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分析
2012-08-15何春兰
何春兰
(咸宁市中心医院配置中心,湖北咸宁437100)
不合理用药的后果是造成医药资源的浪费,延误治疗,甚至引发药源性疾病。我国住院患者静脉输注给药方式的使用比例较高,不合理用药情况更为严重。
1 一般资料
参照药品说明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及《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对我院2011年7~12月不合理处方362例,通过药师干预,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溶媒不当
本组资料中,溶媒不当75例(20.7%)。药物与溶媒的相溶性影响治疗效果,应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溶媒。有较多的药物明确规定只能选用一种或几种特定的溶媒,如溶媒选择不当,会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或效价降低等问题。
2.2 浓度不当
本组有70例(19.3%)浓度调配不当。溶量少,浓度高,使药物不能完全溶解。高浓度静滴引起局部疼痛、皮肤潮红、皮肤瘙痒等,甚至引发血栓性静脉炎、荨麻疹、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2.3 间隔不当
本组间隔不当引起的不合理用药63例(17.4%)。抗生素的抗菌活力依赖体内活性药物的浓度,能够持续大于最低抑菌浓度(MIC);而抗生素体内的半衰期一般很短,体内消除率大,需短时输注,一般采用qd的给药方法往往达不到稳态的血药浓度,反而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其抗菌原则是增加给药次数,缩短给药时间。
2.4 联合用药
本组54例(14.9%)为联合用药。抗生素的滥用容易产生耐药病毒,例如克林霉素是速效抑菌药,头孢类是速效杀菌药,联用具有拮抗作用,增加患者药费。
2.5 多药配伍
本组42例(11.6%)为多药配伍。国外有研究发现,在输液中加入或不加入药物的污染分别为6.7%和3.9%;国内有研究发现,输液中加入1种或2种药物时污染率分别为12.7%和16.7%,而加入3种药物时,污染率急剧上升到44.3%。一袋溶液中加有2~3种,甚至4~5种药物,多种药物被混合到一起微粒倍增,随着添加药物的增多或pH值的改变,易发生氧化、还原、络合、沉淀现象,而发生输液反应。
2.6 配伍禁忌
配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伍在一起,有可能引起药理上或化学上的变化,影响治疗效果。本组有33例(9.1%)存在配伍禁忌。
2.7 中西药合用
中药注射液多为生物碱、皂苷、多糖、黄酮和弱酸类物质,为了提高有效成分溶出度和稳定性,加入助溶剂和稳定剂,与西药或其他中药注射液配伍易发生不良反应。本组有25例(6.9%)中西药同时使用。
3 讨论
3.1 不合理用药原因
(1)医生缺乏药物和治疗学知识,对药物组成成分、药物动力学性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知识了解不够,较多考虑药物疗效,而忽视药物配伍。
(2)趋利行为。随着药物品种的越来越丰富,以及药品经济与效益挂钩,个别医师受经济利益驱使,违反治疗原则使用昂贵的药品。
3.2 促进合理用药的策略
(1)医生、药师和护士都需要不断学习,提升专业水平,掌握其适应证,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禁忌证及配伍性。只有经过抗菌药物应用培训并考核合格,才有相应级别抗菌药物处方权。
(2)加强责任心,抛开利益心,严把合理用药关。有了责任心,一些常见的,低级的不合理用药才会得到控制。
(3)定期归纳总结和分析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发现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反馈给医生,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发生。收集并整理药物信息,协助医生合理用药。查阅药物的相关资料,加强与临床医生的交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