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疲乏病人的护理
2012-08-15肖秋菊
肖秋菊
河南平舆县人民医院 平舆 463400
疲乏是一种虚弱、缺乏激情及易累的主观感受,多数学者的研究与观察,支持癌症病人较正常人更易疲乏这一临床现象[1]。75% ~96%接受化疗的病人[1-2],75% ~100% 接受放疗的病人[3],33% ~89%晚期癌症病人[4]有癌性疲乏。癌性疲乏是癌症病人的重要症状之一,可以由癌症本身引起,也可以是癌症治疗的结果,极大地影响病人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5]。2008-05—2010-03,我们对105例不同程度癌性疲乏的病人进行了观察,通过对活动、休息、睡眠施行护理干预,缓解疲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05例均为本科住院病人,男58例,女47例;年龄32~71岁,平均54.6岁。胃癌12例,肝癌23例,肺癌9例,大肠癌13例,乳癌18例,喉癌10例,鼻咽癌20例。所有病人均诊断明确,住院接受肿瘤综合治疗,参照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EORTC)的疲乏问卷内容,均属"很有点疲乏"或"非常疲乏"的病人。有64例化疗病人化疗后疲劳水平较高,化疗后48~72 h最为疲乏。其余病人在接受治疗、全身情况较差及病变广泛时疲乏更重、更明显。
2 护理
2.1 减轻生理不适 在治疗护理病人过程中,认真做动态观察,注意病人语言、面部表情、肌肉紧张程度及躯体的活动情况,详细询问病人感受,与病人家属加强联系获得病人资料。由于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放疗后头晕、头痛,肠癌病人便秘、腹痛,肺癌病人咳嗽、发热等不适症状均增加了病人痛苦,消耗体能而筋疲力尽。我们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给予对症处理。根据病人个体情况,帮助其安排活动计划,在清晨和晚上睡觉前适当增加有氧活动量,如散步、打太极拳、做体操。因为适当的有氧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器官的功能和情绪,减少恶心[6]。有研究报道,每天都进行有规律、低强度的体育锻炼的病人,其癌性疲乏水平明显降低[6]。监测评估病人营养状态,指导食富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采取完全胃肠外营养以维持最佳营养状态或直接输入血制品。本组61例病人有消瘦、贫血、乏力、倦怠等情况,经积极控制病灶、减轻生理不适,给予营养支持处理后疲乏减轻。
2.2 给予心理支持 疲乏常见于情绪消沉、情感丰富、神经过敏的病人。本组5%的病人极度沮丧,30%的病人情绪低落,病人的情感压抑,懒言少语,他们不愿意多与被认为不理解自已的正常人进行交谈,但是他们又确有向别人倾吐内心痛苦的需要和愿望。我们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每月召开工休会,广泛宣传疾病防治知识,介绍成功病例,请病友谈抗癌体会,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理解、接纳、关爱。指导亲属给予病人温情关怀,激发其的生存欲望和对亲人的眷恋,振奋精神,请来专家对病人进行每周心理咨询,病人的心态调整后癌性疲乏得到明显缓解。
2.3 提高睡眠质量 关心了解睡眠情况,保证病人有充足的睡眠。为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做好心理辅导,消除精神因素对睡眠的影响。当病人白天午休或晚上躺下熄灯后难以入睡时要排除外界干扰,减少噪声。给病人播放轻音乐,病室要求光线柔和、温度适宜,使病人心情趋于平静,安然入睡。评估病人睡眠质量,本组有58例睡眠时间延长,但睡眠质量不高,如夜间睡眠中断、睡眠浅、易醒、多梦,21例失眠。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首先收集资料,全面分析,找出影响病人及其家属睡眠质量的潜在因素,一一解决,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以调整生物节律。帮助制定作息计划,在病情许可情况下,逐渐增加白天活动次数,加强晚间睡前护理如临睡前用热水泡脚、喝牛奶或蜂蜜等。指导病人作自我催眠法、气功疗法,促进睡眠。结果105例中80%的病人经改善睡眠,充分休息后疲乏明显减轻。
2.4 满足个体需求 对非常疲乏的病人,让其卧床休息。做好生活护理,如擦浴,洗头,口腔、皮肤护理等。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至易拿取的地方,减少其活动量和体力消耗。病人活动时注意安全,护士或家人陪伴左右,防止跌倒。鼓励他们参加娱乐活动和朋友谈心等。病人有外出要求时,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借助轮椅、手杖,在护士或家人帮助下去风景宜人的地方散步。病人心情舒畅后,疲乏也得到缓解。
3 讨论
有关资料显示,结合我们认真观察,认识到疲乏分为:(1)躯体感受:身体的疲乏如虚弱、肌肉无力、疲倦;(2)情感感受:如缺乏激情、情绪低落、失望的表情、自责;(3)认知感受:注意力不能集中,缺乏清晰思维。疲乏常见于生理病痛及情感障碍,临床上已注意到疲乏是恶液质综合征的一个表现[7],某些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可致虚弱如低钾血症、低磷血症、低钙血症等。疲乏又见于情绪消沉的病人,Morant[8]证实沮丧与疲乏有关。疼痛、呼吸困难、恶心、情绪反常[5]等潜在的应激原均与癌性疲乏的产生有关。癌症治疗(放疗、化疗、干扰素、白介素2)治疗的不良反应等均会导致疲乏。
癌症病人由于组织消耗、厌食、营养不良、贫血、器官功能障碍及心理沮丧等诸多因素导致的癌性疲乏,不仅影响病人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使治疗终止。因此,防治癌性疲乏尤其重要。近年来,绝大多数癌性疼痛已被有效控制,但癌性疲乏仍无良好治疗效果。由于疲乏这个看不见的症状属于自我认知,且常被疼痛、呕吐等症状掩盖,因此,尽管癌症疲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却又往往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这就需要护理人员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拓宽护理范围,多方面了解分析导致病人疲乏的原因;提供心理支持,对体质较好者鼓励其参加运动锻炼,提高夜间有效睡眠,保持生物节律的平衡、缓解疲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保健能力等,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1] Lawrie S,Manders D,Geddes J,et al.A population-based incidence study of chronic fatigue[J].Psycholog Med,1997,27(2):343.
[2] Smets EM,Garssen B,Bonke B,et al.The multidimensional fatigue inventory(MFI)psycho metric qualities of an instrument to assess fatigue[J].J Psychosom Res,1995,39(3):315.
[3] Hickok JT,Morrow GR,McDonald S,et al.Frequency and correlates of fatigue in lung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radiation therapy: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J].J Pain Symptom Manage,1996,11(6):370.
[4] King MT.The interpretation of scores from the EORT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QLQ - C30[J].Qual Life Res,1996,5(6):555.
[5] Buccheri GF,Ferrigno D,Tamburini M,et al.The patient’s perception of his own quality of life might have an adjunctive profnostic significance in lung cancer[J].Lung Cancer,1995,12(1-2):45.
[6]刘晓联,裴显俊,靳晓玉,等.对因化疗引起疲劳的癌症病人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8):359.
[7] Glesson C,Spencer D.Blood transfusion and its benefits in palliative care[J].Palliat Med,1995,9(4):307.
[8] Morant R.Asthenia:an important symptom in cancer patients[J].Cancer Treat Rev,1996,22(Suppl A):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