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力中的会话含意探究*
2012-08-15钟伟轩
钟伟轩
(河池学院 外语系,广西 宜州 546300)
听懂英语是一项复杂活动,它要求语言接收者拥有并运用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在对所接收到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的同时,还要积极地获取新的有用信息。要求语言接收者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思考、判断、分析、估测、理解和选择的解读程序。“听”和“读”属于两种不同的信息输入方式,前者依靠听觉,后者则为视觉,更重要的一点是前者多为强迫性输入,而后者则属于可控制输入。“听”输入方式的重要特点便是它所接触到以及需要分析的讯息是一种稍纵即逝的动态讯息——有声语言,在听的过程中,若是不及时对讯息进行捕捉分析,会造成信息缺损思路受阻的负面结果,严重的,甚至会使整个语言信息不复存在。因此,如果要使解读过程中的消极被动转为积极主动,并且与信息给予者的步伐保持一致,就需要许多条件,这些条件中除了最基本的三大语言要素外,个人的知识丰富度、文化背景、记忆力以及获取讯息并进行分析的综合能力也都相当重要。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会话含意在听力过程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它的良好把握,有利于语言接收者对说话人真实意图和想法的准确理解,从而在接收的过程中更系统更完整地完成讯息的获取。
一、会话含意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的研究便已经开始了,当时主要是依据合作中遵从的四大准则,分别涉及质、量、关系和方法四个方面,又经过合作研究,最后一步一步推理得出会话含意。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准则也频繁地出现在了之后的系列论文中。随后,列文森也提出了三条重要原则,就是现在说的量原则、信息原则和方式原则,为了区别格莱斯的理论,他将自己的三原则称为“新格赖斯语用机制”,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古典的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这一观点。在那之后,一直到1991年的前半年,国外语言界已经将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从“古典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发展成为了“新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也对格赖斯会话含意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究,其中一些专家学者如徐盛桓、熊学亮和钱冠连,观点新颖议论颇深,先后撰写论文对该理论的各个侧面进行了剖析。
含意也被称作含义、隐含,也就是指一种在被用来交流的过程中附带上的与整体语言背景有关系的一种或几种特殊意思。这一种发生在语言使用中的附带意思的现象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但对该语言现象展开了全面分析深入探究的是美国一位知名学者格莱斯。他这里说的会话含意,其实就是词语的使用意,它作为语言学中的重要的一份子,它的不同在于它的功能,就是说,不是一般简单浅薄的解释功能,更不是仅仅从句子的语法结构去研究这个词语它自己的意思,而是依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注释一些词汇本身不具备的特殊用法,简单说来,就是言外之意,因此它解释的往往是语言事实中的一些比较重要且具功能性的方面。语言学专家认为,格莱斯所提出的会话含意推导本质其实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推理现象,简而言之,会话含意通常表现为两种不一致性,即说话人的表述语言和其本意不一致、语言的实际功能和其形式不一致。
“文不对题”是会话含意的一个基本特点,语言表达者时常“顾而言他”。随着当今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的文明程度也不断提高,人们在交流过程中,越来越注重语言的艺术感,在很多情况下,相较于直截了当的坦率坦诚,人们更倾向于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一来,即完成了交流的目的,也能够避免由于过于坦诚带来的尴尬局面,大大减少了双方尴尬的局面。这一点体现在日常对话中,就表现为人们不轻言“不”,从而保证了交际活动的畅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文明社会的特点,将会愈发明显。
为了实现成功交流的目的,并且提高每个单位时间的效率,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种省略现象。交流双方默认彼此共知的讯息越多,对话交流中省略的也就越多,学术上将这一种省略称为讯息的“空缺”,是人们日常交流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这一空缺却会造成缺乏共知讯息者在理解上的困难。听力教学中说话人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有声讯息,他同日常交流中的语言表述者一样,希望语言接收者可以准确地理解他的意思,并且做出应有的回应。然而,语言接收者往往会因为各种不同的主观意图,忽略过去一些讯息,造成空缺,从而使解读讯息的难度增大,外在形式就表现为“答非所问”。虽然这一现象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前后不合理解不畅,但其实这是语言接收者对说话人意思的更直接的理解,可以说是精准无误,从而使交流更简洁通畅,接下去的任务也变得顺利迅速。由以上几点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现象实际上是交流过程中一种潜规则,想要更好地理解对话完成任务,只有摸透其一般规律,才可避免被三振出局的下场。因此,听力过程中对会话含意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听力教学中会话含意的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大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与社会交往中可以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与表达,并且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综合文化素质,以满足我国社会发展与国际交流的需要。”在这段引言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英语教学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这对于制定英语教学计划和安排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学者在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听力试题做了详细分析统计之后,也发现听力技能所占的比重急剧上升,竟高达四成,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会话含义理论在英语听力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但是,据我所知,在我国众多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听力一直是一个极为脆弱的环节,学生们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词汇量不足、语音基础薄弱、跟不上英语母语者的语速等等,再加上他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听懂了每个词的意思,但内容就是不确定,不明白——因而渐渐地,他们对英语听力望而却步,觉得难以对付,随之失去信心而选择放弃。其实他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扣懂每个字词的字面意思和理解说话人的真实意图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会话含意的特殊性,使听力中产生了诸如地壳断层般的“形断”现象,不过这一点只要学生理解掌握了会话含意的本质就能够克服,因为这样学生的脑海中就会自然地将“意连”与“形断”相结合,甚至可以与语言表达者产生共鸣,有了契合才能体会到那种心照不宣的感觉,从而拥有对整体讯息的把握。水平高的学生更是可以充分利用语言环境、背景文化知识、会话基本原则等,从各个侧面揣测说话人的意图,从而理解他要传达的内容。然而水平不高的学生,因为缺乏对综合语境、会话原则、英语国家历史文化的了解把握,难以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只能更多地依赖于关键词句的字面意思。
带有会话含意的听力比一般听力要高一个台阶,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前者十分好懂容易理解,因此较为显性,后者则需要学生们具备一定的相关技能,才能剖开语言的外壳,寻找到有用讯息,然后准确地把握意思的核心部分,因此十分隐性。其实解读会话含意的过程也是检测一个学生所具备的听力能力的过程。如果说学生对会话含意陌生,那么在听力的过程中就会变得不敏感、反应慢,在理解的时候出现空缺或者偏颇,从而扭曲误解了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反之亦然,若是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会话含意的真谛,那么在听力过程中就会对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具备较强的敏感度,善于捕捉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微言语,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在听力过程中稳操胜券。
仅从理论上来说,会话含意略显简单,然后在实际的操作运用比如英语听力中,因为有声讯息的动感强反复的次数少,可供学生仔细琢磨的时间不够,所以增加了对整体理解与信息把握的难度。所以只有让学生们在平时多联系多思考,同时留意会话含意的特点,做到习惯成自然,才能在听力过程中,落笔如流水,潜意识里自然而然地有了反应。
三、英语听力中与会话含意有关的形式及分析
教学中,老师应该告诫学生,在把握内在规律、注重形式变化的同时,更应该增强对讯息缺失的敏感度,从而在听力过程中迅速做出判断,明确对话人的真实意图。同时老师还应该提醒学生,不但要善于从语调上分析,还应留意譬如表情、眼神、手势等视觉语言的变化来揣测说话人的真正意图,从另一个角度验证自己的猜测,准确无误地解读会话含意中更为深层的涵义。近几年,各类英语听力考试中,对话形式往往是一问一答,然后有第三人对对话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这一问答形式的重要特点有二:对于问话人的问题,答话人不做出清晰明确的答复;同时问题的提出者是第三人。在此有以下例子为证:
——What does/did the(wo)manmean?
——What does/did the(wo)man implya bout....?
——What does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具体例子与分析如下:
W:Will you be joiningust his evening?
M:I'll be meeting my girlfriend at the airport
Q:What does the man mean?
经过分析,由我们的经验来看,一般疑问句一般回答为“是”或“不是”。但是该男子却没有给出明确回答,而是顾而言他地说去机场接女友。表面上看起来此段对话出现了讯息空缺,但实际上他的真实想法还是可以被直观看出——要去机场接女友,无法做别的事。
四、结 语
会话听力受到许多复杂的因素影响,因此是英语教学中脆弱的一环。若要想看到对话的本质内容,避免被对话表面上听起来的不统一,同时防止违反规则而导致的失误和错误,就需要注重会话中的含意,进一步地,在最大限度地清除听力过程中的瓶颈,真正地提高整体英语听力的教学水平。
[1]钟素花.会话含意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的指导[J].海外英语,2010,(10).
[2]赵沁,梁炜.语境与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意义建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6).
[3]龚雯.会话含义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