孔的外科疗效56例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6):19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