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债务引起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2012-08-15胡应兰湖北科技学院财务处湖北咸宁437100
胡应兰(湖北科技学院财务处,湖北咸宁437100)
浅议高校债务引起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
胡应兰
(湖北科技学院财务处,湖北咸宁437100)
高校为了加快发展,在经费不足的条件下,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举债融资。随着还款期限高峰的到来,高校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引发了财务风险,影响高校的正常发展。为了化解由于债务引起的财务风险,本文从高校债务的特点入手,论述了政府﹑银行和高校自身应该采取的一些有效措施,来保证高校的健康﹑快速发展。
高校债务;债务风险;财务风险;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大学城、职教园区的大规模兴建,导致高校资金非常短缺。各高校为了加快发展,改善办学条件,只好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举债融资。随着高校举债数额的不断增大,还款期限高峰的到来,高校每年的大部分学费收入都要用来偿还巨额的银行贷款利息,偿还巨额本金更是难上加难,致使高校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出现以新贷还旧贷﹑资金链脱节等财务破产的风险,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发展。
一、
所谓高校债务,是指自90年代后期以来,各高校累计没有归还银行的贷款本息之和,包括逾期不能偿还的利息及其罚息、逾期或即将到期的贷款本金、新增贷款的本息。高校债务是高校和银行之间的一种借贷关系。[1]
所谓高校债务风险,是指高校因偿债能力不足而产生的风险。它主要表现为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过度负债或者不良负债后产生的严重影响教学、科研和人才稳定等不良后果的可能性。负债越大,成本越高,还本付息就越多,自然日常运行费用就越少,缩减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和后勤经费支出,降低了教职员工的待遇,势必影响教学科研的质量和教师队伍的稳定,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甚至会造成国家和银行的损失。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负债发展的风险性,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
二、我国高校债务的特点
(一)我国高校债务量大﹑面广。根据2009年的资料显示,全国高校已经负债高达45O0——5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背了债务,少则上亿,多则数十亿。比如吉林大学的贷款高达30多亿元,每年需要支付给银行的利息高达1.5亿——1.7亿元;南昌大学负债20亿元,每年须支付1.1亿元利息,而全校的收入不到3亿元,每年仅够付利息。而根据最新审计署的审计结果,到2010年底,我国共有1164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有地方政府性的债务2634.98亿元。许多高校银行贷款超过警戒线,部分高校到期还款的压力很大,少数高校甚至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二)高校的银行贷款多以短期的流动性贷款为主。高校为了发展,大量贷款,但是短期贷款比例高,多是3年以内的短期贷款。比如:以湖北省为例,到2008年底,33所省属高校共计贷款1111308.7万元,其中1年期的贷款数额占总贷款数额的29%;而1-3年期的贷款数额占了总贷款数额的31%。根据高校的现有财力,3年内是不可能偿还大部分贷款的。由此可见,高校的还贷压力非常大,很容易造成财务风险。
(三)高校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高校是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教育经费拨款和学生所交的学费与住宿费。而我国对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十一五”期末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43——2.3%,远远低于额定比例4%,而4%的教育经费投入也低于欠发达的国际水平,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至于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主要集中在每年的9月份,具有很明显的季节性,而高校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的期限结构是不分季节的,与高校财务的自然周期相矛盾,这就容易造成短期支付困难,甚至造成贷款逾期。为了不影响高校的信誉,使融资更加困难,许多高校就出现了以贷还贷的现象,以至于越贷越多,加剧了高校的财务风险。
三、我国高校应对财务风险的策略
我国高校的债务主要是由于国家扩招政策、本科评估政策与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而引起的,随着我国信贷、利率政策的收紧,高校贷款越来越难,资金短缺直接影响高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开展。所以,在化解高校债务的问题上,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强化政府的责任,加大财政的教育投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对高校的财务进行监控,对资金贷前、贷中、贷后进行监督管理;高校自身更要开源节流,加强内部管理,使政府、银行、高校成为一个互动联合体。
(一)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发展的投资。高校的“贷款风险”主要来自于高校的巨额发展性贷款。根据《高等教育法》的规定,公立高校的举办者是国家,高校的基本建设资金属于发展性投资,资金的筹措者是政府,而不是高校自身。因此,政府应当通过财政拨款、专项经费或贴息贷款等形式,加大对高校的发展性投入。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实际需要调整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引导各高校改变以硬件建设为重的办学思路,降低高校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就高校土地置换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还可以整合高校资源,减少重复建设。比如:通过校内的交通巴士,让学生流动上课,使高校的师资、教学硬件得到共享,减少资源闲置,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效率。[2]针对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成本大﹑更新快的特点,政府财政和教育部门可以联合成立一个融资租赁公司,为各高校提供融资租赁服务。高校在急需时,只要付少量的租金就可以取得设备的使用权,这样既节省了高校购买设备的大笔开支,又保证了高校资源的共享,减少了资源的闲置、浪费。
(二)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高校的财务监管。银行要严格控制贷款规模,加强贷前审查,严格按《银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高校申请的贷款进行审核,根据高校的经济状况和财力承受能力对贷款的额度进行科学分析,严格控制贷款规模。银行向高校发放贷款后,要加强贷后管理,对高校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要进行跟踪监管,确保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在保证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的基础上,要督促高校还本付息。银行要做好贷款资金的使用管理,根据资金的成本——效益原则和项目建设的需要,对高校的项目投资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降低资金的财务成本。[3]同时银行为了化解对高校贷款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贷款的结构进行优化,做到短期、中期、长期贷款恰当搭配,确定最佳的贷款规模与贷款期限的组合,防止还贷高峰的集中到来,降低高校的财务风险。银行还可以对高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政策性贷款,或将现有的商业性贷款改为政策性贷款,这样贷款在期限、利率、贴息补助等方面都能够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三)高校自身对债务风险问题的控制与防范
1.高校要规范财务核算,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建立贷款风险评估系统。高校在进行债务风险的评估分析时,需要大量准确可靠的数据,为了不影响高校的融资能力、偿债能力的评价,高校可以参照企业会计的做法,改革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比如:对高校的房屋建筑物按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对仪器设备等按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加速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能够真实反映学校的资产现状,做到帐实相符。高校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增加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有利于财务管理人员及时掌控学校的资金流现状,统筹安排资金,以顺利支付到期的银行贷款本金和本息。高校还应当按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建立贷款风险评估指标,保证负债运行的安全性,比如:设立现实支付能力和潜在支付能力,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现金负债比等指标,高校的现实支付能力越强,应对突发事件和市场变化能力就越强,财务风险就越小。潜在支付能力越强,财务风险也越小。而高校的负债率越高,财务风险就越大。
2.高校要寻求新的融资模式,拓展融资渠道。高校为了化解债务风险,不能仅仅只靠银行贷款,可以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与企业结合,将学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获得一定的利润。高校可以借鉴我国现代企业的融资模式进行多种融资。比如:租赁融资,即高校和投资方签订合同,投资方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在合同期拥有所有权,合同期满,所有权归高校。此方式既可以让投资方得到租金,收回投资,又能解决高校资金不足的问题,为高校提供所需设施。证券融资,即高校与上市公司合作,以校舍和土地等资产作价,占有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由上市公司投资建设高校的所需设施。[4]发行债券,由于高校发行债券风险较小,容易被民众所接受,所以完全可以像美国高校一样,向社会发行债券,利用社会资金偿还高校原有债务。另外,高校还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广泛宣传,吸引校友和社会各界对高校的捐赠,降低高校债务,更好的发展高校教育事业。
3.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多元化的发展。高校在争取社会力量支持的同时,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引入社会力量和外资进行联合、合作和合资办学。比如:高校可以根据专业特点,与企业或地方政府联合,开办就业培训班,对社会人员进行就业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可以顺利就业;可以利用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吸引外资联合办学,将学生送出去、引进来,发展国际教育产业,创造效益,收益共享;此外,要积极推进高校的校办企业、后勤实体等产业化改革,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增加学校收益。[5]
[1]刘国防.政府“化解高校债务风险”的金融学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1).
[2]韦法云,袁文,程雁雷.安徽省高校建设性债务化解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9,(2).
[3]祝华凤.我国高校债务风险的现状及对策[J].滁州学院学报,2010,(4).
[4]王芬.高校贷款风险问题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
[5]赵迎春,丁际波.高校债务危机化解方法浅谈[J].财会通讯,2009,(4).
G647.5
A
1006-5342(2012)04-0007-02
2011-12-10