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产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2012-08-15程海燕
程海燕
河南开封市妇幼保健院临产室 开封 475002
由于专业特点,助产士每天都要接触产妇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在接生过程中,还要使用包括锐利器械的各种医疗器械,所以职业危害越来越直接危害到助产士的健康。正确认识职业危害因素,做好标准预防是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的有效手段,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将常见的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1 危险因素
1.1 生物因素 助产士由于专业特点要经常接触孕妇及新生儿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羊水等。许多孕产妇有乙型肝炎,丙肝,梅毒和HIV/AIDS等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尤其是在治疗急诊危重产妇时,因争分夺秒抢救病人而忽视了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护目镜,口罩,袖套等,存在较高的职业暴露,这些分泌物可直接污染助产士的皮肤和黏膜造成感染
1.2 化学因素 产房在消毒灭菌过程中要使用多种化学液体。我院使用最多的是含氯消毒剂,它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长期接触对人体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存在不良危害,会引起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和痉挛、化学性气管炎或肺炎和皮肤损伤等。长期吸入混有较高浓度的戊二醛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烧灼、胸闷、气喘、皮肤过敏等。另外,紫外线对人的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会引起灼伤、红斑、角膜炎、皮肤过敏等现象,照射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对人体也不利。
1.3 物理因素 此类因素主要为针头及锐器刺伤,是助产士被感染的主要途径。助产士在为孕产妇进行各项医疗操作中,可因产妇不配合或操作不慎被刺伤。研究证实[1]只需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针刺上的感染几率是10%~33%)。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IV的几率为0.33%,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的几率为1.8%。
1.4 心理社会因素 助产士所做的每项工作均关系到母婴生命的安危,其责任重于泰山,再加上经常要处置急危重孕产妇的高危情况,使助产士在工作中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助产士在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不可预知又要紧急处理的事情,如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羊水栓塞,这些都需要无条件全身心投入。工作持续紧张和刺激,导致一定的精神压力会出现精神不稳定,心烦意乱。随着产科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社会、孕产妇及家属对助产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助产士面临专业发展,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另外助产士还因多重的社会角色、人际关系、社会、家庭等诸多因素,很易使助产士产生疲惫感。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加强对助产士的教育培训是有效减少职业性损伤的有效措施之一,包括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各种规范的操作规程,个人防护,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等,对“标准预防”的知识培训要经常进行,尤其对新上岗的助产士进行岗前培训,每年要对在岗的助产士进行培训强化记忆,使助产士充分认识到实施标准预防的重要性,增加自我防护意识,同时也是对患者负责的一种职业道德,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能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这样才能保障助产人员的职业安全。
2.2 减少暴露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要求给刚出生新生儿进行称重,系腕带,清理皮肤,注射,抽血时必须戴一次性手套进行防护,助产士在进行腹部及外阴备皮,会阴冲洗时也要戴一次性手套,在给产妇人工破膜时应站在产妇的侧面,会阴部用一次性防水多用巾遮盖,防止突然破水出现羊水喷溅,而造成皮肤黏膜暴露于羊水的危险及周围环境的污染,在进行阴道检查时为避免血液及羊水的污染,检查者戴防水套袖穿防水围裙。接生缝合切口,阴道深部操做时带双层乳胶手套,防水套袖远端夹在两层手套的中间,手套与套袖衔接>5cm。缝合会阴切口时,以及手部皮肤有破损者在接触患者血液和体液时戴双层手套,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医护人员接触到的血量比未戴手套减少50%以上,带双层手套可使血液接触率由戴单层手套的11.84%降至4.69%,且内层手套的穿孔率为0.52%,针通过两层有弹性的乳胶手套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为0.20% ~0.25%[2]。助产士在缝合会阴切口时一定要用镊子避免用手接针,给乙肝,丙肝艾滋产妇缝合切口时最好采用专用钝头针,最大限度地防止针刺伤的发生。缝合延裂较深的切口时要使用阴道拉钩,尽量在直视下进行操作,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手套的保护作用会减弱,要求如果操作时间>1 h要重新更换手套。在接生和缝合切口时除帽子,口罩外还必须戴护目镜。任何操作结束脱掉手套后必须先洗手再行其他工作。各种废弃标本,污染敷料都应放在有标记的容器塑料袋内集中处理。
2.3 改善工作条件,优化工作环境 为助产士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光线要充足,避免缝合会阴时造成针刺伤。定期排查工作环境中的不安全隐患如治疗车抽屉内壁是否光洁等避免造成手部皮肤损伤。
2.4 化学因素的防护 助产士在接触消毒剂时必须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浸泡器械必须加盖加强通风,消毒液要装在防腐的容器内,加盖密封防止长期挥发危害人体。紫外线消毒应在无人的情况下进行,避免眼睛,皮肤的直射。
2.5 心理因素防护 助产士应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学会调整自身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培养良好的个性和修养,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际关系,面对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困难,助产士不可能在多种角色中把每件事情做得很完美,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内心期望的活动中去,自我减压,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合理安排生活节奏,正确定位工作,生活,人际关系。当心情不佳时,要学会倾诉,合理宣泄,释放不良情绪所造成的压力,以保持心理平衡和身心健康。
[1]赵红霞,董迎,董继红.外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华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2):37.
[2]田瑞华,王金凤.妇产科护士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3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