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隐喻认知理论的专业英语词汇教学*

2012-08-15陈艳芳湖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咸宁437005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英汉范畴英语词汇

陈艳芳(湖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咸宁437005)

基于隐喻认知理论的专业英语词汇教学
*

陈艳芳
(湖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咸宁437005)

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隐喻在词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隐喻认知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隐喻理论应用于词汇教学的可行性分析,进而着重讨论隐喻理论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在以下方面: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挖掘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深层联系;对比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的文化差异;剖析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蕴含的价值观念;剖析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蕴含的历史观。

隐喻;认知;词汇教学

一、引言

英语词汇教学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一些词汇的意义发展都是通过隐喻的方式,隐喻是语言词汇体系丰富和演变的一种重要手段。现今的隐喻研究呈现出一种多角度、多层次和多学科的多元化态势。隐喻认知理论的研究为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一个有前景的平台。

二、隐喻认知理论促进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行性

从人类思维的载体——语言及人类所依赖的概念系统来看,隐喻在人类的思维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因为隐喻思维的认知性,它才有利于扩大英语词汇量。

三、隐喻认知理论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思维能力是随着人的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不可缺少的一种认识能力。”[1]我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

基本范畴词汇是词汇的基础,是语言的核心,包括常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基本范畴词汇具有全民性、稳定性、多产性、多义性与组合性。根据Lakoff和Johnson的调查,绝大多数的喻体词不仅都是实体性概念的词,而且都是生活中的常用词,是基本范畴词汇。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性用法。[2]

英语民族的主食是面包和黄油,因此“bread and butter”是基本范畴词汇,其隐喻义十分丰富。例如,bread and butter(生活来源,赖以生存的东西);bread and cheese(粗粮;必不可少的食物);bread winner(挣钱养家的人);Outof bread(失业);To beg one’s bread(乞食,讨饭);To make one’s bread(谋生);To take the bread out of sb.’s mouth (剥夺某人的生计,抢走别人的饭碗)。英语民族以面包、黄油、肉食为主食,刀叉就是餐桌上必备的餐具,因此英语中的knife and fork也是基本范畴词汇,其隐喻义也是“生计”。

(二)挖掘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深层联系

基本范畴词汇具有多义性,因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其语义结构发生变化。多义性是语言使用者以一定的认知手段使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或中心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自然语言中词汇的多义性基本是隐喻化的结果。教师在讲解多义词时,应追本溯源,把握中心意义,挖掘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深层联系,探讨多个义项的隐喻理据,就能够将多义词的意义联系表达清楚。

例如,教师在讲解单词bread的意义时,既要指出其基本义为“面包”,又要强调其引申义1为“生计”、“谋生之道”;引申义2为“福利”、“待遇”、“礼仪”(例如,A bread–and-butter letter一封感谢款待信,bread and scrape待遇菲薄的职业,bread and water粗茶淡饭);引申义3为“幼稚的”、“女学生派头的”(如a bread-and-buttermiss指“女学生派头十足的姑娘”)。

(三)对比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的文化差异

英汉对应的词汇会包含不同的隐喻意义。词汇蕴含着文化,民族的文化心理必然会反映到民族语言中来。教师可通过英汉语的对比,挖掘英汉民族在文化心理上的差异。教师应该对英汉词汇的隐喻现象进行对比,揭示英汉文化的差异,加深学生对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认知过程和规律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和认知方式的感知。

例如,“心”(heart)的基本义都为“心脏;心形的;心部;心形”,在汉语和英语中的隐喻义有同有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心”(heart)相同的隐喻义为:

(1)内心,心肠(at heart内心里;after sb's own heart称某人的心,中某人的意)

(2)真心(bare one's heart推心置腹地说出真心话;be enthroned in the hearts of被真心爱戴)

(3)爱心,爱情(sweet heart情人或甜心)

(4)心情(be of good heart心情舒畅;be sick at heart苦闷,愁苦,悲观[婉]厌恶,恶心;break one's heart使人难过[心碎])

(5)中心(at the heart of在……的中心)

(6)灵魂,核心(be the heart and soul of是...的核心人物;是...的灵魂)

Heart与“心”不同的隐喻义为:heart的隐喻义可为勇气,精神(brace one's heart抖擞精神,振作精神);胸怀(big heart宽阔的胸怀;高尚的气度;free heart胸怀坦白;无忧无虑)。

英语还可以用“mind”表达“心”的隐喻义。如“记在心头(keep in mind)”、“心不在焉(absent-minded)”、有心事(have something in one’smind)”等。

(四)剖析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蕴含的价值观念

“世界观的问题涉及到人们如何认识宇宙,自然,以及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这一问题和价值观紧密相关,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民族性格,社会行为等起到同样的支配作用。”[3](P79)帕默尔指出:“获得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接受某一套概念和价值”。[4]这也就是接受一套在语言使用中积淀下来的文化和观念,一种世界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教师应剖析英汉词汇的隐喻蕴含的价值观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批判思维,树立跨文化意识。

例如,西方人以水果词的隐喻意义表达价值观,着重的是水果的形态特征与人的价值观的外在的直接的浅层的联系。如红皮白心的apple(苹果)比喻把白人社会的价值观当作自己的价值观的印第安人,皮肤虽然是红的,但脑中的思想已是白人的了。黄皮白心的banana(香蕉)比喻西方白人社会的亚洲人,虽身为黄色人种,但已接受白人的价值观。“黄皮其外、白瓤其内”、“夹缝中的人”、“边缘化”,是描述“香蕉人”时使用频率最多的词汇。“香蕉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中西文化的抉择和碰撞。“香蕉人”遇到的第一道文化障碍就是他们的父母,由于基本上已完全西化,所以他们难以认同父辈们传统的中式思维方式。

中国人以水果词表达内心价值观,着重挖掘出水果的特征与人的价值观的内在的本质的深层的联系,利用其自然属性,表达精神追求,托物言志,寓情于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源于《史记·李将军传赞》:“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本义是:桃李即使不自我夸耀,也能吸引众人,树下自然而然地被人踏出一条小路。后比喻“只要自身有价值,终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注重事实,不尚虚声。”或“为人真诚,自能感动他人”。[5]

“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语出《资治通鉴》:“或谓(狄)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故有“公门桃李”、“门墙桃李”,含褒扬、赞赏、婉曲意味,可引起“桃李满天下”的联想。[6]

(五)剖析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蕴含的历史观

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历史观会在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中表现。例如,教师在讲解英汉语言中“前、后”的时间概念隐喻表达的不同点时,就应该深刻剖析中西的历史观。

中国人倾向于把过去理解为“前”,可能是因为特有的历史情结。中国人崇尚历史、仰慕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当一个人要表示内心的崇拜之情时,必定会毕恭毕敬地面对所敬仰的对象。中国人正是以这样的态度来面对过去和历史,所以会用“前”来表示古代或过去。

中国文化具有“敬前谦后”的尚古敬先的人文精神。中国悠久的五千年历史文化使中国人一直以历史、祖先为荣。儒家文化深刻影响中国人思想,一直重视传统,注重历史,要求把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作为现在行事的重要参考。传统的思想规则、方法等延续至今,被社会所认同,变成集体观,规范人们的行为。例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前车之鉴”,“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西方人没有这样的历史情结,不崇拜祖宗,而是面向将来,关注将来。“占42%的接受调查的外国人认为:美国人不看重历史。美国人的解说:……正因为我们年轻,我们就更乐于向前看,而不是老往后面看。”(《光明日报》)例如,look forward表示“展望未来”。The best years lay ahead.表示“最好的时光在未来”。

四、结语

在我国的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引入隐喻认知理论,其应用体现在以下方面:强化隐喻的概念,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挖掘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深层联系;对比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的文化差异;剖析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蕴含的价值观念;剖析英汉词汇的隐喻意义蕴含的历史观。如果学生有意识地发现和总结词汇的隐喻性,就能更牢固地记忆词汇,也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词汇。

[1]戴敏.隐喻认知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阐释[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01).

[2]张丽.隐喻认知理论和英语词汇教学[J].考试周刊,2008,(47).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5][6]中国成语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H03

A

1006-5342(2012)04-0044-02

2011-12-24

2011年校级教学项目“基于认知隐喻的专业英语词汇教学研究”(2011C059)

猜你喜欢

英汉范畴英语词汇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之我见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扩大英语词汇量的实践
英汉反身代词长距离约束的语用分析
网聊英语词汇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